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儿科医生妈妈:揭秘宝宝哭闹的真相

可以快速查看超过300篇原创育儿科普文章


我们每个人都是哭着来到这个世界的。宝宝第一声啼哭,给父母带来了无限欢喜,同时也带来了不知所措。诚然,父母们都希望养育一个恬静乖巧的宝宝,但是,你知道吗,哭闹其实是宝宝与生俱来的生存技巧,是宝宝表达需求的语言,也是宝宝情绪发展的重要阶段。我们尝试了解宝宝的哭声、动作和表情来判断他们的情绪和需要。


父母不仅要善于捕捉宝宝哭声、动作和表情的意义,及时给予适当的反应,而且要多和宝宝交流,养成一边说一边做的习惯,这样才能有效地关掉“泪闸”和那个“发出不和谐声音的小喇叭”。



生理需要的哭



宝宝说:“我饿了”


宝宝饥饿的时候,哭声通常不急不缓,很有节奏,同时小嘴做出吮吸的动作,小脑袋左右转动。如果不能立刻吃到奶,哭声常常会越来越洪亮,仿佛在说:“妈妈你在哪儿呀,我饿了!我饿了!”


这时候,妈妈可以对宝宝说:“妈妈来了,宝宝是不是饿了啊?妈妈喂你吃奶吧。”然后抱起宝宝专注地喂奶。记得在喂奶过程中要和宝宝多一些眼神和语言的交流,例如,一边喂奶一边鼓励宝宝“吃得真好啊”。


居家照护小贴士:一般情况下,一旦喂上奶,宝宝的哭声就会戛然而止。如果宝宝吮吸2、3分钟之后,突然再度大声哭泣,就要考虑是不是奶阵太急或者是吃奶太费劲;如果是瓶喂的,还要考虑是不是奶孔太大(奶水太冲被呛奶了)或是奶孔太小(吮吸起来太费劲了),又或是奶水过热、过冷等情况......发现问题之后,及时调整就好。


虾米妈咪Q&A

Q:怎么判断宝宝饿了要吃奶呢,等他哭闹再喂吗?
A:其实宝宝早在哭闹之前,就已经通过肢体和表情给你传递一些信息了,不要等到宝宝哭闹抗议时才采取行动。父母要学着了解宝宝的肢体和表情语言,以下情况表示宝宝饿了:即将睡醒时眼球动作增快,张嘴伸舌左右转头,发出轻柔的呜咽声,吮吸手(指)、毯子等嘴巴可以接触到的物品......哭泣其实已经是饥饿的晚期表现了。有些小婴儿非常安静,如果妈妈没及时做出反应,过一会儿他自己又迷迷糊糊睡着了,这样错过吃奶容易摄入不足;有些小婴儿非常容易烦躁,如果妈妈没及时做出反应,他会大声哭泣甚至弓起背发脾气,因为哭泣和发脾气颇费力气,这时候衔乳通常会比较困难,吸奶也会较为无力,通常就需要先安抚宝宝的情绪然后再吃奶了。



宝宝说:“我困了”


如果宝宝的哭声中透着不耐烦,而且一边哭一边打哈欠,双手不停地揉搓鼻子和眼睛,那就是在提醒你:“妈妈,我困了。”


这时候,妈妈要告诉宝宝:“宝宝困了,要睡觉了吗?妈妈和宝宝一起去睡觉吧。”然后尽快带宝宝回到他熟悉的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中,安抚他入睡。


虾米妈咪Q&A

Q:怎么判断宝宝困了要睡觉呢,等他“闹觉”再睡吗?
A:其实宝宝早在哭闹之前,就已经通过肢体和表情给你传递一些信息了,不要等到宝宝哭闹抗议时才采取行动。成人感到疲倦时会很想睡觉,可是过度疲倦时反而会难以入睡,对宝宝来说其实也是一样,所以要避免“闹觉”情况发生,父母要学着了解宝宝的肢体和表情语言。尽量维持宝宝正常的作息时间,一定不要错过宝宝的入睡征兆:揉眼睛,拉耳朵,打哈欠,出现淡淡的黑眼圈,对任何事物都没兴趣,注意力不集中,甚至焦躁不安。



宝宝说:“我尿了”“我拉臭臭了”


有时候,宝宝吃饱睡足后会发出一种声音较轻的哭声,这种哭通常没有眼泪,但是宝宝双眉紧锁、身体扭动、双腿蹬被,有时还会小脸涨红做用力状,若是没有人及时应答他,哭声会慢慢停止。


遇到这种情况,没有经验的照护者一般会以为宝宝在闹小脾气,要么对宝宝置之不理,要么责怪宝宝“太作人”。其实,宝宝是想告诉你:“我尿湿了,我不舒服!”


这时候,妈妈应该对宝宝说:“宝宝的尿布湿了吗?让妈妈帮你检查一下吧。”然后检查尿布。发现尿布脏了湿了,要夸奖宝宝说:“宝宝真聪明!尿尿(大便)会告诉妈妈了!现在让妈妈帮你清洁小屁屁,换上干净的尿布吧。”接着一边说一边做,让宝宝听着你的话,配合完成所有步骤。


虾米妈咪Q&A

Q:需要给宝宝把屎把尿吗?
A:把屎把尿的动作虽然不会影响孩子的脊柱、髋关节发育,也不至于导致肛裂、脱肛,但是,成人在孩子无法配合的时候强行把屎把尿对孩子如厕自理并没有什么帮助。小婴儿的生理还没有发育完全,一旦膀胱和肠道充盈,就会反射性地随时排空。所以,宝宝要到连接膀胱和肠道的神经通路完全成熟之后,才会逐渐意识到自己正在排尿或者排便,这通常要等到18月龄左右(可能会稍早也可能会更晚)。然后,他需要一些时间去熟悉排便或排尿前的感觉,并且产生生理上的控制力,这通常要等到2岁半左右(当然,可能稍早也可能稍晚一些)。当宝宝对充盈的膀胱和肠道有了一定的控制力,接下来就是培养他使用坐便器的习惯和意愿。在宝宝尚未做好生理和心理上的准备之前,进行如厕训练毫无意义。



宝宝说:“太热了”


如果宝宝舞动四肢、皮肤潮红,哭得响亮有力,你的第一反应应该是:“宝宝是不是热了?”


这时候,妈妈可以一边对宝宝说“宝宝是不是太热了,让妈妈帮你......”,一边为宝宝减少衣被,或适当调整室内温度,或将宝宝移至凉爽的地方。通常情况下,做完这一切宝宝就会安静下来。


居家照护小贴士:如果宝宝大汗淋漓,一定要及时为他擦干汗液,换上清洁干爽的衣被。



宝宝说:“太冷了”


和感觉太热不同,当宝宝觉得冷,他会发出轻微乏力的哭声,肢体不太动,甚至身体蜷缩、嘴唇发紫,小手小脚冰冰凉。


这时候,妈妈可以一边对宝宝说:“宝宝是不是太冷了,让妈妈帮你......”一边为宝宝增加衣被,或适当调整室内温度,或将宝宝移至温暖的地方。


居家照护小贴士:一定要注意安全使用取暖工具,以防烫(灼)伤。如果没有合适的取暖条件,把宝宝抱在怀里(肌肤接触)是再好不过的,还有什么地方会比爸爸妈妈的怀抱更温暖的呢?


虾米妈咪Q&A

Q:宝宝的穿衣盖被到底以什么为标准呢?
A:可以摸摸宝宝的颈背部,感觉到温暖或稍有薄汗,就是最合适的了。



宝宝说:“不舒服”


如果宝宝哭起来没完没了,伴随着各种小动作,这是他在对你说:“妈妈,我不舒服。”当然,这里说的“不舒服”是指不伴随明显不适症状的非疾病状态。


遇到这种情况,请你务必耐下性子,从头到脚仔仔细细检查宝宝身体的每一处。看看宝宝的肚子,是不是吃得太撑了,是不是需要拍个嗝;摸摸宝宝的小手指、小脚趾,是不是一根小发丝缠绕在了他的指(趾)头上;抻一下宝宝的鞋袜,是不是小鞋子小袜子勒住脚了;翻一翻宝宝的耳朵,是不是小耳朵里进了一点水;整一整宝宝的尿布,是不是衣裤尿布穿得太紧了......又或者他只是想换个睡觉的姿势而已......只要足够的耐心和细心,你一定能找到令宝宝感觉不舒服的原因。


居家照护小贴士:头发止血带综合症(Hair Tourniquet Syndrome)是肢体末端被头发、细线等紧紧勒住,陷进肉里,导致疼痛损伤的一种临床现象。常见于婴儿的手指、脚趾、外生殖器,严重时肢体缺血坏死需要截肢。注意预防头发止血带综合症,防止发生线头缠绕的意外,衣物要经常检查是否有线头,尤其是新购买的衣物,清洗后并把多余线头剪好后再给宝宝穿着,袜子内面线头较多容易缠住脚趾,安全起见可将袜子反面穿着;防止发生头发缠绕的意外,经常检查宝宝的小床、衣物、玩具等用品上面是否有掉落的头发,如果发现要及时处理。



心理需要的哭



宝宝说:“我很孤单,求关注!求拥抱!求陪玩!”


如果宝宝的哭声很平缓,边哭边左顾右盼,一看到妈妈,哭声就立刻变小,乞求地望着妈妈哼哼,一旦发现妈妈没有反应,哭声又变得越来越嘹亮,这就是典型的“求关注”了。


如此被宝宝需要,妈妈一定会感到幸福满满了吧。应对的方法其实很简单,你微笑地出现在宝宝面前,告诉他“妈妈一直都守护在你的身边哦”,然后抱起宝宝陪他一起玩。


居家照护小贴士:可以试试使用婴儿背带/背巾,这样可以随时随地带着宝宝,做家务和带孩子两不耽误。



宝宝说:“我不开心”


如果宝宝的正当需求被你不小心忽视了,他的哭声会十分委屈,表情也会很难过,小腿乱蹬,身子打挺,如果一直没被理睬,他会哭得越来越大声,甚至变成号叫。


如果宝宝所有的需求你都注意到了,安抚到了,一般极少会出现这种情况。一旦出现了,一定记得做个贴心好妈妈,将宝宝抱起于左胸前安抚,并告诉他:“妈妈不是故意不理你的,妈妈一直很爱你!不要不开心啦!”


居家照护小贴士:放轻松,家人温暖的怀抱,永远是给宝宝最好的安抚。



宝宝说:“我很害怕”


宝宝在黑暗中或独处时,听到突如其来的响声,他会突然发出刺耳的哭声,甚至伴随间断性号叫,还会出现(四肢同时伸展、小拳头张开、膝盖拱起,但是立即恢复的)惊吓反射状态。


遇到这种情况,第一反应该是把宝宝抱起来安慰。把宝宝轻轻抱起来,让他的小脑袋靠在你的左胸前,这样他就可以听到熟悉的妈妈的心跳声,这一刻,心连心的安慰胜过千言万语。然后一边安慰他“宝宝不害怕,妈妈在这里”,一边轻轻拍背或抚摸他的头发,通常宝宝很快就会平静下来。


居家照护小贴士:如果宝宝只是夜惊,不要吵醒也不需要抱起,只要为他重新整理一下被服,或者帮他翻个身就可以了。



宝宝说:“我很健康,我要练一练嗓子”


有时候,宝宝的哭声抑扬顿挫,响亮却不刺耳,不仅没有眼泪,表情还很轻松,就像是在练嗓,哭几声就会停下来了。从医学角度来说,嘹亮的哭声往往代表良好的肺活量和生理状况。如果宝宝只是哭几声练练嗓,相信大多数父母都会很乐意听到。


这时候,妈妈要做的很简单,就是微笑着对宝宝说:“嘿,你的声音听起来真健康!”如果能同时抚摸宝宝或轻轻拽住他的小手晃一晃,会令他更开心。


居家照护小贴士:并不是所有哭闹都代表宝宝需要父母的帮助和安慰。



及时给予宝宝适当的反应和语言交流,你会发现,宝宝会变得满足而安静,你们竟然可以如此地心意相通。


3~4月龄的宝宝哭闹相对比较频繁一些。随着宝宝对周围环境的不断探索适应,他会逐渐掌握一些自我安抚的办法,变得比之前更加社会化;随着父母与宝宝的不断沟通交流,你们也会逐渐读懂宝宝的语言,学会安抚的方法,与宝宝的互动也会较之前更加协调。如此一来,宝宝的哭闹也就越来越少了。这个世界上实在找不到第二对能像你们这样对他又有爱心又有耐心的天使了!



本文完成于2013年,收录在《育儿正典》,已修订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所有文章皆为原创,任何媒体使用请与我取得联系。未经授权而刊登的任何媒体,我们将追究其法律责任。邮箱:fishfarocean@sina.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这些哭声辨别宝宝的健康状况
宝宝不舒服的各种表现
婴儿
妈妈育儿小妙招:如何对待哭闹的宝宝
一位金牌月嫂的干货分享:新妈妈珍藏起来!
家里有孩子的,赶紧收藏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