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要读懂三国史,必须看《三国志》


说到中国历史,经典的“正史”莫过于被历来的朝代都纳为正统的“二十四史”。

这里面又以“前四史”的评价zui高,《三国志》就位列其中,连梁启超都把它列为 “真正zui低限度的国学书目之一”。

说《三国志》是经典中的经典,都不为过。

“前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被人们热衷讨论的,就是《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的区别了。

《三国志》看的是历史,更接近真相,讲究中立、考证,《三国演义》看的是小说,七分实三分虚,有情有义,有美人有英雄。

看惯了《三国演义》的,读《三国志》时请做好“颠覆”准备:

诸葛亮没玩过草船借箭,周瑜也不是小心眼,桃园结义不曾发生过,马超在正史里没有很厉害,貂蝉真就只是个婢女..

《三国演义》是依据二十四史中《三国志》而成。现存版本最早的 《三国演义》,在作者署名处是这样写的:

晋平阳侯陈寿史传  后学罗本贯中编次

其中,“平阳侯”应是“平阳侯相”,是《三国志》的作者陈寿的官职。

“史传”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以人物为核心的历史类传记。“罗本贯中”就是罗贯中,姓罗,名本,字贯中。“编次”就是编辑整理。

也就是说,zui早的《三国演义》中写得很清楚,是罗贯中依据晋朝陈寿所作的内容编辑整理而成的。如果没有陈寿前面作的《三国志》,怕是我们后人都看不到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了。

幸运的是,作为经典中的经典,《三国志》不但翔实严谨,还继承了纪传体史书的“好读”基因,常常是一篇看尽一个英雄。

于是,上一篇里还在为风雅谋士的智计感叹,下一章就见证了忠勇将领的热血,再一晃神,又开了君主的视角玩起了制衡。

写这些的陈寿,谋篇笔触都是简洁练达,连唐朝名相房玄龄都点赞,称其“善叙事,有良史之才”

枯燥?不存在的。

书中各路英雄叱咤风云,故事情节精彩纷呈,谋略布局变幻莫测,但这一切,最后都归于曹魏,结于晋。

真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不论多么热血的将军 ,多么澎湃的王者,都成为时代的一个个音符。

为什么罗贯中要依据陈寿的《三国演义》而编辑整理呢?

这就要从陈寿编撰《三国志》开始说起了。

老牛精选

《白话三国志》

天地出版社

点击下图直接购买

陈寿,我们现在常说他是西晋史学家。但如果我们仔细看看陈寿的经历会发现,他出生在公元233年,是在蜀汉出生的。

陈寿曾师从蜀汉著名学者谯周。放在现在,相当于直接跟着院士,或者跟着某一领域的泰斗级学者进行学习。

陈寿不单单师出名门,学业有成,而且还步入仕途。

在蜀汉时,陈寿曾任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职。

陈寿在蜀汉为官时期,宦官黄皓专权,许多大臣都曲意附从。陈寿因为不肯屈从黄皓,所以屡遭遣黜。

可以说,陈寿入仕,起点很好,可在蜀汉时期也不算是太顺利。在陈寿的性格中,还是有着自己的坚持和正直的。

蜀汉灭亡后,陈寿因张华荐举,在西晋历任著作郎、长广太守、治书待御史、太子中庶子等职。

长广太守类似今天一个地级市市长的级别,算是贬谪吧,陈寿也不愿意去。其他几个职位,依旧是和史官系统中的,或者与之有关联的职位。

史官职位,可以接触到很多官方史料,且多是第一手的,这是优势,也是危险。

因为如果去整理这些史料,如果去写,往往还要受到当权者态度的影响。而在这方面问题的处理上,陈寿可以说用一招就迎刃而解。

不卑不亢、把握尺度地修史

面对整理蜀、魏、吴三国众多的史料,如何整理、编撰成史,不单单有技术上的问题,更有立场的问题。

对此,陈寿是采用了不卑不亢的态度,以把握尺度的方法进行整理和编撰的。

说不卑不亢,是面对蜀、魏、吴三国的史料,陈寿采用了不同的态度进行编写。

陈寿出生在蜀汉时期,又在蜀汉的史官系统工作过,知道该如何整理数量繁多、内容残缺不全的蜀汉历史资料。

把各种资料进行汇总后,有机地整合为一个有系统性的表达,即形成《蜀书》。这大概是陈寿在三志中原创程度最高的一部了。

在整理曹魏的史料,以及原有王沈的《魏书》时,用什么标准进行修改、整理是一个难题。

这里涉及晋魏禅代问题,即一个合法性的问题;涉及在什么程度上调整《魏书》,以及哪些问题是可以揭发,哪些污点是要大书特书的,又有哪些问题需要不断洗白,哪些污点需要掩盖……

从结果看,陈寿以非常好的尺度解决了这些“技术”难题。

面对韦昭的《吴书》,则相对要轻松很多。

因为一个失败的国对陈寿来说,没什么可怕的,只要参照自己整理后的《魏书》标准即可。

可以说,陈寿作编撰的《魏书》《吴书》,都是在他人写成作品的基础上,再结合一定的原则进行修改、增删、整理之后而成的。

虽然陈寿编撰三志时难度不同,但整体说来,陈寿还是做到了不卑不亢。最为明显的就是,《三国志》中虽然帝魏寇蜀,但却没有尊曹操贬刘备。

文辞简约,文笔多变

文辞简约,是陈寿写史的一大特点。

如写平定邺城之后曹操到袁绍墓前哭祭,仅仅十个字:

慰劳绍妻,还其家人宝物

从表面看,既要慰劳,又要“还”,曹操的形象很正面。

可细想,怎么会“还其家人宝物”呢?

要说“还”,那自然前面是先“抢”了人家才对啊!虽然前面陈寿只字未提“抢”啊。

再如,评价曹操时,可谓全方面立体式夸赞,但却用一句“惟其明略最优也”放在最后。仅仅“惟其”二字,就把陈寿眼中曹操成就帝业的原因,突出出来了。

文笔多变,是陈寿写史的另外一个特点。

在《曹仁传》中写东吴攻取江陵之战,有以下几句:

周瑜率领数万大军攻打江陵,被曹仁率领三百勇士杀进杀出,如入无人之境。最后曹仁的部下赞叹:“将军真天人也!”

而在《李通传》是这样记录的:

刘备与周瑜围曹仁于江陵,别遣关羽绝北道。通率众击之,下马拔鹿角入围,且战且前,以迎仁军,勇冠诸将。

曹仁、李通都是魏国将领,在不同角度下记录,人物的形象却大不相同。

正是这样的文辞与文笔,让《三国志》记载的内容过于简略。

到了南北朝时期,南朝的宋文帝就命裴松之为这简略的《三国志》补充注释。

元嘉六年(429年)七月,裴松之写成《三国志注》,是原书字数的三倍之多。宋文帝看过后称赞:“此谓不朽也!”

裴松之的注释

裴松之为《三国志》做注,引用了各种书籍多达200余种。用他自己概括的话说,自己的注释可以分为四类:补阙、备异、惩妄、论辩。

正是因为裴松之的注释,才把只有纪和传、没有介绍典章制度的志《三国志》更加充实、详细起来,才有了“读《三国志》不可不读裴注”的说法。

 读《三国志》,一定要从这套白话版开始

受益于《三国演义》的影响力,《三国志》可以说是在二十四史中影响力最大的正史。但小说与史书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老牛精选

《白话三国志》

天地出版社

点击下图直接购买

在小说中,很多内容都是与正史中不一样的,甚至是相反的。

如建安九年(204年),曹操攻打邺城,《三国演义》中写的是曹操饥民后面有伏兵,但仍然亲自好言抚慰,安排救济。

而《三国志》则是记录“城中饿死者过半”。可以说,《三国演义》中类似的改动是非常多的。

不论是喜欢或熟读《三国演义》的人,还是想对三国时期的历史有一些了解的人,最终都要回归到去阅读《三国志》,阅读有配裴松之注释的《三国志》。

作为古代史籍,陈寿的《三国志》,相比文白间杂的《三国演义》,在阅读理解上,对于现代人还是有一些难度的。小编甄选这套《白话三国志》,是中国首部白话版三国志,确保你读《三国志》时轻松好读。

这本《白话三国志》全本翻译,包括了裴松之的注释内容,简体横排,好读易懂,贴合现代阅读习惯,享受舒适的阅读体验,是人人都能读并且都能读懂的《白话三国志》。

译文内容精准权威,行文又接地气,读起来相当流畅!

坚持一两个月读完全套,掩卷时诸葛亮已鬓上有霜,匆忙谢幕,而你的胸中,也已深藏百年。

翻开书页,扑面而来的,是杀伐决断,是进退博弈......

这种级别的史书常读,格局和眼界都会开阔不少,对事情的判断和把控自然也会大不一样。

哪怕只是浅读,也会对谈吐和思维有诸多潜移默化的助益

以前怎么都“啃”不到第2页的《三国志》,现在可以轻松阅读!

书后附有按《三国志》中所记载对应整理出的帝王年代表,脉络清晰,便于查询。同时附赠精美书签一枚,简单实用,为阅读增加小小的乐趣。

采用锁线胶订方式装订,有效防止脱页、落页现象的出现,翻折完全无障碍,满足长期阅读的需要。

内容经典没得说,孩子很喜欢,大人也爱看。是现代人居家学习历史的不错选择。

一个月就能够读完一百年,知晓中国人都挚爱的三国风云时代。

以史为镜,以人物为光,折射出纷争中暗藏的处世之道,从而清晰映照当下的路。

这么好读又经典的史书,还等什么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真正的三国
演义和志纠纷
从三国志到三国演义:诸葛亮形象的演变之路
《三国志》与《三国演义》关系三论 ? 国学网
三国』陈寿《三国志》和罗贯中《三国演义》有什么不同之处?
正说三国人物8诸葛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