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微信热”与小众化传播
● 陈 旭
微信是国内网络巨头腾讯公司推出的一款专为智能手机免费提供的即时通信应用程序。仅需要较少的流量,微信就能实现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的信息传播,通过网络免费发送语音、图片和文字,还支持多人群聊、二维码功能。2011年1月腾讯公司正式推出微信,6个月后其用户数量就突破了1千万;2012年3月,微信用户突破1亿;6个月后,微信用户过2亿;2013年7月24日,我国微信用户过4亿。①微信用户的暴涨说明,这阵“微信风暴”的火爆程度不亚于2011年中国的“微博热”。
微信的优势
腾讯公司为强大后盾,微信成功渡过了2013年上半年“微信收费”的舆论风波。微信经历此事大博眼球,站稳了脚跟。以下是笔者对微信的五大优势的分析:
1.与通讯录结合建立强关系圈子。
2.内容生动。微信可发送文本、语言、图片,并且鼓励用户发送语音和图片。朋友圈最初设定是不能发文本的,后来发文本成为一项隐藏功能,并且微信团队在微信5.0中说明此项功能可能取消。
3.用户基础庞大。4亿用户使其成为仅次于QQ的即时通信软件。
4.近乎免费。微信的操作只需要很少的流量,不需其他费用。
5.随时随地。微信的定位是以手机终端为载体,微信团队一直暗示用户这一点,比如不开发电脑客户端,要想在电脑上登录必须通过手机二维码扫描。
微信的小众化传播特征
20世纪70年代,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在其著作《第三次浪潮》中谈到了“非群体化传播(un-crowded communication)”。他当时描述的“非群体化传播工具”的特征是:“它们把电视观众分散为很多小部分,每分散一次都增加了文化的多样性,同时又大大削弱了至今仍然完全统治着我们形象的新闻广播宣传网的力量……第三次浪潮就这样开始了一个真正的新时代——非群体化传播工具时代。”②当时具有这些特征的卫星电视,现在已成了“群体化传播工具”,而在媒介技术飞速发展下诞生的微信,已将这些特征发挥到极致,它无疑是“非群体化传播工具”,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小众化传播。
我国学者黄旦教授对小众化传播作过归纳:“第一,内容更加专门化;第二,接受者更为自由、主动,富有选择余地;第三,传播者必须更加关心和了解接受者的各种需要;第四,利用‘电子报纸’、‘电视报纸’等新型媒介进行传播的传、收双方都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化知识水平。”③
笔者认为,微信的小众化传播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微信设计的定位是维护社交关系。腾讯公司副总裁、微信负责人张小龙曾表示:“如果把维护社交关系当作靶心,微博可能只打到1环,而微信可打到7到8环。所以,微信是一款真正意义上的社交工具。” 可见微信的用途主要是人际传播,而人际传播本身就是小众化传播。由于微信是与手机本地通讯录相连接的,所以微信构建的是强关系圈子,而不是像微博那样的弱关系社交。与其他社交工具宣扬的结交新朋友、找到老朋友相比,微信所强调的更多的是用来维护社交关系。
2.微信虽然推出了公共账号功能,这一功能看似是大众传播,但与传统的大众传播有着本质的不同,公共账号并不是统一向公众发送信息,而是根据用户的订阅来提供服务的。用户可以订阅自己感兴趣的公共账号满足自己的需求。并且,目前微信用户还没有像短信用户那样有着垃圾短信的困扰,也没有微博中的强制性推广,从这个意义上讲,公共账号还是小众化传播的传播方式。
3.相对保守的朋友圈。微信朋友圈与以往的虚拟社区有一个细微的差别,就是用户无法看到自己好友发表状态中非自己好友的评论,正是这一个小小的差别,体现了微信的私密性,保护了用户的隐私。组成一个朋友圈需要圈内成员两两之间互相确认,他们发布的信息才能共同分享。微信朋友圈的这一设计符合熟人社区形成和运转的特点和规律,这正是圈子的概念。双向确认组成的圈子,正体现了微信的小众化传播。
小众化传播时代
早在短信刚刚崛起的时候,就有人宣告小众化传播时代的到来。④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小众化传播的发展趋势仍在加速发展。这次的领跑者是微信。最初,手机是作为人际通信工具出现的,人际传播本身就是小众化传播,因此可以说手机媒体天生具有小众化传播的特质。互联网的一大特征就是去中心化,人们利用互联网可以很精准地只接收自己订阅的内容,这种精准程度是以往任何媒体都无法达到的,它的出现一下子让大众媒体集体感到了危机。不过在手机终端出现之前,互联网的应用一直受到硬件的限制,手机与互联网相结合,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能够更好地发挥双方的优势。从这个角度就不难理解,为何人类现在处于一个小众化传播的时代。微信的出现,让人们看到手机媒体与互联网结合所产生的惊人的传播威力。它轻而易举地改变了人们的传播习惯,越来越多的用户喜欢用语音和图片而非文本来传递信息。
微信4.2版启动画面上的文案是这样的:“曾经在微博上虚度光阴/如今又在微信里蹉跎岁月/你以为通过手机就连接了世界/其实只是躲在屏幕后面获取安全感/如若不能,试试微信视频通话/少发微信,多和朋友见见面!”这个文案十分耐人寻味,微信的这种桀骜不驯的形象也符合小众化传播强调多元化、个性化的特征。媒介技术的发展是加速的,我们有理由相信,一定还会出现新的传播工具,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小众化需求。
注释:
《人民日报·海外版》:《我国微信用户数量超过四亿》,中国银河证券网,http://www.chinastock.com.cn/,2013年7月25日
②【美】阿尔文·托夫勒:《第三次浪潮》中信出版社,2006年版
③黄旦:《新闻传播学》,杭州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31页
④刘瑛:《手机短信的崛起与小众化传播》,《当代传播》,2005年第3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社群的下一个形态是新零售会员制!
为什么微信朋友圈的食品谣言最多?
真题精讲 | 第8期:微信朋友圈传播,这样组织答案才能拿高分
武装视频号,腾讯还需要一个支点
微信营销和微博营销的区别在哪里?
公共事件传播中的微博微信差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