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田头收3毛终端卖2块,种菜的卖菜的都说亏,这中间6倍的差价被谁偷走了?


这当下农产品市场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种菜的说菜价低,买菜的说菜价贵,中间做批发零售的都是没钱赚。就像现在的云南种植的黄白菜一样,田头收货价3毛,而我在广州的农贸市场了解到,同类型的产品最便宜都要2块钱,随口一算就知道有6倍的价格差异,怎么能不赚钱呢?


如果按这样的价格,确实上上下下都不赚钱,那么就奇怪了,这中间价格差异那么大,究竟被谁偷去了?其实这就是农产品流通最容易让人忽视的环节,也是让不少外行人眼红农业人的地方,也是很多新农人梦葬农业圈的根源所在。从田头到终端,虽然价格差异大,但中间真的有“小偷”,他们光明正大的把这差价“偷走”了。



蔬菜产区的地主们。菜农要把新鲜蔬菜交给收货商,收货商就要在当地租用收货大棚,部分产品还需要租用冷库,像云南这个地方,便宜一点的一年得十几万,大部分的都要几十万以上,分摊下来,每车菜就得1000-2000元。按照羊毛出在羊身上的道理,这个成本肯定得分摊到菜价当中去。



包装材料制造商们。一颗蔬菜从田头到终端,必须得有包装,有些是泡沫箱、有些是纸箱,也有胶筐、胶袋包装等等,同时中转蔬菜还要大量的周转筐、叉车等设备,这些都是农产品流通的硬成本,不管你赚不赚钱,至少包装材料制造商肯定是要先赚了,这些成本也得分摊到菜价上的。



物流运输公司。蔬菜从田头到终端,经历几次运输的过程,产区到一级农批一次,一级农批到二级农批又一次,二次农批到农贸市场还要一次。运输是个硬成本,不管菜价怎么样,运输公司没钱赚是不干的。像云南到广州再到最终的农贸市场,每斤的运费至少都在3毛钱以上,所以又一部分被偷走了。



商业地产商。蔬菜从产区到终端,这中间必须要经批发市场,有些甚至一级二级三级都要走一遍,最终进到农贸市场里。而这些农产品市场其实就是商业地产商,他们提供场所进行交易,就要收取相关费用的,不然别人也没办生存,所以又一部分利润迫不得已的让了出去。



广大的行业从业人员。收货要收货人员,包装人员,装卸人员;市场卖货要销售人员和装卸人员;中间管理还要后勤人员,这些都是要发工资的,不管是谁做,怎么做,都是避免不了的,而这些成本最终也得体现在菜价上。



产品损耗。收货后通过装箱,就有大量的损耗,像黄白菜一样,一般损耗去到了4成左右;而再到运输过程中,也有自然风干和损耗;再到零售环节,又得损耗不少。所以整个农产品流通环节,损耗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无形中差价就分摊了不少,真的是一个隐身的大小偷。



如果说,像黄白菜这样的蔬菜品种,3毛钱收货的话,种菜的肯定得亏钱的;最终零售终端卖2元的话,批发市场至多是1块2左右批发,中间9毛钱的成本是很难覆盖得了损耗、包装、人工、运输、市场费用的,所以批发商也得亏钱;而零售商这8毛钱的差价,如果算上租金、人工及损耗,除非每天销售量500斤以上,否则想保本也难。所以田头收3毛终端卖2块,中间看似巨大的差价,结果大部分都是为包装厂、运输公司、地产商打工的,利润都被他们“偷走”了。不知道大伙你看明白了吗?


小蔬微信号开通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菜农卖2毛,超市卖2元,都抱怨不挣钱?蔬菜的利润到底去了哪里?
研究:中国生鲜供应链行业竞争格局及案例分析
蔬菜产业三问
5分钱一斤的甘蓝到北京咋就涨过了2元?且看记者千里菜价大追踪
菜价上涨10问
须警惕房地产溢出资金炒作农副产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