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首个海外卫星接收站运行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悉,历经两年建设,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北极接收站(简称北极站)于北京时间15日在瑞典基律纳投入试运行。北极站是我国第一个海外陆地卫星接收站,具有全天候、全天时、多种分辨率卫星的接收能力,它的落成运行极大提高了我国全球数据的接收获取能力。

  据中国科学院介绍,北极站位于瑞典基律纳航天中心,站址经纬度北纬67°53’、东经21°04’,位于北极圈以北约200公里处,由国家高分重大专项支持,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承担建设和运行任务。目前中国共有五个遥感卫星地面站。除瑞典北极站外,其余四个均设在国内,分别为密云站、喀什站、三亚站和昆明站。四个国内站具有覆盖我国全部领土和亚洲70%陆地区域的卫星数据实时接收能力。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副所长刘建波研究员说,北极站能大大增加卫星拍摄数据的下传时效。极轨卫星南北向绕地球运转,每轨都会飞越极地上空。因此对于同一颗卫星而言,北极站每天的数据接收量是国内站的2倍以上。

  对于全球数据获取,国内站获取某一区域数据的最长时间间隔可达7个小时以上,而北极站获取同样区域数据的最长时间间隔不会超过3.5个小时,全球任意地区数据的平均获取时间不超过2小时,数据获取时效性可以提升1倍以上。这对自然灾害等需要快速响应的应用具有重大意义。

  北极站多项技术性能取得了重大突破,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例如,北极站天线系统拥有S/X/Ka三频段数据接收能力,这是我国三频段天线的第一次工程化应用,同时它也是我国第一套具备Ka频段极轨卫星数据接收能力的接收系统;北极站天线系统数据最高支持的接收码速率为4×1.5Gbps(Ka频段),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这一参数意味着,北极站天线系统对未来卫星数据接收的支持能力是以前系统的5倍。

  此外,为了应对地域条件、气候条件、工作条件等挑战,北极站在工程建设方面突破了一大批关键技术,包括大型三轴天线结构系统轻型化、模块化、抗低温、易拆装设计、无人值守和远程故障诊断及维护等。通过北极站建设,我国接收站相关工程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本次,高分重大专项工程中心副主任汤燕、遥感地球所副所长刘建波、瑞典空间公司卫星运营部总裁Leif Osterbo、航天恒星技术有限公司代表刘焱参加了北极接收站落成仪式。

  此外,中国驻瑞典大使陈育明也发来贺信,对北极站正式落成表示祝贺,指出北极站为中瑞双方的长远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他预祝双方不断深化的航天领域合作进一步推动两国的经济社会进步和双边关系发展,并为人类和平利用外空做出新的重要贡献。

  此前建成的地面卫星接收站均承担了对高分三号、高分四号等遥感卫星数据进行接收的工作。北极站建成后,也将为“高分系列”遥感卫星的使用提供更好地支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SSC部分地面站不再为中国提供服务,瑞典航天工程到底有多强?
好消息:中国首个境外卫星接收站将在北极问世
青衫老祖:中国花重金建设这两网到底值不值?
【微课堂】卫星数据接收的那些事儿(传输篇)
遥感技术让我们远观地球更美丽
天文之美|繁星竟然走过这样的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