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蔡英莲:京剧嗓音的甜、亮、脆、美、水、 膛

京剧声、腔、技、能演唱与新一代艺术人材的培养

蔡英莲:前辈京剧演员都注重嗓音的科学训练

三、着眼今朝研习理论

1、艺术嗓音训练的性质。

嗓音训练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它不是靠死练、靠硬拼喊出来的,它是流动的、立体的、多元化的声象运动。我们在训练前首先学习其发声科学原理,并在大脑中产生记忆,训练时才能在大脑意念的指挥下,真正做到边思维边练,并且,用耳去聆听、去辨别、去体验,它是看不见、摸不着,充满了感知、感觉、感悟的高级脑力与演唱肌群的综合联体运动。以上是嗓音训练的独特定位。

2、艺术嗓音的标准。

音质纯正,音色悦耳,线条清晰,并随歌唱而振动,形成均匀的水纹声波,波峰与波谷之间有时对称,有时反差,噪音成份极少,自然条件良好的嗓音都属优秀嗓音。

3、嗓音训练中“条件”是可以转化的。

外国歌唱家讲:“能说话就能歌唱。”一般情况下,每人都有本能的发声意识,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每人都有嗓音开发的潜能,只不过需要你从思想上认识到发声要有科学原理,行动要积极,更要刻苦的去体验。嗓音天赋极佳者不等于唱法优秀、技能高超,吃老本思想一旦产生,反而会在不知不觉中走向状态滑坡,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地使一条极好的嗓音变成病患缠身,难以割舍的舞台青春就这样毁灭了。相反天赋嗓音谁也没有发现她有多好,并不等于通过后天的努力就练不出一条好嗓子。因为人与人的学习环境不同,有的人先开发,先以学文戏为主,唱了青衣、老生、铜锤。有的从小还未开发,就误认为没有嗓子,过早地打入了花旦、刀马旦、武旦、武花脸等行当。那么,从小以学武功、表演行当的,接触声腔很少,这样长久下去,好像走路的双腿一条发达,一条开始萎缩。所以我认为只要不是声带有疾病,不是处在变声期,以科学方法去引导,嗓子是可以训练出来的。

论证实例①:

我再次举例: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砚秋先生,十三岁同著名老生刘鸿声唱青衣戏“乙字调”,嗓子好,一天两场,后来劳累过度嗓子哑了。十六岁拜在通天教主王瑶卿门下,当时程砚秋倒嗓还没倒过来,出现了一股能高能低,能屈能伸,不合当时青衣唱工规格的“鬼音”,王瑶卿说:“你这种声音比较特别,要跟着人家的脚步走,随俗当今,就‘没饭’,要闯就‘有饭’。”在王瑶卿刻意点拨指引帮助下他自辟蹊径,身体力行奋斗了一生,最后创出了幽咽委婉、低沉迂回的程派声腔艺术。

通过程先生的实例说明了“人的因素是关键”,任何事务都不是一成不变,人的条件更是可以转化的,嗓音也是可塑的,既可以练出来,也可以唱没了,甚至唱坏了。

论证实例②:

张门弟子佼佼者王蓉蓉,前不久大家可能看了她创演的《蔡文姬》,一致认为她的嗓音甜、亮、脆、美,演唱功力扎实,有人称赞她到了炉火纯青的水平。但大家不知道二十几年来,他是靠实践苦练走过来的。十年前,每到冬季赴河北、山东、东北演出,五六场连演不歇,观众买票就是专一来看王蓉蓉的,所以她极其认真,尽管后台寒冷,手足冻得僵硬,但她也不愿意穿得过多影响演出。没等这一场戏演完,她就感冒发烧了,经常是输液坚持演出。按说感冒发烧声带必然充血发炎,可是票已卖出就不能让观众失望,她仍坚持唱青衣的重头戏《起解·会审·监会·团圆》,长此以往,声带“突起”留下了病痕,发声状态渐渐滑坡,产生声嘶力竭现象,她的嗓音潜移默化开始质变。

近三年研究班,她抓住了这个契机,如饥似渴学、训练,在张派剧目的丰富上,我给她说了五个大戏,并制订了一条纪律,每唱一个新段子,排一个新戏,我都认真的把关,包括:中央电视台唱的《黛诺》、《沙家浜》、《毛主席诗词·娄山关》,不经我审听、审练不能出台去唱,其目的一是:改变过去的演唱状态,使她的演唱方法更加科学规范。二是:演唱技能上更加灵活娴熟,达到游刃有余。三是:提高他的艺术素质与修养,强化以歌塑像,走入艺术家的高品味。

王蓉蓉最让人喜欢的是她有韧劲,有可塑性,她是我所教的张门弟子中最用功的。我们往往为了一个唱段、一个唱句、一个高腔、一个高难技巧,凡是过不了门的都能反复唱多少遍,直到我们双方都达到认可, 会意地一笑, 才能说“OK”。经过三年不懈的努力,五个大戏的积极训练与实践,把原来的声嘶力竭,改变成了积极向上的状态去演唱,注意了声、字、腔、技与人物感情的结合,所以,研究生毕业汇报时,北京市委为她举办了四个专场组在一起的“演出月”,《西厢记》、《金断雷》、《诗文会》、《独唱音乐会》每周一场。

由于科学方法早已形成下意识的演唱,每个戏她都唱得丰富多彩,有声有情,突出人物的个性,演唱达到空前的水平,受到观众的爱戴。现在她对各种美妙的旋律,不管千变万化都能够扬声而唱,她的嗓音虽然受过伤,但只要把科学的演唱技法掌握在手中,她嗓音的清晰度就可以更加干净通透而无杂质,声控如鱼得水,以最高点位、高弹性的自如歌唱,获得了张派艺术接班人的首席。三年的研究生班使她更深入学到理论知识,又回到舞台,不断地反复回馈,再次提高了她的声能基础元素,塑腔元素,技艺升华,完成了声、腔、情、演唱技能的综合实践,并向创新的道路上努力迈进。

二十年来,到我们学院学的很多,如:北京戏校中年教师腾莉,现在做老师的叶青都是武旦、刀马旦行当出身,一出《望江亭》使她们茅塞顿开,如今他们嗓音非常优秀,成为当今教育战线的好老师。我感受到京剧声乐这门学科你有一分刻苦,就有一分欣喜,多一份用功,更有一分快乐。

4、京剧演唱中普遍存在的具有共性的问题。

古代声乐“唱论”中提到:“有唱声病,散散、焦焦、干干、咧咧、哑哑、尖尖,低低⋯⋯”古人论演唱声病,谈到的这几点,也是我们今天演员功力不足、不求方法产生的一系列共性与个性问题。下面从六个方面分析声病:

①从音色、音质方面。

嗓音不纯净发沙,就是古人说的有“哑”音;不明亮发闷,就是声音发“焦”、发“散”;不甜润发“干”;不宽厚发“尖”;不是自然的演唱,是压喉、挤喉、提喉演唱(错误的示范),这种唱法,唱一个多小时后,生活中说话没声了,变音了,这就是挤、压、憋、逼紧喉头吊着唱后遗症。

②从音域方面。

假如不是高音区、低音区畅通,那么就会出现二种倾向:

一种是:有人演唱中喜高怕低。平时“唱高调门舒服,低了唱不出来”,这种喜高者,往往挤着唱为多,因高音她不困难,一绷气很简单上去了,但低音区就认为可以不用费力了,故气息松懈支撑不住,所以音域上像古人说的“尖尖”,只有高、中音,却没有低音区,视听效果声浅音薄。

另一种是:有人喜低怕高。这种人平时演唱总在中、低音区转悠,正和古人说的“低低”一样,西皮“E”调,或降“E”,提高一点变成“F”调就发横吃力,这样的演员难与老生、花脸、老旦配戏,尤其是《大·探·二》、《坐宫》这种合作戏,我们提倡同台演出调门应尽量统一,其中“对口快板、对口原板”,尽量不要把调门换来换去,否则既影响剧场气氛,同时也影响观众情绪。自己唱的也是声嘶力竭,如:《大保国》“不用徐、杨自为王——”(江扬辙)本身辙口难唱,又是开口音,板式是二黄,唱这种合作戏,一般花脸唱“正宫调”,因为以老生、花脸为主的戏,你旦角接唱只能跟着老生、花脸调门走。如果每唱到这里你先喉咙发紧,提肩演唱,共鸣用不上,就别想上去了。

③从音量方面。

人的声带,长不过十几毫米,厚不过二至五毫米。每人声带的大小、长短也不一样,厚而长型:张力小,中、低音擅长(较弱紧张度)。薄而短型:张力大,高、中音擅长(较强紧张度)。演唱中声音的大与小和气息的控制紧密相关,有人气息深足,共鸣通畅,调控能力把握得十分得当,听着声音不是那么大,但嗓音有声型,射程却相当远。也有人一听贼亮,很响,像个大喇叭,但反而无味,这叫“白声”。还有人不用气唱,像蚊虫一样含在嘴里唱,只有自己听得见,自我欣赏,那叫哼戏,不叫唱戏。我认为每个人的音量大与小,第一应根据自己声带的条件来展现,第二用气、共鸣一定要到位,就像吹“气球”一样,不《用长长的气流去吹,气球能加大吗? 或像吹“蜡烛”徐徐送气,一口气吹灭生日蛋糕的所有蜡烛,那才叫气足深长。

④从吐字方面。

有人演唱时,五音极其松垮,分不清唇、齿、舌、牙、喉在十三个辙口中的分工与积极作用,声中无字、字中又无声,含混一片。我认为京剧和任何剧种,不但要重声,更要重字。前辈们总讲:“要以字带声,以字行腔,腔随字走,字领腔行。”这些精辟名言,就是我们在演唱中的警言提示。

⑤从口型方面。

有人在演唱中,一种是口张过大,既无字头,又拢不住气与声,所以,咬字不准,腔也不圆润,声乐讲“口大漏气”,口型发“咧”,造成音浊气短,费力不小,效果不佳。另外有人恰恰相反,根本不张嘴,软腭塌陷,上膛音打不开,音色扁、干,既不好听,音量也不大。

⑥从技能方面。

演员的技能表现能力,不但表现着这个演员扎实的内功和外在人物严谨结合,同时代表着这个演员的艺术素质和高技能演唱水平。有人在演唱中,从渐强到渐弱,难以控制大休止、小休止不讲究,嗓子直来直去,对技能手段极其贫乏。如:小的装饰、滑音、擞音、连续装饰,稍复杂就拐不动,灵巧不足,笨拙有余,更谈不到螺旋擞音、多装饰的叠音运用。我认为好的歌唱家,必须有高超的技能,一定要以正音行腔为骨架,以装饰润腔为肌肤,这样旋律才能优美、动听,回味悠长,久驻人心。

以上我们列举了演员演唱中容易发生的问题,但如何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我们先从“生理学”讲起,第一步先讲发声器官的作用。

5、简介发声器官、共振原理、发声肌肉群。

(1)人的发声器官有动力、声源、语言、声腔。

①动力:

指的是呼吸器官,包括肺、气管、横膈肌、丹田腹直肌。

②声源:

指的是振动器官,包括喉、喉管、喉关节、喉头。

③语言:

指的是吐字器官(五音)唇音、齿音、舌音、牙音、喉音。

从上面已勾画出,生活语言发音的路线图是:

当你深吸一口气,存入肺部,出声时发自肺内的气流,路过气管,气流再走向喉头,气流吹开声门,快速通过使声带产生振动,这样发出的声音叫喉原音,也就是生活中的发言讲话,叫生活语言。生活语言的特点是:声量小、气息浅、声音白。

④声腔:

指的是共鸣器官,包括口腔共鸣、鼻腔共鸣、头腔共鸣、胸腔共鸣。

(2)人体发声肌肉群:

①头部:前额肌、后额肌、后颈肌。

②面部:鼻胛肌、笑肌(颧骨)、口轮匝肌、咀嚼肌、下颌肌。

③喉部:喉肌。

④胸部:肩胛肌、胸大肌、背阔肌、横膈肌。

⑤腹部:腹直肌(丹田)、肛提肌。

以上这些肌体在发声运动中,胸部与腹部是呼吸肌肉群,头部与鼻、面部是共鸣肌肉群、咬字肌肉群,这些肌体在歌唱中各有各的作用与分工,只有全部互通,协调一致,才能得到优美的嗓音与漂亮的音色,缺一都不能完美。因声腔的静止与跃动,都要通过发声肌体的运动来传递出优美的韵律。

(3)艺术嗓音如何倾心打造。

①生活呼吸变成艺术呼吸,也就是把呼吸变成有控制、有节奏、有伸展的艺术性呼吸方法。

②生活语言经过“唇、齿、舌、牙、喉”五音的修饰变成艺术语言。

③生活嗓音必须经过共鸣器官的润色变成艺术嗓音。

(4)艺术嗓音的规格是什么?

六个字:甜、亮、脆、美、水、膛。这就是我们今天京剧声乐讲座所要达到的训练规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京剧演唱中普遍存在的具有共性的问题
浅说京剧青衣程派唱腔的特点
音色与音质
如何让你得声音洪亮结实有磁性
程砚秋的“鬼音”与“脑后音”
裘盛戎:京剧花脸行的一个高峰(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