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费玉平:漫谈“包公戏”


包公戏的唱腔

费玉平

 包拯画像

包公-北宋清官包拯。包公即中国民间对北宋清官包拯的敬称。随着戏曲、电视剧的传播,包公的形象早已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其实,包公的故事多是传说,更多的是老百姓对清官的一种精神寄托。包公秉公执法,一身正气,世代传颂,历久不衰,赢得世人的敬仰。 

包拯,世人尊称为“包公”、“包青天”,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清官。他一生忧国忧民,刚正不阿,抑强扶弱,铁面无私,为百姓伸张正义,赢得了古今中外、妇孺皆知的美名,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尊敬与爱戴。自金元以来,开封就建有包公祠,以纪念这位历史先贤。

黑脸包拯因胸襟坦白而显得无比威严,他敢于向皇帝直言,更藐视那些皇亲国戚和有权有势的人。当年包拯在开封府断案,惊堂木往桌上一拍,坏人无不被吓破了胆,至今还能在阴曹地府听到那如雷一样的回声。   

包公祠               



1

包公戏




包公戏的流行,从南到北几乎涉及到所有的戏曲种类。古往今来“包公戏”盛于各剧种之中,脍炙人口。

中国的戏曲剧种约有360多种,从理论上划分,我们可把戏曲剧种分为十大类:

1、古老剧种——昆曲、弋阳腔、梨园戏、潮剧等;

2、梆子剧种——秦腔、蒲剧、豫剧、河北梆子等;

3、皮簧剧种——京剧、汉剧、徽剧、宜黄戏等;

4、多声腔剧种——川剧、湘剧、赣剧、婺剧等;

5、民间小戏——花鼓戏、采茶戏、道情戏等;

6、新兴剧种——评剧、越剧、黄梅戏等;

7、祭祀仪式剧——赛戏、队戏、跳戏;

8、皮影戏,木偶戏,少数民族戏曲等。

包公是中国老百姓心目中公平正义的化身,在京剧、川剧、越剧等中国所有戏剧中,几乎都有包公的形象。

京剧有《秦香莲》、《铡判官》、《打銮驾》、《铡包勉》、《赤桑镇》、《断太后》、《打龙袍》、《狸猫换太子》、《智斩鲁斋郎》、《铁面无私清官谱》等包公戏剧目。

何桂山《双包案》


何桂山饰包拯

1908年百代唱片

[西皮导板]

奉命离城鸣金开道,

[西皮原板]

虽然是品级高受尽辛劳。

随带着王朝马汉张龙赵,

虎头铡除多少恶棍刁豪。

每逢到三六九开门放告,

[西皮摇板]

明镜高悬社稷牢。

何桂山(1846年—1917年),祖籍北京大兴,因行九,人称何九。工铜锤、架子花脸,昆乱皆精。先后与程长庚、俞菊笙、谭鑫培配演多年,对于京剧花脸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他的嗓音高亢浑厚,音域宽广,时人称他是黄钟大吕之音,震耳发聋之响。何桂山脸谱极佳,工架优美,代表作《钟馗嫁妹》、《五鬼闹判》、《醉打山门》被称为绝活。铜铜戏《遇后龙袍》、《铡包勉》、《大回朝》、《御果园》、《白良关》,架子花脸戏《取洛阳》、《黄一刀》、《太行山》、《龙虎斗》等。

河南戏曲有《包青天》、《铡包勉》、《铡美案》、《铡郭槐》、《探阴山》、《二探阴山》、《包公赔情》、《包公赶驴》、《包公卖铡》、《包公戏娘娘》、《二下陈州》、《包公审案》、《包公辞朝》、《小包公》、《包公误》、《包公案》、《包公坐监》、《包公招亲》等一批包公戏剧目。

包公戏不仅在大剧种中有特色,而且在滑稽戏、二人转等小剧种中也颇有特点和自身的艺术审美价值。

例如二人转,作为东北的黑土地艺术具有粗犷、火爆的鲜明特色,又有诙谐幽默,富于喜剧性的特点。但在演出包公戏时却又能一改平时风趣的演唱风格,而用苍劲浑厚,委婉细腻的唱腔展现包公形象。反映包公故事的系列二人转剧目有《包公赔情》、《包公铡侄》、《包公赶驴》、《包公逛庙》、《包公吊孝》、《秦香莲》、《砸銮驾》、《打龙袍》等等。二人转的曲牌极为丰富,对演绎喜剧和悲剧都有很强的空间,而且更能让观众动情。

包公戏,多以唱工繁重见长。在戏曲中花脸行当最适于饰演包公戏,因此“黑头”成为花脸行当唱工的代名词了。那么,包公戏的唱腔是如何突出各剧种特色和包公的音乐形象哪?下面,我们就包公戏的唱腔特点进行分析。



2

包公的唱腔气质




在包公戏里,包公既是一个清正廉明、铁面无私、心智过人、执法如山的清官,又是一个上通天神、下通鬼魂、具有灵异功能的半神半凡的超人。

包公的唱腔,虽然腔调仍然是各剧种的固有腔格,但在演唱气质方面必须要求得性格化。在如洪钟的包公唱腔里,要找到那种酣畅淋漓,虎虎生威的感觉,在收放自如的力度中还要演唱动情。最终流淌出人物的豪放与刚强,唱出猛虎下山的气势。



3

京剧的包公戏




裘盛戎《铡美案》

裘盛戎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京剧花脸艺术家,他开创了一种韵味醇厚的京剧花脸演唱方式,重感情、重行腔。在包公戏《铡美案》、《赤桑镇》中深远影响。《赤桑镇》表现的是包拯刚正之中亦有柔情的一面,裘盛戎演来丝丝入扣。

裘盛戎突破了以往花脸演唱时以胸腔共鸣为主的传统演唱方法,而是结合本身的特殊条件,创造出以头、咽腔共鸣为主的演唱方法,以深、厚、圆、润、刚、柔相兼为音乐特点;他在演唱时运用颤音、颠音、虎音、滑音、嗽音、炸音等装饰音加强唱腔的韵味和感染力;以唱腔迂回婉转、声情并茂突显包公的音乐形象。



4

费玉平京胡伴奏“铡美案”




京剧《铡美案》唱腔“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塑造了包公刚直不阿的形象和不畏强暴的性格。唱腔总体是快节奏的叙事风格,它以【西皮导板】开始激越昂扬;【西皮原板】前五句叙述往事,句间有较长的过门;第六句起则带有责问与劝说之意,逐渐推向高潮。演唱时气息饱满才能唱出包公的正义激情,气势磅礴的行腔,要唱出抑、扬、顿、挫的技巧,这段唱腔是京剧包公戏的代表性唱腔。

京剧《赤桑镇》是一出包公经典戏。裘盛戎在包拯上场唱【西皮三眼】“丧命身亡”时,把“命”字的尾音往下一沉,用颠音的润腔技巧唱“身”字。从而表现了包拯想到嫂娘闻讯后那种悲痛情景而深感内疚的心理状态。  

这出戏包拯唱的最后一段【西皮快板】“深施礼谢嫂娘恩高义广”,裘盛戎在“广”字,使用了“炸音”润腔技巧。这个“炸音”发出的声音刚劲有力,突出了包拯终于得到嫂娘谅解和支持的那种激动心情。

总之,裘盛戎在唱腔运用上恰到好处。被公认悦耳动听,扣人心弦,耐人寻味,唱出了剧中人物包拯的心声。  

1958年中国京剧院首演新编历史京剧《智斩鲁斋郎》,高派艺术家李和曾饰包拯。无论是演唱、还是伴奏都显示出生净技法熔于一炉的韵律,展现了高派演唱艺术的独特风格。他在唱腔中融合了老生的唱法,浑厚刚烈中多了几分粗犷韵味。他的唱腔流畅自然,质朴豪放,别具一格,尽显大家风范。 



5

评剧的包公戏




魏荣元《包公赔情》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魏荣元主演的三出评剧包公戏《秦香莲》、《包公三勘蝴蝶梦》和《包公赔情》受到观众热烈欢迎。评剧包公的唱腔气势磅礴、铿锵有力,感染力很强。使人们一开始就从唱腔中领略了包公的风格和品质。

评剧《秦香莲》中包公的唱腔独树一帜,成功地创造出评剧的包公唱腔。魏荣元不仅保留评剧风格,他还吸收了京剧裘盛戎的花脸唱腔和演唱方法,听起来与京剧有那么一点相像,但在唱腔小弯上又不尽相同,仍然保持了评剧的咬字归韵和固有腔律。包公有几段较长的唱段,腔调或感情细腻或铿锵有力,如“我包拯坐开封万民称颂”、“前因后果细听真”等。魏荣元扮演的包公唱腔既洪亮高亢,又深切感人。



6

河南的包公戏




豫剧包公戏的唱腔,由于豫剧黑头基本上用的是本嗓,个别地方大小嗓相结合,加之更有生活气息浓烈,人情味十足的乡土气息,着实让人耳目一新。

如豫剧包公戏《打銮驾》中的几大段唱腔跌宕起伏。激昂处,如高山飞瀑势磅礴;叙事时,又如曲回婉转。几段唱腔都处理得丝丝入扣,浑然一体。再如豫剧《包龙图坐监》、《铡美案》、《探阴山》中的唱腔,成为豫剧包公戏的经典。

以上实例分析表明,包公戏的唱腔仍然是产生于各剧种的固有声腔,塑造包公戏唱腔音乐形象的关键是把握人物气质。从演唱层面说,就在于每吐一字、发一音,都要出自于内心,而不是发出脱离人物感情的矫揉造作的声音。

(摘自《尘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一个‘包拯’很高级”
【戏曲欣赏】百部评剧选萃:009《秦香莲》
京剧唱腔的西皮和二黄各有什么特点
京剧重要唱法
评剧与乐亭(上)
戏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