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家口宣化发现元代赵孟頫书碑碣

10月16日,宣化区文物部门完成了今年9月出土的一块石碑的清理和鉴定工作,石碑为当时官员贾柔的神道碑,碑文为元代书法大家赵孟頫所书。

发现古城水门遗存

宣化古城历史悠久,周边拥有洋河、柳川河、龙洋河三大水系水系,水力资源丰富。据宣化文物部门专家介绍,宣化城内曾经拥有非常发达的水系,在民国时仍有塞北江南的美称。当时,宣化城的水是从北城墙水门引入,分东西中三股,纵横流过古城后从西侧出城注入洋河。水门据说,因为水系发达,阳沟(渠)遍布,当时宣化城内桥梁众多,有72座桥梁之说。至今很多沿用的地名中还有桥字,其中皇城桥就是一例。

今年,按照规划,宣化区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宣化北城墙进行修复,施工中发现水门遗存。水门是明代为引城北柳川河水入城而在北城墙上修建的通道。水门在文献中多有提及,但一直未能发现其遗迹。此次发现水门位置在距高远门东约500米处。三孔水道,由石条垒砌的。每个水孔宽1米,高2米,深10余米。在清理中发现,水门构件石条有相当部分是利用旧的建筑构件,有石碑、石柱、栏板等。

碑碣沦为建筑构建

随后,宣化区文物部门对水门遗存进行了考古发掘。

考古人员在水门用石中发现两块碑碣和一块牌坊上的雕花石刻。其中一块碑碣是元代贾柔神道碑。根据碑文可知,贾柔因其子恩荣,追赠奉议大夫、骁骑尉、宣德县子(五品爵位),其妻李氏追封宣德县太君(五品官员母亲的封号)。石碑呈长方形,惜上部断裂逸失,现存长168、宽98、厚28厘米,青石石质。所用青石不是宣化本地出产,是相对比较贵重的材料。

考古人员发现,此碑为元代嘉议大夫、礼部尚书郭贯撰文并篆额,集贤侍讲学士、中奉大夫赵孟頫书。郭贯字安道,元初官至集贤大学士、左丞相,善书法,元代著名篆额多出其手。

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入元为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赵孟頫博学多才,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了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在我国书法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与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

元代考古史上的重要发现

神道碑是古代立在墓道上的碑,记录帝王大臣生前的活动。由郭贯撰文篆额、赵孟頫书写的贾柔神道碑,现存19行,满行38字,共计621字。全文以楷书为主,行书穿插其间,整体严整,淋漓尽致地体现了赵孟頫书法中清邃奇逸的风格。

宣化现有的元代遗存不多,仅有的一些也大多是在地下文物发掘中发现的。据宣化区文保所专家介绍:根据碑文内容可知,此碑为赵孟頫晚年作品,笔法圆润,磅礴大气,是赵孟頫书法之上乘之作。贾柔神道碑是元代考古史上的重要发现,特别是对研究元代宣德府、宣德县的历史有着重要意义。弥足珍贵的是碑文为元代两位书画大家所作,它的发现更是广大书法爱好者的幸事。

【资料链接】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水精宫道人,湖州(今浙江吴兴)人。赵孟頫博学广识,才气横溢,名满四海。他精通音乐,擅作文章,谙诗歌,开画风,工书法,嗜篆刻,通佛意,是一位天资超群、多才多艺的人,他的诗连同书法、绘画,被后人誉为“诗、书、画”三绝。在绘画上,他开启了元代复古风气之先,为中国画(主要是山水画)在元朝鼎盛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书学魏晋,篆法李邕,字体精秀,人称“赵体”。同时代的书法大家鲜于伯机在跋赵孟頫的小楷《过秦论》中有过这样的评价:“子昂篆、隶、正、行、真草,俱为当代第一。”可以说,作为元代书法的主要代表人物,赵孟頫对北宋“尚意”的书风颇不以为然,他非常敏锐地体察到书法崇尚精神层面的背后,还需技法与形式等物质层面的强有力的支持,这样才能有生命力,故他极力反对沿袭宋人的轨迹,而要求复古,回归到晋唐书法,这也是当时书法发展的必然。

赵孟頫所力倡的古法是直指晋唐书法,他自己又能以复古变古而成一代宗师。他反复临摹了大量书帖,其临习范围之宽令人叹为观止。他几乎涉猎了所有的法帖,其临摹之作可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如他所临《定武兰亭序》即是一件经典临摹之作。董其昌曾称其临摹之功“无毫发不以真”。从赵孟頫的书法作品来看,他的复古行为主要集中在二王书风,想借助二王书风来振兴元初的书法。他一生学书始终不离二王左右,但又能吸纳古人的笔法,贯穿斟酌,自成一家。

赵孟頫一生有很多作品流传下来,其书篆、隶、真、草四体皆擅,且都有佳作流传。他的篆书多见于一些碑铭额,且多为玉箸篆,玉箸篆是秦相李斯所创书体,汉唐之后习者很少,白成一体者则更少,可以说篆书自秦之后就日趋寥落萧条了。至元代,赵孟頫在复古思想的指导下直指秦篆,成为篆书历史延伸轨迹中光辉的一振。他的篆书用笔中锋圆劲,行笔随意,结体匀称稳健,有一股清新之风。他的篆书虽没有在元代掀起风潮,但为后来开启清代篆书风气起了先导作用。

赵孟頫的小楷作品多见于所写的经卷。据墨迹流传和著录所记,不同名称的佛经和道经不下20余种。他颇好佛道释学,颇有六朝名士的风度。他的楷书多为小楷,大字少见,其代表作除《洛神赋》、《黄庭经》、《千字文》、《道德经》、《胆巴碑》、《张公墓志铭》外,还有一些题跋。其中《洛神赋》是通过反复临摹王献之的《洛神赋》而来的,但王献之的真迹只有九行,赵盂頫补全了后面的大部分,通篇风格统一,临得十分入微,字大小不一,气韵堪称上乘,甚得二王笔意。

赵孟頫另一类楷书如《胆巴碑》、《玄妙观重修三门记》是世人所说典型的“赵体”。“赵体”多见于书碑,用笔沉稳,一丝不苟,章法布局分明,静穆庄严。《胆巴碑》(又称《帝师胆巴碑》)是他晚年代表作,其法度严谨,神采焕发,用笔圆润丰满,方圆兼施,无迟滞之感,结体俊美灵秀,匀称优雅,甚有李北海意,可见赵孟頫晚年在技法上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陈晓东 王继红 闫宗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虞集《真书刘垓神道碑铭卷》
赵孟頫书法欣赏
赵孟頫篆书书法欣赏
元虞集大字真书《刘垓神道碑铭》
赵孟頫书法字帖六体《千字文》篆书字帖书法欣赏
元·虞集大字真书《刘垓神道碑铭》,可见钟繇、苏轼笔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