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揭秘张学津的后事:全体徒弟跪拜高喊:师父,我们都是您的儿子

常有言曰:“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把师父当做父亲一样对待,这在以前那个极为重视传承的年代,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当一个人拜了另一个人为师,他就要像侍奉父亲一样侍奉对方。在现代,这种事情已经非常少见了。

著名的京剧演员张学津和他的徒弟,却能在现代社会中关系如同普通父子一般融洽。

这不仅需要徒弟带着诚心与对师父的真心敬佩,也需要师父能将弟子像儿子一样看待才能做到。

生活中为人祥和,学艺时要求严格。张学津和他的徒弟们做到了这一点。

2012年,京剧大师张学津去世,他的徒弟都跪在张学津的灵前,一起齐声高喊:“师父,我们都是您的儿子!”

那么,张学津到底具有怎样的人格魅力,才能在这现代社会中与徒弟相处得如此融洽呢?

一、张学津简介

张学津,中国著名京剧演员。他是国家一级演员,北京京剧院的优秀老生演员。

1941年,张学津出生于北京市。八岁时,张学津进入北京戏曲学校开始了自己的戏曲生涯。经过十年的学习,张学津从北京戏曲学校毕业,进入了荀慧生剧团。

1962年,张学津拜马连良为师,继续探索京剧艺术。

1964年,张学津演出了著名的近代京剧曲目《箭杆河边》,获得较高的评价。

1969年,上海京剧院看中张学津是一个可塑之才,把他从北京京剧院“要”了过来。之后,上海京剧院对他很是重视。

1979年,上海京剧团赴联邦德国、比利时、卢森堡、英国、荷兰等国访问,张学津都随从其中,在巡回演出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1982年,张学津又被上级领导调回北京京剧团。张学津结合自己所学,在2001年创作排演了新编历史剧《大唐贵妃》,一炮而红。

2012年12月21日,张学津因肝癌医治无效逝世。

张学津一生能有如此成就和他的身世有着很大的关系。

二、艺术之路

张学津出生的张氏家族,就是一个京剧世家。张学津自幼就受到家庭的熏陶,对京剧很有兴趣。京剧那纯真的美,让小张学津非常喜欢。

他的父亲张君秋,也是京剧界的著名人物。

一个旦角,演得是出神入化,还开创了旦角张派,北京人把他列在四小名旦之中。

他看张学津这么喜欢戏曲,自然也很高兴,为张学津请了王少楼先生做张学津的老师,为他打基础。

这一年,张学津只有七岁。一年后,张学津进入北京市戏曲学校学习,正式开始了他的艺术生涯。

1959年,张学津从北京戏剧学校毕业。父亲张君秋作为张派旦角的创始人,自然是想让张学津子承父业,继续传承张派旦角。

无奈张学津主攻的,却不是父亲的专业。张君秋也知道角色是一个戏曲人不可更改的“标签”,只得放手随张学津自去。

张学津主要饰演的是老生。而在当时,余派在老生中非常流行,当时的老生演员,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余派的影响。

张学津在北京戏剧学校的学习中,也是学习的余派生角。张学津的功底自然是深厚的,可他总觉得缺少些什么。

1962年,他拜马连良先生为师,终于找到他一直要找的东西。马连良先生是马派生角的创始人,也是一位十分优秀的京剧艺术家。

张学津结合余派和马派,终于在1964年演出了自己的成名作《箭杆河边》。此作品一经演出,立刻赢得了广泛好评,张学津也因此名声大噪。

在随后的几十年,张学津陆续创作出《铁流东进》、《谭嗣同》、《刑场上的婚礼》、《大唐贵妃》等脍炙人口的艺术作品。

2012年,张学津被诊断出患有肝癌,住院治疗。

12月21日,张学津因治疗无效去世。

葬礼上,梨园界名家前辈孙毓敏、耿其昌、叶少兰、刘长瑜、谭孝曾及相声演员李菁等人纷纷赶来送别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张学津,现场足足有四、五百人,人头攒动。

张学津的徒弟高彤、穆宇等人,一起大声喊道:“师父,我们都是您的儿子!”

张学津能受到徒弟的如此尊重,是因为他传授技艺都是尽心尽力,不像其他人那样总要“留一手”。

真心为人,总能换来别人的真心。

三、重视传承的张学津

张学津的师徒观念,和一般人很不一样。

首先在收徒这件事上,张学津非常谨慎。他谨慎的点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对自己的要求,一个是对对方的要求。

他认为如果自己做得不够好,自己的能力不够强,收徒也是误人子弟,不如不收。一定要确认自己的功夫到了,资格够了,才能开门收徒。

因为秉持着这个理念,早已经是著名京剧艺术家的张学津,直到1987年,才收了第一个弟子朱强。在此后的几十年里,张学津也总共只收了十三个徒弟。

这在重视传承的京剧之中,是很少见的。

有人问张学津这样做的原因,张学津回答道:

“我是想要传承马派生角,收那么多徒弟要干嘛?这就好比是种树,种几棵树,自己一直照料,终有一天会长成参天大树。教弟子也是一样,教那么多徒弟,教不过来,最后每个人都没学到多少东西。他们拜师学艺的目的没有达成,我传承马派的愿望也没有如愿,图什么呢?”

张学津收的十三名弟子,现在都是京剧界有名的人物。

可以说,他的选择是正确的,他用“少而精”的模式,成功培养出了优秀的马派接班人。

小时候,我们都讨厌那种严厉、较真的老师。到长大之后,才发觉这种严肃的教师,才是最值得我们怀念的教师。

张学津就是这样一位“严肃”的教师,对于徒弟教学戏曲一丝不苟。教得认真,要求也很高。

平时,张学津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人,但在教学时,他就好像换了一个人似的。

当徒弟犯了错误,张学津会非常严厉地指出错误,要求他们改正。

张学津的大弟子朱强曾回忆说:“在练习时,我不敢和师父多说话。看到他的眼神,我就发怵。”

这和我们害怕的那些严厉老师如出一辙。正是这样一丝不苟的精神,让弟子们学到了真本事,徒弟们都很感激这位严厉的师父。

在相声戏曲界,很多师父给徒弟传授技艺时,都会留着一两项不教。实际上不只是相声戏曲界,在各行各业里都是这样。留一手,防止“教会徒弟,饿死师父。”

徒弟们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明白师父到底有没有“留一手”,有没有他会而自己不会的。也因此,徒弟会对师父的态度有所区别。

张学津就属于那种不会“留一手”的师父,他对徒弟都是倾囊相授,从不会有半点藏私。这和他的收徒观念也有很大关系。

他找的是“传承人”,不仅仅是一个“徒弟”这么简单。张学津的徒弟们慢慢发现,师父会的,都传授给了自己。

明白师父没有藏私,他们也懂得这是多么珍贵,于是对这位“严厉”的师父,敬畏中又多了一些爱戴。这也是徒弟们和张学津关系亲如父子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张学津的尽心教导,成果是显而易见的。

他的徒弟们是朱强、高彤、宋昊宇、穆雨、范永亮、于刚、赵华、王金钟、杜鹏、尹章旭,其中朱强是大弟子,也是现在张学津的徒弟们中成就最高的。

他现在是国家一级演员,还是梅团(即梅兰芳艺术团)的党支部书记和主演。

他和谭孝曾、赵葆秀、王蓉蓉、杜镇杰、李宏图、迟小秋、董圆圆、陈俊杰组成“九大头牌”。穆雨是戏曲神童,也是人们看好的京剧传承人。

其他的徒弟们在京剧领域,也闯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这都要得益于张学津孜孜不倦地教导。

四、师徒之间亲如父子

张学津一生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他的十三个徒弟,就担当起了儿子的责任。

张学津查出肝癌住院之后,徒弟们携手轮流照顾师父。

为了更好地达到照顾师父的目的,他们甚至还安排了一张轮值表。

今天哪几个徒弟照顾师父,明天又是哪几个……说实在的,就算是生十三个儿子,也未必有这样的孝心了。

在张学津住院之后几个月,大弟子朱强接到了前往台湾演出的任务通知。这时的他并不知道,师父的情况现在看上去虽然还好,不过很快就要恶化了。

而且任务也无法拒绝,于是他嘱咐师弟们说:“我这次去台湾演出,很快就会回来,你们要照顾好师父。”

随后去拜见师父,和他说了这件事。哪知道,这竟是师徒间的最后一面。

朱强前脚刚到台湾,张学津的病情就迅速恶化。师弟们急忙打电话告知朱强,朱强心中悲痛至极,恨不得立刻回到师父身边。

然而演出任务还没有完成,他是不能离开的。张学津也说过:“戏大过天”。师父此时也一定希望他好好把戏演下去。

在演出的最后一天,张学津先生溘然长逝,朱强得知后悲不自胜。在演出完毕后,朱强在台上说:“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

众人以为他在拿世界末日说笑,结果朱强跪在台上,对着北京的方向磕了几个头。

张学津的葬礼上,徒弟们在朱强的带领下,齐齐喊道:“师父,我们都是您的儿子!”

张学津一生没有儿子,然而他与徒弟们之间的感情,早已超过父子了。

总结:

张学津没有儿子,但他的十三个徒弟却胜似儿子,这得益于张学津的师徒观念。张学津本身就是个尊师重教的人,他不轻易收徒。

他走的是少而精的路线,用最大的精力去培养这些徒弟。

张学津与普通的师父不同,他授艺从不藏私,都是对徒弟倾囊相授,从来不担心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事情发生。

张学津对待徒弟们非常平和友善,在生活上给予他们很多帮助与照顾。而在专业上却非常严厉,对他们的要求高到近乎苛刻的地步。

师父爱惜徒弟,徒弟敬爱师父,师徒之间关系融洽。

也怪不得这些徒弟们会侍奉师父像侍奉父亲,最后还会说出“我们就是您的儿子”这样的话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张学津去世 享年71岁(图)
病危不舍戏 病房变教室
学津从仙去 菊坛后生哭先生
京剧马派老生名家·张学津先生开门大弟子朱强·京剧《胭脂宝褶》选段
生如夏花
徒弟比师父差在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