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京古代遗址 房山十字寺

十字寺是一个很特别的寺院...

十字寺这个名字,带有很独特的味道。寺院的名字,都是有意义的,诸如佛教寺院名叫大悲寺、弥陀寺、观音寺等等,都有浓重的佛教内涵。

但是十字寺这个名字,却让人联想起基督教。因为十字,带有典型的西方宗教的特征。

其实这个感觉是对的,十字寺,是全国少有的“景教”寺院,而景教,就是基督教的一个分支教派

位于房山区西部大房山东麓的十字寺山沟,古称鹿门峪,在这个山谷的沟口处,有一座“十字寺”,被定性为景教寺院。

这座寺院和九龙山金陵就隔着一座山梁,现在都位于金祖山风景区的范围之内。金祖山风景区现在是收费景区,但是这个景区内还居住着不少原有的本地村民,村民可以开车从景区大门西侧的一个有保安看管的电子门进出。

如果通过景区大门进入景区后再去十字寺,需要翻越和九龙山相隔的那个山梁,我不想那么费劲,所以直接把车开到了村民进出的那个门,和保安说给他钱让我从这里进去后,保安爽快地答应了。

开车进门后马上左转,沿着山路向山沟开去。

向里开没多久,就到了一个叫十字寺农庄的地方,其实就是一个餐厅和几间农宅,所谓农家乐。再往前走,就是十字寺遗址。

十字寺,有一个佛教和景教交替使用的历史,这是最神奇之处。如果不是发现了寺内的著名景教石刻,这个寺院是景教寺院还不会为外人所知。

寺,是佛教讲经说法修行的场所。庙,是供奉神灵之处。现代人说“寺庙”,往往不知道这二者之间是有区别的。

景教,并不为大多数人熟知,景教起源于叙利亚,创始人是东正教东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堡主教聂斯托利,所以景教也叫作基督教聂斯托利派,景教的名字是景教徒自己在中国起的,“景”字有光明的意思。

聂斯托利派,在东罗马帝国被定性为异端(因为对教义的诠释与基督教正根有很明显的不同),被驱逐出东罗马帝国。

追随者和信徒随后逃往波斯,被波斯国王保护,从此创立独立教派,并随后成为波斯三大宗教之一而盛行于中亚地区。

这个牌子上的表非常清晰地勾勒出了十字寺的历史沿革,最初十字寺由佛教高僧慧净创建于东晋建武元年(公元317年),原名崇圣院。

最早是否叫此名存疑,因为崇圣院的名字也带有明显的西方宗教味道,只是推测之前也叫此名。

金朝时期,在茶楼顶(即今猫耳山山顶)建造金陵行宫,起名为“崇圣宫”,显然不是偶然的。唐朝在金朝前面,先有的崇圣院,后有的崇圣宫。

唐朝时这里始为景教寺院,早期一直叫做“崇圣院”(可见景教刚进入中国时比较低调,甚至依附于道教和佛教,词汇大量运用佛道用词以博得皇族为主的高层好感),后来唐武宗时期被废止。

到辽代及元代时期,崇圣院又恢复为佛教寺院,元朝至正18年(1358年)重建后改名为“十字寺”,并恢复为景教寺院,明清后又改为佛教寺院。

十字寺作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说是现存比较完整的景教寺院,其实内部建筑早已荡然无存,历经磨难到了重视文物的今天,仿佛有一个没被破坏的范围就算是完整了。

十字寺被现代人重视的过程,要回顾一下十字寺被发现的历史。最初十字寺是景教寺院并不为现代人所知悉,就像是被尘封的历史,消失在了历史的风尘之中。

直到民国8年(1919年),西方人哈丁在十字寺发现了景教石刻遗物,于《新中国评论》上发表文章,介绍了这两件文物。

同年夏,另一个西方人伊文在十字寺中避雨,亦发现了这两件石刻,又于《新中国评论》上发表文章。

随后,哈丁第二次又来到十字寺,逼迫埋藏石刻(等他走了以后当地人把石刻隐藏了起来)的当地人把石刻挖出供他拓印,同时他还把十字寺的碑文也一并拓印了下来。

随后哈丁把这次的考察结果一并发表在《新中国评论》中,从此,十字寺作为景教的遗迹被中外学术界和宗教界广泛关注。

随后,第三位来十字寺考察的是民国时期任北平邮务总管的西方人阿林敦(也有译为阿灵顿Arlington),他于哈丁发现十字寺石刻的同年就受《新中国评论》主编顾临的委托寻找十字寺。

但由于匪患寻找艰难,最终于1922年在房山邮务局长的协助下成行来到十字寺,并又一次拓印下碑刻、石刻内容,同时寄给英国不列颠博物院的摩尔。

这次考察有重大的学术意义,因为后来英国人摩尔所著的《1550年前的中国基督教》把十字寺作为重要的一个事件写入了该书,而摩尔的主要依据既是阿林敦提供的材料。

1931年9月6日,又有日本人来到十字寺寻找两件景教石刻,这次终于引起了国内的重视

国民政府派出了北平古物保管委员会的秘书庄尚严、干事王作宾来到十字寺调查,随后最终将两件景教石刻运往北平保管陈览。

1936年文物南迁,十字寺景教石刻被运往南京博物馆收藏。至今这两件石刻仍在南京博物馆内存放,其中一件于大展厅内展出,另一件在该馆地下室存放。

这两件石刻高68.5厘米,宽58.5厘米,厚58厘米。展出的是带有古叙利亚文的石刻,正面图案如图,为一个莲花托起一个十字,在十字分割的四个空白区域内各有一些古叙利亚文字。

这些古叙利亚文字第一次是被西方人伯吉特教授翻译的,它的意思是“仰望它,寄希望于它”。这句话出自《圣经 诗篇》第34章5-6节。

石刻的两侧,各刻有一个椭圆形花盆,据说一盆是牡丹,一盆是一束菊花。

而库存的石刻是没有叙利亚文字的,与展出的石刻有明显的区别,正面的十字横向的两侧各有一个向外的桃心,两侧的花盆为倒梯形,各有一簇荷花和一簇菊花。

十字寺曾作为景教寺院没有任何史料记载,十字寺中供奉的也都是佛教雕像,长期以来又为佛教僧众居守,成为佛寺。

所以说,十字寺石刻的发现,是证明十字寺曾是景教寺院的有力证据。

更直接证明这个石刻是景教石刻的证据来自于唐建中二年(781年)所立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的内容,其中也有相同的古叙利亚文字“仰望它,寄希望于它”。

同时还有一些辅助的佐证,诸如寺院中仅存的两个石碑中的元至正碑碑首的十字雕刻和碑文中元顺帝“敕赐十字寺”的记载,以及十字寺“古刹十字禅林”的石刻匾额等。

今天的十字寺仅存两棵古树和两个石碑以及一些零散的石残件。石碑一个是辽应历碑,一个是元至正碑,这两个的朝代先后也是这样的前后顺序。

这个就是元至正碑,这个碑的碑首刻有十字,碑文是“敕赐十字寺碑记”,既是十字寺寺名的由来。景教在中国的兴衰史,完全体现在了景教在十字寺的历史上。

这是元至正碑的碑首放大,最上面有一个十字,下面的文字竖着写有“敕赐十字寺碑记”的字样。

那么十字寺的历史变迁是如何确定的呢?主要就是通过这两个石碑的碑文以及很多历史的旁证推理而成。

下图既是辽应历碑,最上面标题是“三盆山(此山沟向上走有三个泉眼水塘,有三盆水地名之称)崇圣院碑记”。

首先,辽应历碑文记载,辽应历初范阳(既房山)僧人惠诚来到崇圣院,见院中“古迹犹存石幢一座,乃晋唐之修,实往代之迹”。可见,辽应历碑上所载的历史诸如晋僧慧净创寺、唐义端修寺的记载均出于此石幢。

元至正碑文又记载,至正18年(1358年)前,大都僧人净善来到这里,见院中“有碑幢二座”、“见古幢十字重重发光”。可见,唐义端所立的石幢已经刻有景教标志的十字了。

又据《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的记载,唐贞观9年(635年)波斯僧阿罗本抵长安传教,受到了唐太宗的欢迎,时称波斯教。贞观12年(638年)唐太宗下诏允许景教传播。

而义端重修崇圣寺也是在唐贞观12年,把晋代的佛寺重修,改为景教寺院,这是合理的。而崇圣院这个名称,有浓厚的景教味道,并且巧合的是和《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所在的长安(今西安)寺院的名字崇圣寺(此寺名有很多,最初叫波斯寺,后来又叫罗马寺、大秦寺,崇圣寺是此寺的普通名称之一)一致,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巧合,可见这个名字应为唐朝义端修寺后流传下来的寺名。

基本上,这就是今天的十字寺早期历史的推理过程和依据。

那么那两个著名的景教石刻是什么时期的呢?在哈丁第一次来十字寺时,寺僧曾告诉哈丁,据他们口耳相传的自古传说,这两件景教石刻是元至正18年修复崇圣院时在天王殿地板下发现的。

又根据辽碑文推理,此两个石刻应为辽重修寺院时清理旧寺残余所得,辽人重建庙宇时将其置于殿基之下。又根据辽应历初此寺院为佛教寺院推测,此石刻不可能是辽代之物,而应该是唐代之物。

也就是说,那两个著名的景教石刻产生于唐朝允许景教传播的鼎盛时期。

十字寺遗址上,除了那两个碑以外,另外最古老的就要算两棵银杏树了。我去古迹最大的感受也如此,整个古迹不见得能找到一块当年的砖,最古老的大都是树。

这是那棵大的银杏树,据说树围5.24米,树高约30米,可惜的是,不知道是什么年代的树,没有记载也没有标注(我去明十三陵看到的树上有标注,最老的距今400年)。

在这棵大树的东侧还有一棵小银杏树,据说也是古树,同时还有几块残石。网络上记载十字寺遗址还有一些零碎的残石散件的记载,这里看到的只有这两块,但网上说的更多一些。

不远处的东墙附近,还有一块比较规整的碑,上书“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的字样,显然,这是一块现代人立的仿制碑,仿的就是西安的那块记载有景教在中国唐代传播历史的那块碑。

其实,研究历史的过程和任何学习的过程是一样的,永远没有止境,历史可以研究得细,也可以研究得浅,历史中一天的事,可以写成上万字的一篇论文。几百年的历史,也可以写成几十字一笔带过的文字。

对于十字寺,问题远没有结束。诸如,辽代之前,为何这里的景教寺院又改为佛教寺院了呢?

这就要说说景教在中国的历史,景教在唐朝时期因为被唐太宗至唐德宗6位皇帝的重视,而广泛传播。

随后,历史上发生了一件重大的事件,那就是会昌5年(815年)唐武宗时期,景教被废止(史称会昌法难),崇圣院的景教势必被废止。

这就是辽代之后改为佛寺的原因。

但是景教的残余势力在边疆和西亚地区依然有发展,而元朝统治者登台后,西亚的景教又被元朝提倡而在中国恢复了活动。

所以,这就是到了元代晚期的至正18年(1358年)元顺帝赐名“十字寺”,并将该寺修缮改为景教寺院的原因。

将这里改为景教的十字寺,元朝皇帝大有点恢复该寺到唐代景教寺院身份的意味。

所以,十字寺景教的更迭历史,也和景教在中国的传播历史兴衰史相一致。

那么为什么佛教寺院和景教寺院可以交替并行呢?尤其寺院内供奉的大都是佛像。

如我前面所说,有说法称景教为了博得统治者高层的青睐,特意将景教佛道化。

大量使用佛教和道教的用语,一度将景教典籍也多模仿佛经形式,用语也多与佛经相仿,并以“佛”代称“天主”。

这是十字寺的后门

所以,景教从形式上和佛教并不相违,这也是两种宗教都得以在一个寺院并存的原因所在。

当然,那种博得统治者青睐的解读是后期学者的表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戒台寺、十字寺
去房山看古迹【上】十字寺
十字寺遗址
北京城中暗藏的9大玄疑:至今竟无人能解
泉州杂谈 048:什么是四翼天使
(258)房山周口店镇的文物古迹(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