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百年期刊 树人经典 | 绍兴鲁迅纪念馆馆藏期刊线上展览

百年期刊   树人经典

绍兴鲁迅纪念馆馆藏期刊线上展览



前言



期刊,也称杂志,有固定刊名,以期、卷、号或年、月为序,是定期或不定期连续出版的印刷读物。1833年8月,德国汉学家郭实腊在广州创办了国内第一份中文期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宣告了一种新的媒体进入国人视野,也吸引了大批中国知识分子参与到报业活动中去。时至民国,许多期刊成为一大批有责任心的知识分子宣传新思想,发表新主张的主要阵地。文人学者通过期刊发声,获得社会关注;期刊也因大家文笔而备受推崇,更为畅销。鲁迅作为这些期刊的主要创作者,编辑者,装帧设计者代表之一,使众多民国期刊成为了经典。

绍兴鲁迅纪念馆建馆以来,丰富的民国期刊成为特色收藏之一,品种数量蔚为大观。“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以多种方式展示中华文化魅力。”此次,我馆精选出部分期刊,线上展出,以飨观众。走近百年期刊,你会与胡适、周作人、郁达夫、林语堂、茅盾、巴金等文学名家不期而遇;品味树人经典,鲁迅的深刻思想和犀利语言让百年期刊更多了一份奇崛冷艳。



《新生》

鲁迅弃医从文后,决定以办杂志来开始他的文艺运动。1906年回到东京,鲁迅与周作人、许寿裳、袁文薮等为新杂志出版做准备。杂志名字本来拟采取《离骚》的词句,用赫戏上征,后来为了通俗起见,取名为《新生》,意在求得新的生命。第一期的封面和插画也已选定英国十九世纪画家瓦支的油画《希望》。但最终因经费、稿件等原因,《新生》夭折了。不过,作为鲁迅第一次创办的刊物,《新生》对他今后的创作和编辑生涯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浙江潮》

由留日的101名浙江籍学生同乡会在日本东京发起,自1903年2月17日创刊至1904年停刊,共出10期,是清末留日学生的主要反清革命期刊之一。在许寿裳主编《浙江潮》期间,鲁迅积极撰稿,自第5期至第10期接连发表《斯巴达之魂》《中国地质略论》《说鈤》等5篇文章,以独特的见解和战斗精神在文学家和学者的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

《东方杂志》

《东方杂志》是商务印书馆编辑出版的定期刊物,自1904年3月于上海创刊,至1948年12月终刊,是中国近现代期刊史上连续刊行时间最长的大型综合性月刊。由于《东方杂志》涵盖的海量信息及其在现代期刊中的独特地位,鲁迅经常阅读,在日记中涉及该刊有19处,他的一些文章也是因《东方杂志》所刊载的言论有感而发。鲁迅在该刊发表了小说《白光》《祝福》,译作《两个小小的死》《苦蓬》《洞窟》等。

 《小说月报》

通俗文学期刊,1910年8月创刊,上海商务印书馆总发行,1931年12月出至22卷停刊。1921年以前,是王蕴章、恽铁樵主编,内容以鸳鸯蝴蝶派消遣性、游戏性作品为主。1921年以后,由沈雁冰主编,成为文学研究会机关刊物,辟有论评、研究、译丛、创作、特载、杂载等栏目。刊登鲁迅、郑振铎、叶圣陶、胡愈之等进步文化人的理论文章,倡导为人生的艺术,批判封建文学观念,推动新文学运动的发展。鲁迅不但将第一篇文言小说《怀旧》刊登在《小说月报》上,还先后刊登了《端午节》《社戏》《近代捷克文学概观》等。

《越社丛刊》

越社,是南社在浙江的一个分支机构,绍兴当地实际从事革命活动的组织,主要社员有宋紫佩、王铎中、陈子英、范爱农等20余名,还编辑出版会刊《越社丛刊》。1912年2月《越社丛刊》第一期出版,由鲁迅主编,内容包括文录、诗录、词录三部分组成。鲁迅以会稽周建人乔峰周作人起孟名义发表《辛亥游录》和《〈古小说钩沉〉序》等文章。

《新青年》

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首刊名为《青年杂志》。1916年9月,改名《新青年》。1917年,阵地由上海转往北京。1926年停刊。历经十年,始终是倡导新文化运动、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重要刊物。《新青年》时期,陈独秀的意义在政治革命,胡适在理论构建,周作人在文学批评,鲁迅则在创作实绩上显现了五四新文学存在的价值和意义。1918年4月,鲁迅第一次用笔名鲁迅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上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直到1921年8月鲁迅离京之时,先后发表了《孔乙己》《药》《风波》《故乡》等小说5篇;论述2篇;随感录杂感27篇;新诗6首;译作3篇;通信1篇,总计约50余篇。

《语丝》

《语丝》自1924年11月创办至1930年3月停刊,历时近6年,共计发行260期。它经历了北京、上海两个办刊阶段,以及周作人、鲁迅、柔石、李小峰四位主编的更迭。鲁迅在《语丝》上发表了《示众》《离婚》《高老夫子》等小说,《秋夜》《求乞者》《过客》等系列散文诗,《碰壁”之余》《记念刘和珍君》等杂文。《语丝》是鲁迅发表杂文最多的杂志,在他的影响下开辟了中国现代文学批评本体——语丝”体杂文。

《奔流》

1928年6月20日创刊的文艺月刊,由北新书局出版发行,至1930年2月停刊,共出版15期,是鲁迅在上海时期主编的第一个刊物,主要翻译和介绍外国具有进步倾向的文艺理论、文艺政策和作家作品。鲁迅先后发表《苏俄的文艺政策》《苏维埃国家与艺术》《跋司珂族的人们》(西班牙)、诗歌《坦波林之歌》(日本)等。为纪念托尔斯泰和易卜生,曾做了两期专门纪念增刊。鲁迅对《奔流》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亲自设计刊物封面、书写刊名、挑选插图,每一期都写《编校后记》,对主要内容进行简要评价和说明。《奔流》的发展体现了鲁迅崇高的编辑理念,揭开了鲁迅思想的新篇章。

《萌芽月刊》

1930年1月1日由鲁迅、冯雪峰主编的《萌芽月刊》在上海创刊,上海光华书局发行,出版六期后被禁停刊。因鲁迅与左联的关系,在编辑《萌芽月刊》时耗费了大量精力。不但亲自绘制封面,发表《流氓的变迁》《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硬译文学的阶级性》等杂文,还翻译了苏联法捷耶夫的小说《毁灭》和日本岩崎·昶的论文《现代电影与有产阶级》。从第一卷第三期起《萌芽月刊》成为左联机关刊物后,鲁迅还发表了《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这是在左联成立大会上的讲话稿,是左翼文艺运动的战斗纲领,表明了鲁迅是左联的指导和帮助者,积极的支持者。

《前哨》

《前哨》创刊于1931年4月25日,鲁迅主持编辑,是左联的正式机关杂志。第二期为了避免国民党注意,改名为《文学导报》,1931年11月5日出至第八期停刊。第一期的前哨两字系鲁迅亲笔书写,刻在木板上,后期盖在封面上,作为刊物的刊头。为纪念左联五烈士的牺牲,鲁迅和冯雪峰决定将创刊号定为纪念战死者专号,鲁迅发表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和《柔石小传》,寄托了对革命青年不幸遇害的深切哀思。

信息来源:陈列资料部

图片:赵国华

文字:徐晓光

版面编辑:周洁

审核:赵珊珊

— END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

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鲁迅故里欢迎您!

微信ID:sxlxjng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鲁迅是怎样做编辑和作者的  沈鸿鑫
绍兴——鲁迅纪念馆
【原创摄影】古越绍兴(鲁迅纪念馆)
绍兴•鲁迅故里(四)
绍兴百景:鲁迅纪念馆
郁达夫研究学会组织上海嘉兴学习采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