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对临写启体字的两点想法

    近日有朋友拿他临写的启老书法来询问我的意见,引发了我对于学临启体字的一些反思,形成了两点想法,写在这里供大家参考、批评。

    首先,在我看来,“细致”地临帖也许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

    在临帖时,许多朋友乐意采取精确对临的方法,即把法帖放在紧挨着手边的左侧,一边看帖一边临写。由于法帖挨得近、眼睛盯得紧,往往一列临写下来,字距、单字大小乃至每个笔画的形状与位置,都可以在临者的能力范围内尽可能地贴近原帖。这看起来是很“见效”的办法,尤其是长期临写下来,可以逼近原帖的效果,令人觉得卓有成效。可是仔细思考下来,这种方法免不了会引导学书者走向“画字”的道路。一边看帖一边临写,临者的注意力往往会落到自己正在临写的笔画上,而在完成一个笔画后,下一笔的起笔也会以上个笔画作为参照物。如此往复,一笔一笔写下来,跟字帖对应得很紧,手熟后能够达成很好的效果,给临者很大的成就感。可问题是,如果仅盯着单个笔画以及笔画之间的位置关系,单字的整体结构、字与字之间的关系以及对于章法的宏观审视都会被下意识地放在非常靠后的位置。倘若一个笔画错位,就会连带着这个字之后的笔画也产生偏差,那么字的结构就会失去平衡。出于对单字整体结构的忽略,在碰到这种情况时,临者往往倾向于加强笔画之间相对位置的观察,以期临出的笔画毫不错位,从而精准地还原字帖中单字的结构。而如果将这种方法应用在创作中,书写者脑海中仅仅存在着字帖上笔画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而没有单字的结构平衡意识,写出字的结构无法依据平衡的原则进行变化,只能还原原帖上的结字。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在某字的某一种写法里,不存在细微地变化,写多少遍都是极其近似的。这也是学写田楷者千人一面的根源:在教学中,田英章老师常常强调哪一笔对正哪一笔,这种纹丝不动的处理,只能得出基本一致的结构。

启功先生临柳公权的《玄秘塔》

    而依我的想法,临帖应当先看后写再对比。临写至少以单字为单位,先观察单字的笔法和整体结构,在脑海中产生印象,而后凭借这个印象,自己进行书写。临写时,在尽可能还原原帖的基础上,对于结字记忆不清的部分,要有意识地写得平衡稳定。在临完一字后,再仔细对比临字和原帖中字的差异,找出错漏,在下一遍时改进。如此往复,不断地逼近原帖。相对上文所说的方法,这个临帖方式的好处是,临者是不凭借任何参照独立完成书写过程的。这就要求临者掌握随机应变的能力,在遇到印象模糊处要独立处理,尽可能使用笔和谐、结构稳衡。久而久之,临者能够拥有单字结构稳定的意识。当这个意识运用到创作中,书写者即使遇到了变化的字形,也会下意识地寻找使之结构稳定的方法,从而为作品增添多变性。而写后对比原帖,可以使临者印象更深,学得更加牢靠。

启功先生临怀素《自叙帖》

    第二,临写范本的筛选也有一定原则。

    初识启体的人多数对启功先生九十年代初的风格印象最深,其笔法删繁就简,结构挺健瘦硬。不识者常常轻视之,以为这个时期的启书抛却笔法,仅仅画竿而已。然而,当我们深入地审视后,就能发现,九十年代初的启书中锋醇厚、使转潇洒,最见董其昌精神,基本属于启先生书法中的上品。尽管如此,初学者将九十年代的启书作为范本,往往不易得法。究其原因主要是笔法的模糊性。来到九十年代以后,启先生书法的用笔锋芒尽收,运笔的顿挫也更加不明显,只用醇厚立体的中锋赢人。这就会给初学者带来疑惑,临写下来,在用笔上不会出入,只会将头尾画圆来模仿帖上的形态,总体看来,收获不大。

本文作者临习对比图(左边为作者临写作品)

    因此,在我看来,学习启体较好的范本是启功先生七、八十年代的作品。这两个时期的作品既具有鲜明的启体风貌,用笔的出入顿挫和运笔的轨迹又十分明显,有利于初学者体会启体字的书写节奏。此外,七、八十年代的启书风貌可上溯古人,七十年代的楷书具有较强的柳体风貌,八十年代的行草书用笔与怀素的《自叙帖》十分相近。对这些作品的临写,可以帮助学书者出今入古,进行更深入的学习。

    以上是我个人的两点想法,难免偏颇,希望得到朋友们的批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帖、摹帖、临帖是学习书法的基本方法
网友学一年赵孟頫,有天赋却犯了一个致命错误!
毛笔字坚持练8个月能发生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是怎样完成的?
怎样练好字 | 入门级-字帖使用全攻略(二)
关于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的几点介绍
这些练习书法的方法,简单有效,非常实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