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四川生门武术浅述

2011年7月13日四川省生门研究会成立

 

峨眉武术是中华武林的一枝奇葩,与少林、武当并称于世,响誉古今中外。

据四川已故老武术家赵子虬介绍,峨眉派与少林派,武当派都强调“体用兼备,内外兼修”,即:健身之道与攻防技击相结合、内功与外功相结合,但三派的风格各有不同,各有所长,从“内外——刚柔——长短”三个方面可以区别:

一、内外:少林派以攻架见长,有外家拳术之称。武当派以呼吸见长,有内家拳术之名。峨眉派则主张内外相重。

二、刚柔:少林善刚,武当善柔,峨眉派认为:“过刚则折,过柔则锩”,主张“亦柔亦刚,刚柔兼备”。

三、长短:少林派多用长手,武当派多用短手,峨眉派主张长短并用。

从以上可知峨眉武术,不像少林以刚为主,也不像武当以柔为主,峨眉武术则是以刚柔相兼为主,讲究后发先至,以柔克刚,以小打大,以巧取胜,具有浓厚的四川地方特色。关于峨眉派的起源,有多种传说。春秋战国时期,隐居在峨眉山的司徒玄空与峨眉灵猴朝夕相处,模仿猿猴动作创编了一套攻守灵活的“峨眉通臂拳”,《中国武术史》记载“战国白猿,始白名士口,字衣三,号动灵子”。1989年四川科技出版社《四川武术大全》称为“春秋战国白猿公,字衣三,即峨嵋山的司徒玄空”。2001年版《乐山志》载为“白衣三,相传战国时仿山猿动作创编峨嵋通臂拳,攻防灵活,在峨嵋山授徒甚众。”因为司徒玄空常着白衣,徒众尊称为“白猿祖师”。

至南宋,峨眉武术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当时有位白云禅师创编了“峨眉临济气功”,集按摩、点穴、布气、针灸于功法,融养生、医疗、技击为一体,后人称之为“峨眉十二桩功”;后来,峨眉山德源长老,模仿猿猴腾跃翻滚动作,创编出一套猴拳,拳法流传至今。德源长老还把峨眉派的武技资料搜集起来,结合自身经验,编写了一套《峨眉拳术》,是峨眉派武术发展成熟并自成体系的标志。司徒玄空、白云禅师、德源长老被后人并称为峨眉派三圣。

明代中叶唐顺之的《荆川先生文集》里,有一首《峨眉道人拳歌》:

忽然竖发一顿足,崖石进裂惊沙走。

来去星女掷灵梭,夭矫矢魔翻翠袖。

自身直指日车停,缩首斜钻针眼透。

百折连腰尽无骨,一撒通身皆是手。

余奇未竟己收场,鼻息无声神气守。

道人变化固不测,跳上蒲团如木偶。

即是生动的描述了峨眉派武术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倏忽神奇,变化万方的特点。

明清之后,峨眉武术的拳术、器械流派日益增多。湛然法师曾描述峨嵋武术的现状:“一树开五花,五花八叶扶。皎皎峨嵋月,光辉满江湖。“一树”指的就是三大武术流派少林、武当、峨嵋之一的峨眉派武术。“五花”即是指在四川流传较广泛和深远的峨嵋武术五大类:黄陵派、点易派、青城派、铁佛派、青牛派。“八叶”是指峨眉派武术的八门拳种:“僧(生)、岳、赵、杜、洪、化、字、会”。

而流传于四川宜宾的生门就是峨眉武术中的一个著名拳种。据《四川武术大全》和各种历史资料记载,流传于四川省的生门有两支。一支是有四川郫县金授云所传。此门是以福建少林拳法为主体的拳种,又称“金家拳”。另一支在清朝年间(具体时间不相详),由四川人黄广三(黄曾三下广州学艺,后人不知其名,便以广三爷相称,“广三”别号名躁川、滇,其真实姓名反被雅号所替代)三下广东学艺,历经二十余年,黄回四川后又博采四川各家之长,创“生门”拳技于蜀中。生门之派名是根据儒家《周易》中“生生之谓易”的“生”字而命名,故称“生门”,其拳理多取周易之哲理,讲求小巧灵活,变幻莫测,生生不息。

清末,宜宾拳师马德胜(回民,身不满五,体瘦短小)幼时曾拜曾打鱼(侠名,曾以打渔为生,世人以”业”代名,真名已不考)和刘教古为师(刘擅长点穴法),而精研生门技艺。使其不断发展,套路结构更加完善,技击方法更加刁钻,艺震川南、云、贵等地,尤其在四川宜宾地区流传甚广。历代传人有:黄广三——曾打渔——马德胜——李厚云、何鹤龄、候佐臣、黄晏庭等——王登舟、卢金友等——尤再清、庞廷华、吴宗明、钟建刚、陈永成、聂国鑫、刘文灿、丁传云等——余建新、吕洪、郑健、丁刃、郭建、陈鸿、刘鑫等,现在生门已经传承到第八代传人。

生门列代老师在生门原有拳术基础上,不断吸取其他门派之长,如陕西三元派等,充实完善生门拳术器械,使得今天的生门套路器械众多。生门的风格特点是招式紧凑,快速有力,身法灵活,进退敏捷,桩步稳健,似与我国南拳拳种同出一辙(天盘多而腿少,两手如风,快速敏捷,短小精干),然又有着浓厚的四川地方传统特色。由于马德胜身材矮小,先天较差,故技击上着力于“巧、狠、快、捷”四字上苦下功夫,补己之短,使之攻其不备,以小胜大,形钝诱敌,以守为攻,寓攻于守,力忌先发,意在取穴。

生门主要套路有:

(一)拳术套路:

1、八卦一路:风格特点——行拳走八卦方位,拳打四周八方,利于群战。

2、八卦二路:风格特点——以中南子午桩为主,行步坐跨忽左忽右。

3、八卦三路:风格特点——掌多拳少,多插踢配合。

4、五虎下西川:风格独特,取众家之长,自成一家。

5、单鞭救主(一)(又名大单鞭)

6、单鞭救主(二)(又名小单鞭)

风格特点——以高桩为主,动作勇猛,快速灵活。

7、练步拳:风格特点——无跳跃,先开后闭,先发制人。

8、挝封拳:风格特点——以矮桩为主,拳法稳健多变。

9、转门拳:风格特点——上、中、下三盘齐动、拳打四方,灵活多变。

10、勾扒四轮:风格特点——桩步灵活,连环击打。

11、犀牛照角等:风格特点——拳式刚猛,迅疾有力。

(二)器械套路有:大鸾刀、盘龙棍、盘龙刀、盘龙剑、沥泉枪、八面刀(虎头双钩)等。

(三)对练套路有:“八卦”打引(散打对练)三路。

五虎下西川拳属于马德胜自创,是据其自身矮小,体力较弱的实际情况,采众家拳术之所长,补己之短,经多年研究总结而自创的一套风格独特、技法鲜明、以巧降力、以柔克刚、专打穴位的拳术。

生门八卦拳虽然有“八卦”二字,但与现在社会上流行的董海川所传各支系尹式、程式、梁式、樊式、宫式八卦掌、李振清传阴阳八盘掌、河南流传的濒临失传的稀有拳种——伏羲八卦拳等皆无关联,乃是一种风格独特、具有浓郁四川峨嵋派武术风格的拳术。

该八卦拳最具有独到之处的是以数千年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周易为理论基础,贯彻周易理论于整个拳术之中,以站定中门为中心,以乾、坤、巽、兑、艮、震、离、坎八卦为八个方位,进行攻击和防守,处处体现出阴阳、开合、高低、沉浮、进退、动静、刚柔等变化,将周易学说理论贯穿于实践演练当中,形成了技法奇特变幻莫测的风格。该拳短小精悍,拳多腿少,步伐灵活多变,干脆利落、虚实相间、刚柔相济、以静制动、以小打大、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以巧降力,擅长发寸劲、巧劲、弹抖劲,以冷脆快弹巧为特点,步法上以弓虚马步为主,身型中正,身法讲究腾、挪、闪、展、吞、吐、沉、浮,步法多闪展侧进,出手指掌当先,身法柔灵为要,五峰六肘活用,阴阳八卦互变。技击上讲究擒拿封闭,背锁刁揉,钩弹蹬踢,吞吐浮沉,后发先制。

在宜宾市武术协会的带领下,近年来广大生门传人团结一致,集思广益,共同齐心协力,挖掘整理生门武术,广传后人,扩大生门的影响。近年来宜宾生门传人以八卦拳、练步拳、盘龙刀、盘龙剑等生门武术参加香港国际武术节、峨嵋国际武术节、四川省传统武术名人明星争霸赛等国内外大赛,纷纷取得了好成绩,让深藏于蜀南大地的奇葩——生门武术,逐渐揭开了面纱,为广大世人所周知。近几年,宜宾生门先后在《武魂》杂志发表《四川生门武术——八卦拳》 、《王登舟与四川生门》 ,宜宾日报、宜宾晚报、宜宾电视台、宜宾新闻网、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等报刊电视网络都先后报道了关于生门武术的一系列活动,尤其重要的是由生门传人庞廷华、尤再清主编,中国武术协会秘书长康戈武作序的《中国武术——生门》一书,填补了百年来四川生门武术无书籍的空白,为生门武术今后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也成为了四川宜宾武术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同时四川省武术协会生门武学研究会的成立,标志着四川生门在省武术协会和宜宾市武术协会的领导下,在未来的道路上,将越走越宽阔,发展的越来越好,为全民健身、利国利民,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郭建演示生门盘龙刀


吕洪演示生门枪术


吴宗明演示生门八卦拳


吴宗明演示生门练步拳


钟建刚演示生门大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武术各大门派
四川武术大家尤再清先生演练八卦拳
峨眉派“化门三十六闭手”练功歌诀
新建 Microsoft Office Word 97-2003 文档
峨眉系列武术基本内容
峨嵋武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