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清茶壶醉今人

在闽南的大部分地区,待客的第一件事就是泡茶,而且泡的是功夫茶。这功夫茶颇有讲究,一要好茶,二要好茶具。茶具中最重要的是茶壶,没有好茶壶就喝不出好茶的味道。400多年前,紫砂壶与乌龙茶在闽南不期而遇,形影相随,从此催生了功夫茶。这一段文字,是16年前笔者采访通讯中的话语。《明清茶壶醉今人》一文,刊发于闽南日报2007108日、茶叶世界杂志2007年第24期。

茶里乾坤大,壶中韵味长。紫砂壶被闽南人赋予特殊魅力,不少爱好者生前珍爱它,死后还要把它带进坟墓中。这样就保存了历史,把大量明清时期的紫砂壶留到了今天,“陶醉”了今人。随着中华民族的和平崛起,中国梦正一步步变成现实,经济繁荣促使功夫茶文化青春焕发,功夫茶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承认、热爱和追捧。茶人们纷纷“陶醉”于古今紫砂壶之中!

附当年发表的通讯原文。

   明清茶壶醉今人

漳浦举办全国最大规模的出土紫砂壶展览

茶里乾坤大,壶中韵味长。在十月初落幕的漳浦国际茶壶茶文化节上,一大批从明清墓葬中出土的紫砂壶唱起了重头戏,为世人瞩目,引起轰动。

在天福茶学院图书馆的大厅内,200多件出土紫砂壶集中展示,形象地解说着闽南功夫茶的历史;2000多名海内外人士近距离欣赏紫砂壶珍品,齐声称赞这是今古奇观;40多位专家学者云集漳浦进行学术研讨,一致认定漳浦县博物馆馆藏的出土紫砂壶质量与数量为全国之最。

在闽南的大部分地区,待客的第一件事就是泡茶,而且泡的是功夫茶。这功夫茶颇有讲究,一要好茶,二要好茶具。茶具中最重要的是茶壶,没有好茶壶就喝不出好茶的味道。400多年前,紫砂壶与乌龙茶在闽南不期而遇,形影相随,从此催生了功夫茶。在壶展现场,天福集团驻茶学院董事黄国辉向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林丰正等台湾同胞讲解着漳台相同的茶俗。他叙述了台湾著名史学家连横在《雅堂文集·茗谈》中的记载:“台人品茶,与漳、泉、潮相同……茗必武夷,壶必孟臣,杯必若琛,三者为品茶之要。非此不足自豪,且不足待客。”黄国辉先生还吟诵了连横的诗:“若深小盏孟臣壶,更有哥盘仔细铺。破得功夫来瀹茗,一杯风味胜醍醐。”林丰正等人点头称许:“确是如此。”

壶映百年史,茶连两岸香。这是茶壶的盛会,这是茶文化史上的奇观。各式各样的茶壶精品异彩纷呈,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在玻璃展柜内,明代最著名的紫砂壶工匠时大彬制作的三足鼎盖紫砂壶特别抢眼,人们争相观赏、拍照。这是1987年在漳浦从明万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资政大夫户部尚书卢维祯墓中出土的文物。漳浦县博物馆馆长、副研究员王文径介绍说,这次共展出旧紫砂壶251件,以墓葬出土的为主,90%为漳浦县博物馆藏品,其余为当地民间藏品。还展出当代制壶高手制作的紫砂壶36件。其中时大彬款三足鼎盖紫砂壶和陈鸣远款壶等三件为国家一级文物,是第一次在当地公开亮相。南京博物馆原副院长、著名的博物馆学家、考古紫砂陶专家宋伯胤观赏得特别认真,看到这么多茶壶精品,虽然已87岁了,他仍兴奋得像孩子一样手舞足蹈。他对记者说,时大彬这把茶壶出土后,我曾专程到漳浦来鉴定,可以认定这是全国出土的三把时大彬紫砂壶中年代最早的一把。而且出土时壶中还有茶叶,该茶叶是已知确定年代最早的茶叶实物。漳浦的这次紫砂壶典藏展,是我国第一次地方性展览,内容涉及全国,具有世界性的意义。

鸣远壶与若深杯

漳浦有资格举办国际茶壶节吗?开头有很多人心存疑问。产茶壶的虽然是江苏宜兴、广东潮州、江西景德镇等,但收藏古茶壶最多的却是闽南漳浦。通过展出,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为什么漳浦有这么多古茶壶呢?王文径副研究认为,这与闽南的茶俗和特殊的葬俗有密切的关系。在中国的饮茶习俗中,保存于闽南、粤东及台湾的功夫茶,最具有茶文化气氛,大有古韵遗风。功夫茶的出现,直接反映了明清时期闽南地区经济文化状况。紫砂壶被闽南人赋予特殊魅力,不少爱好者生前珍爱它,死后还要把它带进坟墓中。这样就保存了历史,把大量明清时期的紫砂壶留到了今天,“陶醉”了今人。

时大彬壶·

为了一睹这批古茶壶的丰采,很多人不远百里、千里赶来漳浦。有40多位专家学者在漳浦县会议中心参加了“闽南茶文化与紫砂壶学术研讨会”。他们来自江苏、广东、安徽、上海、浙江、台湾及福建等地。研讨会上,考古紫砂陶专家宋伯胤、南京艺术学院教授潘春芳、江苏宜兴紫砂陶艺术家潘持平、中国美院教师吴光荣、台湾成阳文化基金会宋信德,台湾鸿禧美术馆舒佩琪,广东潮州韩山师范学院教授陈香白等纷纷发言,认为漳浦能收藏这么多的明清茶壶十分难得,对茶文化和陶瓷工艺的研究有重大意义。研讨会收到海内外专家学者10多篇学术论文。此后,在漳浦县博物馆展厅内还举行了现场制壶鉴赏,由江苏宜兴高级工艺美术师许艳春和广东潮州制壶世家传人吴瑞全分别表演。只见一团陶泥在名师的手中一点点成形,壶身、壶盖生动地展现在人们面前。王文径副研究员说,明清时期,江苏宜兴的大彬壶、鸣远壶、孟臣壶等进入闽南,成为人们的至爱。后来潮州人利用当地的朱泥,仿制出“孟臣”等款识的茶壶,大量进入闽南及台湾市场。所以“孟臣壶”也就成了紫砂壶的代称。如今,宜兴与潮州的制壶传人在茶乡漳浦携手献艺,演绎着功夫茶不断融合、和谐发展的历史。

(闽南日报2007年10月8日 ,茶叶世界杂志2007年第24期刊发)

漳浦人泡功夫茶

五壶迎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闽南明清葬俗和紫砂壶
再穷也要喝茶|有茶癖者不能自己
闽南第一壶
明代工户部侍郎卢维祯墓出土的过亿紫砂壶
闽南情思功夫茶
功夫茶具之四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