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灿如春花正芳华:中国演员第6期吴凤花专栏

《中国演员》第六期封面    

灿如春花正芳华

《中国演员》杂志第六期封面人数 吴凤花


   《中国演员》第六期 P6-P33    

    正 文 详 情    

中国演员 / 新世纪新名家

灿如春花正芳

——著名越剧范派小生吴凤花印象

朱为总

 在当代中国越剧舞台上,吴凤花绝对是个带有风标性的艺术家,这不仅仅是指她在数十年的舞台生涯中,创造了一个个光彩照人的艺术人物;也不仅仅是指她经岁月年轮所展现出的艺术风范和精神品格,更多的是在于她虽然身处基层院团,却始终对越剧事业有着自己独特的担当与守望,始终坚持自己心中的理想、始终坚守自己热爱艺术的初心,并与之结下了半生不解之缘,实实在在是一个为越剧事业付出了自己青春与美丽的奇女子和擎旗者。
一、日出江花红胜火。
绍兴自古就是一块文化底蕴深厚和充满戏曲灵性的热土,古街深巷、鉴湖烟雨,人文荟萃,文脉戏脉醇厚勃发,更是越剧的起源地和传承发展的核心区域,从这层意义上讲,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地地道道绍兴人,吴凤花与越剧的相遇与结缘,也并非是毫无根由的一种偶然。她13岁从一万余名考生中脱颖而出,带着一份对未来的憧憬,带着一份对崭新生活的期待和向往,兴高采烈地跨入了心中的艺术殿堂——绍兴县戏曲艺术职业学校,成为该校越剧班的首批学生,并由此开始了她终身为之努力奋斗和魂牵梦萦的越剧人生。
越剧是江南地区的代表性戏曲剧种,已走过百年的历史,并形成了以流派艺术为核心的较为稳定的艺术样式和舞台艺术风格,其温婉圆润的唱腔,俊美秀丽的扮相,毓天地之灵秀,凝诗画之精华,不仅集中体现了江南文化神韵和吴越地域特色,也为越来越多的观众所喜爱,成为全国首屈一指的地方戏大剧种。或许历史注定是要赋予吴凤花这一代越剧人一份特殊的荣耀与责任,因为,她们不仅是绍兴县戏曲艺术职业学校建校后招收的第一批越剧班学生,而且是在全国越剧名团遍布、名家林立的艺术传承中,一改越剧以善唱文戏为主的舞台演剧风格, 开创了“文武兼备”的教学理念和特色,后来又将这一特色和演剧风格带入绍兴小百花越剧团,成为开创出被人们所共同认可的“文武兼备”越剧艺术新路的一代新人。
在吴凤花学艺的生涯中,她们虽说是一个女子越剧班,但在出科之前所有的演员都经受过近乎军事化的武功训练,剧团专门请来了京剧、绍剧、昆曲等剧种的老师,滚翻跌扑的毯子功,刀枪剑戟的把子功,委婉动听的唱腔音乐,潇洒细腻的身段表演,文唱武打,刚柔并济,不仅大大丰富和拓展了学生们的艺术表演技艺和未来发展空间,同时也造就了文武戏相映成辉的“阳刚小生”、“刚柔并济的花旦”等一代新人。
随着她们毕业进入剧团,逐渐构筑起了以吴凤花、吴素英、陈飞“二吴一陈”等一批新生代青年艺术家所形成的人才优势,使绍兴小百花越剧团很快成为蜚声大江南北、名扬海内外的“江南越苑奇芭”和绍兴的一张金名片,更是与浙江小百花越剧团、上海越剧院一起,被业内称誉为中国越剧的“鼎足三角”,进而从一个剧种传承发展的角度,同样也为新时期越剧开拓出一片新的发展空间。1986年初,吴凤花从戏校毕业后进入剧团,同样是以“文武兼备”的演剧风格,使她在长期的舞台实践中开始形成了自己“文戏武演,武戏文唱”的独特风格,并受到了观众和行家的认可,被誉为是越剧界难得的文武女小生,如果就这一特色而言,在至今的越剧舞台上,似乎还保持着她独有的艺术地位和风采。而在我的印象中,越剧《陆文龙》一剧应该是吴凤花较早的成名之作。就历史上陆文龙这一人物故事,原是出自古典小说《说岳全传》第十回“双枪陆文龙”。绍兴小百花越剧团于1992年排演该剧,正是很好地展示了吴凤花文武兼备的表演特色,尤其是该剧还特邀“盖派”传人张善麟担任导演,可以想象这出戏在武戏方面的正宗、正统,特别是将武功技巧有机地融入剧情的表演之中,成为外化人物内心复杂情感表现的重要手段,这对于越剧而言,显然又是一次新的实践和拓展。而吴凤花也充分运用自己扎实的基本功,将越剧轻歌诗画的表演风格与双枪陆文龙出众的武艺之舞台呈现融为一体,歌舞并重,唱做俱佳,节奏鲜明的身段动作更是演来如行云流水,以一股骁腾凌云的英豪之气,给观众以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该剧曾赴北京展演,文武皆备,极受赞赏,吴凤花也由此一战成名,不仅造就了她“一枝独擅无双誉”的艺术新姿和“日出江花红胜火”的美好前景,更是让她的艺术生命之花开始绽放,她的艺术人生由此开始有了构架、有了起点和亮点。
我始终相信,一个成名的艺术家在她的舞台演艺生涯中,能与她的代表作或成名作绝然相遇,仿佛就是一种天生的宿命,是需要有一种命中注定的戏缘。在此前后,吴凤花还先后饰演了《劈山救母》中的刘彦昌、后沉香;《白蛇前传》中的许仙;《穆桂英挂帅》中的杨宗保;《吴王悲歌》中的吴王夫差;《狸猫换太子》中的陈琳等个性鲜明、英俊潇洒的舞台人物,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和好评。并以其作品的成熟、技艺的精湛、境界的澄明与气息的清新,一直活跃在越剧舞台艺术的最前沿,且一路高歌前行,进而真正成为当代越剧舞台上一颗耀眼夺目的艺术明星,成为有技艺高度,有表演深度,有广泛观众知名度的艺术名家。
二、映日荷花别样红
让我真正开始关注和结识吴凤花,是缘于十几年前由她主演的一部以绍兴历史文化为背景,反映春秋时期越国历史风云的越剧新编历史剧《越王勾践》。严格地说,对于越剧这样一个以婉约柔美为主要特色的剧种,面对这样一部跨越时空的历史剧,作为越剧团和吴凤花本人,似乎尚缺乏把握的力度和深度,因为她从来没有排演过这样一部具有厚重感和现代创新理念的历史剧,从全剧人物的行当结构上说,也必需完成由小生到老生的年龄跨越。更何况任何的艺术创新和突破,都有可能是以失败为代价,尤其是当时已有较高知名度的吴凤花,其面对的就不仅仅是压力和责任。然而,绍兴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同样,在每个有成就的艺术家身后,都有一个故乡的背影或轮廓,都有某一片土地所赐予的独一无二的特质,而这其中源自于故土深处的历史担当和英雄情怀,正是吴凤花顶住了挑战和压力的精神和情感根基。当该剧最终以恢弘大气、悲壮凝重的舞台呈现展示在观众面前时,我们在为剧中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忍辱负重,励志自强不息,最后兴越灭吴,成就了一段轰轰烈烈的春秋霸业而感慨之时,更是为吴凤花的精彩演绎和对历史题材剧目的艺术概括力与戏剧把控力所惊艳。全剧表演逻辑结构和情感发展脉络严谨清晰,以情带戏,因情生戏,让这部令人生出无限感慨的历史剧,真正具有了打动人心的悲情和悲壮。可以坦言,《越王勾践》是吴凤花艺术人生中演绎的第一部真正具有现代戏剧理念,以及当代视野和具有强烈社会使命意识、人本思想、诗化意象和鲜明艺术风格的原创剧目。它的成功使吴凤花的艺术之路真正完成了从传统戏曲向现代戏剧的跨越,并开始形成以中国传统文化深厚积淀为重要艺术源泉,以传统戏曲表演形式与现代戏剧理念相融合的美学追求和美学风格。这才有了此后的《屈原》和《王阳明》,真正属于吴凤花的越剧人文三部曲。屈原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广为人们所熟知的伟大诗人和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思想家,更被誉为是“中国文化的象征符号”和一座“中国文学和中国历史的丰碑”。由吴凤花主演的新编越剧历史剧《屈原》,以屈原一生经历为基点,突出和展现其家国情怀、崇高信念和人格、理想与追求,第一次被成功搬上当代的越剧舞台。该剧以宏大的场面、厚重的历史感、高远的文化站位和充满江南越剧婉约风韵的舞台艺术呈现,成为近年来越剧新编历史剧中最引人关注、最具有观众号召力和努力寻求艺术上创新与超越的又一部精品力作。戏剧界向来有“戏无理不服人,戏无技不惊人”之说,而一部新创的剧目要想赢得观众的认可,要真正具有可看性,除了剧本好,主要还是要看演员对舞台人物情感表达和技艺展现的深度和精度。新编越剧历史剧《屈原》对主演吴凤花而言,又是一次新的挑战。首先是屈原这一人物本是老生应工,剧中有多处内心独白式的大段念白,更是对戏曲演员艺术功力的一大考验。其次,就是对这一伟大历史人物精神与思想高度的展现如何真正做到准确把握和成功演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中的这一名句,已成为我们民族精神品格和意志的象征。而新编越剧历史剧《屈原》,正是在这一千古名句和极富越韵古风的主题曲中,以一种深刻的历史透视度和具有审美标高的视觉惊艳,正面讲叙了屈原的故事、屈原的忧国忧民之心、屈原的悲剧性命运。该剧以“慕其爱国之志欲救亡”为核心的主题立意,其所体现出的强大正能量和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依然让我们为之震撼和感动。屈原为维护楚国的利益,甘愿以身殉国、以身殉道、以身殉志的人格精神和家国情怀,依然具有当代价值和意义,依然能唤起我们对社会和现实人生的思考,进而让这部历史剧在文化和艺术的不同角度与高度上,构筑起了以史为鉴、关照现实的意趣和主旨。显然,吴凤花对此是有着自己深层的解读与思考,并凭着精湛的演技,始终以充满张力的真情和激情,细微体味着人物内心那丰富的精神世界和冷峻的沉思:在与渔夫对话中的屈原是神邈气煌的诗人风度;在与楚王力争、与权贵抗争、与秦相论战中的屈原高冠长剑,宽袍阔袖,尽显政治家的非凡气度;在狱中昂然挺立的屈原凝重如铁,不失大气凛然之神采;“天问”中的屈原,一袭白衣仰天长叹,尤如一座圣洁的艺术丰碑,巍然屹立在舞台上,让这一历史人物具有了一种可贵的文化庄严与壮美,在当代越剧舞台上为我们成功塑造了走进观众心底、并为之真情所深深感动的屈原这样一位全新的艺术形象。而这种探索和创新不仅给观众带来新的视觉美感,也给全剧带来了一种现代感和时尚感。
越剧历史剧《王阳明》是吴凤花新近创作排演的一部新剧,并先后入选第十二届浙江戏剧精品扶持工程,2018年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第四届中国越剧艺术节开幕式首演剧目,2018至2019浙江戏曲北京周、第二十届上海国际艺术节、第三届中国阳明心学高峰论坛首演剧目上,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立德立功立言真三不朽,明理明知明教乃万人师”。在越剧《王阳明》中,明代浙东文化大家、被誉为“余姚四大先贤”之一的王阳明,在吴凤花天机流荡的表演中走上舞台,以贯穿其一生的“致良知”之学作为全剧情节的主线,艺术性地再现一代伟大思想家王阳明历经大苦大难最终大彻大悟的一生。“道经蓬莱馆,溪穷到阳明。下看东南峰,苍苍入青冥”。作为我国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和军事家,王阳明被后世誉为是继宋代朱熹之后的又一位大儒,是“心学”流派最重要的一位先贤。那么作为戏曲,特别是越剧又该如何成功塑造这样一位极具厚重的历史人物呢?《王阳明》一剧首先是在剧本结构上打破了传统戏曲一人一事的叙述方式,采用一人多事,以生平和思想纵贯全剧,而以一个个独立的事件来编排剧情,架构整体。这种编剧方式,对于表现这样一个人事纷繁、具有时空大跨度的剧情而言,无论是点线的结合,还是脉络的明晰流畅,都不失为一种成功之举。说实在的,就王阳明这个人物的舞台塑造而言,戏是特别不好演的。因为作为一个思想家、哲学家,他的思想性、文化性和厚重感,那是要有一份深厚的舞台表演艺术修为,才能让这个人物真正地沉得下来,静得下来,托得起来。同时,王阳明作为一个政治家、军事家,他的“善谋”和“治理民生”,在表演中又是讲究谋事的睿智和行动的干练,是非常动态的,它就需要以较高的表演技艺来加以刻划和呈现。而吴凤花恰恰历经了从《越王勾践》《青藤狂歌》《马龙将军》到《屈原》等一系列原创剧目的舞台磨砺,当她在面对王阳明这个人物时,则更显得从容舒卷,无论是扮像、气度、演唱和肢体表演动作,透着一股正气,既有小生潇洒,又融入老生的厚重,显得很沉稳,很压场。她的整体表演,正如有论家所言:“随着剧情的发展和悬念的叠起,不论是少年王阳明娄府求学与小师妹的对答论道时的潇洒清朗;王阳明不屑官场同流合污怒斥权奸刘瑾时的大义凌然;龙场悟道时天人交战中的艰难挣扎;得道归隐后的潇洒豁达,吴凤花都能信手拈来,把每个阶段的人物都刻画得入木三分。”起码我是觉得吴凤花确实是用心去走近王阳明这一人物的本源,试图通过把握这一人物知、行、静、动的情感和情节转换,努力以自己的真情和激情,来表达他对王阳明知行合一、儒道圆融的那种人生境界的理解与感动,并以此来推动整个作品主题的深刻性,思想内容的丰富性,整体舞台呈现精致谨严、凝重邃密,具有风云之气,不仅追求舞台视觉上的冲击力,更关键是着重于人物内在的美感、气质和神韵,以真正践行王阳明先生之名言:“吾心光明,亦复何言。”
三、柔蓝一水萦花草
在越剧界和戏迷中,吴凤花一直有个雅称叫“花帅”。从舞台演出的角度看,吴凤花作为越剧女小生,无论是身形、扮相、气质和神韵,确实有“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虽怒时而若笑,即视而有情,龙章凤姿,天质自然”。但是,不论我们有多少想象力,都无法相信卸妆之后本应美丽如花的“花帅”,却因长期演出化妆,造成油彩皮肤过敏而使整个面容日见发黑,构成了她数十年台下台上“黑白世界”的戏剧人生,耳边越来越多听到的是医生“不能再化妆、不能再碰油彩”的严厉告诫。更有甚者,在1998年4月15日在武汉剧场的最后一场演出,因长时间巡演劳累吴凤花已感冒发烧,但为满足观众戏迷的强烈要求,当晚她仍带病率先主演了开场戏《断桥》,在翻“吊毛”时顿觉力不从心,一个趔趄摔倒在了舞台上,当场昏了过去。当她醒来时已躺在后台临时拼凑的木板上,可她又挣扎着起来坚持演完全剧,后经医院检查,她的胸椎第六、十二节压缩性骨折,并由此留下病痛的后遗症,连医生都不禁感慨地说:“受了这样重的伤还在演戏,真是要靠精神在支撑啊!”从一般意义上说,吴凤花的戏剧人生早已达到了她的高峰期,无数的艺术奖项亦已构筑起了令人眩目的光环。但人的一生有时好像就是一个登山的过程,因为每个人处于不同的高度,而从不同的高度去审视这座山的风景时说:这便是世界。因此,当许许多多关心吴凤花的人们,都觉得她必须做出选择,还是应该走下舞台去寻找那可能拥有的美好愿景时,但她却黙黙地选择了坚守,因为她的世界就是舞台,就是越剧。而与舞台上丰富多彩的小生所创作的人物相比,或貌美如画,或风流倜傥,或大气磅礴,或与天长问,其实身为女子,身为妻子和母亲,吴凤花的内心是柔美的,尤如鉴湖的一江春水碧揉蓝,柔的轻盈透彻,柔的美丽、清新和宁静。面对“黑白人生”,她同样是一个热爱容颜之美的女人,同样是一个希望成为儿子心中慈爱美丽的母亲,同样需要陪伴丈夫去面对现实芸芸众生的妻子,同样是一个终生追求完美的表演艺术家,但她却依然黙黙地选择坚守,并以追求事业的完美,来释怀人生的不完美。她觉得是一滴水,就要把自己溶入大海;是一树梅,她要让自己开在山崖上,然而这又需要何等的坚韧和执着。因为:——坚韧和执着,有时就必然是一种悲壮。面对儿子、面对丈夫的爱,有时让吴凤花心有不忍,离开舞台,远离化妆和油彩,她有一百个理由;——坚韧和执着,有时就必然是一种牺牲。把自己奉献给艺术,就必然会与家人离多聚少;当面容的黑色在慢慢加深、慢慢成为一种病变的时候,它的牺牲就不仅仅是美丽;——坚韧和执着,有时就必然是一种纯真的坚持。把最好的一面献给舞台和观众,而奉献就预示着一种付出,“别的什么都不要去想”,这是吴凤花惟一的纯真;——坚韧和执着,有时就必然是一种深深的眷爱。或许颜容不再美丽,但越剧是美丽的,越剧舞台上那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是美丽的,陆文龙、梁山伯、焦仲卿、许仙、陈琳、屈原,在他们的精魂里,都寄寓着吴凤花的生命力度和精神质地,其实这也是一种对艺术的真爱。——坚韧和执着,有时就必然是一种忧思。坚守和展望未来,同样是一个优秀艺术家的责任和担当。追问、探析、思考、前行,永远的负重前行,这同样是一个真正艺术家无法回避的宿命。从这层意义上说,当你投身于你挚爱的艺术事业,那么你就将永远行走在路上……也许我们不必太多的从励志的角度来讲述吴凤花的人生故事,但如果籍此来引起整个社会更多地关注当代戏曲人群体的生活、情感、事业、理想,关注戏曲人的生存现状和她们为事业和理想所付出的努力与艰辛,而吴凤花以其半生对越剧的努力和执着,舞台上下黑白分明的花容月貌,就是对当代戏曲人卸妆之后、戏外人生的一种更为深层的精神展现和真实解读。
四、万紫千红总是春 
无论从什么角度讲,吴凤花都是当今中国越剧界最具知名度的中生代艺术家之一,更是越剧“范派”小生的领军人物之一。近年来在自己繁忙的排练演出之外,她更多的时间是在不遗余力地参与越剧“范派”艺术的传承工作。每当谈起自己从艺生涯的来时路,她总是饱含感恩之情地说:“不论自己一生能取得多少成就,最是师恩难忘啊!”对于中国戏曲的传承方式而言,其最佳形态就是以一代代艺术家的口传心授,并通过一招一式、手把手的“活态”传承。诚如古人所言:“盖闻古之学者必有师,此非特传道为然也,而学艺亦然。学艺之始,必贵择师,师善则弟子受其益,师不善,则奥妙不能传。”若从这一点上看,吴风花无疑是非常幸运的,因为她从17岁就正式拜越剧“范派”创始人范瑞娟为师。范老师精湛的艺术、真挚的情感、严谨的教学和独有的品格风范,一直深深留在她的记忆里。特别是回想起当年在绍兴饭店举行的拜师仪式上,范瑞娟老师将其代表作《梁祝》中经典的《回十八》一折,就在饭店的草坪上手把手亲授给了她,还将自己多年饰演剧中梁山伯这一角色时随身常用的一把洒金扇,作为拜师见面礼赠给了吴凤花;当她准备排演越剧新编文武大戏《陆文龙》时,范瑞娟老师与唱腔设计老师一起闭关长达半个月,一句句为吴凤花新剧唱腔精心把关;当《陆文龙》一剧在上海演出时,观众们最初对吴凤花的唱腔有争议,总觉得她不像“范派”,是范瑞娟老师对吴凤花的演唱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每个演员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有继承,更要有发展。”正是这强有力的支持,让吴凤花凭借《陆文龙》一剧,名扬上海,在越剧界脱颖而出。而这一幕幕此情此景的闪回和记忆中的重现,再想想自己一个从田家地头走出来的农家少女,竟能成为越剧一代宗师的入室弟子,按她的话说:“至今想来,真的还觉得像做梦一样。”当然这是一个既让她深感幸福美好的梦,更是一个让她深知自己身上责任和担当的梦。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绍兴人,从内心上来讲吴凤花也是一个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滋养,一个极安逸守业的人。有人说她的戏特别有传统的味道,这固然源自演剧者本身对艺术传统的坚持和坚守,但也与她一生并不刻意追求“天风浪浪,海山苍苍”的壮阔情景,而是甘于在一种澄淡精致中,去构建自己独有的舞台表演形式与语境,以心情旷朗与寄怀深远的人生态度和艺术追求是有关联的。如今,身为浙江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和绍兴市戏剧家协会主席,绍兴市柯桥区小百花越剧艺术传习中心(绍兴小百花越剧团)分管业务的副主任,面对时代的发展和越剧新的百年,吴凤花开始把更多的精力和目光投向了剧种人才的传承培养,特别是“范派”艺术新人的传承培养。她曾经说:“就我而言,对范派的传承永远在路上。只要有缘于范派的学生,不论是专业也好,业余也好,我都是尽自己的所能,在探讨中学习,在教学中寻求共同进步”。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令人欣喜的是,许多曾受益于吴凤花专业指导和剧目传授的青年学生,如今很多已成为当代越剧舞台上的“范派”新秀。正如一位哲人所言:“生活是暂时落在我们身上的奇妙的火炬,因此要让它发出灿灿的光辉,然后再交给未来的一代。”其实,对于一位已站在自己人生巅峰的艺术家,看着一批又一批青春勃发、充满美好梦想的戏剧新人,带着自信和憧憬走向他们的未来艺术人生,这何尝不是胜于舞台掌声与鲜花的又一种姹紫嫣红和似水流年。“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有人说生活中的吴凤花是非常生活化的,我想作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不论是生活还是艺术本该如此,轻松中沁透艰涩、愉快中上演着苦闷、单纯里绽放着生命的极致,进而在有限生命的过程中恒久地追寻、挚爱和完美自己事业。这样的艺术家,其实就是一个有作为、有情怀、有大爱的艺术家。真的期待吴凤花的艺术之树永远常青,艺术之花馨香如故,不断创作出更多的越剧艺术佳作呈现于当代戏曲舞台,为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的艺术春天里,更添一份美丽与精彩。

吴凤花:越经典,越民族,越世界

徐继宏

“阿花,我们的最爱。”11月30日晚上7时,2108年国家艺术基金滚动资助项目——新编越剧《屈原》在浙江绍兴柯桥区蓝天大剧院上演。当天下午3时,来自江西南昌、江苏南京、浙江三门、温岭的“花粉”就早早地聚在了柯桥。“因为没有车次,为了见阿花,看《屈原》,昨天晚上坐了12个小时的绿皮火车,刚刚安定下来就过来了……”在剧组的化妆间,笔者见到了来自江西南昌的周南云。看得出,她尽管有些疲惫,但还是很兴奋。据说,几年前在山西的一场演出,让很多北方观众领略了越剧粉丝的疯狂,从各地赶来的“花粉”们把花篮从剧场大门一直摆到马路口,一直守候到演出结束。这样的场面对于吴凤花来说,已经是数不胜数。“观众就是我的一切。没有观众,戏曲没有春天,我也没有今天。”吴凤花说。

不疯魔,不成活

作为文武并重的绍兴小百花越剧团的当家小生,可以说,吴凤花是当下越剧界少见的一点脂气不染的女小生,在台上常常火热爆棚,也圈粉无数,被戏曲界公认为越剧界难得的小生。戏迷都亲切地称她为“花帅”。从高冠长剑的屈原到血气方刚的杨宗保,从温文尔雅的梁山伯到英雄大义的陆文龙,上至一代君王,下至一介布衣,武至一代枭雄,文至一介书生,吴凤花演谁像谁,演谁都演得出神入化,入木三分。不疯魔,不成活。在吴凤花华彩人生的背后,却有着不为人知的故事。作为一位越剧名角,镜头总是无法回避。十多年前,吴凤花因油彩中的铅汞中毒导致皮肤严重过敏,脸色变黑,严重的时候连眉毛都腐蚀掉光。如今,吴凤花化妆,打底油都要比别人多打几层。吴凤花坦言,因为这张“黑脸”,曾经的她一度抑郁,也想过放弃。偶尔面对镜头受邀采访,吴凤花总会玩笑道:“这样拍我的脸,太残忍了。”但是对“上妆后就忘掉了生活中的我”的吴凤花而言,兴奋点永远在舞台上。1998年4月15日,在武汉剧场演出的第四天,主演开场戏《断桥》和压轴戏《摄政王之恋》的吴凤花已连续演出10多天,扁桃体发炎导致连续高烧整整3天。台上的吴凤花虚汗直冒,双腿发软,在演高难度动作“飞吊毛”(腾空后翻)时,一个趔趄砸在地上。为了让演出完满,体力已近乎崩溃的吴凤花在后台稍作休息后,在同事的帮助下,仍然坚持演完剩下的半个小时。演出结束,送去医院检查,发现胸椎第6节和第12节已经压缩性骨折。“我在从艺道路上的一些事件,别人不理解。但是我觉得每个人心中的目标定位不同,既然我有现在这样的基础,当下的一些舞台实践、艺术创作又给我提供这么好的平台,我是真不想失去。”在吴凤花眼里,舞台充满着魔力。为了演出,她可以不吃饭;为了舞台上有好状态,她必须要喝咖啡。“我要让自己兴奋起来,我兴奋了才能让台下观众跟我一起进入状态。有人觉得不值得,但我觉得是值得的,至少舞台给了我想要的快乐,也给观众送去了欢乐。”吴凤花说。

苦心人,天不负

1983年,13岁的吴凤花从一万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踏进绍兴县戏曲艺术职业学校的大门,成为越剧班的首批学生。从老生学起,一年半后改学花旦,两年半后专攻小生。1986年,从艺校毕业的吴凤花成为绍兴小百花越剧团当家小生,先后主演    了20余出大戏和10余出优秀折子戏。1987年12月25日,是吴凤花一生铭记的日子。那一天,吴凤花拜越剧“范派”创始人范瑞娟为师。这位越剧界的一代宗师饰演的“梁山伯”一角,在解放初就已蜚声海外。从范瑞娟的身上,吴凤花学到了越剧艺术的精华和对观众的敬畏,而这种敬畏,吴凤花恪守一生。不论身处怎样的舞台,面对什么样的观众,每次演出前,吴凤花都要仔细检查每一个细节,发根一定要剪平,指甲必须剪短,因为饰演男性,不能让观众看到这些不协调的细节。吴凤花先天的嗓音条件并不完全接近范派,却凭借清纯明亮、高亢挺拔的演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唱腔。“我喜欢舞台上的那种感觉。从我1983年进戏校到现在为止,我还一直在舞台上。因为爱这个职业,所以我喜欢舞台。”吴凤花说,1998年演出摔伤后,我只能当观众。但看到同事在台上演出,就有一种冲动,可能我真的喜欢站在舞台上的那种感觉。在身体恢复的那段时间,有时瞒着医生和家人,偷偷地训练动作技巧。为此,也没有少挨责备。从艺三十三载,吴凤花塑造了各种各样的角色。从行当看,吴凤花尝遍了巾生、官生、大官生、武生、文武生、穷生、娃娃生和演绎陈琳时用上的老生程式;从跨越的年代看,由春秋战国至清装及现代戏,均曾涉足;从所演的剧目看,有喜剧、悲剧、正剧、闹剧、文戏、武戏、传统、新编;从所演人物看,有威武、懦弱、多情、负心、善良、奸恶、忠义、叛逆……所有二元对立的特质,都在她一人身上调和、融合。她的表演感情饱满,善于刻画人物,能将不同人物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深受感动和回味无穷。如今的吴凤花,大部分精力依然放在舞台一线和每年上百场的农村基层演出。对她来说,唯观众和节目单上“吴凤花”三个字不可辜负。吴凤花对表演艺术的坚持,也来自家人的支持。说起家庭,吴凤花深感内疚。“好在先生是教师,知书达理。为了我的事业,先生又当爹,又当妈。父母、婆婆公公,甚至兄弟姐妹,都在帮助她,支持她。没有亲人们的支持,恐怕也没有我今天的事业。”吴凤花说得很动情,也很真切。

越经典,越世界

越剧起源于绍兴,是浙江的代表性剧种,也是全国范围内具有影响力的地方戏曲剧种。浙江绍兴小百花越剧团于1986年成立,先后创作和排演了大戏30余台,折子戏50余出,创作排演的剧目《越女三章》曾荣获中国越剧艺术节金奖。“书房门前一枝梅,树上鸟儿对打对。喜鹊满树喳喳叫,向你梁兄报喜来……”当地时间9月6日晚7时,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博物馆艺术中心剧场的全体观众,随着袅袅越音响起,被带入了无与伦比的艺术氛围里。由浙江绍兴小百花越剧团吴凤花、吴素英、陈飞、张琳等四位中国戏曲梅花奖得主领衔主演的《梁祝·化蝶》《穆桂英挂帅》《钟馗嫁妹》《九斤姑娘》……一幕幕经典越剧选段尽显中国国粹精品的历史古韵与艺术典雅:一声声低吟浅唱,一句句百转千回,幽幽倩影,脉脉深眸,感人以形,动之以情,现场观众无不为之动容……“惊了老外,醉了老乡。传了乡音,连了亲情。”吴凤花说起不久前在奥地利的访问演出,无比兴奋。她欣喜地告诉笔者,此行最大的收获和感慨是她找到了传统戏曲走出去的路径,用乡音传递亲情,用经典融入世界。在她看来,当下正是越剧艺术走出去的最好时期。据悉,演出当晚,有长年居住奥地利的华人华侨,也有当地的民众,更有从意大利、德国专程赶来的“花迷”们。整场演出历时两个多小时,现场观众无一离场。演出结束,许多侨胞兴奋地说:“今天的折子戏一个比一个精彩,希望奥中友协能够组织更多这样精彩的文化交流演出。”维也纳当地观众也表示,梁祝的委婉柔美、穆桂英的精彩刺激、九斤姑娘的俏皮灵动等,完美的唱腔与表演完全超越了语言的障碍,让他们感到无比惊艳。“这次绍兴小百花越剧团的文化交流演出,为远在异国他乡的侨胞带来了袅袅越音,这是遥远的家乡送来的乡音,来慰藉我们的乡愁。这精彩的演出,让侨胞倍感温暖与骄傲。”奥中友协副会长、奥中友协华人委员会永远名誉会长鲁家贤说,“小百花”的演出不仅慰藉了侨胞们的乡愁,也让越剧艺术走进了欧洲,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共享中国戏曲的精华。“共住地球村,同是一家人;艺术无国界,世界一家亲。这次越剧在奥地利的演出,用乡音连起了乡情,用艺术拥抱了世界。”在吴凤花看来,这不仅是一次艺术之旅,更是一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的传播之旅。越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优秀剧种之一,理应在国际文化艺术舞台有一席之地。当地时间9月21日的法国里尔市新世纪大剧院高朋满座,超过1000人次的观众,90%以上都是金发碧眼的国际友人。由吴凤花、李敏、陈雪萍、陈飞、谢群英、吴素英、郑曼莉7位梅花奖演员、国家一级演员联袂主演,被誉为东方“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故事越剧《梁祝》,赢得了海外友人经久不息的掌声。在吴凤花看来,这是当今世界对于中国故事的接受和中国戏曲文化的认可。近年来,绍兴“小百花”既保持年年下乡演出,又不断向外推广交流。吴凤花和她的姐妹们也曾多次应邀赴美国、法国、澳大利亚、泰国、新加坡等国演出,成为浙江文化走出的一张新名片。吴凤花说,这不仅是绍兴小百花的责任担当,更是每一个艺术家的共同使命。随着国外观众对中国和中国文化兴趣的日益浓厚,也为越剧艺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提供了机遇。“艺术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中华戏曲应该让世界共享。”吴凤花说,艺术家既是路也是桥。对于艺术,人永远是艺术表现最重要的载体。要让艺术家与观众形成一种契约,这是戏曲品牌最核心的要素。“经典的越剧艺术作品一定会突破国与国的界限,引发不同民族之间人与人的心灵共鸣。要让世界上的观众享受到中国最优秀的艺术,特别是中国戏曲。要像我们欣赏交响乐一样,让国外观众看懂越剧艺术。我们要不懈努力”吴凤花表示。

一场越剧与书法的“融合”

流 花

在绍兴文化艺术界,说起夫妻档,吴凤花与王旭初这一对伉俪肯定会被提及。虽然越剧与书法看似领域不同,但10多年来,夫妻俩相濡以沫,让这个跨界小家交汇出一种别样的和谐。书法与越剧温婉融合,犹如一杯醇厚的绍兴黄酒,在时光中慢慢酝酿出不一样的醇香。
谈婚姻跨界联姻
相扶相携共前行
吴凤花与王旭初的家中,客厅两端各有一处安静的小天地,朝南阳台是儿子牛牛的小书桌,有时候吴凤花会坐在那里看看剧本,北面窗口位置是王旭初的创作区域,堆满了他的各类书法作品。两处天地各据一方,遥遥相望,看似毫无联系,转头却能看见对方。疫情宅家期间,夫妻俩都创作了抗疫作品,吴凤花的《满江红·战疫情》唱响央视戏曲频道,王旭初参与了抗疫主题书法作品“以艺战疫”的创作。
“我以前也跟着王老师学习书法,后来越来越忙,书法就放下了。”吴凤花说,或许哪一天又会拿起毛笔。王旭初随后说,虽然两人所涉领域不同,但有时候也可以搭把手,比如吴凤花所扮角色手中折扇上的题字,有些就出自他手,“看到空白的扇面,我就帮着写上几个字,拿到舞台上也可以亮个相。”他说完就笑了。许多戏迷都知道吴凤花家的“小王子”牛牛,他可以说是在越剧后台长大的娃,“儿子两个多月就跟着我在后台,从小和我跑遍剧团和各个剧场,大家都知道他。”吴凤花说,后来演出越来越多,孩子也上了学,就完全交给了他爸爸。为了让妻子能毫无后顾之忧“冲锋”在越剧舞台上,王旭初在工作之余几乎包揽了照顾家人的所有责任。“孩子的事情几乎都是他在管,我太忙了,没有精力管太多家里的事情。”吴凤花乐意叫丈夫一声“王老师”,而王旭初则经常会蹦出一句“你们阿花老师”。在许多人的记忆中,认识王旭初,是在2009年的绍兴春晚上,吴凤花带着王旭初在舞台上反串了一回《梁祝·十八相送》,那一次,大家才知晓,吴凤花的书法家丈夫竟然会唱越剧,而且唱得还不错。其实,吴凤花与王旭初的缘分就源自越剧,王旭初除了喜爱书法,还是个越剧迷,尤其喜欢传统戏。他与吴凤花因越剧相识,也因越剧相知。对吴凤花所扮演的角色,王旭初总是能够点评一番,一些经典的唱词他也会哼上一段,“我特别爱传统戏,我觉得传统越剧才能体现精髓。”王旭初的手机里保存着不少诸如《碧玉簪》《西厢记》等经典剧目,有时候空闲下来就会播放一段听一番。吴凤花说:“王老师就爱听经典的、有深厚群众基础的戏,写书法的时候,他手机里会放一些老戏听。有一次我听见他在哄孩子睡觉,嘴里哼唱的竟然是越剧!”对此,王旭初说,他本身就喜爱越剧,读大学时就参加了学校的戏曲协会,还上台表演过越剧。
聊越剧艺韵芬芳
传承和弘扬是主调
从1983年进入绍兴县戏曲艺术职业学校学戏,吴凤花与越剧已经相伴足足37年,这37年足以让一个青葱少女,成长为一位越剧名家,而在此期间越剧舞台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崇尚‘一桌二椅’,强调把更大的舞台空间留给演员本身,比如《盘妻》《碧玉簪》《梁祝》《西厢记》《祥林嫂》……而如今的越剧舞台讲究的是‘一戏一格’,如果再用传统的‘一桌二椅’演绎现代故事的话,很多人会觉得不够过瘾,所以对舞台综合艺术的要求就越来越高。”吴凤花说:“虽然观众对舞台综合艺术的配备有褒有贬,但这其实也是一种探索的过程,以前的舞台宽度只有14-16米,深度也只有9-12米,但现在的舞台扩大很多,如果还是过去‘一桌二椅’的模式,演员在舞台上就显得特别渺小。”作为越剧中生代的代表之一,吴凤花一直站在一线舞台。这几年,绍兴小百花越剧团在转型的过程中,坚持戏曲与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相融合,从《屈原》《青藤狂歌》到《王阳明》,吴凤花演绎了一个又一个与绍兴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的历史人物。她说:“我们对经典要敬畏、要传承,但从剧种的发展来说,也不得不去做一些具有一定风险的尝试。”传统经典老戏能够吸引妈妈、阿姨们的目光,而很多年轻观众却追求好听好看的原创剧目,原创剧目的诞生需要实践提升的过程,“我们有一句话叫‘十年磨一戏’,观众对一部新戏总有了解、认知、熟悉和接受的过程。”

越剧范派小生吴凤花

华丽舞台背后的艰辛和坚持

红 琴

她是温文尔雅的'梁山伯';她是英雄大义的'陆文龙';她是拔山举鼎的'楚霸王';她是忠义智勇的'陈琳';她是高冠长剑的'屈原';她是血气方刚的'杨宗保';上至一代君王、枭雄,下至一介布衣、书生,每一个鲜活的形象都信手拈来,她是演员吴凤花。吴凤花,1970年出生于绍兴东浦,1983年5月13岁的吴凤花开始了学艺,1986年进入刚成立的绍兴小白花越团,和陈飞,吴素英这一波演员,现在被称为绍兴小白花的原生一代。1987年,18岁的吴凤花,正式拜越剧范派宗师范瑞娟为师。无论是其艺术魅力还是其自身的人格魅力吸引了一大群每逢演出必定亲临现场加油鼓掌的戏迷,因着她高腔大嗓的功底、英武帅气的扮相和能文能武的才华,被广大越剧戏迷称为'花帅'。甚至于很多年轻的小女孩亲切地称阿花为'老公'。几十年来,吴凤花集众多殊荣于一身,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的获得者,白玉兰主角奖,文化部文化表演奖得主,绍兴小百花越剧团的顶梁柱,按理说这样一个上天宠儿一般的人物,无论是事业还是生活都应该一帆风顺才对,其实不然,在事业如日中天时,遇到了所有演员,特别是戏曲演员都不希望遇到的事。正当越剧唱的最开心的时候,演的正过瘾的时候,发现自己的脸你对油彩过敏,患上了铅汞中毒。医生对吴凤花说唯一的办法就是不要化妆,演员生涯要继续那么脸是不会好的,甚至会更严重。这对于一个戏曲演员来说是何等的打击,更何况她还是个女孩子,有哪个女孩子不希望自己有一张干干净净的脸,可一张也原本貌美如花的脸,她愿意奉献给越剧。

在某次采访中吴凤花说道:'我的皮肤底子不算特别好,戏曲演员大家也知道,脸上涂的油彩很厚,非常伤皮肤。我最早是脸上起红斑,现在都转成黑色了,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我卸妆没有卸干净呢。所以现在我登台之前化妆,就得有一个很大的打底工程'。即使脸变成这样了,她仍然没有放弃对越剧艺术的奉献与追求,既然放不下,那就好好唱。既然离不开,那就大胆搏一把。吴凤花决定只要化妆还能盖得住,不到万不得已就继续唱下去,她说'只要不影响台上的艺术效果,我还会继续唱下去'。没错,她会继续唱下去,越剧这两个字从13岁结缘之时便已注定生生相伴。其实吴凤花老师自己也不知道几年之后,十年之后,甚至更长时间之后,这一张脸在油彩的浸染下是否还可以称之为'脸',但为了越剧一切值得了。这种执着无悔的精神值得各行各业的人学习,在这个浮躁的社会更是一股清流。美丽或许需要完美的脸型、华丽的服饰、高超的化妆技术来呈现,但阿花的这种美丽,不需要,这种美是真的美,是一种超脱世俗的大美。吴凤花说:'我们这一代越剧演员肩负的责任很大,既承担着继承优秀的传统越剧的责任,又面临着如何创新发展的使命。所以我正努力尝试着新的艺术表现手法,以吸引更多人关注越剧。'近年来吴凤花秉承着'不破不立的闯劲',创排了一系列新剧目,大受欢迎,其文武兼备、阳刚潇洒、唱腔饱满、音色亮丽的艺术特点很受观众喜欢。从忠义太监陈林到爱国诗人屈原,每一个鲜活的形象,都是阿花不断探索进步的见证。一心一意只做一件事,一生一世仅专一门专业,舞台上的光鲜亮丽,其背后承受的艰辛和心酸,只有自己知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的经典名句也是吴凤花艰辛探求的艺术道路上的真实写照。愿阿花的艺术道路越走越远。

吴凤花简介

吴凤花,女,1970年出生,国家一级演员、师承范瑞娟,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绍兴市柯桥区小百花越剧艺术传习中心党支部书记、副主任。1983年进入绍兴县戏曲艺术职业学校学艺,师承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范瑞娟,二度梅花奖得主、文华奖得主。30余年的从艺生涯,在不断摸索与实践中,吴凤花逐渐形成“文戏武演,武戏文演”的舞台风格,得到了观众和行家的认可,被誉为越剧界难得的小生。戏路宽广、感情饱满,形神兼备、善于刻划不同的人物,是省级非遗越剧传承人,在当代中青年演员中可属翘楚!随团辗转于京津沪和江浙一带,并应邀多次赴泰国、日本、美国、法国进行文化艺术交流,曾三次赴新加坡十次赴香港,并于1995年在台湾进行为期一个月的交流演出,对宣传绍兴、宣传越剧起到积极的传播推动作用。先后创作排练主演了二十余台大戏,她勤奋刻苦、尽职尽责;不断探索、开拓创新。先后主演了《陆文龙》中的陆文龙、《狸猫换太子》中的陈琳、《穆桂英挂帅》中的杨宗保、《马龙将军》中的马龙将军、《吴王悲歌》中的吴王夫差、《李慧娘》中的裴舜卿、《屈原》中的屈原、《王阳明》中的王阳明等,她与吴素英、陈飞等搭档,使绍兴小百花越剧团以擅演文武戏而独树一帜。曾荣获第三届浙江省戏剧节演员二等奖;第五届浙江省戏剧节演员一等奖;第七、九、十届浙江省戏剧节“优秀表演奖”;第十一届浙江省戏剧节“表演大奖”;第十二届浙江省戏剧节优秀表演奖;第二届浙江省戏剧小百花会演“优秀小百花奖”、“金艺奖”;’90霞飞杯江、浙、沪越剧演员大奖赛“越剧新星”称号;’94中国小百花越剧节金奖;第十三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第十五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主角奖”;第十届中国戏剧节“优秀表演奖”;第五届中日戏剧友谊奖;首届中国越剧艺术节“十佳演员”称号;第二十五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大赛暨第3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二度梅”;第十五届文华表演奖;绍兴市人大代表;浙江省三八红旗手;浙江省十大杰出青年;浙江省劳动模范;2011 “浙江骄傲”年度最具影响力人物;浙江省特级专家;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浙江省第十、十一、十二、十三届党代表;全国文化系统先进个人;中共十七大党代表;全国三八红旗手;2015年全国先进工作者;“2015全国艺德标兵”称号;2015年第四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

   转自《中国演员》2020年 第6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生要知道的25个历史真相【建议收藏】
女人的秘密:女人好色程度是男人的5倍!
四欲过旺,易生灾妄,劝你别再放纵,不知不觉就会耗掉福气
不对称相互依赖和欧洲的能源政治:赫希曼“影响效应”再现 | 国政学人
异性相处,感情再好,也不要在这三个方面主动,你一主动就输了
2023年上海共青森林公园菊花展(四十五)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