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骨关节炎的古代方药摘选
中医治疗骨性关节炎,重视局部,更重视整体,主要是调动机体内在因素与痹证作斗争。按“治病必求其本”的原则辨证施治。从病因与症状而言,病因是“本”,症状是“标”,辨证施治,标本兼顾,扶正祛邪。中医对痹证的治疗一是整体与局部并重;二是标本兼顾。其内治法主要是以邪、通络、扶正为大法。
  邪
  1)祛风
  祛风主要针对感受风邪为主“行痹”的治疗。以防风汤为代表。《圣济总录》卷二记载着“防风汤”。组成:防风(去叉)、甘草(炙,锉,各一两)、黄芩(去黑心三分)、当归(切,焙)、赤茯苓(去黑皮,各一两)、秦艽(去苗、土)、葛根(锉,各三分)、肉桂(去粗皮)、杏仁(去皮尖、双仁,炒,各一两)、麻黄(去根节,煎,掠去沫,焙,半两)。用法:上十一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酒一盏,水一盏,枣三枚辟破,生姜五片,同煎至一盏,去滓,温服,日二夜一。功用:疏风活络,宣痹止痛。主治:行痹,行走不定。
  2)散寒
  散寒主要针对感受风寒湿邪以寒为主“痛痹”的治疗。以乌头汤为代表。《金匮要略》卷上有“乌头汤”。组成:麻黄、芍药、黄芪、甘草各9克(炙)、川乌6克(哎咀,以蜜400毫升,煎取200毫升,即出乌头)。用法:上五味,哎咀四味。以水600毫升,煮取200毫升,去滓,纳蜜煎中,更煎之,服140毫升,不知,尽服之。主治:脚部疼痛,不可屈伸。寒湿痹证。治疗症见关节剧痛,不可屈伸,畏寒喜热,舌苔薄白,脉沉弦者。
  3)除湿
  除湿主要针对感受风寒湿邪以湿邪为主“着痹”的治疗。以薏苡仁散为代表。薏苡仁散来源《普济本事方》卷三。组成:薏苡仁(一两)、当归(洗,去芦,薄切,焙干)、小川芎、干姜(炮)、甘草(炙)、官桂(去粗皮,不见火)、川乌(炮,去皮尖)、防风(去钗股)、茵芋(去梗,锉,炒)、人参(去芦)  羌活(去芦)、白术、麻黄(去根节)、独活(黄色如鬼眼者,洗,去芦,焙,各半两)。用法:为细末,每服二钱,空心临卧,酒调下,日三服。功用:祛风胜湿,温肾养血,舒筋止痛。主治:肝肾不足,风湿流注筋骨,周身酸疼,四肢不利,或指趾肿痛,屈伸不利。
  4)清热
  清热主要针对感受风寒湿邪,久则郁而化热之“热痹”的治疗。以白虎加桂枝汤为代表。白虎加桂枝汤来源于《金匮要略》。组成:知母(六两)、甘草(二两,炙)、石膏(一斤)、粳米(二合)、桂枝(去皮,个二两)。用法:锉,每五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功用:清热解肌。主治:温疟,其脉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疼烦,时呕者。
  通络
  1)活血
  来源于《医林改错》卷下之“身痛逐瘀汤”。组成:秦艽(一钱)、川芎(二钱)、桃仁(三钱)、红花(三钱)、甘草(二钱)、羌活(一钱)、没药(二钱)、当归(三钱)、灵脂(二钱炒)、香附(一钱)、牛膝(三钱)、地龙(二钱去土)。功用:活血祛瘀,通痹止痛。主治:气血痹阻经络所致的肩痛、臂痛、腰痛、腿痛,或周身疼痛,经久不愈者。
  2)涤痰
  痹证日久,迁延不愈,致寒凝痰瘀,故痹证后期往往需要加入涤痰化瘀药,如南星、半夏、桃仁、红花、穿山甲、土鳖虫、地龙等。
  扶正
  1)健脾胃
  痹病日久,外邪久居耗伤正气,气血亏损,脏腑功能失调,而导致脾胃气虚,运化失职,饮食不消,四肢疲乏无力。治疗时宜补养脾胃、益气生血。常用方剂有参苓白术散、归脾汤等。
  2)补肝肾
  痹证治疗不当或者迁延日久不愈,后期多伴肝肾亏虚。如来源于《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下的“牛膝丸”。组成:牛膝(酒浸)、萆Z、杜仲(炒去丝)、苁蓉(酒浸)、防风、菟丝子(酒浸)、白蒺藜(各等份)、桂枝(减半)。用法:为细末,酒煮猪腰子捣丸,桐子大,空心酒下,五七十丸。功用:补肝肾,壮筋骨。主治:肾肝亏损,骨痿不能起于床,筋缓不能收持。
  古代治疗痹证的内治方法应用的非常灵活。不可拘泥于单一病因。尤其痹证后期往往本虚标实,虚实错杂,本虚以肝肾亏损,气血俱虚为著;标实以寒凝痰瘀,经络阻闭为要。故治疗时需要全面考虑。代表方有来自《千金方》的独活寄生汤。功用补肾散寒、涤痰化瘀、搜风通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方剂学——治风剂(二)
《汤头歌诀白话解电子板》(第 8 节)
治脑血管意外(中风)秘方
中药秘方精选2
方剂学——治风剂
第十三章 治风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