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京城的泣血控诉!北京城是怎么一步一步被拆的

北京城,是中国历史上最后5代封建王朝辽、金、元、明、清的都城,其设计规划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最高成就,被称为“地球表面上,人类最伟大的个体工程”。

北京城池分四重,即外城、内城、皇城、宫城。城各有门,有“内九外七皇城四”之说。

内九

内城,又称“京城”、“大城”。城墙高12至15米,底厚20米﹐顶厚16米,上有女墙。有城门九座,角楼四座,水门三处,敌台一百七十二座,雉堞垛口11038个。城外有宽30-60米的护城河。城有九门:正阳门(前门)、崇文门(哈德门)、宣武门(顺治门)、阜成门(平则门)、西直门、德胜门、安定门、东直门、朝阳门(齐化门)。它们各自有不同的名字、用途和特征。

正阳门——专供皇上走“龙车”的门

正阳门居中,地位是最高的,元代称丽正门,从离卦中“日月丽乎天”得名,北京人俗称其为“前门”。正阳门位于内城南垣的正中,又称“国门”,专供皇上走“龙车”的门,明朝称大明门,清朝称大清门。皇上每年两次出正阳门,冬季去天坛祭天,惊蛰到先农坛耕地,都出正阳门。

1915年为了在正阳门两侧建火车站,雄伟壮观的瓮城被拆除。

崇文门——走酒车,收税

崇文门,元代称文明门,尊崇孔孟教化的意思,俗称“哈德门”。通高35.2米,通宽39.1米。崇文门的标志是镇海的崇文铁龟。民国时曾有一种著名的香烟叫“哈德门”牌。崇文门是走酒车的门,又是收税的地方,凡是过往商人都要在这交税。那时北京南郊大兴一带有很多酿酒的作坊,酒车大多由此门进城,所以那会儿有个说法:“崇文门进酒车,宣武门出囚车”。当年它是北京城各门中最繁忙的门,乾隆时的大贪官和珅就当过崇文门税监。

1950年拆掉瓮城,1968年全部拆光。

宣武门——走囚车

宣武门,元代称顺城门,“武烈宣扬”的意思。通宽32.6米,通深23米,通高33米。宣武门的标志是报时的宣武午炮。宣武门外为菜市口刑场,囚车从此门出入,人称“死门”,城门洞顶上刻有“后悔迟”三字。那会儿墓地都集中在陶然亭一带,送葬的人多走这个门。

1965年拆除。

朝阳门——专走粮车

朝阳门,元代称齐化门,意思是“迎宾日出”,专走粮车。通宽31.35米,通深19.2米,通高32米。朝阳门的城门标志是瓮城门洞上刻有一枝谷穗。因为那时没有铁路交通,要完成南方的粮食向北京调运,必须走通惠河,水运到通县。粮食运到通县后再装车进城,走朝阳门进京。粮食进入朝阳门后,在附近的粮仓中存放,以备用。现在在朝阳门附近还有俩地名“禄米仓”、“海运仓”,就是当年存放粮食的仓库。瓮城内建有关帝庙,庙里只有神牌而没有神像。

1915年经过一次拆除,1953年拆除城楼,1957年又拆除箭楼。

阜成门——专走煤车

阜成门,元代称平则门,意思是“物阜民安”,与朝阳门东西两方遥遥相对,专走煤车。通宽31.2米,通深16米,通高31.7米。阜成门的标志是瓮城墙壁上刻着一朵梅花。北京西面的门头沟是产煤之地,京城使用的煤全部由门头沟煤矿供应,故煤车都走此门。因为“煤”与“梅”同音,老年间有“阜城梅花报春暖”一说。

1953年拆除瓮城、箭楼台基(箭楼40年代拆除),1965年拆除其城楼。

东直门——专走砖瓦、木材车

东直门,元代称崇仁门。通宽31﹒5米,通深15﹒3米,通高34米。外有铁塔,内有一座石雕的药王爷像。东直门和西直门取“民兴教化,东至东海,西至西陲”的含意,走砖瓦、木材车。那时砖窖都设在东直门外,由南方通过通惠河和坝河运来的木材,从此门进入。东直门内还设有一些木材加工厂。

1915年因修筑环城铁路将瓮城和闸楼拆除。1927年将箭楼拆除,仅存箭楼台基。台基又于1958年拆除。1965年又将整个东直门城楼拆除。东直门城楼被拆除尤为可惜,这是北京留下来惟一的明成化年间雕梁画栋阁楼式楠木建筑。1965年拆除。

西直门——专走水车

西直门,元代称和义门,是东直门的姐妹门,专走水车。通宽32米,通深15﹒6米,通高32﹒75米。西直门的标志是城门洞顶上刻着水波纹。因为当时皇帝不喝市内水井的水,而专喝玉泉山的泉水。民国建立后直到溥仪被逐出故宫,每天早上西直门仍然要为给溥仪送水的驴车开门,军阀混战时期竟也没有耽误过。

1969年因为修建环线地铁时,将城楼、箭楼、闸楼、瓮城一并拆除。

德胜门——专走兵车

德胜门,元称为健德门,预祝得胜回朝的意思,专走兵车。北方按星宿属玄武,玄武主刀兵,所以出兵打仗,一般从北门出城。那时北方多战事,故出兵打仗,一般走德胜门,也取“得胜”回朝之意。德胜门瓮城内的珍品,应数立在中间的一座碑亭。亭中矗立着一座高大石碑,镌有乾隆帝六十二岁时(1797年)的御制诗。

1915年德胜门瓮城和闸楼被拆除,1921年德胜门城楼被拆除。1980年国家对德胜门箭楼进行修缮,1982年竣工,并成立德胜门文物保管所。1993年改为北京市古代钱币展览馆。现在德胜门箭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定门——收兵之门,专走粪车

安定门,也叫“生门”,有丰裕之意。其箭楼通宽32﹒5米,通深25米,通高30米。皇帝从此门去地坛祈祷丰年。出兵征战得胜而归收兵之门,取回兵安定之意。其他八座城门的瓮城内都建有关帝庙,唯独此瓮城内建的是真武大帝庙,故真武大帝是此门的镇门之宝。

另外安定门专走粪车,因地坛附近是北京的主要粪场。

瓮城和闸楼于1915年修建环城铁路时拆除,1956年拆除箭楼,1969年拆除城楼。

外七门

外城,1553年(明朝嘉靖三十二年)间增筑。又称“国城”、“外郭”。城墙长28里,高7.5米至8米,底宽约12米,顶宽约9米。有七门:永定门、左安门、右安门、广渠门(沙窝门)、广安门(彰义门)、东便门、西便门。

1926年(民国十五年),北洋政府在宣武门和正阳门之间开了和平门。1937年日本占领北平后, 为了使东郊和西郊成为直线道路,又将东单牌楼东面的城墙和西单牌楼下面的城墙切开,开了复兴门和建国门。

广安门

广安门,明代叫广宁门,又叫彰仪门。广安门城楼形制一如内城,重檐歇山三滴水楼阁式建筑,灰筒瓦绿琉璃瓦剪边顶。面阔三间通宽13.8米,进深一间,通深6米;高17.6米。楼连城台通高26米。

1957年城楼被拆除(40年代已拆除箭楼及瓮城)。

永定门

永定门,是外城中最大的城门,“前有箭楼、中为瓮城、后是城楼”,以雄伟姿态矗立于北京城中轴线的最南端,位于左安门和右安门中间,也是从南部出入京城的通衢要道。永定门始建于明嘉靖时期,共跨越了明、清两代。城楼形制一如内城,重檐歇山三滴水楼阁式建筑,灰筒瓦绿琉璃瓦剪边顶,面阔五间,通宽24米;进深三间,通进深10.50米;楼连台通高26米。

永定门于1957年被拆除,现存城楼为2004年重建。

东便门

东便门,东便门城楼为单层单檐歇山小式,灰筒瓦顶,四面开过木方门,无窗;面阔三间宽11.2米,进深一间深5.5米,高5.2米;其城台正辟过木方门,楼连城台通高12.2米。瓮城为半圆形,东西宽27.5米,南北长15.5米,单层单檐硬山小式,灰筒瓦顶,南背面辟过木方门,东西北三面辟箭窗,每面各二层,弱面每层4孔,东西面每层2孔;面阔三间宽9米,进深一间深4.6米,高4.7米;其城台正中辟门,外侧(北半侧)为拱券顶,内侧(南半侧)为过木方门;楼连城台通高10.5米。

东便门角楼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渠门

广渠门,曾称大通门,又称沙窝门。建于明朝的嘉靖三十二年(1555年)。门楼低矮,仅一层,廊面阔五间,单檐歇山顶,四周有回廊。瓮城呈弧形。箭楼为单檐山顶,正面及两侧各辟箭窗二层,正面每层7孔,两侧每层各3孔,共26孔。箭楼下开拱形门洞。1930年代鬼子占领时期将箭楼拆除。

1953年拆除了城楼和瓮城。

左安门

左安门,左安门城楼为单层单檐歇山式,灰筒与顶;面阔三间,通宽16米,进深一间,通进深9米,高6.5米,楼连城台通高15米;瓮城呈半圆形,东西宽23米,南北长29米。箭楼为单歇山小式,灰筒瓦顶;面阔三间宽13米,进深一间宽6米,高7.1米,楼连城台通高16.6米;其南侧面辟两层箭窗,每层7孔;东西侧面亦辟两层箭窗,每层3孔侧面正中辟过木方门。

1953年,将城楼、城台、箭楼、瓮城全部拆除。

右安门

右安门城楼为单层单檐歇山式,瓮城呈半圆形,箭楼为单檐歇山小式,其南侧面辟两层箭窗,每层7孔,东西侧面亦辟两层箭窗,每层三孔,侧面正中辟过木方门。右安门是北京外城南城墙三门中最西边的一个。右安门以南,接近南三环的地方过去曾经是金中都的景风门。右安门由于正对内城的宣武门,在建成之初叫做“宣武外门”,后才改称右安门。

右安门,1956年拆除箭楼、城台及瓮城,1958年又将城楼拆除。

西便门

西便门,城楼为单层单歇山小式,灰筒瓦顶,四面开方门,无窗;面阔三间宽11.2米,进深一间深5.5米,高5.2米;其城台正中辟过木方门,楼连城台通高11.2米。瓮城为半圆形,东西宽30米,南北长7.5米。

1952年将城楼、箭楼、瓮城一并拆除。

皇城四门

其实皇城不止四门。

皇城,长18里,有六门:大明门(1644年,清顺治元年改名为大清门,辛亥革命後,1912年改名为中华门。为扩建天安门广场,在前苏联专家的建议下1954年被拆除)、长安左门、长安右门、东安门、西安门、厚载门(地安门)

大清门

(图为广场扩建前)

明朝正南曰大明门,即国门。清朝改称大清门。民国改称中华门。扩建天安门广场是被拆除,咱们节目里有介绍,刘统勋打灯谜推荐纪晓岚的地方,其内为承天门,清朝改天安门。其内为端门。此为皇城南三重大门。

天安门

天安门(承天门)明代永乐年以前,承天门只是一座三层楼式的木牌楼,牌楼正中悬挂“承天之门”匾额。

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始建为城门,永乐十八年(1420年)竣工,沿用原名承天门,意为“承天启运,受命于天。公元1451年毁于大火,1465年予以重建,明末时又毁于兵火,”清顺治八年(1651年)改建后称天安门,取“受命于天,安邦定国”之意。是紫禁城的正门。既包含了皇帝是替天行使权力。

天安门总高33.7米,最下面是汉白玉石的须弥座,座上为高10多米的红色墩台,以每块重达43千克的大砖砌成。墩台上的城楼大殿东西宽九间、南北深五间,用“九、五”之数,是取帝王为“九、五”之尊,至高无上的含意。天安门城楼的设计者是江苏吴县人蒯祥,他被时人誉为“蒯鲁班”。

城楼前有外金水河,宫城内有内金水河。这条河是从北京的西北方向被引过来的,而在阴阳五行中,西属金,北属水,所以这条河命名为金水河,河上飞架7座汉白玉雕栏石桥,中间一座最宽阔的称“御路桥”,专为皇帝而设;“御路桥”两侧有宗室亲王过往的“王公桥”;“王公桥”左右的“品级桥”是供三品以上官员行走的;四品以下的官员和兵仡,夫役只能走“公生桥”。公生桥架在太庙也就是今天的劳动人民文化宫和社稷坛也就是今天的中山公园门前。

天安门是明清两代皇帝颁诏之地。遇有新皇登基,大婚,祭天祭地等重大庆典活动和皇帝父母进宫才会启用,另外皇帝御驾亲征或大将出征,都要在天安门前祭路,祭旗,以求马到成功,凯旋归来。

清代末年,由于中国封建统治者的腐败和外国殖民主义者的侵入,天安门也遭到了蹂躏。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洗劫并炮轰天安门。此后,天安门城楼上长满蒿草,荒凉破败下来。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终于获得了新生。

地安门

俗称后门,是北京中轴线上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明清皇城北门,天安门则是皇城的南门。南北互相对应,寓意天地平安,风调雨顺。地安门位于皇城北垣正中,南对景山,北对鼓楼,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原名北安门。清顺治八年(1651年)改北安门为地安门。顺治九年(1652年)重修。1954年拆除。

地安门是北京皇城四门之一。整体建筑为宫门式砖木结构,面阔七间,中明间及两次间为通道,明间宽7米,两次间各宽5.4米,四梢间各宽4.8米,总面阔38米,通高11.8米,进深12.5米。正中设朱红大门三门,左右各两梢间为值房。门内大道两侧有米粮库、油漆作、花炮作等机构。

地安门内左右两侧各有燕翅楼一座,为二层楼,原为内务府满、蒙、汉上三旗公署。民国十三年(1924年)驱逐末代皇帝出宫时,部分太监曾暂栖于此楼。为便利交通,分别于1913、1923将地安门东西两侧城墙拆除。50年代将地安门拆除,并辟为路。地安门后演化为地片名,泛指地安门东、西大街,地安门内、外大街相交十字路口附近。

东安门

明清两代北京皇城的城门之一,位于皇城东墙中部偏南,与紫禁城的东华门相对。今仅存遗址,在南河沿大街、北河沿大街与晨光街之间,两街与东华门大街交汇处。

东皇城墙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原在玉河以西,河在墙外,宣德七年(1432年)东移,将玉河包入墙内。东对玉河上的皇恩桥。宣德七年(1432年)皇城东扩,玉河包入东墙内,在原东安门正东的皇恩桥东侧重建城门,为面阔七间之三门黄琉璃单檐歇山顶式建筑,宽约35米,进深约15米。门内(西)有石拱桥横跨玉河。官员上朝,皆由此进宫,故此桥俗称“望恩桥”。

永乐年间建筑的原东安门,宣德年间改为三座门式,通称东安里门。望恩桥上砌有障墙,将两门连成一体。直至清末变化不大。东安门大街和东安市场皆因之得名。

东安门在1912年袁世凯为抵制南下就任总统,操纵北洋军兵变时烧毁,1926-1927年北洋政府内务部拆皇城墙变卖,东安里门同时被拆。此后,玉河先后被填平成为南河沿大街、北河沿大街,东墙址陆续为居民占据,建满房屋。

2001年东城区政府斥资全部搬迁东黄城根居民,根据文献记载城墙的尺寸,并参考现存南皇城墙的做法,在北段恢复了一段长约25米的墙体。同时将部分东安门的遗址进行展示。

西安门

建于明永乐十五年。位于北京皇城西墙中段偏北处,为皇城西门。无城台,门基为青白石,红墙;单檐歇山黄琉璃瓦顶;面阔七间、进深三间,正中明间及左、右次间为门,各有红漆金钉门扇1对;左、右稍间及末间作值班房。

北京皇城大明门、天安门、地安门在同一条直线上;而东安门、西安门则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东安门同紫禁城东华门相对,西安门同紫禁城西华门不相对。明朝紫禁城西面有西苑、太液池等金朝、元朝的苑囿,有大片的水面,所以自西华门无法向西直线行进,只好在皇城西墙中段偏北处设西安门,由北海与中海间的陆地通道通行。

民国时拆除两侧城墙。1950年毁于火,有楠木模型存世。

长安左门、长安右门

(图片右侧为长安左门)

长安左门、长安右门分别位于天安门前的东侧、西侧,长安街因门而得名。

1912年12月,为便利通行,将长安左、右门汉白玉石槛拆除,1913年1月长安街正式通行。此门于1952年拆除。

城门、城墙没了,但是北京城的“五大镇物”基本还在。

北京城的“五大镇物”

明清时,北京城出现了五大镇物,当时按道家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在北京的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设置了五个镇物,用来震慑妖魔,以确保京城安全。东方属木,镇物是广渠门外神木厂的金丝楠木;西方属金,镇物是觉生寺(大钟寺)的大钟;南方属火,镇物是永定门的燕墩;北方属水,镇物是颐和园昆明湖边的铜牛;中央属土,镇物是景山,景山聚土为镇山。

西方大钟寺大钟

西方属金,镇物是大钟寺的大钟。大钟寺始建于清朝雍正十一年(1733年),是皇帝祈雨的佛寺,原名觉生寺,因建寺当年从万寿寺移来明朝永乐二年(1404年)铸造的大钟而得名。华严大钟铸造于明朝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传为祈祷“靖难之役”中死难军士的亡灵而铸。大钟通高6.94米,最大直径4米,重达46.5吨,声音浑厚绵长,圆润宏亮,鸣时声闻数十里之外。钟体内外铸有17种经咒, 计22.7万多字。铜质精好,字画整隽,相传为沈度笔,少师姚文荣公(广孝)监造,被誉为“中国钟王”。嘉靖年间以“京城白虎方,不宜有金声”,遂卧钟于地。明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神宗朱翊钧又将其从汉经厂移置万寿寺存放。寺内现设古钟博物馆,收藏了元、明、清朝古钟160多口,集中华古钟之大全。在欣赏古钟韵味的同时也增加了您对钟史、铸钟的知识。

大钟铸造精致,采用我国优秀传统工艺无模铸造法,体现了我国古代冶炼技术的高超水平。钟声轻击圆润深沉,重击浑厚洪亮,音波起伏,节奏明快幽雅。击钟时尾音长达2分钟以上,钟声传送距离为15—20公里。

当时没有吊车,怎样移动大钟?他们用智慧解决这个难题。从万寿寺开始,一直到大钟寺,每隔半里左右,打上一眼井,冬天用井水泼成冰道,用在冰道上拖拉的办法,将大钟拉到大钟寺。然后用堆土的办法,将大钟一点点地抬高,而在土堆下面,事前已筑好了钟座,四周有六根柱子和大梁,将柱子立好后架上大梁,把大钟悬挂在大梁之后,再将大钟下面堆的土一点点地清除掉。这样,46.5吨重的永乐大钟就悬挂成功了。

东方神木厂金丝楠木

神木厂位于北京广渠门外通惠河二闸的南面, 现在的地名叫黄木庄。明初永乐皇帝朱棣,营建故宫紫禁城时,曾派人到四川、两湖、两广等地采办大量上好木料,这些木材经辗转运输,最后沿大运河运到北京,堆放木料的地方就是神木厂。

《春明梦余录》记载:“京师神木厂所积大木,皆永乐时物。其中最巨者曰‘樟扁头’,围二丈外,卧四丈余,骑而过其下,高可隐身。”这些大木都是世界罕见之物,难怪后人有诗咏神木厂云:“大木千囷百丈高,东方作镇记前朝。磈奇犹忆岩阿里,老干亭亭耸碧霄。”乾隆皇帝在乾隆二十三年还特制了《神木谣》以志火木:“都城东有巨木焉,其长六十余尺,卧于地,骑者隔木立,弗相见也。相传前明时所置,以应甲乙生气云。作神木谣:‘天三巽一含精腴,深山大泽连林扶。寿突灵椿忘荣枯,所乐不存屣弃渠。远辞南海来燕都,甲乙青气镇权舆。是称神木众木殊,春明旧迹久闻予。便中一览城东隅,长六丈余卧通衢。围乃不可规矩模,岿然骑者能蔽诸。四百春秋一瞬夫,雨淋日炙风吹敷。枝干剥落摧皮肤,隙孔瞋菌郁缪纡。为想怀材昔奥区,凌云概日垂扶疏。翩集不胫曰人乎,天也将以为贞符。试看虚中巨查如,尧年贯月历劫余,生育盛德釐皇图’”。

乾隆皇帝建碑立亭,刻《神木谣》于碑上。御碑亭就在现在的北京钢琴厂院内,“文革”中碑、亭均遭毁坏,所剩的一段大木也被不识文物为何物的人做成会议桌了,实可惋惜。

北方之昆明湖铜牛

北方属水, 镇物是颐和园昆明湖边的铜牛。卧伏在雕花石座上,以神态生动,形似真牛著称。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用铜铸造,称为“金牛”,据传是为镇压水患而建。牛背上还铸有八十字的篆体铭文《金牛铭》。

昆明湖古称西湖,也称瓮山泊。昆明湖水碧波荡漾,风景如画,历史上曾有过“西湖十景”的盛誉(西湖十景为:泉液流珠、湖水铺玉、平沙落雁、浅涧立鹤、葭白摇风、莲红坠雨、秋波澄碧、月浪流光、洞积春云、壁翻晓照)。早在金代,这里建有功德寺,旧名护圣寺。到了明代,湖边又陆续建起了寺院和亭台。弘治七年(公元1494年)建立的圆静寺,景色更为壮丽。清乾隆间扩建为昆明湖皇家园林。多少年来,前来游园的人无不对昆明湖倍加赞赏。

南方之永定门燕墩

燕墩亦名烟墩, 在永定门外路西一里许,燕墩在元代初建时为烽火台状的一土台,到了明代嘉靖三十二年修外城时方将燕墩以砖包砌,其墩台是一个下宽上窄的立方体,墩台下部的四面边长皆为14.87米,底部至台顶高19米,顶部各边长13.7米呈正方形。台底部北面左端开一门,两扇门和门框等皆以石为之。从此进,循石阶而上,历45级能从台顶西南角至台上。有一首《燕墩竹枝词》足以证明此墩台为元初建都时之故物。词曰:“沙路迢迢古迹存,石幢卓立号烟墩。大都旧事谁能说?正对当年丽正门。”

中央之景山

中央属土, 镇物是景山。现称景山公园。景山在明代叫万岁山。乾隆年间,依山就势在五个小山峰上各建起了一座亭子,依东往西依次的名称是观妙、周赏、万春、富览、辑芳。每座亭中供奉一位铜佛,即代表酸、苦、甘、辛、咸五味的神灵。昔日景山中峰的万春亭为北京的高点,由此可观赏紫禁城全景。景山东坡下面有一棵古槐,那是崇祯皇帝自缢的地方。

景山又名万岁山,俗称煤山,与故宫紫禁城北门神武门隔路相望,解放后成了公园。景山元代时为小丘称青山,明初扩建北京城时,挖紫禁城筒子河和太液池南海,将所挖泥土堆积而成。民间传说山下曾堆放过煤炭,所以才又有煤山之称。景山东侧山坡上有明末崇祯皇帝自缢而死的老槐树,树身被一条粗大的锁链锁着,还有明太监王承恩陪崇祯皇帝殉节处石碑。景山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景色宜人。有诗咏中镇景山为证:“地安门里绕红墙,树影重重映夕阳。玉蛛金鳌桥上望,煤峰耸峙在中央。”

微信公众号搜索chumobeijing,热门帝都新闻资讯,地道北京好吃美食,靠谱同城互动交友,每天为你推送大北京第一手新鲜生活资讯,北京人说北京事儿,跟着哏儿哥,玩转北京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午门从不斩首,珠市口不卖珠宝卖猪……北京7.8公里“博物馆”解密
回眸历史,缅怀那些仅仅留在历史书中的北京城门
北京中轴线上那些现存的和消失的古建筑
气魄恢弘 大北京中轴线
世上再无北京城!
历史钩沉 | 025 王世仁:北京旧城中轴线述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