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大教授谈毕业论文写作(一):基本要求及如何选题
导读
按照教学计划规定,大学毕业生都必须完成毕业论文。如果申请学位,根据国家学位条例实施办法的规定,也要提交论文并通过答辩。在你们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毕业论文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是一大总结,是你们几年辛苦之后的成果展示,无论如何必须高度重视,并有足够的精力投入。毕业论文应当在老师指导下,运用大学期间所学的学科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来分析解决本学科领域的某一问题。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是发现问题,深人地研究、分析、解决问题,并把问题解决的科学性完整地表达出来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考力、创造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得到一次最充分的综合训练。
一、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
1.要有一定的创造性
选题、立论或材料运用,多少要有一些属于你自己的东西,是通过你的思考、分析和论证的新见解,或者是讨论问题的新角度,或新发现的材料。一篇合格的论文,不能完全重复前人或他人的研究成果,毫无新意。现今学风比较浮泛,抄袭别人的文章,捉刀替笔,或从网上拼贴,这些现象屡见不鲜。我们应当坚决拒绝这些恶劣的文风。如果让虚伪的习气侵扰了我们的学习,不但学不到东西,连诚信的心灵也给玷污了,一切也就都无从讨论了。
2.要有某些学术价值
就是说,所探讨的问题对于本学科的研究是有些推进,或有些启发的,当然最好能够为人文精神的建设乃至社会的发展,起到某些促进或观照的作用。这个标准对我们来说可能髙了一些,但总是我们写论文的一种追求。
3.要有一些理论性
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论证,要有抽象思维的介人,透过现象抓本质,寻找规律。要做到观点新颖,思路清晰有理论的发挥,而不止是抄抄常识性的结论,加上几个例子,或者只是个别经验事实的简单描述,堆砌一些材料。
4.要符合学术规范
创造性、学术价值、理论性和规范性这四个方面要求,如果作为标准其中会有很大的幅度,我想我们写毕业论文应当取法乎上,尽量往高标准看齐,才能学到本事;而老师给论文评定成绩,则会考虑到学员普遍的水准,适当调整标准。我记得著名的文学史家、北大教授王瑶先生曾经这样说过(大意),论文的境界有三等,最好的文章是在提出并解决某个问题时,能形成独特的概念或命题,然后被学界所普遍认可与使用,这叫“自成一说”;第二等是属于一般还算不错的文章,对所论及的问题大体能中规中矩地分析归纳,做到“自圆其说”;等而下之的文章就是抄抄贴贴,或主观随意的,有的简直就是乱说瞎说。能“自成一说”很不容易,也许暂时只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但毕业论文做到多少有点创新,同时又能自圆其说,应该还是比较实际的要求。
二、如何选题
其实选题就是提出有学术意义、自己又有能力去解决的问题。我们平时的学习中一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许多是常识性的,或者是前人早已解决了的,只是我们一时没有弄懂就是了。这一类问题的解答不具备学术意义,不宜作为毕业论文的课题。我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些本科毕业论文,就是以平时上课或者考试中经常提到的一些常识性问题作为论题,论述则是大段起用教材上的内容,罗列几个一般性的论点加上几个常见的例子,一问一答。不能说他“回答”得不对,也许考试还是可以得上比较高的分数的,但作为论文则显得太一般化,没有学术意义。而特别强调学术创新,正是毕业论文与一般作业和考试不同之处。论文是学术性或研究性的,它必须注意到知识的空白或有分歧的地方。

具体来说,选题主要从这样几种类型的问题中考虑:

1.学术界少有关注,前人从未研究或较少研究过的问题。
1980年代改革开放,学术界生机勃勃,许多问题都是头一次进入研究者的视野,新课题太多了。那时常常听到一种说法,叫“填补空白”,实际上就是解决前人未曾解决甚至还没有涉及的论题。相比较而言,那时中文系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是有更多空间的。而现在有些学科似乎什么题目都有人做过了,题目不那么好选了。比如现代文学就有一种半开玩笑的说法,叫“拥挤的学科”,仿佛已经很少课题可选了。其实不见得。每年不是照样有许多新的论文出来,而题目也仍然是新的吗?时代在变化,人类认识能力在发展,各个学科都会不断出现新的课题,人文学科更是如此。所以题目是做不完的。如本书所选的一些语言学,特别是方言调查研究方面的文章,就多是以前学术界尚未关注、或少有专门研究的课题。新课题往往比较有学术意义,创新的机会大,但是因为前人关注少,可以参考依持的材料不好找,做起来的难度也可能比较大。

2.虽然是以前有人关心或写过的课题,但研究得不完善、不充分,还有可能补充与深人探讨的余地。以及用先前的理论或文献材料解析不了的问题。
人的认识总是不断深化发展的,对许多课题的研究都不可能写几篇文章或几本书就穷尽了,有些看来似乎已成定论的课题,也可以重新加以探讨。不过选这一类课题,要有新的材料,或者能形成新的研究角度,使用新的理论方法,才能真正有所突破。这其实是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接着说”,关键是确实有话可说才行。如书中古代文学部分所选的《试论家族传统对谢朓人生及诗歌创作之研究》(李鹏飞),论述对象是南朝的一位诗人谢朓,历来的研究只看重其山水诗,而且对其思想人品的评价不高。这篇论文的内容还是论谢朓的思想与创作,似乎是一般性的老问题,但是掌握和运用了一些前人不大注意的材料,细腻深入地讨论了谢朓复杂的人生际遇与心路历程,从而纠正了前人对谢朓普遍评价偏低的看法,并且引发出如何设身处地研究历史人物这样一个涉及方法论的问题。像这样的选题,虽然已经有前人的“公论”摆在前面,但因为作者发现有可能会纠正既有定论的新材料,再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重新考察,就终于形成了自己的新见解,在一个侧面上超越了已有的研究水平。

3.学术界有分歧的问题。
由于学术观点或者研究方法上的差异,对一个问题的研究可能存在不同的意见,有时分歧还很大,争执不下。如果选择这一类课题,必须将各种不同的意见比较鉴别,找出分歧的实质或焦点,并掌握新的材料,或采用新的视角,科学地反驳与扬弃偏颇的错误的意见,建立起自己的观点,把研究往前推进。

4.“科际整合”,也就是跨学科的课题。
近年来学术界提倡不同学科的交叉研究,有些学科的界限也在变化,在互相交错融合,形成新的学科生长点,出现许多新的课题,这也为我们选题拓宽了领域。这类题目比较容易形成新颖的观点,但要求写作者知识面要宽,熟悉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有较强的综合能力。
上面所说的,恐怕还不足于解答同学们更想了解的选题步骤与方法。其实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因人而定,也因题而定。大家可以从各个老师写的“导言”中领略某些启示,自己再加摸索。这里只能再稍微具体讨论一下选题的一般准备,以及应当注意的问题。其实,毕业论文的选题最好跟平时学习结合起来。每门课程的学习都要听课、看书、做作业,如果动脑筋,总有许多问题。有些如前所说属于常识性问题,通过学习掌握它就是了;可能有些就是所谓“知识的空白”,即是教科书、老师和前人都未曾解决的,当然还可能有前述其他几种类型的问题。有些同学爱独立思考,喜欢“想入非非”,喜欢“较真”,也许就是发现了一些学术上似是而非的东西,或者引起了对某些不解现象的兴趣。这些问题有意识慢慢积累起来,其中一部分就可能转变为研究的课题。
多数情况下,毕业论文都是临近毕业了才考虑和着手的。总有一些“因缘”在最初考虑选题时起作用,比如你喜欢哪门课,熟悉哪个老师,或者受到某一篇文章的启发,等等,然后试图从有“因缘”触发的方向与范围去寻找题目,这也是正常的。重要的是,当你大致有了一个范围和方向之后,就应该尽可能了解所涉及的学科和研究领域的历史与现状。比如,学科史上提出过那哪些相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研究已经有什么成果,问题解决得怎么样。与这些问题相关的学术观点有没有分歧,研究这些课题的难点、重点在哪里,等等。我们只有了解学科的历史与现状,才能决定哪些课题有学术意义,可以做;哪些课题有可能走到学科发展的前沿,做来会有较高的价值;哪些课题人家已经谈过很多,不值得再去重复。有些同学只是凭兴趣确定某一个题目,事先未曾了解学科研究的情况,花了许多功夫文章做出来了,想不到完全是重复劳动,甚至还比不上已有的研究水平。这种情况的选题是应当尽量避免的。

另外,选题的视野要开展一些,关注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当然也不是一概而论。有些学科不见得与现实生活有什么直接联系,就不一定非得与现实挂钩。人文学科有些是“无用之用”,纯学术的东西,从长远看在文化积累与建设上有其价值,也值得去做。

还有一点必须特别提醒的,就是选题要适合自己。每个人的能力、水平不同,知识结构以及个性与兴趣也可能有差异,有些课题是不错,但有些人能做,有些人不见得能做。另外,某些课题特别需要材料的发掘运用,而客观条件又限制了材料的利用,即使题目有兴趣,也不宜去做。选题应当充分考虑某一个课题的性质和难易程度是否适合自己,本人的条件是否大致具备,应当扬长避短,选择那种最能充分发挥自己特长与能力的来做。写毕业论文和平时的作文有很大的不同,作文主要是训练写作技巧能力,毕业论文还要加上研究的能力,必须量力而行,选择适合的课题才能有所发现和突破。初次做研究的同学往往喜欢题目大一点,动不动就拉出一个体系来。这不光做不好,还可能流于空泛。学术课题有大小,但不一定大题目就价值高,小题目就价值低。事实上,本科毕业论文最好还是选择比较具体的“小题目”。这样便于结合自己学习的实际,容易收集材料,形成观点,使自己在论文写作中切切实实地受到学术训练。以后有了一些科研写作的经验,能力增强了,再做更大更有分量的课题。比如《鲁迅小说研究》、《唐代诗歌研究》、《汉字规范化研究》、《汉语方言语法研究》,等等,都是一些大题目,以前的研究成果已经很多,要突破就很难,而且涉及面宽,每个论题都是一本书几本书的内容,作为本科毕业论文就可能超载了。但是不妨把“大题目”看做某一个范围,从中选一个比较小又“有话可说”的角度来写。本书所选的《鲁迅小说的第一人称叙事角度》(吴晓东)是个范例。虽然研究鲁迅小说的成果已经非常多,但侧重从“第一人称叙事”这一点深入探讨的比较少,又的确有利于讨论鲁迅小说的艺术特质,而且以此作为本科毕业论文,篇幅和工作量也合适。这篇论文所依持的材料(作品)都是人所共见的,但论文作者深入探索,有自己的见地,发表后受到当时现代文学界的关注。还有,书中几篇谈论语法和方言的文章,选择的角度和要论涉的幅度都比较适当,材料相对集中,问题讨论能够深入下去,做起来不显空泛,也保证了毕业论文的学术质量。
本文自温儒敏《中文学科论文写作训练》,有极少量删减。
作者:    温儒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0个毕业论文选题的基本方法
如何站在学术前沿做选题?
听说你还在为毕业论文发愁?
毕业论文的选题方法
学术论文选题的四项基本原则
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指导---黄和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