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辨证用药】鲜地黄、生地黄、熟地黄的正确用法

历代医家在应用地黄辨证论治过程中,总结积累了丰富的临证经验。

生、熟地黄因二者加工炮制方法不同,所含的药理成分及功效亦存在差别。

在医圣张仲景的著作《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可以探知一二,其在补肝肾时多用干地黄,补心时则多用生地黄。

而且处方用量都较大,甚至位居主药。

地黄由开始的生(鲜)、干混用,经过长期的入药方式考究,炮制加工方法不同及药效的不同,逐渐形成了“鲜地黄”“生地黄”“熟地黄”三个品种之别,且入药典,其药用功能、主治也有所不同。

1、鲜地黄

鲜地黄,即将其洗净泥土,除去杂质,用时切厚片或绞汁即可。

其主要功效为清热生津、凉血、止血。

临床主要用于诸如:热病伤阴、吐血衄血、大热烦渴、舌绛、发斑、发疹、咽喉肿痛。

有学者总结了张仲景方中用鲜地黄计三方,防己地黄汤、百合地黄汤、炙甘草汤。

前两方皆以鲜汁的形式应用。主要用于百合病、狂妄症、心动悸证等证,其辨证为阴虚内热者,且用量较大。

2、生地黄

生地黄,亦即古人谓之“干地黄”,炮制需要用水稍泡,洗净泥沙杂质,捞出焖润,切片晒干或烘干。

其主要功效为生津止渴、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临床主要用于诸如:内热消渴、阴虚内热、热病舌绛烦渴、骨蒸劳热、发疹、咽喉燥痛、衄血发斑、吐血。且用量较大。

例如,肾气丸中用干地黄,比例为“地八三三四”;炙甘草汤中用生地黄,用量是君药炙甘草的4倍。

赵锡武先生也指出,“地黄因子”必须用生地黄以滋补肾阴。

涉及具体临床辨证时亦需注意其不良反应,鲜地黄与生地黄比较,清热生津、凉血止血能力强,常用于热病伤阴、大热烦渴、血热出血等。

但同时由于寒而滞,容易致脾虚湿滞,故腹满便溏者不宜用。

生地黄性质粘腻,有碍消化,故而凡是气滞痰多、脘腹胀痛以及食少便溏者应慎用或与芳香健脾药同用。

3、熟地黄

总的来说就是干地黄经蒸制后名曰熟地黄,又根据不同炮制方法可分为酒熟地黄、蒸熟地黄、砂仁制熟地黄、姜酒制熟地黄、熟地黄炭等。

炮制后其药味由苦转甘,其药性由寒转温,其药用功效由清转补。

其主要医用功效为滋阴补血,养精填髓。

临床主要用于内热消渴、腰膝酸软、耳鸣,眩晕、血虚萎黄、心悸怔忡、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崩漏下血、月经不调、须发早白等症。

酒制后可借酒行散,起到行药势、通血脉的作用。

在酒制后其药性转温,主补阴血,更有利于补血,使地黄滋补而不腻。

张景岳则处方时喜用熟地黄,时人称“张熟地”,认为“诸经之阴血虚者,非熟地不可”,把熟地黄作为滋阴养血的首选药物。

熟地配酸枣仁可养心安神,配白芍能养肝,配龙眼肉能养脾,配麻黄则通血脉。

且当方中多与白芍、当归、川芎配伍用于治疗血虚时,内含治疗血虚证的要方、主方——四物汤。

总的来说,不同医家对鲜地黄、生地黄、熟地黄在临床辨证应用过程中有共性,亦存在相应的差异性,应遵循中医辨证论治原则以获更好的临床疗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药生地黄一般用量是多少克
中草药地黄
阴虚内热怎么办?教你参考简单两味药,养阴生津,清热凉血!
地黄,野外找找,咱老百姓滋肾、益精的良药
中药小故事——地黄
地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