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民国火柴大王刘鸿生

刘鸿生

出处:《文史天地》2009年第11期
作者:孙骏毅


“我是跑楼的,可你不能侮辱我!”

1907年初夏的一个雨天,霞飞路上,匆匆行走的青年刘鸿生浑身湿透却顾不上擦一把脸,他要赶到“豫园茶楼”去,面见昨天侮辱过自己的“申江”煤厂黄老板。

刘鸿生得知黄老板约了客户在豫园吃茶,昨天一大早就赶了过来,向他推销开平煤。这时他的身份是英商开平矿务公司上海办事处的煤炭推销员。那时谈生意一般在茶楼里进行,所以上海人称这些人叫“跑楼”的。

黄老板正与客户洽谈一笔大生意,讨价还价怎么也谈不拢,回头看见灰头土脸的刘鸿生插进来,顿时气不打一处来,开口就骂:“滚开,跑楼瘪三,侬(你)来触我霉头啊!”

刘鸿生那时还是个穷小子,穿一身皱巴巴的洋装。一条地摊上淘来的蓝底白点的领带,拎了一只干瘪的包,被黄老板迎头一顿痛骂,委屈地说:“我想向你介绍新到的一批煤,成色上乘……”
“去去去!”黄老板眼睛一瞪,“小瘪三,做推销也不看看地方。”

刘鸿生年轻气盛,对黄老板说:“我是跑楼的,可你不能侮辱我!”

黄老板被他这一“冲”,竟有点对他刮目相看:“小赤佬,脾气不小嘛,好吧,侬明朝到这里来寻我。”

刘鸿生一句话不说,拎起包就走。走在路上,他思前想后,真想找个地方大哭一场。这个浙江定海人,自小就聪明伶俐,眼神里一向充满了自信。他13岁时进圣约翰中学读书,4年后又进入圣约翰大学深造。就在读“大二”时,校长卜舫济博士决定资助他去美国留学深造,学成回国后担任牧师兼教英文,月薪150元,还要送他一座小洋楼。当时一个工人的月薪只有15元左右。这不是千载难逢求之不得的机遇吗!谁知道刘鸿生并不领情,断然拒绝校长这样的安排,他不愿学神学、当牧师,更不想离开自己的祖国。校长非常生气,一纸文书,立即开除刘鸿生的学籍。
青年刘鸿生别无选择,只能咬紧牙关按着自己的意愿一直走下去。他的父亲有个老朋友叫周仰山,是宁波同乡会长。通过周的门路,他做了开平煤矿的推销员。这份差事的月薪100元,还有额外提成,每卖出一吨煤,就可以得到8钱4分银子,挣多挣少全看自己本事。刘鸿生脑子活络,人又聪明,很快就把销煤的经络摸得一清二楚。他不仅随便拿起一块煤,就能说出它的名称、产地、成色、特性、行价,而且本子上还有一张客户联络图,哪个客户用什么煤,一天用煤量大致多少,现有库存大致有多少,不等人家断货,他就会把煤送到门上去。3个月后,刘鸿生就有了“开平跑楼王”的绰号,开平煤的销量翻了一倍多。

今天,在豫园茶楼被黄老板触了个霉头,他怎么可以放弃呢。

第二天,刘鸿生特意备了一份礼物,拎着到豫园来找黄老板,先表歉意:“我昨天不该在你谈生意的时候来打扰你,你大人不计小人过……”

黄老板非常感动,没想到眼前这个小伙子被自己触了霉头,竟然先来向自己道歉,肚量多大啊,他打断刘鸿生的话说:“我看你是个有志气的年轻人,很诚恳的人,好,以后我‘申江’的煤全部吃你的。”

这是一笔大生意!刘鸿生喜出望外,从自己所得的折扣中让出一点,把价钱压低一点给黄老板。双方皆大欢喜。

刘鸿生总结生意经时说:“做生意其实就是交朋友,就是比为人诚恳;给人家路走,你自己也有路可走。”

“苏州太美了,它是我的福地。”

1908年夏,青年刘鸿生为推销煤炭数次来过山秀水丽小巧精致的苏州。他最终将“鸿生火柴”的厂址选在苏州,大约也是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一是商贾云集,城市消费能力强;二是距上海近,能进能退;三是水陆交通便利,“绝无障碍之虑”。说来也巧,20岁的刘鸿生这时结识了一个叫叶素贞的姑娘,他未来的老丈人就是燮昌火柴厂的老板。

青年刘鸿生长得还是很帅的:高大魁梧的身材,椭圆形的脸,上宽下窄,前额饱满,两条浓浓的眉毛下是一双非常有神的眼睛,闪着智慧而又亲切的光。每到一处,多得女性青睐。叶素贞与他一见钟情,为刘鸿生非凡的仪表与高雅的谈吐所动心,两人交往时间不长,就订下了终身大事。

叶姑娘的父亲叶世恭是有头有脸的人物,所开办的燮昌火柴厂很有名气,怎容得独生女儿如此“下嫁”一个跑楼的小子?叶家动员所有亲友及社会舆论相助,但女儿嫁刘的决心毫不动摇。一趟趟上门求婚时,刘鸿生忍气吞声,恭谨有礼,却在准老丈人家里受了不少冷言冷语,尤其是舅老爷一口一声“穷跑楼的”,使他非常恼火。婚后,他当着妻子叶素贞的面决断地说:“等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办一个比燮昌更大的火柴厂!”

1918年的夏季,连日暴雨,大河泛滥,河南、苏北相继闹水灾,大批难民涌入上海、苏州等地,流离失所,处境凄惨。工商界率先发起募捐赈灾,31岁就做了宁波同乡会长的刘鸿生一次就捐了5万元,相当于3.5公斤黄金。但靠募捐来帮助灾民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他决定办火柴厂。火柴生产工艺简单,对机器设备要求不高,主要靠手工操作,可以安置部分灾民。听说夫君要搞火柴厂,妻子叶素贞不乐意了,责怪他不该“气量太小,心机太重”,有意与其父唱对台戏。

刘鸿生说:“老丈人的燮昌,你心里也明白的,早晚要收摊的。靠作坊式经营,勉强维持已经力不从心了,一旦老丈人不在了,你那个只晓得去‘百乐门“大世界”白相的哥哥能撑几天?”

刘鸿生与所有来苏投资办厂的实业家一样,看中了城南的“冷水盘门”,这里临近京杭大运河,交通极为便利,地皮租金又不贵,办实业是得天独厚的地方。1920年深秋,鸿生火柴经过1年多紧锣密鼓的筹备后正式开张了,当时全厂拥有各类设备40余台,员工1700名,每天生产火柴40大箱,注册商标“宝塔牌”——火柴盒上印有北寺塔图形,它与虎丘塔一样是古城苏州的标志性文物。初期出厂的火柴因为质量不过关,划一下,点不着火;再划一下,有时火柴梗就断了。苏州人叫它“烂糊火柴”。鸿生火柴出师不利,开张头一年就亏损。刘鸿生非常着急,把自己关在书房里;逼着自己去查阅国外关于火柴制造的书籍。夫人劝他去问问老父亲,刘鸿生说什么也不肯。他知道“烂糊火柴”的要害是化学配方出了问题,外国人严密封锁资料,要解决这个顽症,只能靠自己去潜心研究突破难关。

“办实业靠人才。人才就是财富。”

刘鸿生说:“办实业靠人才,人才就是财富。”有人向他推荐刚从美国学成归来的化学博士林天骥,刘鸿生喜不自禁,当晚就拎着礼品登门拜访,坦诚地对林博士诉说自己办厂的艰难,尤其是人才短缺的窘境,终于说动了林博士的心,答应担任总工程师,月薪1000银圆!林天骥到厂后,经过半年多试验,采用高强度的胶粘剂,解决了火柴头受潮易脱落的老大难问题;他还与其他技术人员一起改进了磨磷机,提高赤面磷的质量。改进后的“宝塔牌”火柴头大、发火快,火苗白,磷面经久耐用,超过了洋火柴,“鸿生”的利润逐年翻番。

在企业管理上,刘鸿生也是大胆起用具有西方先进企业管理才能的人才。有一个叫华润泉的,曾留学英、日,当时在公共租界工部局任总会计师,是个精通法律和会计业务的专家,而且为人机变,足智多谋。刘鸿生对他早有耳闻,经过一段时间的认真考察,认定是个理想的帮手,就想着挖过来为己使用。

第一次造访华府,尽管刘鸿生谈吐不凡,执礼甚恭,态度恳切,华润泉仍觉得他年纪太轻,根基太浅,虽未谢绝,亦未应允。刘鸿生没有灰心,第二次又去造访华府,这次较第一次效果为佳,但华润泉还是没有松口。第三次刘鸿生不仅带来了重礼,还奉上第一个月的高薪。华润泉见刘鸿生不仅态度诚恳,而且为人十分厚道,是可以信赖的朋友,就毅然辞去收入丰厚的总会计师职务,投靠“鸿生火柴”,将厂里的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

中国火柴业的异军突起,打破“洋火”垄断市场的局面,洋人当然是很不甘心的。当时垄断世界火柴市场的是欧洲的瑞典。1924年后,中国进口的绝大部分是瑞典“凤凰牌”火柴。瑞典火柴商依仗自己的实力,刻意压价,企图挤走“宝塔牌”,一时使刘鸿生感到十分棘手。

“我可以倒下,但我决不认输!”这就是刘鸿生的性格。他决心和洋火柴一决雌雄。1928年,他与荧昌火柴厂联合发起成立江苏省火柴同业联合会,选举中国近代工业巨子张謇担任会长。一年后,刘鸿生挺身而出,以鸿生火柴厂的名义,向全国同行发出“合并起来,厚集资金,一致对外,协力图存”的《告火柴同业书》,邀集52家火柴厂的代表聚集上海,成立全国火柴同业联合会。会上,大家推举刘鸿生为常务主席,率领请愿团赴南京请愿,要求政府采取保护民族工业的措施。可惜这次大规模的请愿行动,由于瑞典火柴商暗中破坏,无功而返。他意识到民族工业要生存发展,靠别人“输血”是靠不住的,最好的办法还是自救,减少磨擦,联合起来,共同抵御“洋火”的倾轧。荧昌、中华两家火柴公司率先加盟,成立大中华火柴公司,由刘鸿生出任总经理。由于树大根深,抱团出击,当年产量和销售量就达到全国火柴产销量的22%,成为中国最大的火柴制造商,连一向傲气的瑞典火柴商都感到头疼了。

苏州《独立报》以通栏标题宣告:“凤凰”不敌“宝塔”,刘鸿生登上“中国火柴大王”宝座。

“遇上风浪,躲是躲不过去的。”

1925年,上海发生“五卅惨案”,全国掀起抵制日货运动。日本“猴子”牌火柴被迫退出中国市场。刘氏的“火柴集团军”趁机大反攻,一举拿下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可恨可悲的是,一些中、小型华资火柴厂趁机捞钱。这些厂由于资金少、设备差、技术低,大都生产黄磷火柴,价格比较低廉,因此火柴市场不久就陷入混战状态。瑞典火柴商见有机可乘,卷土重来。甚至傲慢地提出要兼并大中华火柴公司,收购苏州鸿生火柴厂的资产、商标。刘鸿生不予理睬,但洋火柴又在市面上招摇起来。

1930年,刘鸿生以86万两规银在四川中路建造8层高的企业大楼。这是我国民族资本家营建的第一幢办公大楼,是刘氏全部企业的大本营。大楼底层是中国企业银行;2、3层是开滦煤矿售品处和刘鸿生办公室;4层是上海水泥公司、中华码头公司、华东煤矿公司;5层是大中华火柴公司;6层是章华毛纺织公司;7层是刘鸿生记账房间、保险公司与中、小企业;8层是刘公馆。

30年代初,世界性经济危机波及上海和整个中国,日本帝国主义为转嫁危机出兵侵略中国东北三省。风云突变,中国的民族经济陷入困境。行政院长宋子文拟聘刘鸿生担任招商局总办(总经理),同时应允解决他的企业所存在的困难。他权衡利害得失,答应出任招商局总办。由于他的经营管理才华,任职3年,通过一系列整治,使招商局面貌大为改观,管理走上正规,效益不断提升,但他自己的大批企业因无暇顾及而处在停滞不前状态。1935年,上海各业萧条,金融业银根奇紧,社会上谣传“刘鸿生要倒”,银行、钱庄纷纷登门索债。在这危难之际,刘积极张罗调度,并卖掉1918年所建豪华住宅,同时凭藉他的声望与地位勉力周旋,终于化险为夷。

“我是资本家,但我首先是中国人!”

1937年11月19日,苏州沦陷了。早已停工的鸿生火柴厂里驻扎日军,直到第二年的7月才恢复生产。刘鸿生由香港经越南海防飞往“陪都”重庆寻找发展道路。抵渝第二天,蒋介石设宴款待刘鸿生,对刘鸿生慷慨赴难的义举大加赞赏,表示刘鸿生在沿海沦陷区总值1000万元的资产,待抗战胜利后全部由政府负责归还。

刘鸿生分析时局,重整旗鼓,规划在内陆发展实业来救国。他先后兴办华业火柴厂和中国毛纺织厂,在兰州创建了西北毛纺织厂和西北洗毛厂;以后又在重庆成立中国火柴原料公司,在贵阳设立氯酸钾厂,在昆明和海口建立磷厂。所有这些企业,尽管经济效益很好,如火柴厂及毛纺织厂产品几乎垄断了大部分后方市场,企业利润逐年上升,但由于受官僚资本的控制,刘鸿生的股份却不断遭受变相侵占,到抗战胜利时,他的大部分股份已被侵吞殆尽,只拥有20%左右了。

话分两头,且说在苏州沦陷区里的鸿生火柴厂停工大半年后准备开工,日领事馆自作主张,在苏州成立“火柴联营社”,规定所有日占领区内的火柴厂都必须加入联营社,否则一律封杀。鸿生火柴当时的掌门人戚福铭(刘家的亲戚)迫于无奈,只得违心地加入联营社。这事后来传到刘鸿生的耳朵里,气得他大拍桌子,骂道:“鸿生厂出了汉奸!”

鸿生火柴上了贼船,日军派松尾以查核员的名义进驻厂里,实际上就是控制鸿生厂。从此,鸿生火柴的生产销售,都被日本军、商界掌握在手里了。1942年,鸿生想过一个对策,想以燮昌火柴厂为交换条件,摆脱日方的控制,但由于原材料氯酸钾在日本人手里,就像关在笼子里的小鸟一样,再三挣扎也逃不出那只可恶的笼子。1945年抗战胜利后,“鸿生火柴”被列入“敌伪资产,予以没收”,冻结所有资金、物资,勒令停业整顿。

刘鸿生通过在重庆结交的官场关系,收回了在上海和华东地区所有的刘氏企业,包括鸿生火柴厂。由于当时洋货倾销,时局动乱,通货膨胀,物价飞涨,整个民族工业都陷于困境。1948年突遭“金圆券”的洗劫,刘氏企业的资产无形中贬值了一大半,经济遭受重创,唯独“鸿生”一枝独秀。原因很简单,因为火柴与肥皂、草纸一样被居民当做生活必需品囤积起来,所以,当时称为市场“五洋”的洋火、洋布、洋油、洋灰(水泥)、洋蜡烛的产量不降反升,厂里加班生产都来不及。1946年和1948年,产销两旺的“鸿生”分别扩招女工116人,“宝塔牌”火柴的日产量最高达80大箱(1个大箱是1000小包,1小包是10盒),年产量突破3万大箱,成为华东火柴市场的抢手货。

刘鸿生看着蒸蒸日上的“鸿生火柴”,非常开心,常常跑到苏州厂里来看看问问。

一位陈姓老人回忆道:那天,我记得是年初五一早,新年里开工头一天。我去厂里上班,走到厂门口吓了一跳,只见门口站了几个人,领头的是刘大老板!只见他笑眯眯地跟每个进厂的员工双手作揖恭喜新年,给每个员工发一个红包,我好像记得红包上写了“鸿运财发”几个字,那只红袋袋在“文革”中烧掉了,我怕人家讲我藏着大资本家的东西。

刘鸿生说:“工厂是靠工人赚钞票的,工人是我们当老板的衣食父母,哪个老板对工人不好,就是不孝。”新中国成立后,他从香港回到上海。经过近三年努力经营,刘氏大部分工厂的生产都得到迅速发展。如上海水泥厂。1953年“象”牌水泥月产量达1.8万吨,创历史最高记录;章华毛纺织厂的“鹦鹉”牌呢绒大批出口外销,国产毛料首次进入了国际市场;鸿生火柴厂也在1956年公私合营后迅速扩大了生产规模。1953年,刘鸿生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并当选为执行委员会常委。他在会上表示:要将自己所有企业第一批申请公私合营。国务院发布《公私合营工业企业暂行条例》后,1956年,刘鸿生将资产总值2000万元的企业,全部实现公私合营。

1956年10月1日,刘鸿生因心脏病医治无效在上海逝世,享年69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鸿生火柴厂
“火柴大王”刘鸿生
民国早期(苏州)华商鸿生公司职员徽章一枚
参观上海商标火花收藏馆
火柴大王刘鸿生自保秘笈:国家定息拿多了没好处
037 | 福州也曾有位火柴大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