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脉尚存的京剧男旦(7)






新年特稿

华达

《天女散花》《红娘》《醉酒》《四郎探母》

华达(夏华达),1923年生,父亲是华裔、母亲是英裔,都是美籍人士。十四岁时开始学习京剧,拜的第一个师父是冯(子和)派花旦林颦卿,以后林写信荐给北京王瑶卿,十五岁拜王瑶卿先生为师学了《福寿镜》等戏。此外还向小杨月楼、绿牡丹、徐碧云、虞季梅、醉丽君等老师学过戏,王梅程荀的戏都唱。

16岁挑班,40年代曾经搭朱三宝之新民舞台,任主要演员,在杭嘉湖码头演唱,人称“外国花旦”,以演荀派戏为主。据华达自述,在南京唱两期,票价两块大洋。

文化大革命时,华达因其外国人身份被疑为美国情报人员,入狱多年,获释后赴台。他曾以86岁高龄在台北演出《贵妃醉酒》,使用孔雀翎披风价值26000美金。目前居住在台北,已经97岁高龄。

(感谢胡靓先生提供部分资料)

一脉尚存的京剧男旦



第七辑

推广男旦三名家

马玉琪、张学浩、吴汝俊

京剧界有不少从业者会因为自身条件的改变而对自己的专业有所调整的,尤其是从小就开始学戏的人,随着身体条件的改变,可能最初的选择不是很适合自己,因此老师、家人都会考虑另找一条更适合他们的路。有的是从演员改为文武场面的,像杨宝忠、李慕良、姜凤山都是先当演员,后来才改了胡琴;演员行当变化就更多了:尚小云是武生改青衣、王金璐是老生改了武生;李慧芳是老生改了青衣,后来是青衣老生两门抱了等等。

由于大形势的关系,男旦逐渐式微,老辈凋零,后继乏人。这时候,有几位业内资深从业者站出来,以实际行动为男旦站台呼吁,这里也不能不记上一笔。虽然他们改唱旦角的目的各有不同,但是由于他们自身在京剧界所具有的影响力,客观上他们的以男旦的形式所进行的舞台实践都对业界有所影响。他们是:马玉琪、吴汝俊、张学浩

马玉琪

马玉琪

马玉琪,生于1939年,京剧小生表演艺术家。1951年考入中国戏曲学校,工文武小生,先后师承陈盛泰、肖连芳、赵桐珊,武功老师茹富兰、韩盛信、傅德威。1959年毕业后为鞍山市京剧团主要演员。1962年正式拜叶盛兰先生为师,是叶先生的入室弟子,学有《辕门射戟》《罗成叫关》、《佘赛花》、《断桥》等剧目,深得叶先生喜爱。1979年初,到香港定居。1979年至1983年参加历届中国戏曲节(香港)的戏曲表演,演出了一系列叶派名剧。1979年至1984年中多次受聘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大学、市政局亚洲艺术节,讲授传统戏曲艺术,有广泛影响。20世纪90年代回北京定居。

马玉琪先生对旦角也很很深造诣,他曾经跟王吟秋先生学戏,所以他串演的旦角戏大多是程派风格,比如《贺后骂殿》《朱痕记》《坐宫》《三击掌》等;与其他几位老艺术家一起重新整理演出的《梅玉配》则融合了多种艺术成分,自成一格了。马玉琪先生演出的服装穿戴非常讲究,通过舞台演出,展示出京剧艺术的历史厚重感。青年一代的男旦刘欣然、夏一凡等都得到马玉琪先生的提携。

三击掌

吴汝俊

吴汝俊

吴汝俊,1963年出生于南京。1984 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22岁的吴汝俊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国京剧院,为李维康、耿其昌等京剧名家担任琴师。1988年举办了他的京胡轻音乐独奏会,这在当时是个不小的创新。1987年,他结识了比他年长21岁的日本女子陶山昭子,次年两人在北京完婚。此后,吴汝俊决定赴日发展。蛰伏多年,吴汝俊的京胡轻音乐终于受到日本唱片界的青睐,他也开始和喜多郎等音乐大师合作。他在日本开始走红,据说其知名度不亚于滨崎步、安室奈美惠这样的流行明星。他经常出现在日本议员、贵妇人、商人和名人举行的宴会上,其“粉丝”更都是安倍晋三夫妇这样的重量级人物。

据说吴汝俊现在是日本京剧院的院长,这个资料我没有查到,但是吴汝俊推出的《贵妃东渡》《武则天》《孟母三迁》《孔圣母》《爱心观音》等'吴氏新京剧'大戏倒是实实在在的。华美靓丽的有点怪异的舞台服装、声光电舞台效果、交响乐与电子器乐的融入、流行与古典的结合……这些都成为所谓“吴氏新京剧”的主要亮点。

吴汝俊的旦角舞台实践是创新还是胡来还是有争议的,如果以传统京剧的规范来观察,似乎并不难做出判断,但因为吴汝俊现在是“日本京剧院”的,他的创作需要符合他的受众的欣赏要求。如果日本人民因为这些东西具有强烈的新鲜感而产生了对中国传统京剧的关注和兴趣,那么吴汝俊还是有功劳的。

《四美图》

张学浩

张学浩

张学浩,男,1947年生,张君秋先生第四子,在张家晚辈中排行第七。1959年至1967年,他在中国戏曲学校学习京剧武生, 1958年拜京剧武生茹元俊为师。1973年从中国戏曲学校分配到浙江京剧团工作。上世纪90年代张学浩“触电”,电视剧《铁道游击队》中饰演政委李正使张学浩在影视界脱颖而出,然后接拍了《书剑恩仇录》《大宅门》等30多部香港和大陆投拍的电影和电视剧,成为影视红星。1994年开始旅居美国9年。

在美国期间,在各方面的鼓励和张君秋先生的认可之下,张学浩开始尝试改唱旦角。回国之后,张学浩不但在各种场合演唱张派名段,还开了演唱会,出了演唱光碟,并粉墨登场演出张派戏,成为张派本门唯一男旦传人。

为弘扬张派艺术,2000年张学浩主编、出版了《张君秋艺术大师纪念集》,2019年,经过多方奔走组织,张君秋京剧艺术研究会成立,张学浩出任会长。可见张学浩从武生改唱旦角并非见猎心喜,而是希望以张君秋之子的传承人身份为张派旦角的传承注入动力和活力。

《状元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娘教子》王春娥坐草堂自思自叹 吴汝俊
最美“男观音”吴汝俊 倾世才情惊寰宇
男旦兴衰(3)男旦的兴衰
在梅兰芳的时代,为什么“四大名旦”都是男旦?
一脉尚存的京剧男旦(5)
男旦:中国戏曲的''反串艺术'',凝聚时代特色,形成典型艺术特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