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魏源的成长与老师的重要性

欧阳旺云

一、魏源的生平 

   魏源生于清朝乾隆五十九年,  即公元1794年,卒于咸丰七年, 即1857年。原名远达,字默深,湖南邵阳隆回县金潭乡学堂湾人。父亲魏邦鲁,做过主簿之类的小官,在魏源10岁时,家乡发生了严重的灾荒,当时父亲正在江苏,无法救济他们,家庭生活极为艰苦,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魏源还是坚持看书学习,而且喜欢看历史书。这使他伯父很不高兴,因为这不是科举制度要考的内容,但魏源仍然偷着读。
   魏源一生在功名场上不很得意,因为他看不起儒家的繁琐文风,而且他的思想又与传统的那些文人官僚不同,所以,参加科举考试在29岁时中了举人后,考进士一直落榜,到了51岁时,才中了三榜的第19名进士。据说,考官嫌他考卷上的字迹潦草,取消了他的殿试资格。可见魏源的个性是他一直不能中榜的主要原因。
    不过,魏源还是有真才实学的,有一位考进士第一的御史叫陈沆的,就很喜欢魏源身上那种朝气,还将自己的文章拿给魏源看,向魏源请教,虽然当时魏源还没有中进士,但陈沆还是顶住压力和魏源交往。
魏源在51岁正式中进士之后,到扬州、高邮等地做过知县和知州,在此之前,他主要是做幕僚和为寻求救国之路而写作。他在认识龚自珍之后,结为好友,当时叫做“执友”。他们都对当时那种陈腐的文风不满,不想做儒家思想的书虫,而是放开思路去研究“经世致用”的真学问, 即“天地东西南北之学”,积极寻求改革图强之路。
   他的一生亲眼目睹了近代中国的剧烈变革,而且他也参与其中,为救国富国而倾注了满腔热情,“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就是他提出的著名思想。
魏源在32岁时,江苏布政使贺长龄请他编《皇朝经世文编》,一年之后魏源就完成了,共有120卷,包括了政治经济等方面。因为搜集了很多的社会经济资料,而且以经世致用为指导思想,所以,编成之后影响极大,受到本世纪末当时许多人的赞赏,凡是关心国事的官员几乎人人都有这本书。
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中,魏源的注意力从对内改革转移到了抵抗外敌入侵方面,他还从扬州赶到浙江前线,直接参与抗敌,但后来,林则徐被腐败政府撤职,充军新疆,而琦善之类的卖国贼却被重用。魏源亲自赶到镇江为路过的林则徐送行。
   在战场无法报效国家的魏源先后写下了《圣武记》和《海国图志》。《圣武记》早在1829年就开始准备,到1842年正式完成,书中以清朝初年的武功来鼓励民众,激励众人发奋图强,保家卫国。
   1853年,太平天国攻陷南京后,魏源也和曾国藩一样在地方筹办团练,准备镇压。后来被人诬陷延误情报传送,被免职。第二年恢复职务后不久,他就以“世乱多故,无心仕宦”为由,辞职回乡,最后住在杭州的寺庙里研究佛教,不见任何客人,64岁时死在那里。

  

  

   魏源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而且也很推崇和歆慕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制度。他称誉瑞士“不设君位,不立王侯”,“推择乡官理事”,是“西方桃花源”。又说“墨利加北洲(指美国)之以部落代君长,可垂奕世而无弊”。在封建专制制度长期统治下的当时中国,敢这样赞美没有君主和皇帝的政治制度,不能不说是很有胆识的见解。  魏源学识渊博,著述很多,主要有《书古微》、《诗古微》、《默觚》、《老子本义》、《圣武记》、《元史新编》和《海国图志》等。《海国图志》是其中有较大影响的一部,也是他作为地理学家的代表作。该书有50卷本、60卷本和百卷本三种。他以林则徐主持编译的《四洲志》为基础,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编成50卷本,道光二十七年(1847)扩充为60卷本,次年徐继畲的《瀛环志略》问世,魏源吸取该书和其他资料,于咸丰二年(1852)增补为100卷本。《海国图志》内容丰富,记述了世界各国的地理、历史、经济、政治、军事和科学技术,乃至宗教、文化等情况,并附有世界地图、各大洲地图和分国地图等。此书旨在唤起国人,学习外国的长技,兴利除弊,增强国力,抵抗外来侵略。它与成书时间相近的《瀛环志略》是中国学者编写的最早的两部世界地理著作。

  其它著述还有:《古微堂诗文集》、《书古微》、《诗古微》、《公羊古微》、《曾子发微》、《子思子发微》、《高子学谱》、《孝经集传》、《孔子年表》、《孟子年表》、《小学古经》、《大学古本发微》、《两汉古文家法考》、《论学文选》、《明代兵食二政录》、《春秋繁露注》、《老子本义》、《墨子注》、《孙子集注》等若干卷。20世纪80年代末其诗文被辑为《魏源集》。

   魏源是一个进步的思想家、史学家和坚决反对外国侵略的爱国学者。他积极要求清政府进行改革,强调:“天下无数百年不弊之法,无穷极不变之法,无不除弊而能兴利之法,无不易简而能变通之法。”他着重于经济领域的改革,在鸦片战争前后提出了一些改革水利、漕运盐政的方案和措施,要求革除弊端以有利于“国计民生”,认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这些主张不仅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对于后来的资产阶级变法维新运动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魏源的父亲魏孝立,曾为一小吏,他生有三个儿子,魏源为老二(后称良图二公),他自知魏源儿时很笨,但望子成龙心切,请来学识渊博的欧阳炯明任启蒙塾师,并立下君子合同。即一担谷一个字,包教包会,绝不改口。欧阳炯明暗中思忖,只要有恒心,铁柱磨成针。日复一日,对魏源耐心施教。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到一个月,已教会了好些字。一天,炯明老师对孝立公说:“东家,你儿子学会不少字了,我也要领些薪水俸禄了。”孝立公高兴地说:“好啊!”于是打开仓门,将儿子和欧阳老师叫到仓门口。只见孝立公用扁担把谷子扒开,又用扁担在谷上划上一横。问小魏源,那是个什么字,小魏源结结巴巴认不出。欧阳炯明在一旁气得要命,小声说:“这是个一字。”小魏源说:“你在黑板上写的一字小些,父亲写的这么大,我就认不得了。”结果谷未担成。第二天上课时,欧阳炯明先生对小魏源训斥一番,随手抓住一石砚池朝小魏源砸去。正好击中额部,小魏源立即鲜血直冒,昏倒在地。欧阳炯明先生吓得直冒冷汗,自知不好收场,无面见江东。就捡收行李偷偷溜走。走到祖师殿时,恰好碰到孝立公从石子坳街上称肉回家。欧阳炯明只好如实说:“东家,对不起,我失错用砚池把你儿子打坏了,请你饶命。”魏孝立爽快地说:“不要紧,不要紧,我那蠢子捡收了也无妨。你前段的薪水还是照拿。请转身回去吃了饭再说。”经孝立公劝说多番,欧阳炯明只好又去沙洲上。到了教室,只见小魏源苏醒过来,并向大家当面说:“刚才我睡了个大觉,梦见一白发老头坐在船上,船里装了一船书,老头读完一本便丢一本放到河中,待全部丢完,我就醒来了。”说也奇怪,自此以后,小魏源读书可谓一目十行,过目不忘,老师教了三年后,自感知识难以满足小魏源,只好辞教回家。

魏源的父亲高薪聘请名师欧阳炯明老师,加上老师的严格要求,使魏源由不喜欢读书到喜欢读书,由没有进步到有进步的过程,说明老师的重要性,严师出高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曾国藩“最牛”的几位老师是谁?
左宗棠全传
【每日一帖】今天带你一起读——过年了,箱...
欧阳守道序
欧阳询《玉枕兰亭》明拓本/字库1.0版
清史列传附录·魏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