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首可爱的春日小诗,入选小学教材,不知治愈了多少人的童年

唐诗宋词古诗词唐诗宋词查询,古诗词分享!
二月的东风来了。小草苏醒了,萌发出嫩绿的新芽,黄莺展开柔嫩的翅膀,无忧无虑地飞翔着。杨柳在春风的吹拂下,自在地摇曳着,轻拂着堤岸,远远望去,仿佛腾起了一片碧绿的轻烟。

好一派葱笼柔媚的春日美景啊!时序已至傍晚,悠闲散步的诗人还深深地沉醉在这美妙的春光中。

忽然,一阵欢呼声打破了春的寂静。原来学堂里放学后,一群孩子急不可耐,趁着这和煦的东风,要赶紧把风筝放飞到高空!

不一会儿,蔚蓝的天空中就陆续飞舞起一只只五颜六色的风筝。孩子们露出一张张天真活泼的笑脸,他们开心地笑着、跳着、叫着、奔跑着,好欢快啊!

诗人是高鼎,清代人。他看到春日美景与童趣场景融合在一起,仿佛回到了儿时。一时诗兴大发,随即吟出了一首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小诗《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


清代诗人高鼎的这首七言绝句《村居》,虽然问世较晚,却足以称得上是古代田园诗中的出色之作。这首被长期收录于小学语文课本的小诗,曾成为多少人儿时对古诗的启蒙记忆。高鼎用诗的形式唤起过多少人对春天的热爱,对童年的怀想。

这首诗落笔明朗,节奏轻快,用词洗练,展现出一幅色彩缤纷、生机盎然的乡村春景图。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给读者以美好的情绪感染。

单读前两句,一种春意渐浓、欣欣向荣的生机感已是扑面而来。然而,在浩繁的诗海里,高鼎写“春”的诗句只能算得上平淡。

后两句,他笔锋一转,把目光聚焦于生活,对准了春天里最富生机和活力的孩童们,一语既出,堪称绝妙。

万物萌发的景象本就春意盎然,因为孩童的出现,一切都变得更加具体可感了。高鼎的笔就像一个拍摄的镜头,给我们展现的画面顿时灵动了,诗意也变得别致了。

跟着高鼎的视角,我们似乎看得到孩子们迅捷的动作和烂漫的情态,体会得到他们那急切的心情和热烈的渴望。

2


说起这首诗的作者高鼎,许多人却知之甚少。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在时代里并不怎么出名的人物,却写下了流传后世,且堪称史上最可爱的一首春日诗。

在历史长河中,他只是个谜一般的暗淡存在。史书对高鼎的记载较少,难以得知他太多详实的人生经历。
幸而高鼎的诗文集《拙吾诗文稿》尚存,卷首有其友人李圭(1842-1903)所作《行状》一篇,我们据此才了解到高鼎的生平。

据《行状》载,高鼎生于道光八年(1828),卒于光绪六年(1880),字象一、又字拙吾,是清代后期的文学家,仁和(今浙江杭州)人。

他的一生颇为不幸,自幼家境贫寒,15岁起在一家店铺学做生意,读书全靠自学和家教,后来又遭遇亲人的相继亡故。

高鼎一生经历的最动荡的事件是太平天国运动,幸而他在逃难的队伍中历尽艰辛,最终保住了性命,逃到宁波的乡间,以教书为生。

高鼎终其一生不过是个潦倒的教书先生、榷署文员,他并不以显赫的事迹闻名于世,也没能在文学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但他的名字却因《村居》屹立诗坛。

他最大的爱好便是写诗,其诗歌作品以细腻的笔触,真挚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清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3


高鼎写《村居》这首诗时,我们见到最多的背景介绍,都是说“据说高鼎晚年受到了政治上的打击,归隐于江西上饶地区的乡村时所作”。

这次笔者写此篇时才查到资料,有研究员指出并不是“高鼎遭受议和派的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晚年归隐于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即兴之作”,而是:“从《村居》所在的位置来看,这组诗当作于同治二年(1863)春,当时36岁的高鼎正避乱宁波乡间教书为生,写的乃是战火不曾波及的宁波乡间的盎然春意和童真童趣,既非'晚年’,亦非'隐居于上饶’,更没有什么'遭受议和派的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

《村居》描绘的正是高鼎在乡村生活时亲眼见到的图景。阳春二月,草绿了,莺飞了,惠风和畅,柳枝飘扬。山野田间,有三五孩童,嬉笑玩闹,放飞纸鸢。

自然之美如同一缕春风拂过心田。当宜人的春景映入一位步入暮年的诗人眼中,无疑令他的内心涌起难以言喻的欢欣。高鼎怀着邂逅春天的喜悦,把这种闲适、愉快的心情倾于笔端,绘就了一首绝妙的诗篇。

草木在肆意生长,孩童在自由成长。读诗的我们,在许多年后,才读懂诗中那份纯真美好的情感,我们对童年的怀想也一触即发。

因为,真正拥有过这般无忧无虑童年的人,才是幸福的。在田间雀跃过,欢呼过的童年,才算得上宝贵的童年。

4


在读这首诗的过程中,我们猛然发现过去的日子有太多遗失的美好,是春天和纸鸢唤起了我们对童年的遥远记忆。

放风筝是古人在春天里最钟情的休闲活动之一,也一直是许多人幼年时最喜爱的游戏。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烂漫的画卷不只是诗篇,也是许多人孩提时代就体验过的快乐。很多70后、80后和90后的童年,是真正经历并拥有过的。这份难忘的快乐记忆,时隔多年依然非常清晰。

春天里,孩子们从乡村私塾早早地散学归来,没有太多娱乐项目,又有大把自由的时间和恣意玩耍的空间。于是,风筝就成了他们最好的玩伴,最好玩的玩具。有些孩子甚至因买不起,还亲手用竹片、旧报纸、旧书等材料制作过风筝。

制作完成后,大家纷纷夹着风筝,开始呼朋引伴,聚在空旷的田野间。一手扯线,一手握轮,风起鸢飞,奔跑甚快,嬉戏甚欢。此时每个人都变成了追风的少年。

孩子们或忘情地在田野里奔跑,或躺在草地上出神地望着天空,仿佛醉在春风里,醉在花草间。

在孩子的眼里,无所谓美丑,能飞起来的都是好风筝。一切都不紧不慢,只要风筝顺利飞上高空,小伙伴们就能高兴一整天。

岁月流转,风筝承载了我们太多的回忆。那条细长的风筝线,如同时间的丝带,轻轻划过天际,把我们隔在了青年的河岸。

长大后的我们,被太多东西裹挟着,站在岸的这边,已经很难用一颗童心去看待春天,也不可能再追着风筝在春天里疯玩。

可是,每当有迎风飞翔的风筝映人眼帘,即使看不见丝线和放风筝的人,我们仍旧会仰起头驻足观看,看风筝在高空自由的舒展,也回望逝去的流年。


5


《村居》仿佛山间的一泓清泉,浸润着我们的心田。这首小诗,不知治愈了多少人的童年。因为人们惊讶地发现,古诗中描绘的美妙时间离当下的儿童太过遥远。

走过广场,漫步田园,我们发觉现在很难看到“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的欢乐景象了。城市的公园里,放风筝的绝大多数都是老年人了。

孩子们的生活重心,是每个学期都不得闲的埋头伏案,是在补习班兴趣班奔波辗转,还被一关又一关的大考填满,他们与泥土、阳光、青草的距离越来越远。

最后,三年五年,十年八年,在指缝间悄悄溜走了,孩子们在猝不及防中匆匆地告别了童年和少年。

如今的儿童们放学归来的早吗?有闲暇的时间吗?既然如此,怎会有心情去趁东风放纸鸢呢?何况,现在吸引孩子们的东西太多了,他们放学后不止有作业要做,还有平板、手机、电视可供玩乐。

不记得在哪里摘录过一段学者的话,他说:“如果教育也像农耕那样'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顺时而动,应时而得’'尊重天性,顺其自然’,如果教师和家长也能像农民那样顺应个性喜好,秉持'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心态,不执着于每一株苗都开最美的花、结最大的果,生命会不会有更多别样的风景呢?”

我想这段话与高鼎诗中纯粹的表达,是一个意思,那就是保持一个孩子对自然最初的好奇和向往,唤醒一个孩子对世界对万物的感知,从而获得最好的成长。

春天,让我们踏在松软的泥土上,一起去看一棵树如何变绿,一朵花如何盛开,看一个孩子如何奔跑,一只风筝如何飞高……让我们单纯做一个生活在春天的人,舒展筋骨、开阔心胸,感受独属于春天的美好。

春光正好莫辜负,我们不如赶忙抓住这片刻的闲暇,一起忙趁东风放纸鸢!
作者简介:溪月,喜爱诗词,愿用厚重作纸,清淡作笔,书写流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天一首古诗词 | 小学古诗词,高鼎《村居》
村居         清代:高鼎
一天一首古诗词:高鼎《村居》
小学生必背古诗文75首详解(48)《村居》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描写儿童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