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衲读074|有江湖的地方就有帮派——云台二十八将的派系和刘秀的智慧




本来,老衲有一个很宏伟的计划,就是将“云台二十八将”一一写来,每人一篇,算下来,就是二十八篇,嗬嗬,老衲想起来都觉得自己很牛叉。

但是,看到《后汉书》,虽然对二十八将每人都点到了,都有或长或短的叙述,但在内容上,实在乏善可陈。历史,不是小说,不好过于发挥。老衲本着严肃的态度,只好放弃了这个宏伟的计划,将就着在今天一锅乱炖了之。

云台二十八将有些谁

“乱炖”之前,先说说“云台二十八将”有些谁谁谁。

公元57年,刘秀去世,刘秀和阴丽华的儿子刘庄继承了皇位,这就是汉明帝。汉明帝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感情特别丰富。《后汉书》记载,永平七年(公元64年),阴丽华离世,刘庄一直念念不忘他的父母,常常因思念父母而在梦中惊醒。阴丽华去世十年之后的一天,刘庄再一次来到阴丽华曾经住过的房间,看着那些遗物,看着阴丽华曾经用过的化妆用品,刘庄放声痛哭,泪如泉涌。
也就是这位有情有义的明帝刘庄,在追思父母之时,也格外敬重那些追随刘秀,立下赫赫战功的功臣们。他命人画了二十八位功勋卓著的功臣的画像,陈列于南宫云台,这就是“云台二十八将”。

其实在这二十八人之外,还有四人也有画像放在一起,但因为这四人要么是皇族,要么是外戚,为了避嫌,所以不计入二十八将之内。这个名单如下:

太傅高密侯邓禹、大司马广平侯吴汉、左将军胶东侯贾复、建威大将军耿弇、执金吾雍奴侯寇恂、征南大将军舞阳侯岑彭、征西大将军阳夏侯冯异、建义大将军鬲侯朱祐、征虏将军颍阳侯祭遵、骠骑大将军栎阳侯景丹、虎牙大将军安平侯盖延、卫尉安成侯铫期、东郡太守东光侯耿纯、城门校尉朗陵侯臧宫、捕虏将军杨虚侯马武、骠骑将军慎侯刘隆、中山太守全椒侯马成、河南尹阜成侯王梁、琅邪太守祝阿侯陈俊、骠骑大将军参蘧侯杜茂、积弩将军昆阳侯傅俊、左曹合肥侯坚镡、上谷太守淮陵侯王霸、信都太守阿陵侯任光、豫章太守中水侯李忠、右将军槐里侯万脩、太常灵寿侯邳彤、骁骑将军昌成侯刘植
下面这四人,有画像,不计入云台二十八将的名单:

横野大将军山桑侯王常、大司空固始侯李通、大司空安丰侯窦融、太傅宣德侯卓茂

应该说,在新莽末年东汉初年十来年的历史中,这些人身上的故事,不会输给刘邦、李世民、朱元璋的那一帮手下,甚至和三国乱世里的那一些现今大家耳熟能详的谋臣猛将相比,也毫不逊色。只可惜,《后汉书》的作者范晔描写战争的本事太差(也许是他不屑于写战争),讲故事的能力也远远赶不上司马迁,再加上刘秀这个人物也过于完美,让后人少了发挥的空间,以致连带着他的这些手下,也让后人少了关注。

二十八将里的派系之争

老衲在前不久讲到刘秀的对手时,提到过一个叫做彭宠的人。在刘秀河北遇困,狼狈不堪之时,时任渔阳太守的彭宠联合当时的上谷太守耿况,雪中送炭地向刘秀输送了几千骑兵,以及一批大将:吴汉、寇恂、盖延、王梁、耿弇、景丹。这几个人,就是二十八将中的“河北派”。

有江湖的地方,就有帮派。二十八将,也是一个江湖,自然也会分成帮派。除了刚才说的“河北派”,二十八将还有“南阳派”、“颍川派”和“投降派”。

势力最大的,当然属于南阳派,不仅因为南阳是刘秀的出生地,而且南阳派中的很多人很早就跟着刘秀一起闹革命。他们是:邓禹,南阳新野人;贾复,南阳冠军人;朱祐,南阳宛人;马武,南阳湖阳人;刘隆,南阳宗室;马成,南阳棘阳人;陈俊,南阳西鄂人;杜茂,南阳冠军人。

这八个人,是正宗南阳派。其中贾复和陈俊两个人,曾经是跟着刘秀的亲戚刘嘉的,后来刘嘉把这两个人推荐给了刘秀。另外还有三个人,也是南阳人,但不能算是南阳派。其中吴汉是南阳宛人,但他起先是跟着彭宠混,在河北投靠的刘秀,应该算作河北派。岑彭是南阳棘阳人,一个很厉害的角色,他是在代表新莽政权和刘秀打仗时,战败后投降刘秀的,算是投降派。任光是南阳宛人,早先在昆阳之战时和刘秀有战斗友谊,但他后来是在河北做信都太守时投靠的刘秀,算是南阳派和河北派都沾边。

河北派除了前面说到的吴汉、寇恂、盖延、王梁、耿弇、景丹,还有耿纯(和耿弇不是亲戚)、李忠、万脩(李万二人是跟着任光一起在河北信都投靠刘秀的)、刘植。后面说的这几个人,虽然也是属于河北派,但都是零零碎碎加入进刘秀的革命队伍,不像前面说的那几个人,是抱成团加入的。

再就是颍川派。这个派别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他们基本上都是刘秀路过颍川时,顺手捡过来的。能捡到他们,也是需要资本的,这个资本,就是刘秀在昆阳之战时的精彩表现,让他们折服。后来刘秀前去河北镇抚地方势力时,路过颍川,这些颍川的狠角纷纷跑到刘秀那里表忠心,加入了革命队伍。

颍川派的人有:祭遵、铫期、臧宫、傅俊、坚镡、王霸。你发现没有,这六个人里面,四个人的姓都是怪怪的,祭、铫、臧、坚,呵呵,姓名怪的人,一定是很厉害的,这是江湖规律。

还剩下三个人:岑彭,南阳棘阳人;冯异,颍川父城人;邳彤,信都人。理论上,他们应该分别归入南阳派、颍川派和河北派,不过,他们三个人都是在和刘秀对抗时吃了败战后投降的,所以将他们列入“投降派”。

虽然分这么多派,但总体来说,他们在十多年的征战中,基本上还是比较团结的,没有斗得很厉害。但,再团结的队伍,还是或多或少有一些派系之争,南阳的扎成一堆,河北的结成一伙,颍川的抱成一团。那些投降派,本来就有污点,那是不方便拉帮结派了。

几个小故事

虽然《后汉书》的故事讲得不好,但不表示没有故事。作为声名赫赫的云台二十八将,没有故事那是交代不过去的。老衲勉为其难,还是简单地挑两三个小故事说一说吧。

败战将军邓禹:老衲以前说过,在评书里面,邓禹是以军师的形象出现的。现实中,邓禹也经常出一些点子参一下军机,但他主要还是一个将军。邓禹比刘秀要小七八岁吧,当年刘秀出巡河北,以前和刘秀在长安做过同学的邓禹听说了,赶紧从南阳出发去追刘秀,在河北邺城追上刘秀后,马上向刘秀效忠,并对刘秀发表了一番长篇演讲,其地位堪比后世诸葛亮的“隆中对”。也就是这篇“邺城对”,点燃了刘秀称帝的壮志雄心。在河北的时候,邓禹带兵打铜马军,也取得了一点成绩。河北局面稍稍平定了,刘秀要去平定山东,但这时赤眉军攻入关中,那边如果下手晚了,也会很被动。刘秀不得已拉开两条战线,并且把他手下的四万兵力分了一半给邓禹,让邓禹带着两万精兵西征。西征之初,邓禹虽然打得吃力,但也算顺风顺水,陆续平定了河东、山西,刘秀很高兴,封邓禹为万户侯,此时的邓禹才24岁。但好景不长,邓禹领兵进入关中后,由于战术保守,加上出了叛将,接连吃了几个败战,最后在与赤眉军的决战中惨败,好不容易攒起来的十万人马,最后只剩下区区24人逃回洛阳。看着邓禹打仗确实不行,刘秀不得已用冯异替换了他。虽然如此,刘秀对邓禹还是格外信任,在二十八将的排名中,邓禹名列第一。

又一出将相和:廉颇蔺相如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刘秀时期也上演过一出“将相和”的戏,这个故事的主角是贾复和寇恂。贾复是一员猛将,在建武二年时任执金吾,而寇恂文武双全,当时被刘秀任命为颍川太守,相当于是一个文官。当时,贾复的队伍在汝南,他的一个部将在颍川杀人,地方官寇恂马上派人去把贾复的这个部将抓了。当时天下还没平定,战乱纷纷,对于军队里的人犯法杀人,一般都比较宽容。但寇恂不管这么多,他在闹市里面把贾复的这个犯了法的手下给处决了。贾复觉得寇恂不给他面子,是奇耻大辱,在他领兵经过颍川的时候公开放言说:“我和寇恂同殿称臣,他这样羞辱我,是可忍孰不可忍。我见到他了,一定要亲手用剑杀了他。”你看,这就是南阳派和河北派在闹别扭。寇恂的手下听说了,都很气愤,纷纷表示要和南阳派血战到底。寇恂说:“怎么能这个样子哩,你们没学过历史吗?人家蔺相如和廉颇的故事,你们没听过?我们要好好向蔺相如学习。”于是寇恂准备了很多很多好吃的和高度白酒去犒军,贾复的士兵每人给双份的酒食,让他们放开肚皮喝酒吃肉。寇恂礼节性地出城来表示欢迎,然后半路上说自己病了,跑回城里去,以避免和贾复见面。贾复准备去追杀寇恂,结果因为士兵们都喝醉了,只好作罢。寇恂这时候又派人去找刘秀汇报工作,把贾复要杀他的情况说了,于是刘秀出面,把贾寇两人找来见面讲和,河北派和南阳派不得不握手言和了。

大树将军冯异:冯异是投降派的典型代表。当时,他是王莽政权里的一个郡掾,监管颍川的五个县。当时的刘秀是刘玄的手下,攻打颍川的一个县城时,一时攻不下,就屯兵在旁。冯异作为监军,跑到城外面来巡视,结果就被刘秀的手下捉到了。幸好冯异有一批朋友,正在刘秀手下效力,他们对刘秀说,冯异这个人很优秀啊,最好不要杀,留下来有用。刘秀就没杀冯异,冯异知恩图报,对刘秀说,我帮你守着这五个县城,不让别人拿走了,将来你要用的时候就来取。果然,冯异说到做到,刘秀的部队走了后,刘玄另外派了十多批人马来打这五个城,怎么打冯异都不投降,后来刘秀做了司隶校尉要去洛阳办事,路过颍川时,冯异马上大开城门,向刘秀投降了。冯异因为是投降派,和什么南阳派河北派颍川派混不到一起,所以平时也格外小心谨慎,看见别的将领了,他总是让路。每次宿营的时候,别的将领都聚在一起夸自己的战功,惟独冯异一个人默默在坐在大树下面,于是人们就给他取了一个“大树将军”的绰号。在打败河北王昌(郎)政权后,刘秀改编军队,让将军和士官进行双向选择,结果那些小军官都纷纷表示愿意跟随“大树将军”,刘秀由此开始格外重用冯异。邓禹吃了败战后,西面战线的重任,就落在冯异身上,而冯异也不负众望,平定了关中。

地名的诅咒:熟悉三国故事的人都知道,和诸葛亮齐名的凤雏庞统,在和刘备一起征伐蜀中之时,死在了一个叫做“落凤坡”的地方,庞统号称凤雏,死于落凤坡,正是应了这个地名的诅咒。而二十八将里面的岑彭,也是在攻打蜀中时,中了地名的诅咒,死于非命。岑彭在评书中,是武功非常了得的武状元,现实中他的战斗指数也非常高,一般人都认为他的战功仅次耿弇,与冯异齐名。岑彭的战功,主要是平定了荆襄,并基本平定了蜀中,所以刘秀任命他为征南大将军。建武十一年,岑彭率军从长江水道攻入蜀中,一路高歌猛进,势如破竹。在打到离成都只有十来里时,天黑了,岑彭命军队驻扎结营,只等着第二天天一亮攻下成都,完成征服蜀中的大业。岑彭等军队扎完营后,问手下这个地方叫什么名字,手下说,这里叫彭亡。岑彭一听,皱了皱眉,心里,这太不吉利了,彭亡,这不是说我岑彭要死在这里么?他正想换个地方,突然听说成都城里逃出了一个大将的家奴,想要投降,并且要送情报。岑彭一听,就暂且按下了换地方的念头,去见这个降奴。不料,这个要投降的人是成都那边派的一个刺客,岑彭粗心大意,当晚就被这个刺客杀死,真应了“彭亡”的诅咒。

吴汉一生惟勤勉:吴汉在二十八将里面排第二,比战功卓著的耿弇、冯异、岑彭都要高,固然,他做过大司马,官比这三个人要大,更主要的是,吴汉生性敦厚,做事勤勉,深得刘秀喜欢。有这么一个励志的鸡汤故事,说是刘秀刚起事的时候,有一次打了败仗,刘秀夜里去巡视营房,想看看那些战败的士兵是什么心态。结果一看,这个帐篷里几个人,满脸的泪水,哭哭啼啼,有写家书的,有写情书的。跑到下一个帐篷里一看,几个人喝得醉醺醺的,满脸的眼泪,抱在一块又唱又哭,丑态百出。走着走着,一路都是这样。终于走到一个帐篷,往里一看,里面坐着一个年轻的将军。他拿着一块破布,不停地擦自己的武器和盔甲,擦的雪亮雪亮的。脸上的表情呢,既不忧伤,也不沮丧;既不愤怒,也不亢奋。很平静,跟没事似的,就在那里擦武器,擦的雪亮雪亮的,准备下一场战斗。刘秀很惊讶,说:“这小子肯定能成事!”结果这小子真的成了事,他就是吴汉。后来岑彭被刺身亡后,也是吴汉临危受命,接替岑彭完成了平定蜀中的任务。虽然吴汉有很多优点,但他有一个缺点,就是放纵士兵抢劫。早些时,他的部队经过刘秀的第二老家新野(刘秀姐夫邓晨、刘秀老婆阴丽华的老家),把新野洗劫一空,结果邓晨的侄子邓奉回老家后看到那惨景,一怒之下反了,害得刘秀费了好大的劲才把邓奉捉住,并且忍痛杀了他。这种亲者痛仇者快的事,祸首是吴汉,但刘秀又舍不得责罚老实人吴汉,只好打落了牙往肚子里吞。

刘秀的智慧

当年韩信被吕后与萧何合谋诛杀,死前慨叹“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西汉的那些开国功臣们,得到善终的没有几个;一千多年后,同样起于布衣的朱元璋在登基后也大杀功臣。为什么呢?

话说刘邦登上皇位后,每天的上朝对于刘邦来说,简直就是折磨。因为他身边的死党们,也就是沛县那一帮曾经和他一起大块吃肉、大碗喝酒、一起鬼混的豪强们从来没有把刘邦当作皇帝,在他们眼中,刘邦还是那个在沛县和他们称兄道弟的刘季,而不是被史书神话自带天子之气的皇帝。所以他们在朝堂之上“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这样一来,先不说皇帝的威严在哪里,如同菜市场一般的议事,已经让刘邦开始头疼。这个时候,拯救刘邦的是叔孙通。

叔孙通在刘邦的许可下,带着一百多人,为刘邦制订了一整套上朝的礼仪,按照这套礼仪,天亮之前,诸侯大臣们按次地进入殿门,功臣、列侯、将军,以及其他军官们都依次站在西边,面朝东;丞相以下的名种文官都依次站在东边,面朝西,等皇帝的车子从后宫出来后,诸侯王以下直到六百石的官吏们依次向皇帝朝贺。哪一个稍有不合礼法,负责纠察的御史立即把他们拉出去打一顿。

所谓功高震主,大约也是这个道理。再守“礼”的功臣,都免不了一颗骄傲的心,随时会威胁到刚刚成立的脆弱政权。所以,制礼是一方面,同时,还要把那些让人不放心的功臣干掉,以绝后患。

经过西汉两百年的严格执行,大汉的官员们已经熟悉了礼法,“礼”已经不成问题。那一帮和刘秀出生入死的功臣,和刘秀的关系也是很融洽的,但刘秀还是有他的担心,他担心的是什么呢?

战争结束之后,刘秀没有重用功臣,而是“退功臣进文吏”,将功臣养起来不用。这倒不是因为功臣们没有治国的素质,南宋叶适认为,刘邦手下功臣多是亡命之徒,刘秀手下诸将却都有“儒者气象”。有人认为,刘秀不用功臣是不想伤感情,起用文吏则因为用起来顺手。

刘秀非常勤政,他天不亮就上朝,太阳偏西了才退朝,虽然完成了统一大业,贵为皇帝,但每天处理公务时都兢兢业业,唯恐有过失。严以律官宽以待民,是刘秀行政体系的特色。他的官不好当,他自己是工作狂,对官员们要求也极严格。为了减轻百姓负担,他裁撤官吏,合并州县,当时全国减少了四百多个县,“吏职减损,十置其一”,官吏人数减少,工作量自然大增,而刘秀对他们的要求决不放松。据《后汉书》记载,当时内外群官,都由刘秀亲自选拔“经明行修”之士,并以法令对他们严加督察。这个“以柔术理天下”的人,唯一不柔的,就是对他的官员。他有时甚至下令鞭打大臣。

如果继续用功臣来治理国事,那些人功成名就,难免怠慢,很难适应这个行政体系,责罚的话,伤及君臣感情,不责罚,则政令废弛;新提拔的文吏,则能有更高效率。这或许是刘秀的考量,也是他的智慧。

所以,刘秀在做上皇帝后,给这些昔日的战友们非常丰厚的赏赐,封侯的封侯,给钱的给钱,让他们统统回家去养老,遇到有特别重大的国家大事,才礼貌性地请他们来商量一下,商量完了继续送他们回封地去。直到刘秀去世,他和这帮哥们都保持着良好的友谊。云台二十八将里,除了岑彭因为遇刺、刘植早早死于战争外,其他人,都无一例外地得了善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汉光武帝刘秀的核心班底云台二十八将的“成分”构成
光武帝刘秀 光复汉室的大将-云台二十八将
简述‘云台二十八将’(一)
​邓禹为什么是云台二十八将之首
被史籍掩盖,刘秀麾下三大集团的多次内战
东汉的开国将领团:云台二十八将(一),东方苍龙七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