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海年俗文化 | 送灶、厾米囤、掸檐尘

在上海地区,通常把腊月廿四祭祀灶神的那天称为“祭灶”。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上海祭灶时分的三种年俗——送灶、厾米囤、掸檐尘。

送灶

腊月二十四是江浙沪一带的祭灶日。从这天开始,以“送灶”拉开上海人准备春节和庆祝活动的序幕。

灶王爷相

民间相传灶神是“维护家宅火烛、兼负监察之责”的神祇。二十四日(或二十三日)晚是灶神上天庭述职的时刻。上海对送灶极为重视,送灶食物讲究“又甜又粘”。多用糯米团子、年糕和元宝糖。还有取自沪语谐音的食物地栗(又称荸荠、马蹄)、茨菰(又作慈姑)、柿饼、菱角。地栗的“地”在沪语中与“甜”同音,茨菰与“是个”同音,菱角谐音“灵格”。寄托了灶神上天后多说好话的希望。

年糕

八宝饭、条头糕、双酿团等糯米食物

茨菇

祭灶时,全家要行拜叩礼,再将原来贴着的灶马揭下,连同锡箔、纸轿等放在门外烧掉,作为灶神上天的乘具和路资;还要烧些柴豆,充作灶马的食料。明清时上海一些地区还承古代傩戏之风,有跳灶王之俗。

跳灶王,又被称作“打野胡”

厾米囤

在上海崇明等地,送灶夜除了吃廿四糖、卷银包和赤豆饭,还有一项必不可少的传统年俗活动——厾米囤。厾,意为用手指或棍棒等轻击轻点。在自家场院里,用盛着石灰的布袋或篮子在地上点击一个一个白印,就叫做“厾米囤”,又称“打米囤”。直到地面上白花花的,以祈盼来年丰收。

厾米囤、拜灶王

掸檐尘

在上海,从腊月二十五起至除夕,家家户户都要大扫除,用长柄扫帚掸掉屋顶四角及墙上灰尘、蛛网,称“掸檐尘”(一说叫“掸闲尘”)。由于“尘”与“陈”谐音,所以也叫“掸陈”。老话说“越掸越发”,寓意掸除晦气。同时,这一阶段,人们都要剪指甲、理发、洗澡、拆洗被褥、擦洗器皿,干干净净,辞旧迎新。

弄堂过年图景

年俗流变折射时代变迁。上海很多传统年俗起源于农耕文明,但随着农耕时代一去不返、城市生活节奏加快,厾米囤等一些传统年俗正在市民记忆中慢慢消褪。回顾年俗,找寻历史,是我们留住文化记忆,讲好上海故事的重要途径。

资料:上海文旅智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涨知识】过了小年就是年,这些习俗你知道吗?
话说我国传统的祭灶习俗文化
【春节文化主题】各地春节习俗---澳门
平和“送尪上天”的习俗:上天奏好事,下地保平安!
今天是小年
炉灶,藏家之魂04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