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采风豫缘 | 老城厢路名趣考之“榛岭街”

采风豫缘

榛岭街

老城厢路名趣考

提到老城厢,你想到什么?

“风雅”、“海派”还是“民俗”?

亦或,

“原汁原味”老上海的最佳演绎?

几经变迁,

老城厢里的一砖一瓦上浸染着

历史演变的痕迹。

徜徉于老街,

寻觅那逝去的海上旧梦。

时光辗转,

往事却如浮光掠影,缓缓显现。

会馆&公所

靠近方浜中路有一条很小的路叫榛岭街,这条路看似不起眼,但它的由来也充满传奇。

2021

03·21

榛岭街

清末,上海成为全国商贸中心和南北海上贸易的枢纽后,各地来沪经商定居者越来越多,因此,旅沪商家自发建立庞大的社会组织:以同乡名义聚结的称“会馆”,以同业名义聚结的称“公所”,老城厢内外先后共存多达200多家会馆公所。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梨园公所&榛岭学堂

1905年上海名伶夏月恒、夏月珊、潘月樵等人组织上海伶界联合会,并筹资将方浜旁一座旧庙改建为上海京剧界的行会组织--“梨园公所”,以保护伶人利益,争取伶人社会地位,协调伶人关系,同年,公所集资开班“榛岭学堂”,免费吸收伶人子弟入学,解决伶人子弟被歧视和不能入学的困难。榛岭街由“榛岭学堂”而得名。

视频欣赏




(来源:豫园社区文化活动中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上海舊城廂的地名文化
南市--上海文脉的根源
#王阳明66 说上海# 浅谈近代上海租界华界区域及相关道路名称的变迁
老城厢乔家路历史民宅
老城厢 老上海
老城厢:路名背后的生态密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