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讣闻丨开国少将、“红军博士”涂通今逝世,享年109岁

红船编辑部从涂通今亲友处获悉,开国少将、中国神经外科事业的开拓者涂通今将军因病于2023年4月3日在京逝世,享年109岁。

开国少将涂通今

公开资料显示,涂通今1914年出生于福建长汀,医学博士,1964年晋升开国少将,中国神经外科事业的开拓者,逝世前是唯一健在的红军博士。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先后任副校长、校长,总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等职务。

涂通今曾如是说道:“我一生可以说经历了两次长征,一次是举世闻名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经历各种艰难险阻考验;另一次是圆满完成祖国交给的留苏学医任务,走出了向文化进军向科学进军的长征。”

据统计,目前,“开国将帅”群体中,元帅、大将、上将、中将均已辞世,随着涂通今的逝世,健在的开国将军仅剩下三人,他们分别是张力雄、王扶之和文击三位少将。其中,张力雄于1961年,王扶之和文击于1964年授衔。年龄最大的是1913年出生的张力雄,已有109岁高龄,年龄最小的是出生于1923年的王扶之。

无法救治倒在他怀里的战友,一直是他心里的痛

“打土豪分田地”“用革命武装粉碎反革命武装”……1929年10月,红四军二次入闽路过福建省长汀县。人称“毛委员”的毛泽东在群众集会上极具感召力的演讲,深深感染了人群中一位15岁的少年。

这位少年的祖父涂志宾是清末贡生,孙子一出生便为其冠以“习史”“通今”的字和名,盼望他日后能博古通今。涂通今没有辜负祖父的期望,10岁便从私塾考上乡里的高小。

1928年家乡遭遇大旱,父亲被军阀抓去当挑夫,涂通今不得不辍学回家。放牛、耕田,很快他就学会了几乎所有的农活。

毛泽东的演讲,让背诵过孙中山遗嘱、盼着“耕者有其田”的涂通今,看到了美好的革命愿景。在闽西苏区“扩红”运动的号召下,1932年,涂通今报名参军。

革命,是涂通今的选择。学医,则是革命选择了他。入伍后,上级让有较高文化水平的涂通今去医院报到。进入医院第二天,院长出了一道“为什么要当看护”的考题。涂通今盯着试卷,猛然间想起医院大门上的一副对联:“为救护前方归来的英勇将士,为培养无产阶级的医学人才”。凭着对医护工作最朴素的理解,他把这句话一字不落地写下来,没想到竟得了最高分。

接下来的专业培训中,无论是专业理论还是临床技术课,涂通今都获得优异成绩。“当时的看护,主要工作就是照顾伤员,喂饭、换药、端屎端尿……”涂通今曾提起他第一次给重伤员换药时的情景,“看到伤员伤口裂开、流出大量脓血并混有碎骨片,我都不敢正视,但想到这是他们在战斗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证明,我发自内心地敬佩,告诉自己要加倍努力学好看护、弄通医术,更好地为他们服务。”

很快,涂通今被选送到红军卫生学校接受正规医学教育,并在学习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4年9月,红九军团从长汀县开始长征。血战湘江时,涂通今已是军团兵站医院的医务科长。炮火中,他把药箱顶在头上,蹚着齐胸的江水到达对岸。

险象环生的长征路上,涂通今拼尽全力救护伤员,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用门板搭手术台,把被子撕成条当绷带,举着油灯照明……尽管他们全力救治,但受医疗技术和设备所限,许多本可得救的战友失去了生命。

那些因无法救治倒在他怀里的战友,一直是他心里的痛。

年近不惑赴苏联留学,只为填补国内医学空白

在涂通今家中,有一个不起眼的棕色盒子,里面珍藏着4个笔记本。翻开其中一页,工整的字迹和精美的手绘人体解剖图映入眼帘。字迹虽然非常小,但干净整洁、一目了然。

这是他1938年在八路军卫生学校学医时做的笔记,他一直当宝贝带着,保存到现在。

两过雪山、三过草地的涂通今深知,自己的医术越精湛,就越能撑起战友们生命的希望。从1942年以优异成绩提前毕业,到分配到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后仅用3年时间便成长为外科专科医生,再随部队进入东北后创建部队医校培养医务干部,涂通今对医术的求索,始终不遗余力。

1951年,组织安排时任中南军区卫生部副部长的涂通今赴苏联留学,主攻神经外科。

年近不惑,不懂外语,全新专业领域……对于一名年近40岁的领导干部来说,这与其说是一次机会,不如说是一场挑战。临行前,上级领导语重心长地对涂通今说:“神经外科在我国是缺门学科,中央非常重视啊。希望你早日学成回国,为国家填补这一空白。”

在苏联求学期间,涂通今不厌其烦地接触病人、询问病史,学习苏联各民族语言和医学术语;为完成一份精准的病历,他常常反复修改、数易草稿……一年后,他跟上了课程进度,俄语也说得非常流利。

“你可不可以做小脑脑电图方面的研究?”第二学年,导师提前为这位优秀的学生考虑论文题目。“小脑脑电图目前在临床应用上不普及。我的主攻方向应该是神经外科复杂手术,祖国人民还在等着我……”涂通今十分坚持。

1955年7月,涂通今的学位论文答辩在苏联医学科学院学位委员会上全票通过,被授予医学副博士学位。

把一生的医学经验写进书里,让后人少走弯路

1956年,涂通今马不停蹄地回到祖国。1957年,他被任命为原副校长。两个月后,全军第一个神经外科在原附属医院成立。兼任教研室主任的涂通今满怀热情,亲自编写教案,直接参与神经外科临床、干部培训和科研实践活动:每周一次的大查房他一定参加;每周一台疑难手术由他主刀;每一位手术患者的体征他亲自复核……

不久后,涂通今主刀的我国第一例小脑桥脑角胆脂瘤手术成功,继而切除晚期听神经瘤手术也获得成功,所采用的方法亦属全国首创。涂通今带领团队大胆创新,使颅脑外科的接诊检查和手术准备时间大幅缩短。

在原工作的近20年间,涂通今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神经外科骨干。1985年他从原军事医学科学院离休时,已是“桃李布三军”。

在许多人看来,涂通今功成名就,离休后该享享清福了。可他却有自己的打算:“我要把我的经验全部写进书里,传给后人,让他们少走弯路。”此后,涂通今潜心著书立说,相继撰写编译了10余本医学书籍。

涂通今曾说过,他参加革命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大家过上好日子。他常说,自己的一生过得很充实,有生之年都贡献给祖国和军队的医疗事业。

编辑:周晓宇

统筹:张喜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涂通今少将走了,享年109岁!健在的开国将帅仅剩3位
共和国感谢他!108岁开国少将涂通今
截止2021年6月依然健在的开国将帅还有几位
105岁开国少将、医学博士、神经外科创始人涂通今书法手迹欣赏
她嫁给小6岁开国少将,听说丈夫打仗辛苦,她徒步两万里赶赴战场
109岁开国少将涂通今逝世,曾在辽沈战役中保证了伤员70%归队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