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什么是“反转新闻”? | 专题

导    读

然而,在圈粉完成之后,事情往往会发生转折,自媒体被打脸的也不在少数。

如今年发生的“上海姑娘逃离农村”“天价鱼事件”“抹香香事件”的结局均偏离了最初的报道,“反转型新闻”如今正在挑战着自媒体的公信力。

所以,今天推荐给大家的专题就是“反转新闻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媒介技术的发展,电脑、手机、Pad 等工具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微博热门、微信群、美拍视频等将人们带入自媒体时代。但是新闻业在自媒体时代下的发展却不尽如人意,“上海姑娘逃离农村”“天价鱼事件”“抹香香事件”等等结局偏离最初报道的“反转型新闻”无不在挑战着媒体的公信力。如何在自媒体时代把握真实性与客观性原则,从而促进新闻业的健康发展值得我们探讨。


1典型“反转型新闻”的梳理


何为“反转型新闻”,虽然如今学界尚没有明确定义,但笔者采用“那些紧跟社会热点、标注新闻热词继而引发广泛关注,但随后被证实与事实主体或全貌不符,甚至与事件截然相反的新闻现象”这一观点,并于下表梳理了今年的三起典型“反转型新闻”事件。


 

通过上述事件我们可以发现“反转型新闻”往往呈现出如下特点:

  • 传播时间短。从事件的发生到事件的澄清或反转往往只有几天的时间,比如“抹香香事件”在 2 23 日报道后,舆论对丁老师无助形象表示同情,更加质疑其被无故辞退的原因,但是事件却在短短五天后被反转,丁老师由弱者变身为“超生”者,原本政府官员备受诟病的涂抹护肤品行为却变为事出有因。

  • 信息片面化。在这些反转型新闻中媒体报道的事件往往只呈现了事实的一个方面,或片面选择采访对象。

  • 话题具有争议性。能够在公众的视野内被关注被传播,这类反转型新闻具有明显的争议性,体现了阶层矛盾、医患纠纷、城乡分化等话题,特别是在新媒体平台上盛行反智主义等不良情绪的影响下不断蔓延升温。比如在“天价鱼事件中”游客被宰这一话题带动了舆论偏向游客,所以在初次公布调查结果后公众质疑,即使野生鱼饭店出面澄清也无法获得舆论的支持。

  • 传播地点多发于新媒体平台。在自媒体时代人们可以更自由地发表言论,媒体报道事件后新媒体平台的网民大量参与进来讨论,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设置了议程。同样的例子中,公众不满意天价鱼事件的处罚结果,于是促使了旅游当地物价部门等单位重新调查,从而出现涉事饭店关门并对初次调查工作人员问责的最终处罚。初始阶段信源范围窄。因为自媒体平台处在一定的传播范围内,所以传播初期信源范围相对狭窄。比如“上海姑娘逃离农村”本就是一篇发牢骚的帖子,在事件得到澄清之前,朋友圈、微信群这些小圈子内的信息相对封闭,导致这个事件在春节期间被朋友圈疯狂转载。

  • 后期影响持续发酵。这些反转事件经过自媒体的传播,形成了更大的舆论力量,各类媒体也不得不持续关注并陆续更新报道。但就是在还原真相的过程中不断推翻之前的结论,却产生了媒体的公信力日渐减弱的趋势。公众希望看到完整、真实而不是失实的报道,特别是这类耸人听闻最后却又被反转的新闻正在逐渐蚕食媒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2“反转型新闻”产生的原因


“反转型新闻”日渐走进公众的视野,寻找此类新闻产生的原因,对于防止其消极影响的产生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1. 过分强调时效性违背真实性原则

在各类反转型事件的报道中,媒体总是想要争取第一时间发布新闻。特别是在新媒体时代,时效性成为了新媒体的天生竞争优势,因此拥有新媒体平台的传统媒体也更加注重时效性,为了抢新闻、抢头条,各个媒体在看到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时都采取迅速行动。但是这也导致了恶性竞争,媒体往往会不加甄别地选择事件,采用低信度的信源。发布的报道建立在不辨真伪的前提下,也就存在着报道内容不可靠的危险。并且为了时效性,编辑记者等媒体从业人员来不及采访更多的人群、或求证更多的事实,所以这些“反转型新闻”都出现了部分真实的情况,事件是立体的真相复杂合成,片面地还原真相只会导致舆论偏向从而影响事件的发展,既违背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又违背了自然客观规律。

2. 代入主观情绪违背客观性原则

诚如上文所言,这些“反转型新闻”都聚焦于争议性事件,在事件发生的开端,媒体的报道就已经有意无意地将这些争议夸张、放大。比如在“上海姑娘逃离农村”这一事件的初始报道中,“凤凰男”“孔雀女”“上海人”“农村”这些词汇以及标签就已经体现了该事件具有的矛盾 ,在编写内容中农村与城市的差距被放大,地域矛盾掀起了又一轮讨论的高峰,婚恋的话题再一次成为人们的关注对象。再比如在“天价鱼”事件中,刻板印象已经从报道影响到了舆论,“无辜的游客”“黑心老板”“东北旅游坑”等印象导致了事件的初始报道缺乏对野生鱼店老板等方面的求证,而只有游客指控饭店老板收取高昂费用、武力威胁、缺斤少两等说词,本就违反了新闻报道应该力求客观公正的原则。

3. 自媒体时代背景的影响

在自媒体平台上发布新闻等信息方便、快捷,媒体为抢占更多的点击量和关注度以便获得更高的商业利益,并不会对发布的内容仔细核查,缺失了作为“把关人”应有的责任和义务。另一方面,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有权利成为“记者”,把关与监管的责任相对分散,对于不真实或部分真实的信息不只是媒体的鉴别有待提高,公众的鉴别能力和把关作用也应有所作为。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已经开始冲击传统新闻写作的范式,真实性、客观性等传统原则是否都要退出?答案是否定的。媒体还应看到自媒体平台强大的反馈、互动功能,在受众质疑真相、发表看法的过程中使得事实不断被还原,从而得到完整的、被修正过的真相,反转型新闻从积极层面上来讲也属于不断求真、不断修正的结果。


3如何预防“反转型新闻”的出现


“反转型新闻”产生的原因复杂,但是从上述已探究到的原因来看,媒体要促进新闻业的健康发展,实质上仍旧需要坚持客观性和真实性的原则,要有全局观、整体观,能够从宏观层面把握事件的真相。并且新闻媒体身处“把关人”的位置,需要利用自己的媒介素养和专业精神严格按照新闻生产机制采写新闻,对其负责。此外,公众也应对自己发布在公共空间的信息负责,共同构建健康、真实的舆论环境。

1. 自媒体时代特别需要坚守真实性原则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区别于其他传播内容的最大特征就在于它是对事件的真实呈现,是对事实的报道。如果采编人员在新闻中选取了不真实的片段,或是对事件进行非客观的表述都是对真实性原则的破坏,最终的结果不但会影响该媒体自身的公信力,还会导致公众对整个新闻行业丧失信心,新闻媒体自身的权威性、影响力等也会大打折扣甚至危害到新闻业生存的根基。

“反转型新闻”最初的报道从本质上来说是对客观发生的事实的失实报道,没有呈现完整的、客观的内容,从而导致事实的真相被揭露后与原报道大相径庭产生强烈反差。所以面对近年来该类“反转型新闻”频频发生的状况,媒体更应该反思调整、“谨言慎行”,不可不经求证便引用低信度的信息,也应警惕将个人情绪带入新闻写作中导致报道有失偏颇,力求做到公正、真实、客观,保障新闻的质量和新闻业的健康发展。

2. 新闻传播必须具有全局观、整体观

“反转型新闻”的初期在新媒体公共平台经由编辑、记者推出后,被网民大量转载、评论,再通过网民的自媒体平台讨论、质疑,继而媒体人员不得不进一步发掘事实的真相,最后回到公共平台发布最终的反转型结果。

纵观这一过程我们可以发现,问题的关键是初期的新闻失实才会导致最后的反转结果,因此这就要求媒体应当具有全局观和整体观,无论是报道的初期还是后期,都要对事件有宏观的把握,力求报道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任何事件的发生和构成都是由若干具有因果联系的部分组成,新闻报道中任何以偏概全的错误做法都会导致类似的“反转型新闻”出现。

3. 健全新闻生产机制和提高媒介素养

传统新闻写作中要求编辑、记者等采编人员反复求证所要报道的内容,并对所要报道的内容进行严格把关。但是在自媒体崛起的时代,出于时效性和经济利益等因素的考虑,采编人员已经鲜有履行好“把关人”这一角色的职责。媒体首先充当着社会信息流通的“把关人”,而编辑、记者等人员充当着媒体信息的“把关人”角色,这就要求媒体的从业人员具备良好的媒介素养,必须严格按照新闻生产流程和标准生产新闻,反复求证、及时修正、客观公正地做好新闻的内容和质量的把关,这也是对整个新闻行业和舆论环境负责。

4. 共同责任 

对公共空间信息负责不仅是媒体需要对发布在公共平台上的新闻负责,公众发布在自媒体平台上的内容也在一定程度上属于公共空间,因此公众也应该具有一定的媒介素养,对发布在其自媒体上的信息去伪存真。反转型新闻的危害不仅在于削弱了媒体的公信力,更是对整个舆论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如果谣言满天、新闻失实都成为了现实,那么整个舆论环境都会陷入虚假的泥淖之中,从而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媒体无法幸免,个人更不可能独善其身,所以每一个公众在享受自媒体平台带来的言论自由的便利时,更应该懂得实事求是,共同构建一个健康和谐发展的舆论环境。

文章来源 |  顾理平 杨苗 传媒实验室原创发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传理论 新媒体背景=考试热点|反转新闻
每日考点 | “新闻游戏”的定义、特征及面临矛盾
在突发性事件的报道中如何把握新闻的倾向性
度娘啊度娘,也许你得换一种模样?| 一周传媒观察
加强网络舆情管理 要善用互联网思维
“扶老被讹”事件谁之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