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摆脱从众心理才是认识自己的新开始

▲关注一个最会撩人的心理学公众号


从众

在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

“总在乎其他人怎么看你,那你会一直是他人的奴隶”

“if you care about what others think of you,

then you will always be their slave.”

前言

比如录制节目的编导会安排一个带领大家鼓掌的“托”,编导的手一抬,他就开始鼓掌,旁边的观众也会不自觉的开始鼓掌。

比如街上只要有人在争执,立刻就会围观上来一群人,他们虽然是一脸懵逼,但却故作出评论得头头是道的样子。

许多流行文化也是从众心理,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中国流行喇叭裤,我不惜冒着你们无法理解的风险,把我爸的裤脚剪了,再缝在我的裤子上,为的就是要拥有一条喇叭裤。

那时候还没能考虑到审美,只是跟着潮流走,总觉得跟大家不一样就显得很low。

                                                                  - 01 -

                                                      --------------------

- What什么-

从众效应到底是什么?

从众效应,指的是当个体受到群体的影响(引导或施加的压力),会怀疑并改变自己的观点、判断和行为,朝着与大多数人一致的方向变化(conformity)(Cialdini & Trost, 1998)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个体受到群体的影响而怀疑、改变自己的观点判断和行为等,以便和他人保持一致。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随大流

                                                                  - 02 -

                                                     --------------------

- Why产生-

我们为什么产生从众心理?

产生从众心理的两个主要原因:信息性社会影响和规范性社会影响(Cialdini & Goldstein, 2004)。

信息性社会影响:在生活中的许多情境下,我们是不知道怎么做一个正确选择的,因为没有足够的客观资源来构成我们的判断标准。

此时,我们通常会观察其他人的行为,并将其看成重要信息来源,以此指导我们做出适合的行为方式,这被称为信息性社会影响。


比如说,2002年非典时期,懵逼群众疯狂买盐的行为,在当时的情境下,许多人都是无法判断盐是不是真的能抵制非典病毒,不知是真是假。

心里想:真的对流感有用吗?要不要也跟着一起囤货呢?囤的话,如果这个方法没用的话,那这些盐要吃到猴年马月,如果有用的话,那就赚到了。

其实就风险跟成本来分析的话,这还是一次比较靠谱的从众投资的。

规范性社会影响:从本质上讲,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我们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喜爱和接纳,而遵守团体的社会规范(行为、价值观和信念),这便是规范性社会影响(Moscovici & Faucheux, 1972)。


当我们违反团体的价值观和信念时,常常会遭受其它成员的嘲笑、惩罚,甚至被排斥。

我们想要继续保持团体身份及获得组员成员的优势,就需要公开顺从社会规范。

但私下不一定是接纳其观点和行为的(Burger, 1987)。因为很多时候我们为了避免外在的一致,躲过大众的压力,也只能心里翻着白眼,满脸堆笑的点头。

渴望融入群体和被接受是人性的一部分。

                                                              - 03 -

                                                  --------------------

- 案例实验-

有趣的电梯从众实验

最初,一个知情的被试A先走进电梯间,并背向电梯门站立。另外两个被试者B、C先后进入电梯间,后进入的为知情被试C,他在进入后随即转向,背向电梯门站立。

先进来的为不知情的被试A,他在发现情况后感到不安,并开始犹豫是否该背转身。此时,另外一个知情的被试D进入电梯间并背门站立,B在考虑片刻之后逐步向后转身,并最终与其他几位被试保持同步。

同样的实验在进行第二次时,加入了新的元素。

电梯间每隔一层都会打开一次,而里面的4个被试都在不断变换方向。实验结果表明,群体行为会对个体造成压力,并迫使个体做出违反自身意愿的事情。

                                                                 - 04 -

                                                     --------------------

- 思维表现-

从众其实是思维能力低下的表现

人之所以不同,大部分都是因为脖子以上部分的不同所决定的。换句话说,就是你的大脑决定了你的一切(当然脖子以上还有脸hahaha)。而大脑体现人的差异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思维能力的不同。


在面对抉择与被抉择的时候,一旦长期处在不去独立思考,而是盲目跟从的行为定式,长久下去,个体的思维能力也会因为长期没有得到使用,而产生退化(degeneration)。反观从众这种行为本身,它不仅是一种不独立思考的后果,更是一种会导致你不独立思考的原因。

用句你们年轻人的话来说就是,从众大多数时候其实就是妈的智障

主要表现在缺乏:x独立思考x创意能力x逻辑清晰x基本预判x四大能力上。


我们把缺失这四种能力的从众思维叫做从众型思维枷锁。从众型思维枷锁(Conformitymode of thinking)是指在认知判断、解决问题时,附和多数,人云亦云,缺乏自己独立思考,无主见。

这类人不擅长做创意性工作,他们表现木讷,行为循规蹈矩,为人看起来忠厚老实,别人做的他也做,但是绝不多做。别人不做的,他肯定不做。开会时意见性思维较少,容易跟风附和,别人说什么到了他这里都会变成“+1”。

                                                                 - 05 -

                                                    --------------------

- How摆脱-

摆脱从众,认识自己

所以,我们应该适时考虑一下,是否有时候做一个目光独具,特立独行的奇葩也好过做一只只会跟着绕圈的毛毛虫,时刻保持批判性思维是一种难得的智慧。


找到你做这件事情的根本原因

现在你们身边有许多人在追星吧。有自己喜欢的偶像是一件无可厚非的事情,因为他们一般都是多才多艺或是单纯的长得好看,至少也能让人赏心悦目啊。

但是像我侄女,我问她,为什么这个是你的偶像呢,你觉得是哪一点吸引你了?

她思考了好久还是不知道究竟是什么,最后她只好说因为周围的人都喜欢,我也觉得他长得很帅,这样就行了。因为周围的人都喜欢,所以我也喜欢?

多做一些有创意性或开拓性的工作

创意性或开拓性的工作:多为设计、策划类的职业者。

这类工作需要比常人更缜密的思维与客观的判断,并且理性比感性更重要,点子也许一个上午能够想出来,但是将它变成可行计划也许就需要一个月。是的,长期的创意思维训练有力于让人处于独立思考的位置上,容易开启上帝视角,摆脱从众思维枷锁。

尝试主导一件事情的走向

要敢于做的是从众里的跳脱者,不要怀疑自己,信任自己能主导好一件事情的走向。你知道世界因为什么而精彩吗?因为不一样,而精彩。

                                                                  - 06 -

                                                      --------------------

- End感谢您的阅读-


参考文献

Burger, J. M. (1987). Desire for controland conformity to a perceived norm.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Psychology, 53(2), 355.

Cialdini, R. B., & Goldstein, N. J.(2004). Social influence: Compliance and conformity. Annu. Rev.Psychol., 55, 591-621.

Cialdini, R. B., & Trost, M. R. (1998).Social influence: Social norms, conformity and compliance.

Moscovici, S., & Faucheux, C. (1972).Social influence, conformity bias, and the study of activeminorities. 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6, 149-202.


                                                               今日作者

                                                               X&C团队

                                                          一个很酷的团队

                                                  编辑丨樺璃、红猫、会赢君

                                                       插画丨Mlz资料丨LLL

                                       本文由互撩原创出品转载请授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生教育或学习的内容及其次序
心理错误性倾向之——铁锤人倾向
7种思维能力
怎样摆脱强迫症
思维强迫症怎么办?很难受
热爱生活者所需三项思维能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