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辽阳历史
古代大事记
夏、商时代 今辽阳属营州地域,是为自然分区,不具有国家行政区意义;周代辽阳为箕氏朝鲜侯国的属地,载于史籍者十分简略。辽阳地区出现具有国家行政区意义的地方行政建置,当始于战国末期。
西  周
约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四年)
武王克商,“释箕子之囚,去之朝鲜(即今辽阳地区),因以封之”。
东  周
公元前279年(燕昭王三十三年)
燕将秦开继破东胡之后,又进击箕氏朝鲜,“取地二千余里,至满潘汗为界”,遂筑长城,并陆续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辽东郡治襄平,即今辽阳老城区。
公元前227年(燕王喜二十八年)
燕国太子丹派荆轲刺杀秦王政未遂。翌年,秦军攻破燕国蓟都(今北京市),太子丹“匿于衍水(即今太子河)”。燕王喜听信赵国代王嘉的计谋,派人杀太子丹,将头颅献于秦王。公元前222年秦再“攻辽东,得燕王喜”,燕灭。
秦  代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
秦统一六国后,划全国为36郡,实行郡辖县制,辽东地区仍按燕制设置辽东郡、襄平县,郡县驻地襄平未变。
汉  代
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十二年)
燕王卢绾背叛汉朝,高祖刘邦派范哙、周勃率军讨伐,收复旧燕领地,恢复燕秦时设置的郡县,另以汉王室刘姓子弟相继为燕王统治辽东辽西各郡县。
公元前128年(元朔元年)
武帝刘彻下令废除燕王封国,改置右北平、辽西、辽东三郡,其中辽东郡十八县,郡治襄平。
西汉朝廷大批移民于辽东,设立官田,戍卒屯田,加强边防,反击匈奴抢掠。
公元前119年(武帝元狩四年)
武帝刘彻起用大商人桑弘羊等为理财官,将盐、铁收为官营,全国设铁官44处,盐官32处。辽东郡铁官、盐官设于平郭(今盖县境),管理煮盐业、冶铁业的生产。
公元4年(元始四年)
平帝刘缊年幼,外戚专权,王莽以平帝名义擅改官名和地名,襄平县被改称昌平县。
41年(建武十七年)
光武帝刘秀选派祭彤(一作肜)就任辽东郡太守。祭彤在任二十九年先后招抚乌桓、鲜卑、高句丽等部,使东北地区“万里朝献”,“野无风尘”。
48年(建武二十四年)
东汉初,辽东郡及所属襄平等县,俱改属青州。公元48年,东汉与匈奴、乌桓关系改善,辽东郡复属幽州。
189年(中平六年)
董卓推荐起用被免官的冀州刺史、襄平人公孙度,经汉灵帝—刘宏任命为辽东郡太守。初平元年,公孙度趁中原群雄割据,无暇东顾之机,自立为辽东侯,脱离幽州辖属建立平州,自任平州牧。继以和亲、征服等手段“戚服外夷”,扩置郡县,控制地区北达鲜卑、扶余及高句丽南部、东至朝鲜半岛中部、西抵滦河流域、南至山东半岛北部,形成割据之势。建安九年,冀州牧(自为大将军)曹操为拉拢公孙度断袁尚归路,上表授为武威将军,封为永宁乡侯,公孙度恃势拒绝。
191年(初平二年)
山东北海(今山东寿光县)学者管宁和王烈、邴原等为避中原战乱先后到辽东襄平地区,公孙度以礼相待,设馆授课,“游学之士,教授之声不绝”。
204年(建安九年)
公孙度死,其子公孙康嗣位。建安十年,曹操攻冀州,杀袁绍长子,袁绍次子袁熙和三子袁尚逃往辽西。建安十二年,曹操征辽西,袁绍次子和三子等逃至辽东襄平。当时东吴孙权遣使至襄平劝说公孙康归附。公孙康迫于曹军压境,擒杀袁氏兄弟传报曹操,并斩东吴使臣以示矢志附魏。曹操封其为襄平侯,拜左将军。
三  国
220年(黄初元年)
曹操死,其子曹丕称帝,公孙康臣服于魏。221年,公孙康死,其弟公孙恭嗣位为辽东郡太守。文帝曹丕拜恭为车骑将军,封平郭侯。
228年(太和二年)
公孙渊劫夺其叔父公孙恭位,魏明帝曹睿拜其为扬烈将军,领辽东太守。232年(太和六年),公孙渊决心籍吴拒魏,宣布称藩于东吴。孙权于233年封渊为燕王,许以幽州、青州17郡170县属公孙渊。233年(青龙元年),公孙渊以吴弱魏强,弃吴附魏,斩东吴驻襄平使臣张弥、许晏,将首级送至洛阳。曹睿遣使至襄平,封公孙渊为大司马、乐浪公。237年(景初元年),公孙渊自立为燕王,建立年号,“广置百官有司”。魏帝决计以司马懿率军征讨。公孙渊得悉,再“称臣于东吴,乞兵北伐以自救”,吴主却按兵不出,公孙渊斩杀东吴驻襄平4名使臣,表示绝吴附魏。魏主以公孙渊叛服无常,于238年(景初二年)派司马懿、毋丘俭率兵4万征辽东。六月,于首山附近两军大战,公孙渊坚城固守。八月,大雨连绵,河水泛滥,司马懿兵围城下,城中粮尽,公孙渊乞降,司马懿严词拒绝。十二日,公孙渊率部突城向东南逃走,被魏军擒获斩杀于梁水(今太子河)西岸(今城东南峨嵋至大打白狐一带)。公孙氏在辽东襄平建立的割据政权,自公孙度189年任辽东太守始,经三世四传,首尾50年。
238年(景初二年)
襄平城陷,司马懿下令大屠杀。公孙氏政权中公卿以下诸官吏,全部诛灭,15岁以上男子被杀7000多人,杀军中将士2000余人。
同年 238年至240年左右,辽东、襄平人口大量逃往辽西、河北,有的越海逃向山东半岛。
同年 魏灭公孙氏政权,辽东、玄菟二郡纳入魏国版图;收乐浪、带方等郡,遂在原公孙氏控制地区设平州(始治今辽阳东下平州,后移襄平城),辖辽东等5郡,置东夷校尉于襄以统管。辽东郡辖7县,襄平为首县。其后,平州合并于幽州,辽东等5郡及所属县属幽州管辖。
晋  代
274年(西晋泰始十年)
晋武帝司马炎采纳幽州刺使卫瓘建议,分幽州所属辽东等5郡置平州。辽东郡辖8县,襄平为首县,恢复居就县(东汉时废),实行州郡县制。又设护东夷校尉,管理自平州以北至今黑龙江流域东北大陆及朝鲜半岛各民族。晋制,平州刺使兼护东夷校尉。平州刺使管理地方行政,军事仍由都督幽州诸军事长官兼管。
277年(咸宁三年)
晋帝司马炎立司马蕤为辽东王,辽东郡改为辽东国。283年(太康四年),迁司马蕤为东莱王,撤辽东国,仍为郡。
311年(永嘉五年)
鲜卑人素连、木津为被辽东太守庞本所杀的东夷校尉李臻报仇,攻陷辽东郡诸县,残害百姓。鲜卑大单于慕容垕率骑兵将素连、木津部众打败,复立辽东郡,自归大棘城(今义县西)。
319年(东晋大兴二年)
东夷校尉,平州刺史崔毖联合高句丽、鲜卑人段氏、宇文氏二部攻打慕容氏部。慕容廆发兵攻打平州州治,攻陷辽东郡,占据襄平。晋廷任命的最后一个平州地方长官崔毖携残部弃家逃往高句丽。辽东地区为慕容氏割据。晋廷遂命“承制海东”,封为东北地区最高长官,食邑万户。十二月,慕容廆命其子慕容仁镇守辽东。
333年(咸和八年)
五月,慕容廆死,其子慕容皝嗣位,前燕国始立(337年称燕王)。
370年(太和五年)
前燕幽帝慕容暐被前秦昭帝符坚所灭。辽东太守韩稠投降前秦,襄平归属前秦10余年。
384年(太元九年)
幕容垂叛前秦起兵复国,建后燕。设平州领辽东等6郡,襄平、居就县仍属平州辽东郡。
403年(元兴二年)
高句丽占领今辽阳部分地区,在襄平城东60华里今城门口村东山,石筑山城。高句丽时期称白岩城,后改称岩州、石城等,今称燕州城。
404年(元兴三年 后燕慕容熙光始四年高句丽广开土王十三年)
高句丽广开土王乘后燕内乱,全部占领辽东、玄菟郡。改襄平为辽东城。405年、406年,后燕两度反攻,均未成功。407
南 北 朝
479年(齐太祖建元元年)
齐高帝肖道成命钱塘灵隐山高僧释昙超到辽东,“弘赞禅道”,“大行法化”。留辽二年,建元四年返京。
隋  代
612年至(大业八年)
隋炀帝杨广征高句丽,三月,率陆兵越辽水(今辽河)战于东岸,高句丽兵败,隋军围辽东城(今辽阳市)至六月,久攻不克。大业九年,杨广再度亲征高句丽。四月,炀帝渡辽水围攻辽东城,强攻20余日未下,六月,退兵还京。614年(大业十年),杨广三度亲征高句丽。渡海隋军占领今大连金州大黑山,准备进军平壤。高丽王派使臣至辽东城,上表请降,杨广八月还军。
唐  代
645年(贞观十九年)
四月,太宗李世民誓师幽州,命兵部尚书李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率北路军渡辽水直取辽东城(今辽阳市),当月大兵围城。五月,李世民率中路军渡辽水经马首山(今首山)至城下与李会师。不数日攻克辽东城,“得胜兵万余人”及城中“男女四万口”。改辽东城为辽州。时值月中,李世民于城头吟成《辽城望月》诗一首。“玄菟月初明,澄辉照辽碣。映云光暂隐,隔树花如缀。魄满桂枝园,轮亏镜彩缺。临城却影散,带晕重围结。驻跸俯丸都,騞观妖氛灭!”六月,攻克白岩城,以其地为岩州,命城主孙代音为岩州刺使。七月,久攻安市城不下。唐军回师长安。迁辽州、岩州、盖牟州7万人入内陆。
646年(贞观二十年)
三月,废除辽州都督府及岩州。
668年(总章元年)
九月,唐军攻克平壤,高句丽割据政权结束,唐朝统一辽东地区。于今辽阳城设辽城州都督府。
676年(仪凤元年)
三月,将安东都护府由平壤迁至辽城州(今辽阳市城区),并不再由汉人官吏任职。翌年,唐廷命高丽王高藏为辽东州都督,封朝鲜王驻辽东,将安东都护府由辽城州移至新城(今抚顺高尔山城)。
845年(会昌五年)
武宗李炎下令诸道观察史增设钱坊铸造“会昌开元”货币。淮南节度使李坤奏请设24钱坊,以24州名铸钱。
辽  代
918年(神册三年)
辽(契丹国后改辽国)太祖耶律阿保机到“辽阳故城”(即辽东城,今辽阳)。翌年二月,阿保机命修“辽阳故城”,名铁凤城,以汉人、渤海民户居住城中。建东平郡为防御州,设防御使。
921年(神册六年)
耶律阿保机下令迁“檀(今河北密云县)、顺(今北京市东北)”民户到东平郡、沈州(今沈阳)。
928年(天显三年)
升东平郡为南京,改城名为天福城。城高3丈,城头筑有侦察、防御高台,幅员30里。城分8门:东门名迎阳,东南门名韶阳,南门名龙原,西南门名显德,西门名大顺,西北门名大辽,北门名怀远,东北门名安远。
930年(天显五年)
东丹王耶律倍佯称去海上渔猎,十一月由南京出发南行,经水路投奔后唐。翌年正月,辽太宗耶律德光至南京,令耶律倍妃子肖氏在南京主持东丹国政。936年,耶律倍在石敬瑭灭后唐时被杀。940年,肖氏死。天禄元年(947年),世宗耶律阮(耶律倍长子)命安端(阿保机之弟)至南京主东丹国,封明王,952年死。971年,景宗耶律贤命耶律隆先任东京留守兼主东丹国。乾亨四年(982年)十二月,废除东丹国,将中台省改为东京宰相府。东丹国首尾57年。
938年(会同元年)
十一月,将南京改为东京。《辽史·地理志》记载:东京道设东京辽阳府,“辖州府军城八十七,统县九”。今辽阳市的“辽阳”,自此列为地方政区名称。
960年(应历十年)
东京道把今铧子地区的采煤业收为官办。开采的煤炭用于烧陶、炼铁、铸造和炊事。
970年(保宁二年)
四月,景宗耶律贤至东京,参谒祭奠让国皇帝(东丹王耶律倍)及世宗庙。五月离东京。
983年(统和元年)
四月,圣宗耶律隆绪至东京。
1010年(统和二十八年)
十一月,东京留守耶律弘古随圣宗耶律隆绪伐高丽。翌年正月,圣宗引兵回东京。
1029年(太平九年)
东京舍利军详稳(皇族军统领)、渤海贵族大延琳(渤海国始祖大祚荣七世孙)在东京举兵图复旧国。八月,囚留守附马都尉肖孝先及其妻子南阳公主,杀户部使韩绍勋、副使王嘉,四捷军都指挥使肖颇得等叛辽,“号其国为兴辽”。辽廷派兵征讨。翌年八月,大延琳于东京被擒杀。
1031年(太平十一年)
辽东大雨,洪水泛滥,灾害严重,各河流普遍改道。
1038年(重熙七年)
十二月,道宗耶律洪基下令全国各道、州、县设学校。东京辽阳府开始设学校。
1056年(清宁二年)
三月,辽廷批准东京辽阳府所铸钱币开始流通。
1077年(大康三年)
辽东发生大灾荒,年内饿死人畜甚多。
1116年(辽·天庆六年金·收国二年)
正月,东京裨将、渤海人高永昌举兵复国占据东京。杀留守肖保先,称大渤海国皇帝,国号大元,建元隆基,占据辽东50余州。五月,金太祖完颜(阿骨打)遣金军攻取辽州、沈州,陷东京城。高永昌逃跑后被擒杀。东京辽阳府等54州及辽籍女真人余部投降金军。东京辽阳府遂纳入金国版图。
金  代
1125年(天会三年)
东京辽阳府邮有驿日趋完备,至本年辽阳有驿铺约20余处。
1132年(天会十年)
太宗完颜晟下令将辽代东京道改为南京路都统司。天德二年(1150年)改为东京路都统司,改东京兵马都部署司为东京辽阳都总管府,后改置东京留守司。辽阳府辖4县1镇:辽阳县、鹤野县、宜丰县、石城县、长宜镇(鹤野县所辖)等,均在今辽阳境。
1142年(皇统二年)
东京地区粮食大丰收,东京辽阳府提高粮价,大量收购。
1144年(皇统四年)
二月,熙宗完颜亶至东京督建新宫,寝殿名为保宁宫,晏殿名为嘉惠宫,前正门名天华,后正门名乾贞。七月,于东京建宗庙,有孝宁宫。九月、十二月,熙宗先后两次至东京巡视。皇统七年(1147年),在东京建御容殿。
1151年(天德三年)
海陵王完颜亮命辽阳渤海族尚书右丞相张浩全权主建燕京(今北京)宫城。正隆四年(1159年),张浩年已七旬,再度受命于今开封重修汴京玉城,历时二年建成,成为金代著名建筑家。
1155年(贞元三年)
完颜雍任东京留守兼辽阳府尹。为母李洪愿(1094-1161年,东京辽阳人,1145年离宫回今辽阳故乡,“祝发为尼”)建清安寺为尼院。
1161年(大定元年)
六月,东梁河(今太子河)大水泛滥,淹及辽阳府城下,数日内水与城齐,由石罅流入城内,完颜雍亲往视察。
十月,东京留守完颜雍于辽阳府宣政殿即皇帝位,改元大定。十二月,完颜雍率兵自东京进发中都(今北京),夺取金国中央政权。
十一月,完颜雍封其母李氏洪愿为贞懿皇后。
1162年(大定二年)
世宗完颜雍遵母遗命在东京清安禅寺建神御殿,扩建旧塔(贞懿皇后为尼时曾建浮屠于辽阳府城郊,名为垂庆寺塔),并修奉慈殿于塔前。大定九年(1169年)立清安寺碑。
1173年(大定十三年)
完颜雍诏令全国各路设女真学府。辽阳府有学生30人,教授1员(以新进士充任)。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东京各府县州镇开始设学堂。
1176年(大定十六年)
东京路闹旱灾、蝗灾。
1190年(明昌元年)
正月,于东京辽阳府设置府级考场。上京、东京、咸平府等地考生集中于辽阳府应试。
1194年(明昌五年)
金廷令尚书省组织东京等路府的女真人、汉人大力推行养蚕业。
1211年(大安三年)
蒙古围攻金国中都的军队北退后,由者别统领的蒙古前锋军转攻辽东,东京失守,蒙军大掠而去。
1212年(崇庆元年)
辽东发生严重饥荒。
1214年(贞祐二年)
金国北边千户耶律留哥契丹人在今吉林农安叛金自立。十一月,宣宗完颜珣命辽东宣抚使蒲鲜万奴率兵40万征讨。两军战于归仁县北细河,蒲鲜万奴战败逃回东京。
1215年(贞祐三年)
十月,辽东宣抚使蒲鲜万奴在东京叛金自立,自称天王,国号大真,改元天泰。其时蒙古将领木华黎乘乱占领东京。翌年十月,蒲鲜万奴投木华黎。1217年初,蒲鲜万奴乘木华黎东征高丽之机出东京,背叛蒙古自立;同年,率数十万女真人北上至上京,易国号为东夏(真)。天兴二年(1233年)为蒙古所灭。
元  代
1234年(太宗六年)
前一年末,高丽国麟州神骑都领(一为西京郎将)洪福源率40余城军民归降蒙古。本年迁居辽阳、沈州(今沈阳)。元于辽阳设高丽军民万户符,授洪福源为万户。中统二年(1261年)世祖忽必烈改高丽军民万户府为安抚高丽军民总管府,辖军民5183户,以洪福源为总管。府驻辽阳后移沈阳。
1265年(至元二年)
此后8年中辽东地区有4年重灾,拨粮1万石、银钞百锭赈灾。
1269年(至元六年)
十月,世祖忽必烈令设东京等路行中书省。十二月,设东京路总管府。
1270年(至元七年)
三月,罢东京等路行尚书省,改设山北辽东道。
1281年(至元十八年)
建关帝庙(今西关小学址)。大德八年(1304年)建成。
1283年(至元二十年)
元廷为东征日本,于今辽阳设东征等处行中书省。
1286年(至元二十三年)
辽东饥荒,拨赈灾粮3个月。翌年因连续饥荒,开放太子河捕鱼禁令。
1287年(至元二十四年)
十月,设辽阳等处行尚书省,驻辽阳,辖7路1府。
同年 改东京路为辽阳路,领辽阳县。路、县驻地皆辽阳。
1288年(至元二十五年)
辽阳、武平等处饥荒,元廷令开放辽阳渔猎之禁、禁杀孕畜、免除当年租赋、海运米10万石赈济军民。
1291年(至元二十八年)
元朝廷将辽阳等处行尚书省改为行中书省。
1294年(至元三十一年)
辽阳行省所属9处大水成灾,民众饥饿,盗贼四起。十二月,忽必烈命从原为东征准备的江南米中拨1万吨赈济辽沈灾民。
同年 辽阳建孔子庙(今文庙小学址)。
1299年(大德三年)
于辽阳行省建惠民药局,以辖地民户多少分等。“官给钞本月营子钱”,“备药物”,“择良医”,“疗贫民”。是为辽阳地区最早的官营医疗机构。
1303年(大德七年)
辽阳等6郡大水,冲毁耕地和房屋,死亡119人。
1309年(至大二年)
九月,元朝廷将辽阳等处行中书省为行尚书省。至大四年正月,将行尚书省改为辽阳行中书省。
1313年(皇庆二年)
正月,在辽阳行省设儒学提举司。延祐三年(1316年)五月,设辽阳行省金银铁冶提举司。
同年 重修东京辽阳白塔,千户毕庆成督修。铸铜质碑铭载:自辽所建,金及元时皆重修。
1316年(延祐三年)
四月,辽阳、盖州等地饥荒。翌年四月大雨水,淹没庄稼。延五年(1318年),辽阳闹饥荒,海运粮食10万石赈济灾民。次年,辽阳、广宁、开原、沈州等路大水,淹没大量民田。
1320年(延祐七年)
六月,撤销辽阳万户府。
1321年(至治元年)
七月,辽阳路大水。翌年三月,辽阳闹饥荒。五月,严霜毁坏禾苗。
1326年(泰定三年)
辽阳大水成灾。翌年正月,辽阳行省各路饥荒,发赈钞18万锭。
1334年(元统二年)
六月,辽阳、沈州、懿州等处遭水、旱、蝗灾,发生严重饥荒,发银钞2万锭赈济。
1339年(至元五年)
十月,辽阳饥荒,元朝廷命拨米500石赈济。
1352年(至正十二年)
辽阳地区粮食丰收,令府、州、县收购粟豆50万石。
1354年(至正十四年)
正月,元朝廷于辽阳等处设漕运庸田使司,将海河航运粮食和招募种田纳为官营。
1359年(至正十九年)
四月,河南一支红巾军在首领关先生(关锋)、破头潘(潘成)等统率下,攻陷海、盖、复、金四州及辽阳路。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破头潘等被辽阳行省同知高家奴俘获。
明 代
1368年(洪武元年)
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明朝。翌年,反明势力洪保保占据辽阳。元旧将也先不花、高家奴、纳哈出、刘益等合兵,也要进入辽阳,遭洪保保拒绝后攻破辽阳城,“虏掠男女畜产,城为一空”。
1370年(洪武三年)
明廷派断事官黄俦到辽东招降元将。翌年二月,元旧部辽阳行省平章政事刘益,“以辽东州郡地图并籍兵马钱粮之数”,呈表归降。明廷于今复县得利寺设辽东卫指挥使司,以刘益为指挥同知。五月,洪保保、马彦等亲元势力杀刘益。六月,亲明势力原刘益部下张良佐、房皓起而杀马彦,洪保保逃走。明廷以张良佐、房皓为辽东卫指挥佥事。七月,明廷设定辽都卫,以马云、叶旺为都指挥使。
1372年(洪武五年)
六月 马云、叶旺进兵沈阳、辽阳。洪武六年(1373年),纳哈出进攻辽阳,被马云、叶旺率明军击退。从此辽阳地区反明势力被平定。
同年 明廷命马云、叶旺以金、元辽阳故城旧址为基础,兴工修筑辽阳城。以砖包砌城墙,城高3.3丈(合10.26米),城周长16里295步(合7922.72米),城池深1.5丈(合4.67米),城池周长18里285步(合8840.18米)。城有6门:南城门左名安定,右名泰和;东城门南名平夷,北名广顺;西城门名肃清;北城门名镇远。城四角有角楼,东南为筹边,东北为镇远,西北为平胡,西南为望京。钟楼和鼓楼分别建于都司西北和东北。
1373年(洪武六年)
六月 设辽阳府、辽阳县。洪武十年(1377年)府、县撤销。
十一月 设定辽左、右卫,驻辽阳城内。
1375年(洪武八年)
明廷令全国都卫均改称都司,定辽都卫改称辽东都指挥使司,驻辽阳城,领25卫2州。改辽东卫为定辽后卫,翌年迁入辽阳城。
同年 太祖朱元璋令全国各地成立社学。辽阳境内设社学6所。
1379年(洪武十二年)
辽东都指挥使潘敬开拓“东城一里之北”,附筑土城,即北城。
1381年(洪武十四年)
三月 于辽阳设辽东税课司,隶辽东都司。
1384年(洪武十七年)
设定辽中卫,驻辽阳镇城。
1368年(洪武十九年)
七月,于辽阳设东宁卫,安置归附的女真人。
1387年(洪武二十年)
辽东都司由高丽购买耕牛5700头,用于屯田。
1391年(洪武二十四年)
八月,由高丽买马1500匹至辽东。十一月与高丽互市得马2500匹送辽东。
1394年(洪武二十七年)
朱元璋命辽东定辽等二十一卫军士,“自明年俱令屯田自食,以纾海运之劳”。
1396年(洪武二十九年)
山东按察使司设按察分司称分巡辽海东宁道,初治广宁,后迁辽阳,管理辽东司法事务。
1397年(洪武三十年)
太祖朱元璋表彰辽东地区屯田“军饷颇有赢余”,命户部停止海运供应粮食,由当地“军人屯田自给”。
1416年(永乐十四年)
辽东都司指挥使王真以砖砌辽阳北城,南北宽1里(合466.5米),东西长4里(合1866米),城高3丈(合9.33米),池深1.5丈(合4.7米)。南北城周围合计24里385步(合11639.2米)。北城开3门;东门名永智,西门名武靖,北门名无敌。
1419年(永乐十七年)
应辽阳僧纲司(管理佛教事务的官署)副都纲、广祐寺主持道圆和尚请求,由辽东都司指挥使王真等“舍财兴修”白塔。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竣工,于塔顶置铜碑。
1437年(正统二年)
九月,明廷批准左副都御史李浚的奏请,在辽阳设辽东都司医学,并在各卫设药局,是辽阳最早的医科学校。
同年 自在州由开原迁治辽阳。
1443年(正统八年)
五月,左副都督佥事王祥、辽东都指挥佥事毕恭修成《辽东志》,包括地理、建置、兵食、典礼、官师、人物、艺文、杂志、外志,共九卷。
同年 据当年修成的《辽东志》记载:辽东25卫设铁厂百户所30处,其中定辽左右中前后及东宁6卫设11处。铁厂多设于辖区内:左卫于平顶山(今辽阳东平顶山),甜水站(今甜水乡境)各设一处;右卫、中卫俱在都达里(故址不详)、三角山(故址不详)各设一处;前卫于奉集堡(今苏家屯区东南),安平(今弓长岭区境)各设一处;后卫于连州峪(故址不详)、平顶山各设一处;东宁卫于阴湖屯(今本溪湖)、窑子峪(今本溪牛心台北)各设一处。另三万卫、辽海卫、铁岭卫、沈州卫于威宁营、甜水站北、奉集堡南、安平山城东各设一处铁厂。定辽及东宁等6卫每年上缴铁142348斤,是辽东25卫每年交铁量的36%。
1476年(成化十二年)
九月,辽东地震。8年后即成化二十年(1484年)正月,辽东地震。又9年后即弘治六年(1493年)正月,辽东都司城及复州、金州、海州3卫地震。再16年后即正德四年(1509年)三月,辽东大地震,“山崩地陷”,城头“钟鼓自鸣”。
1477年(成化十三年)
二月,辽东都司草场发生大火,焚毁饲草70余万束。
1494年(弘治七年)
于辽东都司署西南(今城内)创建辽左书院,后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改名正学书院。
1502年(弘治十五年)
九月,蒙古骑兵5000余骑,侵犯辽东长安堡(今灯塔县西北二台子),掠杀人畜。副总兵刘祥伏兵迎击,杀50余人,获马百余匹。翌年十月,蒙古骑兵再次侵掠长巡堡,大肆掠杀。
1504年(弘治十七年)
定辽左、右、中、前、后卫各设社学1所,规定15岁以下幼童皆送社学就读。
1506年(正德元年)
十月,大水,平地水深丈余,免定辽左卫等卫所税,调粮赈济。
1507年(正德二年)
定辽左卫等20卫所连续水灾。
1511年(正德六年)
定辽左卫等25卫大面积流行疫病,8100余人丧生。
1521年(正德十六年)
明廷筹集太仓等库银40万两,命修筑南起今太子河下游三岔河,中经今辽阳的唐马寨、黄泥洼、佟二堡等地,北至开原共500余里的辽东边墙。
1525年(嘉靖四年)
冬,辽东大雪,人畜多有冻死。
1528年(嘉靖七年)
巡按御史王重贤建辽左习武书院。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重修。
1552年(嘉靖三十一年)
十月,辽东泛河城、辽阳城地震有声。
1557年(嘉靖三十六年)
十二月,北方少数民族侵入辽阳,杀掳数千人,掠走牲畜数以万计。副总兵王重禄率众抵御,明兵400人战死。
1558年(嘉靖三十七年)
太子河泛滥,“辽阳大饥、大疫、大水、人相食,有阖门疫死者”。翌年再次大水,军民多染疫病,死者无数,城垣毁坏。
1561年(嘉靖四十年)
大修辽东都司城学宫及书院,王德春监修史宫,重修内城。
1566年(嘉靖四十五年)
巡按李辅修成《全辽志》,含图考等六卷。
1567年(隆庆元年)
三月 蒙古土蛮部犯辽阳,1000多骑兵从长定堡(今辽阳县高丽城)进入打鹰台。备御指挥王承德战死。
十二月 穆宗朱载颁旨恢复由辽阳城太子河经辽河入海至山东的海运。
1571年(隆庆五年)
建首山清风寺。
1575年(万历三年)
正月,蒙古土蛮、速把亥10万骑兵犯辽阳。
1578年(万历六年)
三月,蒙古土蛮兵30万人进犯辽阳、开原等地,以500人从长定堡、沙沟儿、南空墙等地侵入。明堡军张旗鸣炮,土蛮败退,被明军斩杀470多人。
1581年(万历九年)
四月 蒙古黑石炭等聚众从长安堡(今灯塔县西北二台子)入侵辽阳,副总兵曹簠(fǔ)率兵进至长安堡遇伏,明军千总陈鹏以下317人战死,民户男女298人及牲畜粮食被掠走。
八月 辽东定辽等卫雨雹成灾,有的冰雹大如鸡蛋。由长安堡至青石岭受灾地区约百余里,田间庄稼尽被打伤。
1586年(万历十四年)
九月,辽阳雨、水、风、虫相继为灾。
1605年(万历三十三年)
九月,辽东地震。
1612年(万历四十年)
正月,蒙古兵3万余骑从长静堡(今海城县西北)北攻入穆家堡(今辽阳县穆家乡)等地,明军迎战,蒙兵败逃。杀蒙兵41人,获马354匹、骆驼67峰、兵器2777件。
1615年(万历四十三年)
三至五月,长宁堡等地,发生5起大火,暴风助燃,烧毁(死)房屋人畜无数。
1619年(明万历四十七年后金天命四年)
二月 十一日,辽东经略杨镐、蓟辽总督汪可受、辽东巡抚周永春、辽东巡按陈王庭,为征讨后金在辽阳演武场誓师,分四路进攻后金国都赫图阿拉城(今新宾县境内)。九月,明军于萨尔浒被后金战败。
1620年(明万历四十八年后金天命五年)
三月 十七日,辽阳火药局被焚,火药爆炸冲毁城楼、民房,军民死伤多人。明廷工部拨“细药”5万斤,续运“硝磺”(制造火药原料)50万斤至辽阳。
同年 辽东大旱,大面积农田绝收,后金割据地区尤为严重。
1621年(明天启元年后金天命六年)
三月十三日,后金军攻陷沈阳后,于三月十八日乘胜进兵辽阳。二十日,由努尔哈赤指挥发起总攻击,首破小西门。二十一日,辽阳城破。辽河以东大小70余城全部为后金占领。
四月五日,后金定都辽阳,后金都城由赫图阿拉迁至辽阳。八月,努尔哈赤下令于城东太子河东岸(今新城村)建后金都城,定名东京城。翌年(1622年)四月四日,后金迁都东京城。七月东京城建成。
七月十四日,努尔哈赤在新都东京城颁布《计丁授田》令,将海州(今海城)、辽阳因战乱遗弃的耕地30万日授予后金士兵和汉民耕种。《计丁授田》规定,一男丁授田6日,每3丁种官田1日,每20丁抽1丁从军,1丁服役。
1624年(明天启四年后金天命九年)
正月 努尔哈赤命令普遍清查粮食。对汉人的粮食,逐村逐户清查,规定:凡每口有粮五升或每口有粮三四升,但有牲畜的人,算作“有粮人”;每口有粮三四升而无牲畜的人,算作“无粮人”。努尔哈赤下令将“无粮人”收为阿哈(奴隶)。不久,又下令将各地查出的“无粮人”全部杀死。
四月 努尔哈赤将祖父觉昌安(景祖)、父亲塔克世(显祖)、孝慈皇后、皇妃以及其伯父、弟弟和皇子的坟墓由赫图阿拉移至辽阳城东阳鲁山(后改为积庆山)营建陵墓,因傍近东京城,故称东京陵。
1625年(明天启五年后金天命十年)
三月四日,后金国都由辽阳迁沈阳。
十月 后金对辽、沈地区的汉民强行编庄,分给女真王公贵族为奴。规定每庄编入男丁13人,给牛7头,种田100日,收成以20日为贡赋,80日自食。
1626年(明天启六年后金天命十一年)
皇太极下令改编庄田,将部分汉民庄丁由庄田抽出,“分屯别居,编为民户”。汉民由农奴恢复为民户。1631年颁布《离主条例》,使离主的奴婢变为农奴或农民。
1638年(明崇祯十一年清崇德三年)
三月,清太宗皇太极下令按都尔鼻(今彰武县)城规模修筑辽阳城,原城每面增扩10丈,四月,亲临视察修城情形。
清  代
1653年(顺治十年)
十一月 置辽阳府,辖辽阳、海城二县。于顺治十四年(1657年)四月,辽阳府撤销,于盛京置奉天府,辖辽阳县。
同年 正式颁布《辽东招垦令》,招募山东、河南等地农民到辽阳等地垦荒造田,辽阳人口逐年增加。据《中国的垦殖》记载:1660年,辽阳、海城新增人丁3723丁。
1658年(顺治十五年)
顺治帝将积庆山东京陵景、显二祖和皇伯礼敦、皇叔塔察篇古等人陵墓,迁回新宾永陵。孝慈皇后及富察氏,改葬盛京东陵。东京陵改附兴京,停止积庆山祭祀。其时及以后葬于东京陵的有努尔哈赤胞弟舒尔哈赤、庶弟穆尔哈赤、雅尔哈赤、巴雅喇和长子褚英及穆尔哈赤子大尔差等。
1664年(康熙三年)
六月 改辽阳县为辽阳州,设知州、吏目各一人,属奉天府。首任知州王之仕。
同年 实行旗民分治,旗籍分八界,东、南、西、北,以整镶红、黄、白、蓝旗色区别。
1665年(康熙四年)
设奉天各府、州、县儒学。奉天府为京府大学,辽阳为中学,录取生员五名。1701年增至七名。
1679年(康熙十八年)
河南洛阳举人杨镖任辽阳知州,修《辽阳州志》。康熙二十年(1681年)成书。
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
四月,康熙帝巡视辽阳州,游千山,取道海城、牛庄等处返京。留下《巡幸辽阳》、《驻跸辽阳夜深对月用唐太宗辽城望月诗原韵》、《广祐寺》诗三首。
1689年(康熙二十八年)
因干旱及早霜,粮谷不收,清廷命免除辽阳田赋。
1692年(康熙三十一年)
十月十九日,清河道总督辽阳人靳辅“勤劳王事卒于位”。靳辅生于1633年,先祖山东历城,明初以百户长从军,戍边辽阳。辅十九岁由官学生考任国史院编修,康熙十年任安徽巡抚,十六年任河道总督,治河功绩卓著。
1693年(康熙三十二年)
辽阳水灾,颗粒无收。
1694年(康熙三十三年)
于辽阳城内东北部明代金银库旧址建观音寺。
1723年(雍正元年)
盛京奉天府令各州、县设社学和义学。规定15岁以上,20岁以下志愿学习者可入学。同年,知州王瀚在城内建辽阳州义学,有讲堂5间。
1727年(雍正五年)
据乾隆元年版《盛京通志》记载,辽阳州有旗地由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的146801日,增至353228日。
1728年(雍正六年)
清代首次编查户口,辽阳州民治实行社甲制,划分27社:丰乐社、昌平社、清平社、锦文社、白塔社、南庄社、丰盛社、安乐社、韩家社、河北社、河南社、首山社、永尹社(永平)、峨嵋社、河工社(河洪)、纸房社、东山社(乘山)、黄屯社、向化社、开张社、永盛社、兴宁社、兴盛社、果仁社、太平社、亲睦社、德邻社。
1736年(乾隆元年)
正月,于辽阳城内设永盛育金店。
1761年(乾隆二十六年)
辽阳知州明德购地建学署。在城东南角建魁星楼。后于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光绪十九年(1893年)重修。1948年2月毁于炮火。
1765年(乾隆三十年)
清政府对先后开放的五湖嘴、本溪湖、烟台煤矿区,实行控制开采,开矿需由皇上批准发放“龙票”(许可证),凭票开采。
1771年(乾隆三十六年)
辽阳人王尔烈(1727-1801)考取二甲第一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累迁内阁侍读等职。其人好诗文,善书法,“才德兼行”,颇受清廷器重。嘉庆四年(1799年)以大理少卿致仕(退休)。
1777年(乾隆四十二年)
重修辽阳城门楼。东二门为普安、绥远,西门为顺安,北门为拱极,南二门为丰乐、文昌。
1803年(嘉庆八年)
清廷废除“逾关之禁”,冀、鲁、豫诸省汉族农民蜂拥东来,辽阳地区可耕地得到恢复发展,农耕由衰转兴。
1814年(嘉庆十九年)
辽阳州开设垦殖机构,招山东、河北移民,大面积毁林辟田,使山林面积急剧缩小。
1829年(道光九年)
九月,辽阳旱灾严重。对旗地田赋按规定数额免收5/10,免去积年拖欠田赋,合并各官庄仓粮。
1836年(道光十五年)
辽阳州公署与城守尉联合通令记载,当年辽阳城乡共有当铺30家。
同年 知州章朝敕集资修葺襄平书院。
同年 辽阳西北地区发生水灾、冰雹,缓收受灾地区新旧额赋,赈济灾区各旗户。
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
辽阳等6州、县水灾。翌年,减免新旧正杂额赋,赈济灾民。
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
辽阳水灾,缓征灾民粮赋。
1849年(道光二十九年)
因水灾,缓征奉天、辽阳7州县受灾地区新旧额赋。
1850年(道光三十年)
法国人鲍司铎到辽阳传播天主教,建礼拜堂。
1851年(咸丰元年)
清政府鼓励开发矿山。至同治十三年(1874年),今铧子地区的烟台煤田大量建窑采煤。
1856年(咸丰六年)
辽阳设粮货税局,归旗署经理。
1859年(咸丰九年)
太子河大水,平地水深丈余。
1862年(同治元年)
辽阳地区霍乱流行,患者甚多,有的地方传染全村,有的全家病亡。
1863年(同治二年)
七月二十六日,清政府命从奉天、辽阳等13城镇,出旗仓谷米10万石运往北京。
1865年(同治四年)
十月中旬,王起、马傻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从辽阳州境出发,于奉天城南郊大败清军,遂入省城,释放狱囚、杀逐官吏,尔后撤出省城,进入新民厅。
1867年(同治六年)
六月,盛京将军都兴阿奏称:“辽阳幡杆堡匪首潘秉得……等演习邪教,希图煽党滋事。”清廷令都兴阿查明严办并许留洋枪队助剿。
1869年(同治八年)
正月,辽阳城守尉锐庄、知州冯继尧命商民更换一向使用的5升小斗为10升大斗。贡生董恺、武生董坊等人,以乡民不便行使大斗,聚众入城抗拒。为平息事态发展,朝廷准盛京将军都兴阿奏请,将城守尉、知州交部议处,董恺等十余人亦被拿治罪。
1870年(同治九年)
辽阳大水,平地1丈多深,官府开仓救济灾民。
1874年(同治十三年)
冯心泉、宋鸿烈在城内创办丰聚铁工厂,招收工匠40人。主要设备有熔铁炉,生产锅、香炉、铧子、炉门等生铁铸件。
1875年(光绪元年)
在辽阳东部孤家子附近,始植栗子树,建栗子园,为辽阳植栗子之始。
同年 英国人李雅各在辽阳传播基督教。
1877年(光绪三年)
防尉景安、骁骑校贵廉,“缉盗不力”,被摘去顶戴,城守尉文光一并交部议处。
1880年(光绪六年)
辽阳城东南达连河、细河、蓝河两岸,始植水稻,品种有“辽阳青”、“大肚白”,米质优良,为朝廷贡品。
1882年(光绪八年)
英国人罗约翰牧师到辽阳传播基督教,在城内建礼拜堂,信教者达2800多人。
1884年(光绪十年)
九月,清政府命雷正绾部3000人驻守辽阳、海城,办理海防事务。
1885年(光绪十一年)
六七月间,辽河一带“迭遇烈风暴雨,灾歉”。冬,辽阳地区大雪,有人畜冻死。
同年 架设并开通由辽阳至朝鲜仁川、釜山的电报电路。
1886年(光绪十二年)
太子河大水成灾,城西北沿河地区尤为严重。
1887年(光绪十三年)
英国人吴阿礼,购六道街大明寺庙址建医院。
1888年(光绪十四年)
六月十三日,地震。从公元294年有记录起,辽阳地区已发生地震23次。
七月 大水,平地深丈余,高丽门外城墙砖淹没13层。
同年 辽阳设立泰丰镇钱铺,兑换金票、银元,并代办汇兑等。
1889年(光绪十五年)
春旱缺粮。统领左宝贵奉令赈饥,发放大麦种,征募民夫修堤,以工代赈。
1892年(光绪十八年)
法国人天主教谷神甫,在马神庙前建教堂,进行传教活动。
1893年(光绪十九年)
太子河水溢,暂缓灾区额赋。西路灾民聚伙分粮。
1894年(光绪二十年)
正月 炉灰山(今人民商场旧址)夜间演戏,放焰火,压死观众19人。
六月二十三日,日本战舰于牙山附近击沉中国商船高升号,发动侵华战争,七月一日,中日双方正式宣战。十一月,日军侵入辽阳南境。十二月,清廷命将军长顺、依克唐阿,加强辽阳防守。
同月 爆发万余人抗捐斗争,赴省城请愿,总督徐世昌派兵镇压。
八月 左宝贵部士兵捣毁辽阳教堂。基督教士英人李雅各被打伤毙命。
十二月 从十二月至翌年二月间,日军连续四次进犯辽阳,知州徐庆璋、练总徐珍等组织民团,在吉洞峪一带进行四次辽阳保卫战。光绪二十一年正月十日,日军犯辽阳棘楼堡子,经团勇奋力迎击,打死日兵7名,生擒1名。十七日,日军由潜家大岭窜扰韩家岭,经徐珍等率兵抵御,激战3时,毙敌数十名,夺回潜家大岭,日军败退。十九日,日军再犯韩家岭,被团练魁福率团勇击退,毙敌数十名,斩敌督队官1名。二十八日,日军500余人,进犯梨宝沟岭口,被团勇击退。此后,相持月余,日军退回海城。
同年 辽阳全境划分21个乡,设乡正。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
霍乱流行,死者很多。
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
日本与清廷签订《中日通商条约》,日取得领事裁判权,在辽阳设领事馆。
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
五月,英国苏格兰长老会于城内六道街创育才女学校(小学)。校舍25间,占地23亩,招收中国学生。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
三月六日,沙俄强迫清政府开放辽阳、长春等地为商埠,攫取修筑东清铁路南满支路(今长大线)特权,在辽阳白塔西约500米处建火车站(今辽阳火车站址)。九月,铁路穿越辽阳境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铁路建成,辽阳火车站开始使用。
八月 大雨,洪水泛滥,修建中的太子河铁桥被冲垮,沙俄在桥上游两岸修建防水堤。
同年 沙皇俄国开采瓦库店炸子窑煤矿,又以银元1万元收买中国人在辽阳界烟台矿区的5个矿井。
同年 辽阳县建立公共体育场,面积200平方丈。
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
秋 发生反对沙俄占地筑路的斗争。从奉天至辽阳、鞍山、海城铁路及沿线桥、房多被百姓拆毁。
同年 设辽阳第二邮政所,辖立山、刘二堡、大路烟台、炭炕4个三等邮局,17个代办所。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
四月二日,辽阳烟台煤矿附近茨儿山村民,掀起反占地、反掠夺矿藏的抗俄斗争,迫使煤矿沙俄总办“情愿发给地价”。
六月二十六日,义和团开始拆毁辽阳附近铁路桥梁,阻止俄军从旅大北犯。
七月二日 沙俄盛京铁路公司头目维尔霍夫斯基,被辽阳义和团活捉处死。三日,义和团和清军焚毁辽阳至鞍山间两座铁桥和烟台煤矿,俄国护路队被迫沿太子河向朝鲜方向逃窜。
五日 义和团与俄军300余人于白塔寺附近交战,历时3天,俄军死9人,伤9人。八日,俄军逃往鞍山。十七日,盛京境内,北至开原,南至海城,包括辽阳除鞍山火车站外,俄国一切铁路设施全被破坏。七月中旬,义和团先后焚毁沙俄在辽阳的茨儿山煤矿、辽阳大沙岭教堂及白塔南部的俄国桥。
八月三十日至闰八月初一日,俄军以五六千人的兵力与清军激战于牛庄一带,俄军被击毙七八百人,清军亦阵亡300余人。迫于俄军炮火,清军于初二日至初三日,连续退守刘二堡、八卦沟。初四日激战八卦沟,清军退守首山堡一带。初五日,俄军攻陷辽阳,镇压义和团,屠杀军民数百名,烧毁白塔寺及部分历史档案资料。月末,辽阳义和团遭清廷镇压。
十二月二十一日(1901年2月9日),城北营城子村增盛泉烧锅兼增盛长杂货铺执事人白卓清向州署报称:闰八月初五日(9月28日),辽阳兵乱中,本商号被抢走红粮400石,小豆100石,元豆30石,粳米20石,小麦50石,另有车马、衣物等,共值钱37万吊(每吊164枚制钱);另一执事人白又铭被逼服毒身亡。
同年 沙俄为给铁路供水,在辽阳市区东北,太子河左岸修建大口径水源井,铺设送水管道21公里。在火车站建15米高容量230吨铁皮水塔一座。
同年 英国英格兰长老会于辽阳城内五道街成立文德中学校,招收中国学生。
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
正月初三日,俄军400余人以缉捕“马贼”冯麟阁为名,围攻小北河广兴恒、广兴大、广兴茂三商号,打死柜伙12人,打伤4人,银钱、衣物、车马等被抢劫一空。烧毁房屋129间,粮食万余石,造成损失110余万吊。
四月二十三日忠义军(抗俄的民众武装)首领张桂林、林成岱率三四千人,砸开辽阳监狱,释放在押人犯。
二十四日辽阳州发布告示,要求旗民乡保、练长“认真严查义和团匪,务须切实访缉,毋稍敷衍,倘敢稍有容缓,或经查出,或被告发,定行拿办不贷”。
十一月二十八日,辽阳州知州陈锡蕃,在义和团起义期间“奉行谕旨不力”,被革职留任。
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
正月二十八日,铺商世发隆经理人,率30余人抗捐,殴打斗秤捐局书手,抢去银元若干。
同年 俄国人赔款,修缮辽阳州衙署。
同年 沙俄开辟附属地,将西关1000多民户房屋、土地全部强占,修建俄人住宅、兵营。享有绝对独立的行政权、司法权、驻军权、设警权。
同年 辽阳州西部部分地区划归新民县。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
正月二十三日,弓长岭、石河寨和商家台等处金矿开办。
六月 辽阳第一家官办的天利煤矿公司,于铧子地区尾明山矿区开设,占地1332亩,是奉天省唯一炉煤产区。至1916年前,年销售量由30万斗,增至70万斗。
同月 俄国陆海军分别在黄海、辽阳、海城一带加紧军事演习,修筑工事,准备对日本开战。
八月 盛京镶黄旗壮丁屈德业,以银568两,收买同旗壮丁屈怀昌等5人坐落在辽阳州镶红旗界内平州(下平州)处的属辽仓纳粮红册地36亩。
十月十一日,辽阳州署调查统计,奉天省开原以南有制酒烧锅119家,辽阳州有33家,其中城内14家,城外乡村19家,居全省第一位。
同年 俄国在辽阳设立邮局,是辽阳开办客邮之始。日俄战争爆发(1904年),日军占领辽阳,邮局停办。
1904年(光绪三十年)
三月二十八日,辽阳金坑屯杨二虎等人,击毙俄兵五六人。事发后,俄军洗劫金坑屯、房身、矾盛和茨山等村。知州鲜俊英要求将杀人放火的俄兵送往州署,照中国法律惩办。十九日,俄军400余人,二次洗劫金坑屯,打死村民3人,烧毁民房数十间。
四月初三日,清廷再次宣告,对日俄战争严守中立。辽阳作为其战场,深受其害。
五月十四日,日军第一军攻占分水岭(草河口南),辽阳州界内日俄之战开始。十五日(6月28日)、十七日(6月30日),日军分别攻占摩天岭、蓝花岭。六月初十日(7月22日),日军攻占样子岭、青石岭及本溪湖以南地区。这次战斗参战总员:日本第一军2.1万人,死伤1867人;俄军2.98万人,死伤2068人。
同月 镇压义和团的清军辽阳一分团头目觉罗凤山,被民间妇女张帼玉刺死。
七月初七日至十七日,日本军一军与沙俄军激战于州境本溪湖附近及寒岭、弓长岭、汤河沿、大甸子、高峰寺一线;日第二、四军与沙俄军战于上下石桥子、汤岗子、四方台一线。十八日(8月28日),日军由刘二堡、南沙河、响山子、四方台、石嘴子到英守堡一线,向沙俄军队发起进攻。二十一日(8月31日)日军攻占首山、喻家沟、钓水楼、黑英台等地。
二十二日 日俄在辽阳城外展开附城战。二十四日(9月3日)夜,沙俄军队退出辽阳城,二十五日(9月4日)早,辽阳城守尉、知州率绅商出城迎接日军入城。在辽阳附近日俄会战双方参战的兵员:日军13.45万人,死伤23533人;沙俄军22.46万人,死伤15890人。
八月初一日,日军在辽阳设立军政署,非法侵犯中国主权。日军政官松浦公布“抚民靖境”布告称:对“违误”日军谕示者“重责不贷”;对切断、阻碍铁路设施者“重究查处”;对“私通露(俄)军”者,立拿重惩;对“军需”供给“作弊”者,立究重惩。初六日(9月15日),松浦又布告城乡限制物价,“以便军需”。
十月月初 辽阳知州鲜俊英被日军辽阳军政署免职,诬以通俄罪押送海城监视。
九日 日俄军在音得牛录五里街交战4天,毁房13间,掠夺牲畜20匹,践踏庄稼480亩,打死村民8人。
十二月二十四日 日俄军在辽阳黑沟台河沟两岸激战,双方伤亡万余人,群众于战火中也多有伤亡。
二十八日 辽阳知州陈良杰及州吏10余人被日军以通俄罪拘捕,押往大连(时称青泥洼),后释放(另据日人编印的《辽阳事情》称陈等不久被杀害)。
同年 日本横滨正金银行在辽阳设立分行。由本年到1917年,还在辽阳城乡成立两家钱庄和17家当铺。
同年 据记载:辽阳地区当年地价,上等地每亩280吊,中等地每亩250吊,下等地每亩230吊。50年前(1855年咸丰五年)则分别为20吊、15吊、10吊。
同年 俄国人为通车方便拆毁部分城墙。在今北铁门处开一缺口,铺设轻便铁道,并于护城河上架木桥一座(即北铁门桥)。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
三月 日本满洲军司令部由辽阳迁沈阳。
七月三日,日本将设在辽阳、鞍山等处军政局改为民政局。
八月十九日,知州沈金禀报上年日俄战争中毁坏耕地162291亩,申请豁免租赋。同月,知州向奉天督、抚会禀:州境被日俄两军打死的无辜居民430人,其中被俄军打死252人,被日军打死178人;共损失财物约估价值银2435323两(《东北大事记》;被日军损失的财物合493900两;被俄军损失的财物合1944900两,合计2438800两)。
九月五日 日俄签订《朴茨茅斯和约》,规定在辽阳、新民、铁岭等地开埠通商。
同月日军在辽阳设军政事务所。
十月十八日 日本在辽阳设立关东总督府。后迁旅顺,改称关东都督府。
二十三日 辽阳火车站归日军野战铁道提理部管理,主要承办军事运输,并开始办理一般客货运输。
同月 日军在旅顺设关东宪兵队,辽阳设宪兵分队。
十二月中旬 辽阳设置电话,在中方知州衙门,日方关东都督府及附属地内接通电话共38台。至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一月,一般衙署、商号等开始使用电话。
二十二日 《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条约》签订。日本迫使清政府将沙俄侵占中国东北南部的全部权益转让给日本,将辽阳等16处开埠通商。
同年 辽阳乡镇始建巡警,设置辽阳城乡巡警总局,设巡官1人,城乡设7个分局,各设巡弁1员。
同年 奉天将军赵尔巽命马恩桂到奉天办官银号,辽阳设三等分号。
同年 辽阳设官医院、屠兽场、商务会、劝学所等。
同年 废科举后,辽阳于襄平书院旧址创设官立师范学堂,学膳、服装、文具全系官费。
同年 山东人陈干,在马神庙旧址创设八旗小学,提倡尚武爱国。
同年 日本人在立山建立辽阳苗圃,进行农业、林业品种改良试验。到1920年,试验地达6000多亩。
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
四月至五月 南路东至张家沟,南至牛蹄崖,西至隆昌州,北至小岭子共78屯数千人的抗捐队伍,从亮甲山出发,赴省城状告练长徐珍等横征暴敛,中饱私囊。行于城北十里河,被盛京将军派兵镇压,首领魏华锋逃走,韩富被捕判刑三年。抗税失败。
五月 奉天省矿政调查总局在辽阳设矿政分局。
七月 日本军政事务所撤销,设奉天领事馆辽阳出张所。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九月十日,升领事馆。
八月 奉天将军赵尔巽奏准辽阳阿司牛录镇(即辽中镇)设立辽中县。将辽阳西部由太子河西至枯榆泡、转心湖,纵百余里,横20至60里,划归辽中县;东部由朝鲜岭东至田师傅沟延袤百余里,划归本溪县。
十月二十五日 辽阳财政分局改为辽阳税捐总分局。
同月 辽阳西庄子村民抗纳地饷和牲畜捐税。
十一月七日 日本关东总督府调查,在辽阳的日本商民有1369人,其中,男844人,女525人。
同月 在附属地内,日本设奉天警务署辽阳分署,翌年升警务署。
冬 同盟会会员陈干(马神庙八旗小学校长)邀请东三省陆军讲武堂同学、同盟会会员商震(字启予)到辽阳任教。翌年春,在八旗小学宣传救亡图存。后来陈、商均被辽阳知州鲜俊英逮捕,驱逐出境。
同年 辽阳州始设城厢及二十一乡。
同年 辽阳知州何厚琦在城内税课司创设启化学堂,白永贞任学董,招收高等小学和小学各一班。
同年 辽阳成立警学堂,校长王永江。
同年 辽阳第一家银行—辽阳官银分号开业,经营存款、放款和办理汇兑业务。
同年 奉天官银号在辽阳设立“公济当”,自筹资本银元5万元,并制订当业章程26条。
同年 奉天将军赵尔巽创办文报局,下设辽阳、锦州等6个分局。翌年,驿站裁撤。
同年 赵尔巽为筹措新政经费,奏请清政府准许征收更名税。在东北各地增设垦务局,重新丈量土地,激起辽阳农民抗捐运动。
同年 辽阳知州何厚琦网罗地主士绅,成立自治期成会,袁金铠任会长,徐珍为副会长。同时,成立自治研究所,吴恩培任所长。这两个组织悉由官方设立,属君主立宪派。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
三月二十四日 辽阳重立商会、赵士韩为商会总办。
同月 奉天府改省,辽阳州隶奉天省。
四月一日 日本成立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接管野战铁道提理部业务,于辽阳设经理系管理铁道附属地。1915年改为地方事务所。1923年改为辽阳地方区事务所。1925年四月再改为辽阳地方事务所。
同月 张成箕在家设立女学,收女生10余人,后由官方接办,称贞静女学堂。1911年,附设保姆练习所,一年毕业。
五月二十六日 辽阳商人曹佩文等创办张家沟福顺煤矿公司。
同月 辽阳地区爆发大规模抗捐斗争,参加群众达2万余人,有数千人奔赴省城税捐总局请愿。东三省总督徐世昌派兵镇压,抗捐运动失败。
六月十日 东新堡、暖阳屯和炮手沟等村1000余众抗缴牛马税。同年,撤销旗署牛马税征收机构,另设总办,归并牛马斗秤捐局,设税捐总局,辖各分局。次年,总办改称局长兼管本溪分局。
同月 辽阳河水暴涨,河堤开决,平地水深数尺。一、二、三区被淹17屯,重灾土地7833.4亩,颗粒未收。
同月 清廷正式批准旗地可自由买卖。
九月 奉天农业学校毕业生组成调查团到辽阳地区调查山区、平原不同类型的19个村屯的地型、土壤、气象、品种、生产工具、耕作方法、经营管理、产量、收支、不同阶层农户的比例等,为有史以来,辽阳第一次对农业的全面调查。
十月十一日 辽阳设官膏(鸦片)专卖局。
同年 辽阳知州洪汝冲(字味丹,湖南宁乡人)、开始修《辽阳乡土志》,由辽阳人白永贞主纂。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
三月十日 日本在辽阳办日文报纸《辽阳新报》(隔日刊),民国6年(1917年)8月31日改为日刊,民国8年(1919年)10月,改称《辽鞍每日新闻》,总社驻辽阳,负责人渡边德重,鞍山设支社,光复前不久停刊。
二十日 辽阳州知州呈报该年辽阳人口为115380户,718067人。其中,男388001人,女330066人。
四月 创设辽阳州地方自治期成会,朱斌奎为总董。
七月十三日,东三省振武戒烟(鸦片)会社辽阳分社成立。
十一月一日 辽阳士绅李秉中、胡培荣集资于窑子峪等处开采煤矿,创立致和煤矿公司。
三日 日本官烟专卖所总局东亚烟草公司,于辽阳设日本官烟专卖处。
二十六日 辽阳州署“布告”:自明年正月起,一概不准栽种罂粟(鸦片),“倘敢故违,定行按法惩办”。
同年 辽阳雨水调和,农业丰收。上等地每垧获十四五石(每石十斗),中等地十二三石,下等地十余石左右。粳米、元豆、谷稗、芝麻、绿豆、小豆等均丰收,唯高粱稍差。
同年 同盟会员蒋大同、商震、陈干、徐于等,利用帮助奉天将军赵尔巽“擘化新政”机会,创建辽阳陆军小学校,启发知识青年革命思想。
同年 张成箕在二道街创办第一民立学堂。
同年 辽阳出现近代纺织工业,有3台织布机器。
1909年(宣统元年)
二月 张东璧创立辽阳第二民立两等小学校,校址在文昌阁院内(今东大街文庙小学址)。
三月二十二日 辽阳巡警总局派员将全境地势实地勘测,绘制全境舆图,由奉天石印局印刷出版。
二十五日 城西街新设中国电报局。收回铁路界外日本电线。
五月七日,下午4时,辽阳东路第八乡,飓风冰雹大作,约1小时,所属34吨房草被揭大半,蔬菜田苗毁伤净尽。
六月四日 辽阳成立戒烟(鸦片)所,发禁烟告示。
二十七日 于上年动工的南满铁路双轨路线及太子河桥工程竣工。十月中旬,辽阳至马驿屯间试验行车。
七月一日 城北土佳屯、蓝旗一带,冰雹大者如卵,庄稼伤害甚重。
五日 奉天府下达命令,禁止辽阳州各银行再发纸币。
二十一日 周鸿飞、杨玉,于怀王寺内建成戏楼一座,名襄平第一楼。八月二十一日开始演戏。
八月 淫雨连绵,黄泥洼、柳壕子、菱角泡、唐马寨一带遭受水灾。
九月 十二日夜,城西黄泥洼、五道口门等处,突降冰雹,庄稼全部被毁。
十月 十六日,辽阳州告示:硝磺改归官办。
十一月 二日 辽阳城乡巡警总局改为辽阳州警务局。
十三日 根据《警务通则》,辽阳设立收捐处,设置总董及会计、书记等。
二十六日 撤销地方自治期成会。
同年 日本在辽阳开办朝鲜银行辽阳分行、金融组合、日本商工银行、兴亚银行辽阳出张所、大昌银行、南满银行、信托公司、信用组合取引所、东洋拓殖会社以及10余家当铺。
同年 电影传入辽阳,无专业影院,多在茶园演出,票价昂贵,片源困难,演出时断时续。
同年 辽阳电报房恢复,对商民开放;宣统二年(1910年)辽阳始办长途电话,业务由电报局兼办。
同年 日本满族地质调查所长木忠太郎调查鞍山铁矿,通过清和公司勾结辽阳于冲汉等人进行窃取矿权活动。
同年 中日订立东三省交涉五案条款,允许日本开采烟台煤矿。
1910年(宣统二年)
正月 成立城乡自治会。八月,各自治会设办公所。
二月二十六日,辽阳知州史纪常令:辽阳农业试验田,由马驿屯迁至南门外。
三月十一日 烟台(今灯塔)至铧子炭坑间铁路支线临时货物列车开始运行。
同月 辽阳东师范五年制完全师范开始招生,学员由各路模范学堂择优选判断。
五月十一日,增设大纸房、大路烟台、沙河等处邮便分局;辽阳至铁岭增开汇兑局。十一月二十四日,于大安平、十里河设邮便分局。
六月二十二日,辽阳州警务局改称警务长公所。七月十六日,将所属之堡防改为预备警所。
七月一日 辽阳州告示:严禁民间缠足;女子年满17岁方准出嫁;男子年满20岁方准婚娶。
同月 大雨连绵,沙河坝决口,淹没17个村屯。
八月二日 《盛京时报》载:辽阳州奉令派步队及巡警200人会同奉天、牛庄、海城所派清兵共700人,在千山一带围剿以赵海山、包老疙瘩、刘单子为首的三股土匪300余人,经几次战斗,土匪大部突围逃走。
五日 裁撤辽阳交涉分局。
同年 辽阳创办第一所公共图书馆。当时境内售书业有10余户,大都兼营文具纸张。
同年 辽阳州划21乡:第一乡(石桥子)、第二乡(大安平)、第三乡(钓水楼)、第四乡(半拉山)、第五乡(大路烟台)、第六乡(新堡)、第七乡(汤河沿)、第八乡(沙河)、第九乡(七岭子)、第十乡(吉洞峪)、第十一乡(刘二堡)、第十二乡(小赵台)、第十三乡(公司屯)、第十四乡(唐马寨)、第十五乡(边墙子)、第十六乡(沟子沿)、第十七乡(大纸房)、第十八乡(佟二堡)、第十九乡(大沙岭)、第二十乡(黄泥洼)、第二十一乡(甜水站)。
同年 辽阳设立地方法院,初称辽阳初级审判厅,后改辽阳地方审判厅。1929年1月,改称辽阳地方法院,归奉天高等法院管辖。
同年 辽阳州设农务会。全州21个乡均设农务分所。负责耕作指导、种子改良和灾害预防等。
同年 辽阳州建立议事会。
同年 辽阳州官立第一初等商业学校成立,地址在北门里,校长张儆。
同年 辽阳州呈报本年辽阳人口为112393户,695106人。
同年 辽阳人留日法政大学毕业生赵澜超与李育秀(县丞职衔)、姚文坛、姚文蔚(补用县丞)筹措资金2万元,分400股(每股50元),在城里南街开办大业昌有限织(布)工厂。从日本购进煤油发动机1台,丰田式织布机20台,派人去日本学习操作技术。这是辽阳地区最早兴办的机器织布工厂。
1911年(宣统三年)
正月 辽阳州发布命令:不准学生停课,散发传单和擅剃发辫。
同月 发生鼠疫。据《盛京时报》载:杨林子村疫势猛烈,每日死者七八人。由正月二十日至二十七日,死36人。辽阳县警察所长王永江,调集医生20多人,警察180多人,进驻杨林子村。经抢救1个月,鼠疫方彻底除灭。
三月十九日,烟台尾明山矿矿工,染鼠疫死20余人。
四月 在城内小南门里(后移二道街)成立女子师范学堂。本科三年,预科二年,附设女子附属小学校。
五月十二日,中日议定抚顺、烟台煤矿细则,中国政府承认日本有开采抚顺和烟台煤矿权,日方按5%向中方纳税。
六月二日,怀王寺第一楼戏院与日商合资放映电影。
九月十一日,日本驻辽阳领事铃木要太郎与辽阳知州史纪常在辽阳组建中日合办电灯公司并签订章程。在佟家街建发电厂,翌年三月竣工,开始供电。
同月 撤销城乡自治联合会。
秋 辽阳西北地区遭水灾。尖台子等屯被淹土地7000余亩,第十八乡(佟二堡)受灾村屯22个。
十月上旬,响应武昌起义号召革命军在刘二堡驻扎近千人,四周修筑防御工事,昼夜巡逻,防御清军袭击。
十一月十七日,革命党人张榕、徐镜心、张根仁、柳大年等在奉天成立联合急进会,派商震、程起陆等人到辽阳发动武装起义。在高丽门外生发店(大车店)设立革命机关部。报名参加起义者达200多人。革命机关部从吉林调来敢死队30名。二十九日,赵尔巽派陆军700人,从奉天奔袭辽阳。三十日,在生发店门前激战一小时,清军被打死近30人,打伤多人;革命军牺牲10余人,被俘30余人,后突围渡太子河,东入山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涨知识】辽宁在古代叫什么?
【辽宁省县名志】辽阳市名来源
辽阳州志-清-杨镳
舒穆禄氏宗亲会寻根之旅辽阳灯塔篇
辽宁省 市县历史沿革
说说海城市的来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