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粤巳老师说陶瓷——春秋时期早期青瓷

商周时期的原始青瓷发展到春秋时期,就进入了早期青瓷的阶段。

春秋时期的早期青瓷与商周石器的原始青瓷相比,质量又有所提高,特别是在春秋晚期,江浙一带的早期青瓷,采用了轮制成型,原来的泥条盘筑法逐渐淘汰。轮制方法的发明,使得器物口、颈、肩、足等细节转折流畅,器形更加规整。同时胎质更加细腻,多呈灰白色,胎壁减薄,厚薄均匀。器物表面满釉,釉色有青绿色、黄绿色和灰绿色,釉面更加光亮,印纹清晰,纹饰多为云雷纹和F形纹。

春秋时期早期青瓷簋

春秋初期早期青瓷盘盂组合器

春秋中晚期早期青瓷碗

春秋时期早期青瓷鼎

春秋时期早期青瓷盉

春秋时期的早期青瓷,分布在东南沿海广大地区,以江苏、浙江最为集中,而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却很少发现。在当时,青瓷远比铜器、漆器等生活器皿价廉实用,所以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青瓷烧制水平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到了战国时期,随着城邑规模的扩大和工商业的发展,陶瓷业生产更加集中、更加专业。当时,在浙江、江苏、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以及湖南南部等地区,普遍使用印纹硬陶和早期青瓷,而且从考古发现情况来看,战国时期早期青瓷数量明显增加,出现了取代印纹硬陶的趋势。

战国时期早期青瓷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以长江下游的江苏、浙江、江西为代表的早期青瓷,胎质呈灰白色。如浙江绍兴富盛出土的早期青瓷片,经考古测定三氧化二铁、二氧化钛含量为1.18-2.12%,因而呈色白中带灰。胎质致密,可见其胎土经过了人工粉碎和淘洗。器形规整、胎壁厚薄均匀,钵、碗等器形底部中心可见螺旋纹和旋削纹线,说明轮制技术已经全面应用。釉面方面,是一层薄薄的石灰釉,呈现青色或青中泛黄。有的器物釉面厚薄不均,且有芝麻点状,说明施釉技术尚不成熟。

浙江省博物馆藏战国萧山窑青釉划莲瓣纹盘

战国早期青瓷提梁盉

战国早期青瓷提梁盉

战国早期青瓷水波纹鼎

战国早期青瓷鐎斗

另一类是珠江流域的广东、广西以及湖南南部的早期青瓷,其特征是胎质呈紫色或灰红色,釉面呈黄褐色、黄绿色,有的带点墨绿色。

根据考古发现,战国时期窑炉主要有圆窑和龙窑两种。龙窑技术先进一些,装烧面积大、升温快、产量高。当时龙窑烧造时,是没有支垫窑具的,直接放在砂底商烧制。由于窑底温度较低,所以,装在窑底部位的坯件往往中上部烧结、胎骨坚硬,而底部夹生,胎质比较粗疏,呈土黄或砖红色。

早期青瓷就介绍到这里,下一期我们进入汉代,看看西汉和东汉初期的早期青瓷,欢迎广大藏友收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德清窑
春秋陶记
图说古瓷发展历史
探秘尘封千年的禁山窑址
原始青瓷特点有哪些
瓷器的器型名称—— 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