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薛宝钗遇到贾宝玉,也是很倒霉了。

高鹗续写的后四十回,宝玉心不甘情不愿的竟然开始念书了,而且还考了个举人,以及第九十八回写道,宝玉以为黛玉已死,又见宝钗举止温柔,也就渐渐将爱慕黛玉的心思略转移到宝钗身上去了。在第九十九回,又有宝玉痴缠宝钗的戏份,还惹得贾母和薛姨妈好笑。

这点再次证明了高鹗的局限性,他可能是普世意义上的“才子”,自己也考上了功名什么,但是还是没法摆脱那个时代的普遍的“学究气”。

关于读书建功立业这些东西,贾宝玉是劝不听的,假如能听,这就不是贾宝玉了。贾宝玉也不会转移对林黛玉的爱情的,更不会转移到薛宝钗身上来。

各位,我们看前八十回,我们会赫然发现:

贾宝玉和薛宝钗真的没有很熟!

一是书里宝玉和宝钗两个人单独呆在一块的时候比较少,读者仔细想来,宝玉和宝钗私下的互动,给读者印象深刻的场景是不是非常少?比宝黛要少得多。就算刚好凑在一起,也很快出现第三者打岔。

比如第八回,宝钗要看宝玉的那块玉,宝玉闻到宝钗的身上冷香丸的味道,这是非常私密的情节,但是很快:

一语未了,忽听外面人说:“林姑娘来了。”话犹未完,黛玉已摇摇摆摆的进来,一见宝玉,便笑道:“哎哟!我来的不巧了。”宝玉等忙起身让坐。宝钗笑道:“这是怎么说?”黛玉道:“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

比如第28回,宝玉看薛宝钗容颜美,看呆了。很快:

宝钗褪下串子来给他,他也忘了接。宝钗见他呆呆的,自己倒不好意思的起来扔下串子。回身才要走,只见黛玉蹬着门槛子,嘴里咬着绢子笑呢。

....

其次,整本书中,宝钗最有可能讨宝玉喜欢的性格特质,都刚好在宝玉离场的时候发生了。

比如第二十七回,前半段是杨妃扑蝶,这是宝钗丢弃社会型人格,最像天然少女的时刻,但是贾宝玉没在场,也就是没看到!而是宝钗无意中偷听到了小红和贾芸的私情。但是紧接着,下半段就是黛玉埋香冢飞燕泣残红,贾宝玉就在场了。

再比如宝玉挨打,宝钗去看他,刚好袭人走好了,宝钗坐在旁边接着做针线,这个镜头如此暧昧,但是宝玉其时正做梦,梦里叫道,说什么金玉良缘,我只道是木石姻缘。硬生生的把这个唯美的场景破坏了。

宝玉和宝钗的联系常常发生在世俗性活动里,比如元妃省亲或者跟贾母王夫人一起吃饭看戏等家族性等场面,当然大观园中姐姐妹妹作诗也有遇到。

宝钗在这些地方展示给宝玉的性格特质是什么呢,世俗性的周到和学问上的见解,这些都是后天的东西,而不是宝玉最欣赏的天然的那些东西。

比如元妃要宝玉写诗,宝钗就暗下跟他说,元妃不喜欢“红香绿玉”四个字,你给改了吧。惜春画画,宝钗洋洋洒洒一大篇见解,看戏的时候,给宝玉说的戏词等都是如此。

不要说林黛玉,就是史湘云,比起宝钗,跟宝玉也熟悉很多。

比如湘云认为宝玉护着林黛玉了,收了行李,怒气冲冲就要走,宝玉去解释,湘云说,你就别恶心了,横竖人家是小姐,我是丫头什么什么的。

而当宝玉说了宝钗像杨贵妃,宝钗大怒,冷笑一声,只可惜我没有杨国忠这样的哥哥,接着她的发泄方式是指着丫鬟说,你认清楚了,我何曾是跟你玩的人?这种指桑骂槐很明显是针对宝玉的,所以宝玉也红了脸,不出声了。

史湘云是直接上嘴表示不满,而宝钗要指着小丫头发泄怒气,这就是差别。

而宝玉对她们也是如此。

史湘云跟风劝宝玉读书,宝玉针锋相对:

宝玉听了道:“姑娘请别的姊妹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知经济学问的”。袭人连忙解说道:“姑娘快别说他。上回也是宝姑娘说过一回,他也不管人脸上过不去,咳了一声,拿起脚来就走了。”

对宝钗的劝是,搭理都懒得搭理,回嘴都懒得回几句。

这不是唯一的一次,大家去读书,就会发现宝玉对薛宝钗的劝学是两个字“不应”,不像直接对史湘云表示不满,更不是为了蒋玉菡挨打后,林黛玉哭着说,你从此后就改了吧,宝玉说,我就是为这些人死了我也愿意的掏心掏肺。

情感上的亲疏可谓是非常明显了。

其实从世俗角度上来说,薛宝钗真是令人服气的人,她对周遭人和事的观察能力非常强悍,她要是嫁给一个普通的富贵公子哥儿,以她的情商那是会玩得非常顺溜,关键是她倒霉遇到了贾宝玉。

大家想想喜欢薛宝钗的人们:

王夫人,喜欢她周全,是当媳妇的好人选。

史湘云,是在叔叔婶婶家,过得挺辛苦,做针线很辛苦的。人又迷糊,薛宝钗像姐姐一样,螃蟹宴啊帮忙什么的,她哪有不喜欢的?

袭人是底层丫鬟,宝钗送个戒指小玩意儿,平常和颜悦色,表现出看得起袭人的样子,袭人自然就偏向宝姑娘了。

邢岫烟,寒门女儿,薛宝钗雪中送炭,照顾她的体面,也赢得好的印象分。

包括林黛玉,林黛玉孤寒,无父无母,体弱多病,所以确认了宝玉的爱情后,林黛玉就自然的放开了对宝钗的成见,并且把她当亲姐姐了。

...

各位发现一个特征没有?

那就是这些人,在世俗生活中都有缺陷面,以薛宝钗的高情商和机敏,一下子就见缝插针了,连林黛玉都搞定了!

但是刚好贾宝玉没有,在世俗层面,贾宝玉简直是人生赢家,根本没有薛宝钗能撬开的那个“点”。

而贾宝玉追求的“性灵/天然”又是薛宝钗光用情商和理智揣摩不到的东西,这点在第二十回莺儿和贾环玩耍,贾环耍赖这场上体现的很明显:

正值宝玉走来,见了这般景况,问:“是怎么了?”贾环不敢则声。宝钗素知他家规矩,凡做兄弟的怕哥哥。却不知那宝玉是不要人怕他的,他想着:“兄弟们一并都有父母教训,何必我多事,反生疏了。况且我是正出,他是庶出,饶这样看待,还有人背后谈论,还禁得辖治了他?”更有个呆意思存在心里。你道是何呆意?因他自幼姐妹丛中长大,亲姊妹有元春探春,叔伯的有迎春惜春,亲戚中又有湘云黛玉宝钗等人,他便料定天地间灵淑之气只钟于女子,男儿们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因此把一切男子都看成浊物,可有可无。只是父亲、伯叔、兄弟之伦,因是圣人遗训,不敢违忤,所以弟兄间亦不过尽其大概就罢了,并不想自己是男子,须要为子弟之表率。是以贾环等都不甚怕他,只因怕贾母不依,才只得让他三分。

现今宝钗生怕宝玉教训他,倒没意思,便连忙替贾环掩饰。宝玉道:“大正月里,哭什么?这里不好,到别处玩去。你天天念书,倒念糊涂了。譬如这件东西不好,横竖那一件好,就舍了这件取那件,难道你守着这件东西哭会子就好了不成?你原是要取乐儿,倒招的自己烦恼。还不快去呢!”

宝钗生怕宝玉教训贾环,这是她恪守世俗规则的认知,须不知贾宝玉根本眼里心里就没有这个东西。

所以,宝钗与宝玉的不熟是证据确凿的。

至于曹公为什么要让他们两个“不熟”呢?

第一是为了人物和故事逻辑合理化,以宝玉和宝钗这么不熟的情况,林黛玉还多心得不得了,宝玉还敢多跟宝姐姐单独呆一起吗?林黛玉又会给机会吗?很显然不会,每次都眼巴巴的就跟过来了不是?

第二是为宝玉的“悟”做准备。

《红楼梦》的结尾不确定,有人说是宝玉和宝钗结婚了,有人说是史湘云,我偏向于同意高鹗的看法,宝玉和宝钗结婚了,而且生活过一段日子,但是那不是对林黛玉“爱”的转移,而是“放下”或者更高层次的“升华”。

判词中说的是: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既是举案齐眉,料宝玉与宝钗婚后的日子从世俗层面上还是平静的,然而两个根本不熟的人聊什么呢?很简单,聊当年的旧事,聊世外仙姝寂寞林。

正因为曾经“不熟”,才可以郑重其事的聊下去,当年的事在你眼里原来是这样的啊。

而在这聊的过程里,宝玉彻底开悟了。

在前八十回,他已经多次提过,你们这些人死了,眼泪为我流光了,我就要化灰化烟的了。

他之前没“悟”,是黛玉未死,心有寄托,黛玉死后,宝玉沉浸在伤痛里无法自拔,是在与薛宝钗的婚后,从“不熟”的薛宝钗嘴里,一个全新的角度,重现了当年的旧事,并在这个过程中,慢慢的开悟了,放下了,升华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完全进入新的生命状态了。

所以高鹗书里被很多人称道的两段:

一个黛玉焚稿断痴情,一个宝玉夜访姑苏林黛玉,不见其人,很多人都被其戏曲化的煽情感动,而忽略了《红楼梦》这本书的生命态度。

黛玉断不了痴情,她生来是情种,为还泪而来,泪尽而逝,作为诗魂,她不会烧诗,更不会临死还咬牙切齿怨宝玉,枉做了宝玉的知音。

而开悟的宝玉,也不会再念叨姑苏林黛玉,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而独守空房的薛宝钗,也会按照世俗的规则,好好地把这个寡守下去,成为一个高配版的李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贾母到底有多疼爱林黛玉,看这十个细节就知道了
看袭人与史湘云谈话真难受,真有必要如此刻薄林黛玉吗?
贾母那么疼爱薛宝琴,林黛玉为什么毫不吃醋,还上赶着叫妹妹?
林黛玉最好的闺蜜是谁
刻薄的人那么多,你生气生得过来吗?看林黛玉教你如何应对
端阳节,贾宝玉那充满斗争的一周,只是金钏儿为何两天后才跳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