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茶”申遗成功!千年茶史传承文化
userphoto

2022.12.09 河北

关注

北京时间11月29日晚,“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在摩洛哥拉巴特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7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是有关茶园管理、茶叶采摘、茶的手工制作,以及茶的饮用和分享的知识、技艺和实践。

传统制茶技艺主要集中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江南、江北、西南和华南四大茶区,相关习俗在全国各地广泛流布,为多民族所共享。

通过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万里茶道等,茶穿越历史、跨越国界,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已经成为中国与世界人民相知相交、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媒介,成为人类文明共同的财富。

Traditional Tea-making 

茶源,亦文化之源

关于神农氏发现茶叶的说法,盖源于《神农本草经》所记——“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之所避就,当此之时,日遇七十毒,得茶而解”。

也有引用:“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毒,得茶始解之。”

所谓“闻于鲁周公”,是指始自周公、成于孔门、增补于汉的古代字书《尔雅》中的记载:槚,是荼的分类,特指味道比较苦的荼,是感官滋味层面上的直接体验。那时候的国人观念,草木一体,而非现代植物学意义上的乔灌木之谓。《诗经》中的“有女如荼”,说的是颜色层面。当时,人并不日常饮茶,除非真的生病。

《晏子春秋》中亦有晏婴相齐景公时,“食脱粟之饭,灸三戈五卵茗茶”的说法。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也有“谁谓茶苦,其甘如荠”等诗句。

《华阳国志》记载:周初的巴地已经有茶园经营并贡茶于周廷。

以上足以证明我国是世界茶业、茶文化的起源和中心。

Traditional Tea-making 

茶之谓“茶”,始于唐兴于宋

自汉朝之后的600多年,茶逐渐传播至中原、江南、华南,也从原本的权贵、文人饮茶慢慢形成了全民饮茶的风气。当然普通百姓喝的茶还是比较一般的,真正好茶还是进贡朝廷,或者在爱茶的官员、文人之间流行。

如果要杯小茶穿越回过去,体验当时的喝茶场景,唐和宋一定是首选,中国茶的鼎盛就在这两个朝代。

到了唐朝,古代所称的“荼”字,才减去一笔成了后来的“茶”字,因此茶之谓“茶”,始于唐代。

在唐朝,茶业的迅速发展,据说还与一个人有莫大关系,这个人就是被后世奉为“茶圣”的陆羽。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珍贵文物中,有一尊河北唐县出土的白瓷塑像,其“上身着交领衣,下身着裳,戴高冠,双手展卷,盘腿趺坐,仪态端庄”。

据专家考证:这尊塑像就是被人们奉为茶神、茶仙、茶圣,世界第一部茶文化著作《茶经》的作者陆羽。

唐代流行煎茶煮饮,除了要加盐加姜调味,还要炙烤,研磨成粉末后再煮,这在陆羽的《茶经》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中也多次出现了唐朝人煮茶的画面。

到了宋朝,喝茶则到了美学的高峰。

那时流行将茶磨成更细腻,像现在抹茶一样的粉末,在碗中注入热水后搅打,产生丰富的泡沫后,连汤带水一起饮用,被称为点茶法,是不是很像现在咖啡的奶泡?

这一方式由日本大广心禅师在杭州径山寺习得,并带回他们的国家,逐渐演变为仪式感极强的日本茶道,蒸青绿茶和其磨碎而成的抹茶,成为他们的主流。

Traditional Tea-making 

制茶工艺大爆发

其实所用的茶都是绿茶,工艺上并没有太多的突破。明朝以前,进贡的茶叶都是绿茶压制成饼,比如有名的龙团凤饼,这是皇家才喝得到的上品。

可这饼茶制作太耗时耗力,宋代将茶叶美学发展至顶峰之后,大家想着法子把茶做得更精细和精美,哪怕是过度牺牲人力。在当时的饼茶制作中心福建建瓯,据说每天采茶就需要数千人之多。游牧民族入侵后,元代的统治者们根本不喜欢这种细致的茶文化。

到了朱元璋,他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也是民间起义夺取政权的天子,非常清楚百姓为了生活是怎样的辛苦。于是下令,废除进贡团茶饼茶的政策,提倡做成散茶,精简环节,废弃不必要的压制、细嫩采摘等等。

这个政策的风吹起来,茶就成为了和现代比较接近的散茶,而且泡茶也更加简单,只需要在杯中放入散茶,注水冲泡即可,无需煎煮。

这一切带来的,还有制茶工艺的爆发。

原本人们只知道蒸青绿茶,和一点炒青绿茶。茶叶饮用的解放则触动了人们对美好滋味的追求,炒青绿茶因为香气更足,滋味更浓开始被广泛接受。此外:

在安徽和四川,杀青后偶然将茶叶搁置闷黄,形成了早期的黄茶;

明朝嘉靖年间白茶也渐渐摆脱原始随意的制作方式,开始有成型的日晒工艺;

明末清初的时候红茶、乌龙茶在福建武夷山陆续产生;

在湖南安化形成了揉捻后渥堆发酵的工艺,且通过蒸压的方式,形成砖等形状的黑茶;

... ...

六大茶类的雏形,开始萌芽了。

Traditional Tea-making 

中国“茶文化”闻名全球

淡淡的茶香,悠悠的古韵,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可以说,全世界的茶文化都可以追溯到中国。

在英国,茶已有几百年的历史,英国茶专家表示,英国最初的茶叶和茶文化是从中国传入的,又在英国衍生出当地人更适应的方式,成为英国文化的一部分。

在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馆藏里有一个小盒茶叶,标签上写着:一种来自中国的茶。这是300多年,被一位自然学家带回英国的,极具收藏价值。

在非洲肯尼亚,一款名叫“紫茶”的茶叶,也是由中国制茶师研制而成,肯尼亚具有得天独厚的种植条件,却没有种植的手艺,他们不远万里从中国请来茶艺老师,去研习学习制茶。

新的制茶技艺改变了肯尼亚茶叶只能做低端碎茶、出口欧美制作廉价奶茶的现状,也真正实现了肯尼亚政府希望推广紫茶、提高当地茶农收入的期许。

日本的茶文化更不用多说,众所周知,日本是十分注意茶道的国家,中国茶在日本更是备受追捧。现在日本的煎茶道就是来源于中国广东潮州的工夫茶。

中国茶除了在全球多个国家获得高度重视,还频繁出现在各种重要外交场合,“茶叙外交”也成为热门词汇。

1972年,尼克松访问中国时,我国当时的领导人毛泽东赠送他四两的大红袍母株茶叶。由于尼克松不知大红袍母株产量少而极为珍贵,曾私下抱怨毛泽东小气。周恩来总理后来为此对尼克松解释,说:“主席已经将'半壁江山’奉送了。”,并把大红袍由来告知,闻说尼克松听后对此肃然起敬。

2008年北京奥运会,用景迈山古树茶特制的“奥运国礼茶”被赠送给各国元首。

2021年4月,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安理会5月轮值主席张军赠送给安理会成员国代表一份礼物——中国云南的咖啡豆、千年古树茶,以及壮族手工刺绣。

在今年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四次会晤,作为东道主,我国给各国领导人送上了“茶中状元”,来自武夷山的“大红袍”。

一杯中国茶,承载着中国千百年来谦和、重礼的文化传承,茶与世界沟通交流枢纽,已不再是一片简单的叶子,而是一种富有生命力的文化,一种和谐精神的代表。

中国茶,茶香,茶艺、茶美...

参考来源:央视新闻、杯小茶、北广人物周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茶具、茶叶、茶道、茶文化常识
茶与茶文化
为什么茶文化形成于唐代?
论当前茶艺表演的一些问题
茶文化的意义是什么?
泡茶技艺漫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