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寄情 || 李可染为何画牛?

文/李小可

李可染印 “寄情”

“寄情” “师牛堂”是父亲常用的两方印章,“师牛堂”也是他晚年的画室堂号,这里蕴含着他画牛时的两种心境——“寄情”表达了他生命和艺术中始终保持的淳朴浪漫的真性,还有对田园乡土生活、人与自然和谐境界的想往;“师牛”则成为父亲经历的时代沧桑及艺术实践过程中,敬畏和坚持的一种精神。

李可染《其为牛乎》 1986


“牛”成为他绘画重要内容始于四十年代初的重庆沙坪坝,那是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时刻。父亲住的农舍与牛栅相邻,国之危难与窗外蜀中水牛早出晚归的田园风景形成强烈对比,更增添了他对乡土的热爱、对和平的期盼。自此,父亲开始大量画牛,牛成为他心性与真情的宣泄,也是精神象征的一种寄托。


郭沫若曾为父亲的作品撰写了《水牛赞》,牛被誉为“国兽”,象征着坚持抗争的民族精神。鲁迅也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名句,所制“孺子牛”印章也是他最常使用的,尤其在赠送友人的作品上也多题“俯首甘为孺子牛”并加盖此印,“孺子牛”表达了他愿为真善美俯首的人生态度。画牛已成为父亲心性与真情的宣泄,也是对精神象征的寄托。

郭沫若书《水牛赞》

李可染在创作


在父亲晚年多次画的题材“五牛图”中,题有“牛也力大无穷,俯首孺子而不逞强,终生劳瘁,事而不居功,纯良温驯,时亦强犟,稳步向前,足不踏空,皮毛骨角无不有用,形容无华,气宇轩宏。吾崇其性爱其形,故屡屡不倦写之”,其中的“足不踏空”,正是他人生观与艺术态度的写照,与“实者慧”一样,成为他人生感悟的铭志;画牛更多是表现他纯真浪漫并带有幽默的天性。

李可染《实者慧》

李可染《五牛图》 1987年

释文:五牛图。牛也力大无穷,俯首孺子而不逞强,终生劳瘁,事而不居功,纯良温驯,时亦强犟,稳步向前,足不踏空,皮毛骨角无不有用,形容无华,气宇轩宏。吾崇其性爱其形,故屡屡不倦写之。一九八七年岁丁卯冬可染写。

牛,春夏秋冬汗水流,泥湿透,田野绿油油。牛,朝出耕耘日落休,身何索,五谷给人留。牛,反刍无眠河汉愁。心何想,来日休笛悠。海岩词十六字令。一九八八年岁尾可染再题。


他早期画牛以线为主,潇洒、写意,表现牧童嬉水、牧童戏鸟等题材,如田园牧歌,充满了文人气息;拜白石老人为师后,他深深感悟到笔墨表现的真谛,老人敏感而大胆地抓住生活中的新鲜感受,以特殊性的笔墨表现其韵味。白石老人艺术的创造性给了父亲很多启示,在他画的牛里可以看到从老师画的虾、蟹中汲取到简洁笔墨的韵味,画牛的意境绝不是简单承袭古人,而是把更个人化的新鲜感受汇集到画面中。

李可染与齐白石

李可染《牧牛图》 1947年

释文:可染。忽闻蟋蟀鸣,容易秋风起。可染弟作,白石多事加墨。

李可染《浴牛图》 1947年


牛的题材虽有单一性,可父亲总会出其不意地表现出不同的境界与看点,他巧妙画出春柳下牧童骑牛于水中畅行的情景,以焦墨表现带有幽默和自喻的“犟牛”。

《暮韵图》他抓住盛夏时分,浓荫树下,牧童甩掉鞋子,躺靠在树干吹笛,牛伴着笛声酣睡,一片和谐惬意。《秋风吹下红雨来》的秋天落叶中,牧童在牛背上追逐被秋风吹远的草帽,画面灿烂生动。

李可染《暮韵图》 1965年

李可染《陡地秋风起》 1987年


80年代创作的《林茂鸟竞归》,描绘的是牧童在归途中仰望成群的鸟在天空盘旋着,想要回到浓郁的树林里栖息的情景,寓意祖国的强大将会吸引大批海外学子归来。他在抓住题材、内容丰富性的同时,不断锤炼笔墨表现的单纯性、整体性、书写性、写意性,以增强画面的感染力。

李可染《林茂鸟竟归》 1989年


传统有“翰墨缘”之说,画牛也成为父亲与友人交往的纽带。记得父亲老友力群的儿子郝明要赴香港求职,临走时来家里告别,父亲为他画了一幅牛,郝明希望为他题上款,父亲说:“不要了吧,万一哪天有困难要卖,没上款更容易。”1972年,著名旅美记者赵浩生在离开大陆多年后重返祖国,在一篇文章中写到回国的起因:“去国二十多年后,是一部电影和一张画,撩起压在我心底的无限乡思。这部电影是1971年夏我在巴黎看到报道河南林县修水利的《红旗渠》;这幅画是1972年我在香港买的李可染的《牧牛图》。”赵浩生回国后做了《李可染、吴作人谈齐白石》的深度采访,发表于香港《七十年代》,这件事也使人感到水墨寄情的力量。

80年代李可染在画室为李小可做示范

李可染《杨柳青放风筝》 1960年

李可染《牛背闲话》 1982年


著名物理家李政道先生的科研成果——“核子对撞产生新的能量”,他希望父亲可以用中国画来表现,父亲便为他画了斗牛,题“核子重如牛,对撞生新态”。李政道先生十分欣喜,感到父亲将无法看见又难以表达的物理现象,用单纯生动的艺术形象智慧地表现出来,使科学与艺术得以完美结合……

李可染《核子重如牛、对撞生新态》

李可染与李政道夫妇在师牛堂


2012年在北京画院美术馆举办“临风听蝉——李可染的世界(牧牛篇)”画牛专题展,老友黄顺民先生带来父亲曾为他画的一幅册页展览,当我看到画中简洁空灵的牛与牧童时,几乎掉下泪来,仿佛又见到了父亲,“炉火纯青”四个字从心中涌出,我想“炉火纯青”作品的背后必然凝聚着艺术家呕心沥血地艰辛探寻与真情……

李可染《小歇》 1989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珍贵视频:李可染先生示范画牛
李可染 人物画动物画牧童水牛欣赏
【引用】李可染画牛 -
画牛的多了去,为什么他们最值得推崇!
古今画牛第一人-- 李可染
清明 | 牧归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