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64岁起,他接连创作11部交响曲,立起一座丰碑 | 纪念朱践耳诞辰百年

1986年,64岁的朱践耳完成了他的《第一交响曲》。当时,谁也没想到,这位年过花甲的作曲家,会在接下来十余年的时间里,连续创作出11部交响曲,并且每一部作品都在创新,不断向高处攀登,融入了对中国传统音乐和民间音乐丰富宝藏的挖掘和对西方现代音乐技法的运用。他的创作轨迹不仅是中国近现代交响乐创作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交响乐史上的一座丰碑。

今年是朱践耳诞辰百年,全国各地都在举行纪念活动。10月31日下午,“大爱无疆 ·丰碑永在”——纪念朱践耳先生诞辰100周年研讨会在上海市文联文艺大厅举行。众多音乐家、学者、音乐爱好者齐聚,追忆朱践耳,总结其作品的价值,也探讨如何在今天传承其丰厚的精神遗产。

上海交响乐团北极星重奏组演绎朱践耳《节日序曲》

他永远在创新,从不重复自己

生于天津、长于上海的朱践耳青年时代投笔从戎,当过新四军文艺战士,新中国成立后,又远赴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深造。1975年,他调入上海交响乐团。1990年,他的《第四交响曲》获瑞士玛丽·何赛皇后国际作曲比赛唯一大奖。同年,他的名字被列入英国剑桥传记中心的《世界音乐名人录》。2001年,他荣获首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荣誉勋章”。

作曲家吕其明至今记得1949年与朱践耳同在华东军区文工团工作的场景。“他拉手风琴,我拉小提琴,他的歌曲《打得好》鼓舞了战斗士气,很受欢迎。后来,他又创作了广为传唱的《唱支山歌给党听》、交响合唱《英雄的诗篇》等,我非常钦佩,非常喜欢他的作品,他是我学习的楷模。”

“他是一位天才音乐家。”指挥家陈燮阳如此评价老友朱践耳。“在去莫斯科留学前,他从来没有正儿八经学过作曲,但已经创作过许多好作品。他是一位旋律大师、和声大师、管弦乐配器大师,他的耳朵是立体的,极其敏锐。”

研讨会现场

多年来,陈燮阳不遗余力地演奏朱践耳的作品并录制唱片。“朱践耳的十一部交响曲,永远在创新,从不重复自己。我最喜欢他的第十交响曲《江雪》。这部作品非常有创造性,其中有京剧的吟唱、古琴的琴音,演出中还要放录音,节奏必须掐得非常准,稍有差池就会出岔子,演出的时候压力真的很大。这可以说是我指挥过的最难的交响曲之一。”

2017年6月,陈燮阳在北京指挥国家交响乐团排练《英雄的诗篇》时,朱践耳托女儿带来一封信和巧克力,皱巴巴的纸上写着端正的字:陈燮阳老友,排练太辛苦了,吃点巧克力。两个月后,朱践耳离世,而这封信,陈燮阳留存至今。

“他是一位超凡的天才,也是最勤奋、最具进取和探索精神的中国作曲家之一。”作曲家陆在易说。改革开放后,西方前卫作曲技法逐渐传入中国,年过半百著作等身的朱践耳不止一次对陆在易说:“我要补课。”“他仍像小学生那样去上海音乐学院,坐在第一排聆听中外专家的有关创作技法讲座,还认真做笔记,回去认真整理思考。”

耄耋之年的朱践耳依然每天工作到半夜。他曾对陆在易说:“浪费掉的时间太多了,只有抓紧时间创作,才对得起抚育我的民族和人民。”

他是作曲家,也是思想者

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教授孙国忠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研究朱践耳。他在美国加州大学的博士论文,就聚焦朱践耳的交响乐创作。

“我们可以把朱践耳的一生看作一个人文主义探索者的精神之旅,因为他的作品尤其是他的交响曲表达了对生活真谛和艺术美的不断思考。”孙国忠说,“正是这种具有反思意识和人文精神的音乐创作,使得朱践耳的交响曲在震动中国乐坛的同时,也引起知识界的很大关注。”

2016年10月17日,朱践耳作品专场音乐会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举行

音乐评论家施雪钧用5年时间写就了《追梦者-朱践耳传》。他讲起一个故事,上世纪80年代,朱践耳曾用4个月时间赴昆明采风,交通靠长途汽车、步行、骑马,一路遭遇过高烧、肠胃炎,历经重重困难,换来具有生命力的音乐素材。“这种艺术至上的精神,尤其值得今天的创作者传承下去。”

《致践耳 纪念朱践耳百年诞辰室内乐精品》黑胶唱片

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作曲教授秦文琛曾是朱践耳的学生。在他看来,朱践耳第八交响曲《求索》表现了朱践耳一生对艺术探索的精神,作品的扉页上写下了四句话:“探索者的路是漫长的,探索者的心是孤独的,探索者的磨难是无尽的,探索的精神是永恒的。”而第十交响曲《江雪》则是朱践耳人格的写照。“我对朱先生的评价是:精湛的艺术,求索的精神和高尚的人格。”

朱践耳晚年,当人们称他为“大师”时,他总会说:“中国会出交响乐大师,但不是我,是下一代年轻人。”他也多次说起,“我是在为后人铺路”。

研讨会现场,朱践耳女儿朱卫苏发言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俞峰说:“新时代音乐工作者要以朱践耳先生为榜样,准确把握时代主题和历史方位,自觉从时代的脉搏中感悟艺术的脉动,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同时,心怀对艺术的敬畏之心和对专业的赤诚之心,努力以高尚的操守和文质兼美的作品,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

“大爱无疆 ·丰碑永在”——纪念朱践耳先生诞辰100周年研讨会由中国文联、中国音协、上海市文联主办,上海音协、上海交响乐团承办,上海音乐出版社有限公司、上海市剧本创作中心协办。

栏目主编:施晨露 文字编辑:施晨露
图片来源:上海文联提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在瑞金医院,与朱践耳先生最后一别
一颗赤诚之心,筑起中国交响乐的一座丰碑 | 纪念朱践耳诞辰百年
著名作曲家朱践耳去世,享年95岁,遗体将捐献
苏州交响乐团致敬作曲家朱践耳
朱践耳交响曲集 Ⅲ
【特别推荐】9.20 朱践耳第一交响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