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和珅临终前,对嘉庆说了两句话,让嘉庆哑口无言

贪赃枉法,鱼肉百姓,这样的官吏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往往都没什么好下场,而他们的名字也会很快被世人遗忘。

可凡事都有例外,就有这么一个大贪官形象深入人心,提起他的名字不但有点亲切,还透着三分“可爱”。

和珅,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贪官,北京恭王府的旧主,在影视剧里跟纪晓岚斗了半辈子嘴,看透人性,玩转职场,还留下一句“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谚语接下来要讲的就是关于他的故事。

嘉庆四年正月初三,乾隆驾崩,和珅的末日丧钟也随之敲响,先是被剥夺了军机大臣和九门提督的大权,又于正月十五被公布20条大罪锒铛入狱,查抄全部家产充公。

一夜之间,和珅数十年苦心经营的商业帝国轰然崩塌,真是应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这句话。

据嘉庆罪状里的描述,和珅20年贪污了8亿两白银,当时清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才7000万两白银而已,如果所言属实,这得全国人民不吃不喝10年才能养得起一个和珅。

嘉庆曾去狱中跟和珅见了一面,看着眼前这位白发苍苍双目无神的老人,嘉庆问出了那个他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和珅,你什么都有还贪这么多钱,有地方花吗?”

老人的嘴角抽动了一下,随即哈哈大笑起来……

此刻他最想回答的一定是:“都是千年的狐狸跟我玩什么聊斋,你小子揣着明白装糊涂。”

乾隆为何替巨贪和珅站台

和珅能够做到军机大臣、九门提督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这两个职务拥有极高的实权,还要有非常大的格局和能力才行。

好比九门提督就是负责北京内城九门的防务,也就是皇室的安全,必须是皇帝非常信任和倚重的近臣才能胜任,可不能随随便便交给只会溜须拍马的平庸之辈。

和珅出身官宦世家,初入官场满怀热忱,个人能力极为出众,别看书读的不多,但是他很会用巧劲,但凡是皇帝感兴趣的书目他都会仔细研读,并且做好读书笔记,这样就能很好地跟皇帝搭上话题。

此外,和珅还有一手过目不忘的神技,皇帝的口谕只说一遍就能一字不落的背诵,堆满桌子的奏折只需翻阅一遍,就能滔滔不绝地复诵给皇帝听,这也为他日后军机大臣的职位奠定了基础。

当然了,纸上谈兵不算本事,真正让他得到乾隆信任的还是他30岁时破获的一桩李侍尧“贪腐案”。

李侍尧

乾隆四十五年,70岁的乾隆爷第五次下江南,和珅作为“轻车都尉”随行,这一路上他把所有的问题都想在前面,给皇帝伺候的舒舒服服。

乾隆一路游玩,一路明察暗访,来到云南贵州附近找来了当地的一个官员叫海宁,想了解一下当地的吏治和经济发展情况。

面对皇帝的询问,海宁大夸特夸云贵总督李侍尧,说在李大人的英明治理下,云贵两省经济发达,人民安居乐业,李大人真是个好领导啊,皇帝你知人善用,更是厉害的不要不要的。

乾隆被一顿彩虹屁拍的很高兴,可立即就被啪啪打脸,海宁转天到酒楼多灌了几杯酒就开始大发牢骚,说李侍尧就是个杀千刀的贪官,草菅人命贪赃枉法,云贵两省就是他的独立王国,皇帝都被蒙在鼓里,只可惜自己胆子小也没有实际证据,为了自保不得不欺骗皇帝。

乾隆的耳目众多,很快海宁的酒后真言就传到了他的耳朵里,皇帝勃然大怒,立刻派人把海宁抓了起来严刑拷打,治他欺君之罪。

和珅在旁边,一边安抚皇帝的情绪,一边拍着胸脯保证自己可以奉命调查李侍尧案,给皇帝一个交代,给云贵两省的百姓一个公道。

一个30岁的小年轻想去调查朝廷元老、封疆大吏,乾隆虽然吃了一惊却也十分赞赏眼前这个年轻人的勇气。

可他内心也很矛盾,因为李侍尧是他非常信任的干将,自己还经常在朝会上夸李是“天下奇才”,如果李被证明是个贪官,那自己的老脸往哪搁,要不索性装糊涂,找时间把李侍尧叫到京城教训一通就是了。

和珅见皇帝犹豫不决,心想这千载难逢的立功机会可能不能轻易放过,赶忙说:“李侍尧当了20多年的督抚了,树大根深,万一他买官卖官培植自己的势力,然后拥兵自重,其他省的督抚也有样学样怎么办?”

乾隆最担心的就是地方武装割据架空朝廷,一听和珅说“拥兵自重”四个字,再不犹豫,当即任命和珅为钦差大臣,彻查李侍尧贪污案。

钦差大臣等于现在中央派到地方的调查组长,是皇帝直接任命的临时一品大员,属于见官大一级的高级干部,足见乾隆对和珅的信任。和珅领命后,点了几个聪明伶俐的随从,直奔云贵开展调查。

和珅没有直接去找李侍尧,而是在云贵一带游山玩水,吃吃喝喝。

李侍尧在当地的耳目众多,对和珅的动向了如指掌,一开始他还觉得这人深不可测,是奔着整倒自己来的,可是半个多月过去了,和珅不但没有抓一人问一事,还开始写诗作画,似乎早就忘了此行的初衷。

李这才放下心来,认为和珅就是个乳臭未干的娃娃,这次纯粹就是走个过场,是万万不敢得罪自己的。

不过这一切都是和珅做出来迷惑李侍尧的假象罢了,他以自己为饵转移李的注意力,却在暗中派出几个得力干将进行暗访调查,通过云南巡抚孙士毅的供词将本案的焦点集中在了李侍尧的大管家张永受身上。

张永受是李侍尧的心腹,也是他的财富管家,李府的所有收入支出人情往来都被他记在一个小本子上,只要拿到这个账本,李侍尧腐败的铁证就算是坐实了。

和珅立刻下令将张永受秘密抓捕,张一开始口风很紧,一问三不知,可却架不住和珅的威逼利诱,很快就交待了账本的存放地点。

和珅通过账本迅速锁定了几个行贿官员,通过走访劝说,这些人都同意指证李侍尧受贿,并且大吐苦水,说都是被李逼迫的,如果不行贿,在云贵的官场上根本就待不下去。

经过调查整理,李侍尧能够落实的贪污数字是35000两白银。

和珅拿着调查报告兴冲冲地去找乾隆汇报,本以为皇帝看到李侍尧贪腐的铁证后会立刻下令将其诛杀,自己也算立下了大功一件,从此走上人生巅峰,谁知乾隆却眉头紧锁,久久不语,好像对这个结果并不太满意。

按照大清律,官员贪污数字超过1000两白银,就要判处秋后问斩,以李侍尧贪腐的35000两来看,够死30多次了,不过清政府可不实行依法治国,是生是死说到底不过就在皇帝的一念之间。

李侍尧虽然贪,但是并没有谋反,反而在推动大清和缅甸和平共处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乾隆下不了决心杀李,一方面是爱惜自己的面子,一方面也是爱惜人才。不过皇帝也不能随随便便一句话就坏了朝廷律法,必须有人替他说出来才好借坡下驴。

和珅是何等聪明的人,乾隆一犹豫他就明白主子是怎么想的了,于是立刻开始帮李侍尧往回圆,说这35000两里有不少都是皇帝您赏赐给他的珍宝,另外还有朝廷按照惯例退还的部分贡品,如果把这些去掉,以李大人的官爵地位贪的倒也不是太离谱。

见乾隆眉头有所松动,和珅接着说:“我还了解到一件事,李府有个女眷叫喜儿,她说此前奉李大人的命令去云南采买贡品,要给皇帝贺70大寿,也算孝心可嘉啊。”

乾隆拿起贡品清单一看,各种名贵的玉器、瓷器、木器加在一起有80多件,少说也值上万两白银,看来李侍尧不但无罪,反而一片孝心感天动地啊。

乾隆由怒转喜,抬头看向和珅,缓缓地说:“和爱卿,朕有些累了,李侍尧案就由你全权处理吧。”

最终在和珅的斡旋下,李侍尧保住了一条小命,只是被剥夺官职,由其弟继承,后来甚至还被重新启用,官至三品,太子太保。

和珅因为在此案中的优异表现,回京路上就被乾隆封为户部尚书,不久后升级为“御前大臣”。

李侍尧案带给和珅的却不仅仅只是堪比火箭升天的晋级之路,他通过这件事彻底看透了自己的主子乾隆。皇帝才不是什么包青天,朝廷律法也不过是糊弄老百姓的摆设,他更喜欢的是有能力、有孝心、会来事的大臣。

只要把皇帝伺候的舒服了,就等于拥有了一块免死金牌,别说贪点小钱,就算是把国库都掏空了都无所谓。

归根结底,乾隆继承了上两代人给他打下的丰厚基业,对金钱看的很淡,反而特别重视感情,是典型的性情中人,谁对他好,他就一定会投桃报李。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和珅贪的世人皆知,可乾隆却始终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原因。

只可惜乾隆并非长生不老,和珅在他身上所有的投资和押宝随着乾隆驾崩瞬间灰飞烟灭,势必要遭到失去利益一方的报复,而首当其冲的就是嘉庆。

一般来说,在以孝为本的封建社会,新皇上位不会立刻对前朝老臣痛下杀手,容易遭人口舌,嘉庆这时候都快40岁了,为什么要冒风险去惩治父亲最倚重的臣子呢?

嘉庆:不杀和珅难道等和珅杀我

但凡还有一点办法,嘉庆是不可能在太上皇驾崩第二天就迫不及待对和珅下手的。

都说富不过三代,乾隆在位时穷奢极侈,把康熙、雍正留给他的家底败了个干净,留给嘉庆的是一幅名副其实的烂摊子。

别的问题都还可以缓,关键是国库只剩不到2000万两银子了,补各地府库的亏空都不够,根本无法维持各级政府的正常工作;朝廷维持边疆稳定的军费也已经入不敷出,军士只能天天喝稀粥,不但降低了战斗力,甚至可能出现兵变。

此外,在和珅的带头作用下,朝野内外官员几乎无人不贪,举个例子,朝廷赈灾本来定的是受灾百姓一人10两银子,可经过官吏的层层盘剥,真正到百姓手里的不足1两,民间对朝廷怨声载道,各地暴动骚乱不止。

其实摆在嘉庆面前的不是一道“杀不杀和珅”的选择题,而是一道必答题,有且仅有一个正确答案。

那么和珅到底贪了多少宝贝呢,真的算富可敌国吗?

如皋市戴氏家藏博物馆馆长戴时祥手中有祖上传下来的一个宝贝——《嘉庆四年正月丁卯抄检和珅相府物品清单》,上面记载着所有从和珅府里抄没的家产,这份清单经过了我国文物部门的鉴定,认定是当时的真迹。

据这份清单显示,和珅的房产有33套七进的大宅、62套徽式建筑、花园、台楼、存放各种宝物的仓库百余间,不动产总数超过2000个;拥有的土地面积800顷(1顷=66666平方米),合53平方公里;商铺类包括75家当铺、12家古玩铺、4家玉器店、2家丝绸店、2家洋货店和1家皮货店,至于古董金银珠宝玉石更是不计其数,堆在一起能乾清宫都放不下。

在徐珂《清稗类钞》第四册《嘉庆吃饱》中记载:

“籍没家产,所得凡值八百兆有奇。”

古代1兆=100万,八百兆就是8亿两银子,说他富可敌国都是用词过于保守了。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说的仅仅是和珅个人的财富,相府的其他家眷、家丁甚至可能就是个端茶倒水的婢女,个个手头都比嘉庆皇帝宽敞的多,比如和珅的两个家奴刘全和马瑞麟就各有良田600顷(40平方公里),白银20余万两。

和珅是前朝重臣,本来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二皇帝”,再加上他拥有超越国库的巨额财富,嘉庆很清楚,把他留在身边无异于养虎为患,与其每天活的战战兢兢,还不如先下手为强,主动拔掉这根芒刺。嘉庆在赐死和珅的朱批上就是这样写的:

“朕若不除和珅,天下人只知有和珅,而不知有朕。”

君臣交心 和珅吐露实情

和珅被捕家产充公,他的党羽死走逃亡已经不成气候,嘉庆终于在自己登基后的第四年扬眉吐气了一把。

于是他在和珅临死前专程去大牢里看望和珅,其一是要展示胜利者的姿态,其二也是想问一个他最疑惑的问题,你贪这么多的钱花的了吗?

和珅面对嘉庆的这个问题,先是一愣,随即哈哈大笑,他认为这是皇帝明知故问,可当他看到嘉庆认真求解的神色后,迅速收回了笑容。

和珅双膝跪地,直视嘉庆的眼睛,将实情娓娓道来,他说这些钱我当然花不了,几辈子都花不了,但是其中大部分都不是我自己享用的。

和珅坦言,乾隆最大的爱好就是在全国各地微服私访,其实说白了就是游山玩水,这一大队人马一路的衣食住行花销可是天文数字,国库根本支撑不起,后来都是我个人掏腰包给补上的啊。至于我的那些大宅子、亭台楼阁、花园库房、奇珍异宝,那也都是给先帝预备的。

嘉庆当然了解自己的父亲是什么人,特别是乾隆的晚年,即便在国库连年亏空的情况下都要锦衣玉食,还经常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当时她还不理解这些钱是从哪来的,现在终于茅塞顿开,原来是背后和珅的鼎力支持。

和珅接着说:“对了,还有第二点,我攒的那点家底也得用来打点官场,赏赐替我干活卖命的人。如果我没有钱,谁能多看我一眼,我能有今天的地位吗?乾隆爷一拍脑袋制定的政策,就需要我砸下千两万两的真金白银才能落实,为了皇家的威严,我不得不贪啊。

听和珅说完,嘉庆心中的疑云一扫而空,对他的恨意也减少了几分。和珅说的不无道理,在封建专制社会中,官场的唯一法则就是讨好上级,因为上级的一句话就可以决定你的职业生涯,甚至是生死。

和珅位极人臣,只有一位顶头上司就是乾隆,乾隆的奢侈和纵容才是和珅成为巨贪的根本原因。

嘉庆四年正月十八,两位太监拿着圣旨和一条白绫来到狱中,和珅将白绫穿过房梁,自缢身亡。死前作诗一首:

“五十年来梦幻真,

今朝撒手谢红尘。

他日水泛含龙日,

认取香烟是后身。”

和珅的宅院、名贵玉器、金银饰品由他的后代继承了一半,其余被嘉庆和王公大臣瓜分;所有粮食发放灾区救济灾民,国库由亏转盈,社会经济状况有所改善。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是谁杀了清朝第一贪官和珅?
乾隆生前留和珅密旨,嘉庆杀死和珅时,打开密旨,和珅傻了
乾隆皇帝亲自下旨改判为“监斩候”的李侍尧为啥能死里逃生
李侍尧:仅次于和珅的“大老虎”,斩立决都杀不掉的乾隆朝奇人
和坤家产,有没有八亿两白银?嘉庆为何下令停止追查和坤家产?
抄和珅家没有任何发现,嘉庆说了2个字,立即抄出十几亿两白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