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围城内外:传统村落的保护迷局

乡村调研手记

乡村调研手记009


2012年9月,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专家委员会为了突出“古村落”的文明价值及传承意义,将“古村落”改为“传统村落”。

传统村落,一般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 ,是农耕文明时代的宝贵遗产,富含多元价值。从2012年12月至今,我国总共评定了五批传统村落名录,共计传统村落6819个。

地扪,作为第一批被列入名录的传统村落,与很多传统村落一样,陷入了保护的迷局。

前两天一位做遗产保护规划的老师来到地扪,看到村中参差不齐的建筑风貌与尚有农耕文明遗留的乡土气息,表达了希望传统村落的“形”与“神”能够兼顾保护的复杂心态。

其实,这也是社会各界都在关注与讨论的一个话题,即传统村落保护的内核究竟什么?如何保护?

1

一 、围城里的保护迷局

对于传统村落的保护,人们似乎始终执拗于对其“形”的坚持。

拿地扪为例,作为传统村落,人们对它的几个关注点主要为:木构建筑、侗歌侗戏等民族艺术以及民俗节日的庆典。而对于农耕文明下产生的一系列生产生活的知识与智慧,却鲜少有人去关注。

令人遗憾的是,木构建筑在逐渐被砖混建筑所取代,目前砖混民居占了民居总数量的1/3。

侗歌侗戏等民族艺术也充斥着商业的元素,只能存在于舞台之上,再也无法恢复其原本的样貌。

民俗节日的庆典变得可有可无,重要性与否,取决于旅游等其它庞杂的因素。

人们执拗于保护的东西正在逐渐消逝,不得其解。像是围城里的迷局一样,无法解局。

2

记忆中的“场”与当下的“场”

若想走出迷局,还是要从根源上找问题。

一味地执拗,只能将自己逼上南墙。对于目前种种传统文化的物质形态面临着不可逆转的消逝现状,究其原因,是产生它们的“场”已经不再合时宜了。

当砖混民居的造价与木构房屋的造价相差无几,在安全上还更胜一筹时,人们的审美价值观又是向外的,于是木构民居建造的必然条件就丧失了。

当大部分村民开始通过手机进行社交,约会的方式也变得多元,生活中通过行歌坐月来谈情说爱的原始方式也自然会被取代。

以前观看侗戏是大家鲜有的娱乐之一,而如今面对不胜枚举的娱乐盛宴,侗戏的优势开始转变成了劣势。

这些传统文化形式曾经在生活中产生的“场”,在当下已不合时宜,正在逐渐消逝,或是已经被掩埋。

这些过去发生的“场”已然变成了我们记忆中的“场”,却仍被我们徒然地保护着。而那些遗留下来的,在当下还发生着的“场”,却常常被忽视。

为此,我们一步步地走入了自己设下的迷局。

3

如何走出迷局

如何走出迷局,其实就回到了最初的那个话题,“传统村落保护的内核究竟什么,应该如何被保护”。

从传统村落的概念来看,一共包含三个元素:时间、内涵与价值。

时间方面,需要成形较早;内涵方面,即是要具备丰富的文化与自然资源;价值方面,则需具备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社会价值等多重价值。

三个元素的形成,都少不了“人”的作用,即传统村落的保护,“人”才是其间的神韵所在。如果没有能撑起来的人,传统村落的风貌保持得再好,也会变得颓败不堪。

传统村落要保护的内核,应该是人在这一特定的区域下,与自然、社会发生的互动中,形成且正在发生的多元价值的内涵。

这一内涵,包括当下村民在农耕环境下保留的种种细节,涉及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那么面对这样的内核,我们该如何走出迷局,突出围城?

其一,对于逐渐消逝的传统文化形态以及记忆中的“场”做档案化、数据化、影像化的存档。

既然,它们在当下的阶段已不再合时宜,执拗地坚持就变成了不理性的选择。通过当下愈发精进的技术手段,珍藏、保存,以待不时之需。

其二,对于现下还发生于生产生活里的知识、智慧以及当下的“场”,进行梳理与创新孵化。

当下还存留的,说明仍被时代所需。对此活化利用,是激活传统村落的探索途径之一,不再只是依靠博物馆式保护、旅游开发式保护以及村民自发式保护。

其三,不要总是给知识贴上文化的标签。我们总喜欢给各种技艺、技能等乡土知识贴上文化的标签,这看似是一种尊重,实则束缚住了这些知识的发展空间。

文化常常令人心向往之,却又永远存在于一定的距离之外,让人不能近身。而知识则是人人都可以习而用之的,有着无限地孵化可能。

其四,保持“两种人”的存在与置换。

传统村落的激活需要村里人与城里人的合力,才可以进行下去。它既离不开村里人形成的场域,又离不开城里人的创意孵化。从这个层面来讲,就需要部分村民与部分城市人的双向流通与置换。

作者:张媚,民智国际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地扪生态博物馆执行馆长。

文字编辑:韩铠宇

图片编辑:韩铠宇

图片来源:网   络

   扫描下方二维码继续阅读美文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虹口人,这些老物件你还记得吗?满满都是回忆
【理】传统村落与“祝融之灾”——1.11独克宗古城火灾现场考察及思考
游在传统村落 感受美丽乡愁
历史上,中国形成了发育成熟、高度发达的农耕文明,乡土文化也一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家园。在现代化不断深化的今天,乡土中国的精神和文化仍然深具价值,也是我们文化身份、民族情感和
为什么中国民宅惊艳世界中国人却偏爱高楼大厦?
学术文摘丨甘青宁地区传统村落的初步研究(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