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旅游景区投资和经营思路2

中国旅游景区投资和经营思路2  

2009-01-22 14:45:08|  分类: 中国旅游景区经营 |字号 订阅

 

六、怎么对应

这是产品和市场怎么对应的问题。对于任何一个项目来说,首先涉及的都是一个总体定位,总体定位清楚了,总体把握也就好把握了。各地一个比较普遍的情况就是定位一般来说都不太清楚。有些是低估了,多数是高估了,不管高估还是低估,都是一个定位不清楚的问题,这样在项目的开发建设上、经营管理上或市场的开拓上就容易产生误区。

(一)四类产品

产品的分类大体上可分为世界级、国家级、区域级和地方级四类。这并不意味着世界级的产品就是最棒的,关键取决于产品和市场的对应关系是不是最合适的。如果产品和市场的对应关系达到了一个最适应程度,这个产品就是好产品。就像买东西,要买精品,到精品店去买;要买一般性的商品,到百货大楼去买;要买便宜的商品,到地摊上去买。这里虽然有一个产品的分类,但更主要的是怎么对应,现在各地有很多东西对定位估计过分。例如温泉类产品,一般来说就是地方性产品,因为它基本上是同质化产品。可有些地方做温泉就想要做到世界最大,要对应世界市场,这是不可能的。华北地区有很多温泉,很多温泉连北京都对应不了,因为北京自身就有温泉,温泉类的产品就是地方性的产品。所以,要把地方级的产品做成一流,做成精品,但定位上还是地方性的。再例如,很多生态类的产品就是一种区域类的产品,也很难把它上升到国家级或是世界级的高度。这个定位清楚了,怎么开拓市场也就容易了。这种分级关键就是看这个产品究竟有多大的特殊性,能形成多大的特色,究竟在什么样的范围内形成影响。一般来说,自然类的产品可以做到国际性,但很难做到世界性。文化类的产品一般来说可能做到世界性。文化类的产品是中国最大的优势。例如兵马俑,就是世界级产品,但兵马俑并不具备唯一性,因为汉兵马俑也有一堆,但看头那就差多了,所以秦兵马俑在世界上就是轰动性的,一直持续到现在。所以,旅游产品首先应该定位准确,定位不准确,低估了就局限了自己的发展,高估了就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二)四层市场

与产品相对应,旅游市场也是四个层次,即世界级市场、国家级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地方性市场。不论哪一类的产品,只要与它的市场对应准确了,这个项目就是一个成功的项目,而不见得这个项目非得是国家级的才是好项目。现在很多地方还在追求国家级产品与市场,有的时候国家级这顶帽子太得重了,可能戴不动。可是,只要产品与市场能对应好,就是成功的。有些地方已经比较有名气了,但即使有名气也很难说就是国家级的产品,也很难说对应国家级的市场。例如热带雨林,全国留下来的就是西双版纳和海南岛各有一块,西双版纳看热带雨林就很困难,所以说热带雨林在西双版纳就只能变成一个概念,但如果把海南的热带雨林做出来,就是一个国家级产品。

(三)市场范围与层次

研究市场的范围无非就是划几个圈,一百公里以内多少人,五百公里以内多少人,三千公里多少人,等等。这三个圈划着容易,但并不意味着这三个圈划完了就必然是市场范围。这里首先要研究竞争对手是什么,其次除了这个市场范围之外还有市场层次。反过来说,有些产品可能是世界级的产品,按说全世界都应当在它的市场范围之内,可是它相应的市场面可能很小。比如说狩猎旅游,世界上有一个狩猎协会,这个协会就是七、八万会员。每年狩猎协会要发布消息,说有几个新的狩猎产品产生了,然后一些人就去了。狩猎消费有一个很强的典型性,是一个典型的贵族型消费,在经营方面,一个狩猎营地50个工作人员,一年接待50个客人就可以保本,再接待50个客人利润就很高。这种产品对应全世界,但是范围很窄。一般景区对应的都是大众市场,但对大众市场的分层研究得还不够。专业性的产品对应专业性的市场,即使是大众性的市场也要有分层,也要进行具体的分析。即使在一个景区里的不同产品,也要研究分层。产品越做越细才能越来越成熟。

(四)新老产品与新老市场

一般来说,要用新产品巩固老市场,用老产品开发新市场。老产品都是比较成熟的产品,在市场上的影响也比较大,所以老产品开发新市场,新市场巩固老产品。推出新产品的目的就是要巩固老市场。例如上海,现在有很多好东西,都市旅游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就很值得一看。上海新天地给人的感觉很好,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城市中心旅游区的概念,开发商都没有想到这个项目做得如此成功,都没有想到做出文化做出了一个精品。本来上海是最没有玩头的地方,但是现在每一次去都觉得有新收获,越来越有吸引力。这就是新产品巩固了老市场,一个城市旅游的综合目标是这样,对一个景区来说也是这样,景区都有发展的任务,都要一期二期三期进一步发展。进一步发展也有新老产品和新老市场如何组合的问题。华侨城有一个经验,硬件的东西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为止了,但文化类的产品要不断地推出,过一段时间搞一个节目。一个节目也是一个产品,靠这个产品本身可以开发市场、巩固市场。深圳世界之窗的“创世纪”节目,就是投资1000多万搞出来的一个产品,搞完了长盛不衰。很多人以前都去过了世界之窗,本来无须再去了,但是为了晚上看这台节目,还得再去世界之窗。所以,这里既有一个在外延上如何处理新老产品的一个问题,也有一个在内涵上如何升华的问题。

 

七、怎么形成吸引力

形成吸引力要害就是形成特色、突出文化。

(一)第一与唯一

最早第一的概念不好讲,因为最早、第一都被人家给占满了,现在只能搞规模竞赛了。这条路是万万不能走的,不断追求规模意味着不断追加投资,但市场有没有能力来消耗,来接受?能不能在最大程度上适应市场?如果适应不了,就不要追求这个第一。需要追求的是唯一,唯一是特色竞争,不是规模竞争。唯一可能会被模仿,之后也可能成为第一,但这不是规模第一。所以说,最终的竞争是市场的竞争,而不是想象力的竞争。

(二)特色与文化

特色是旅游之魂,文化是特色之基。一般来说,特色都是相对的,在开发管理的过程中要把特色开发出来。任何一个地方只要挖掘透了,一定会挖掘出来特色。但是,往往由于对自己优势注重得不够,好多特色总是挖掘不出来,就变成了模仿。特色也有一个范围的问题,在这个地域范围内可能有特色,要摆在全国的范围内可能就没有特色了。很多事情就得研究细致,如果若干因素都研究完了,这还是唯一,就可以立起来。在全国具有唯一性,就是一个全国性产品,在世界的范围内具有唯一性,就是一个世界级的产品。如果没有个相对的特色性,就只是个小范围的特色产品。特色在实践过程中更多是体现在文化里,所以在发展中就应该更注重文化的创新。

(三)文化创新

旅游经济是特色经济,特色是旅游的灵魂,文化是特色的基础。一个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必须追求文化创新,并以此作为根本发展方向。无论是以自然为主体的还是以人文为主体的旅游区(点),其本质都是生产文化、经营文化、销售文化,旅游者千里迢迢前来,本质上也是购买文化、消费文化、享受文化。在现代社会,信息技术高度发达,虚拟技术也已产生,人们完全可以通过现代技术“卧游”、“神游”,也是一种享受。为什么还要追求“身游”呢?就是为了眼耳鼻舌身的全面感受,为了综合性的文化体验。这种根本性的要求,就是旅游区(点)发展的质的规定性,要求我们在综合素质上全面提高,在文化品位上不断提升,在各个方面不断创新。旅游发达国家的很多旅游点,令人赏心悦目,但仔细品味,却觉得只是舒适但无可观;我们的很多旅游区(点)风景奇绝,却令人不舒适,只是可观但不可处。粗放的经营方式和粗野的服务方式贬低了文化,淹没了文化,甚至糟踏了文化。这些情况直接影响到现在的经营效益的提高,市场形象的改善,更影响到各个旅游区(点)的长远发展。

1、什么是旅游区文化?

可以概括为三句话:以突出的特色为文化形式,以丰厚的品味为文化内涵,以人本主义精神为文化本质。

文化形式的基本要求是突出的特色,而不是一般的特色,更不是雷同化。主要的具体表现形式一是资源的独特性,二是建筑形式的独特性,三是环境的独特性,四是三者之间的协调性。

文化内涵的基本要求是丰厚的品味。主要的具体表现形式一是品类的丰富,二是味道的厚重,三是展示的精美,四是内涵与形式的统一和谐。

文化本质的基本要求是人本主义精神。普遍缺乏人本主义精神是我们与旅游发达国家最大的差距,尤其是从大众旅游角度来看更为突出,文化创新的最主要的工作也首先要放在这方面。例如,排队是旅游高峰期的普遍现象,发达国家对此进行了比较周密的安排,排曲队而不是排长队,排队时使客人看电视、演员进行幽默表演,既排遣了烦躁又宣传了景区等等。这就在各个细节上体现了对人的关心和尊重。从这一文化本质出发,一是在建筑格局上要注重结构合理、功能完善,二是在设施配置上要处处为客人着想,三是要努力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如果单从这个意义上说,可以把旅游区(点)质量等级标准概括为四级八个字:A级卫生,AA级方便,AAA级舒适,AAAA级完善,逐级递进,逐级包容,永无止境。从观赏度方面来说,则可以概括为五看可看、好看、想看、耐看、反复看。

2、旅游文化创新的把握

主要把握四个方面。一是异质文化。作为旅游目的地,异质文化的把握是发挥特色的根本,对海外要弘扬中国特色,对国内要弘扬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对本地要弘扬自我特色。这样就需要在各个方面研究历史化、民族化、乡土化、个性化等问题。

二是同质文化。大众化的旅游需要商业化的运作,也要求现代化的设施。从这一点来说,世界各个国家,国内各个旅游区(点)都是相同的。如住宿设施、厕所设施以及各类公共设施,都要提升到文化高度来认识,来操作,来努力达标,这就要求国际化、现代化、标准化。

三是异质文化与同质文化的有机结合。这就要求一部分相应的设施要达到异质外观,同质内涵,民族化的形式,现代化的内容。

四是管理和服务文化,本质上也是同质文化,具有相通性、普遍性。服务质量所体现的是综合质量,从静态角度说,包括服务项目、服务设施、服务价格;从动态角度说,包括服务观念、服务技能、服务效率和服务态度。这样两大类七个方面体现出来的综合质量只有在文化的层面上才能全面诠释,全面把握。

3、注重细节,一步到位

文化的感觉不仅体现在大面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细节上,常常是在细节上,使旅游者产生不好的感觉。但作为设计者、建设者、管理者和服务者,往往对细节不够注重,甚至漫不经心。也正是在细节上,体现了文野之分,高下之分。与旅游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建设资金并不少,但效果总是不尽人意,很重要的原因恐怕就在细节的注重上。细节的一丝不苟,不仅体现了严谨的工作精神,更应该表现深厚的人文关怀态度,要事事处处为客人着想。

另一方面,要使我国的旅游区(点)的综合素质尽快达到国际水平,进一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也必须在细节上下大功夫,通过这一重要方式,使我们能够一步到位。从投入产出的高度看,细节不需要大投资,但却能得到更好的效果。或者说,不需要资金的大投入,却需要文化的大投入;不需要硬件的大投入,却需要软件的大投入,需要旅游区(点)文化意识和文化素质的大提高。

(四)对旅游目的地的总体要求

实践需要形成一套定性的总体要求。这些要求,首先是旅游者对一个完善的旅游目的地的要求,是市场性的要求。同时,也是旅游区(点)自身谋求长远发展的内在要求。概括起来,是两个方面十个“可”。

1、从旅游者的角度来看,一是可进入。这是对旅游区(点)交通基础设施的要求,区外大交通便捷,区内小交通舒适有趣,总体确保安全。二是可停留。这是对旅游服务设施的基本要求,进得来之后要散得开,有需要的地方要住得下。三是可欣赏。这是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要求,不仅是可观赏,而且要赏心悦目,也是对环境的更高要求。四是可享受。旅游不是受罪,过去是“穷旅游”,只要能看到能多看就满足了,现在是享受旅游,不仅要满足,而且要满意,不仅要吃饱,而且要吃好。随着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旅游者这方面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也就意味着旅游区(点)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五是可回味。离开目的地,回到长住地,回想起来,印象甚佳,要向亲朋好友炫耀,要拿出照片回想,要把购买的纪念品摆设出来。达到这一步,就升华到一种境界。据国外旅游市场研究机构的调查,决定去一个旅游目的地的诸种因素中,口口相传的作用占45%,这是决定性的,也是对一个目的地的最高评价。

2、从长远发展的内在要求来看,一是可联动。孤立的产品难以形成规模效益,要努力形成联动性产品,以至形成环形线路。二是可拉动。在联动的基础上,形成足够的市场影响力,可以持续拉动市场。三是可推动。通过一个旅游目的地的发展,推动当地社会经济文化进步。回馈社会是一个有长远意识的负责任的企业的必然行为,其中不仅体现企业理念,也洋溢着一种文化精神。四是可发扬。要点是旅游区(点)的特色持续发扬,尤其是对一些人造景区而言,能否做到这一点往往是生死成败的关键。五是可持续。要在加强环境保护,生态可持续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工作措施,努力达到市场影响力持续增长,综合质量持续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持续保持。为此,更需要管理的持续改进,人才的持续提高,竞争力的持续增强,最终达到全面的可持续发展。

 

八、怎么拉动

怎么拉动是两个方面,第一是外部拉动开放,第二是开发拉动社会。这两个方面都需要注重。

(一)外部拉动开发

外部拉动开发有三种情况。第一种就是中心城市拉动,就是处在中心城市边缘的景区通过中心城市拉动,这是一种非常理想的状态,这涉及到旅游开发的选址,也涉及到旅游交通的配置。第二种是龙头景区拉动,应该说,每一个地方都有龙头景区,当然自己能变成龙头景区是最好的,但如果自己变不成龙头景区,就需要研究如何去搭在龙头景区这班车,来拉动我自己的开发。这种搭车的方式很多,比如说产品方面有互补性,在交通方面距离比较近,可以形成环线,这都是一种搭车的方法。在管理上,在品牌上,在资金上,也可以形成这么一个方式。例如华侨城,现在搞一个工程,叫“中华锦绣工程”,就是从锦绣中华到中华锦绣,锦绣中华的品牌已经形成了,他们考虑的就是管理和技术的输出,其中也有一部资金输出。这个概念应该说就是一个好概念,这样的一个龙头拉动实际上就是一个全国性的拉动的概念,在市场上培育成一个景区集团的概念。第三种是市场集聚的拉动。市场集聚的拉动,也可能没有中心城市,也可能没有龙头景区,但市场集聚本身也可以形成很大的一个拉动作用。例如,江苏、浙江、福建都有很多专业化的市场,每一个专业的市场在某种程度上都可以拉动一片景区,至少可以拉动一批景点。但是这方面的工作做得还不够。外部拉动开发基本就是这三种方式。

(二)开发拉动社会

景区开发,对社会要有责任,要尽义务,这也是景区自身发展的要求。景区如果不和当地的社区处理好关系,旅游开发也很难进行。所以,景区首先需要开放。景区的开放也是多方面的,如果没有开放的意识就很难保证长足的发展,但是旅游景区开发的意识中开放的意识比较弱,画地为牢的意识比较强。开放的问题实际上是景区对于社会发展的一个最基本的奉献和最基本的义务,同时也是景区自身发展的一个最基本的要素。其次是流动,通过大规模的旅游者的流动,达到对当地社区发展的促进。旅游和开发必须要唤起民众,必须要对当地社区的发展乃至农村的发展带来好处,这样旅游开发才能够建立在一个比较扎实的基础之上,才能够有一个更广阔的前景。第三需要融合,把景区开发和当地的努力融合在一起,这就是景区发展的环境问题。应该说,这方面现在还不怎么理想。从深层次的角度来说,这是决定成败的因素,比较理想的是规划的时候把这些东西都一起规划在内。但是因为很多景区的发展都是一个自然而然的发展过程,除了这些年新建的景区做得比较到位,一些老景区都不太理想,就造成了很大一个困难: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就是一个字,拆。拆什么?拆世界文化遗产附近的一堆烂房子,这堆房子拆不净,世界文化遗产就拿不下来。这就和当地居民的利益就发生很大冲突,因此,总体来说应该说是通过开放和流动,来促成与社区的融合,从而达到开发拉动社会。

 

九、保护与开发

(一)第一与唯一

保护第一,但是保护不是唯一,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最好应该落到发展是硬道理上。发展既包含了保护也包含了开发。我们要做到有规划的、有指导的、有层次的开发。旅游开发和其它开发不同,旅游开发环境就是卖点,如果一边破坏环境一边搞开发,就意味着自己断自己的后路。当然在早期,有一些地方还没有意识到有一些破坏现象,一旦意识到了,就会改善环境,促进环境,就像卖服装一样,卖服装的人一定会把这个服装弄得整整齐齐、漂漂亮亮地挂出来卖,没有哪个卖服装的人说把这个服装在泥里水里弄完了再挂出来卖的。旅游开发是同一个道理,环境就是卖点,就是旅游产品重要的组成内容。

(二)遗产与遗物

有一篇文章题目叫《莫使遗产成遗憾》,其中的观点很好,讲遗产评过之后如何遭受破坏的问题。但是这只是一面理,另一面理就是莫使遗产成遗物。遗产本身既包含了保护的概念,又包含了开发的概念。尤其对旅游来说,旅游资源的开发在各地都是优势资源,优势资源如果不加以利用,不在当地的经济发展中起作用,就是不应该和不可能的。因为老百姓有生存发展的权利,所以这方面的问题不能一概而论,但这些问题恰恰争议很大。在这个过程之中,越有规范,对保护越有促进作用,越没有规范,无规范、无秩序的状况,实际上加剧了破坏。对于这些问题确实要认真研究,包括景区所有权经营权分离的问题、门票经营权能否上市的问题等。这个官司打了几年了,至少影响了100亿的资金进入旅游业。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旅游部门的概念,旅游没有部门概念只有行业概念,如果拿行业概念来对应这个部门概念,则很难对应。因为一个是市场的概念,一个是计划经济的概念,怎么能够对应得起来?但是造成的结果就是现在这个状况,一方面信誓旦旦,严格禁止;另外一方面大家都在干。现在真正需要的是如何规范,如何形成好秩序,更进一步地促进发展。

(三)非物质与口头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从旅游开发的角度来说,非物质遗产、口头遗产是更重要的东西,包括我们的传统剧目、传统工艺、传统菜系、民族文化、民间文化,等等。客观来说,这些非物质遗产都在不断消亡,其保护与利用有如下两种方式。

(四)两种方式

一种方式叫文化性保护。例如保护传统工艺,传统工艺都是师傅带徒弟,为什现在留不下来了?因为传统工艺在市场上的影响力不大,要是干这行,就是父亲传得了,儿子也接受不了。因为干这行挣钱太少,生活水平太低,所以就逼得必须转。但是,如果政府给钱,确保收入达到社会中等程度,达到这个水平才可能一代一代地传下来。我们是发展中国家,我们现在做不到这一步。另外一种方式是商业化表演方式,虽然商业性的表演绝不是最理想的表演方式,但它却是现在能够使这些非特质遗产留传下来的唯一方式。文化的延续需要它的背景、环境和条件,现在生产方式改变了,要想把原有的东西保留下来,只有旅游才能够起到这个作用。这确是客观分析的结论。在这里,处理好保护和开发的关系,对于旅游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也是必须要注重和做到的。现在的争议实际上都是观念上的争议,更多的、更关键、更深层次的问题专家利益、部门利益乃至个人利益在起作用,不完全是一个观念问题。

 

十、开发模式

(一)三个地区的不同模式

1、东部

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市场广大,经过20几年的旅游发展,现在的要求就是上水平,出精品。东部地区的模式就应该是这个模式。

2、中部

按中部地区自己的说法,中部地区不是东西,战略就是东张西望,东拉西扯,这样可以把东部和西部的优势结合在一起。从旅游的角度来说,中部地区的要求就是上规模,出特品。特品就是要追求出特色的产品,当然各地都要追求出特色的产品,但相对来说,中部更应该追求这个特色。而且也是应该上规模的阶段。

3、西部

西部地区资源富集,特色突出,西部发展旅游现在应当是搞开发,出绝品。绝品并不一定就是精品,精品是一个开发档次的问题,特品和绝品是一个唯一性和垄断性的问题。特品和绝品不必是精品,当然能够做到精品更好,但是中部和西部地区有很多条件限制,所以做到精品,困难更多一些,当然现在也已经看到一些精品了。西部地区有两个最大的制约,第一个是生态环境脆弱,第二个是基础设施薄弱。在这种情况之下,旅游开发要走东部地区一样的模式,就可能付出惨痛的代价。所以,东、中、西三个地区绝不能是一个模式。这样就要避免模式的克隆,要追求独特的模式。

(二)避免模式的克隆,追求独特的模式

从发展的模式来说,独特的模式实际上就是两类,一类是追求规模,一类是追求特色。追求规模的情况就是客流量很多,人均花费相对较低;追求特色,追求主题就是对应的市场面可能比较小,但是人均花费比较高,“三三得九”不如“二五一十”。西部、中部地区应该研究一些新的模式,就是选择性的模式,不追求过大的客流量,但是追求比较高的人均花费,同样可以达到更好的效益。应该有一批给给富人准备的旅游产品,有一批给年青人准备的旅游产品,有一些给探险家准备的旅游产品,有一些给文化人准备的旅游产品。如果旅游产品越搞越细,越来越专,同样可以达到比较好的投入产出效益。

 

十一、规划投资创新

(一)旅游规划

规划投资的创新,就是首先是规划,涉及的问题很多。简单的说,创新就是创意,就是要创出差异来,最终是要创新,只不过现在做规划动机不一样。主要有三类动机,一是通过规划实施要花钱,二是为了伸手向上面要钱,三是搞一个赚钱的规划。我们必须得策划一批赚钱的项目,策划出一批赚钱的规划,实际上这是我们规划专家的自我挑战,例如,世界旅游组织给国内做省域旅游规划,规划班子非常完整,有社会学专家、人类学专家、环境保护专家、动物或者植物保护专家,当然还有投资专家、市场专家、旅游专家,这样的一个团队组合起来才能做出一个好规划来。这里也涉及到规划专家团队的知识结构问题。规划是旅游开发的第一步,能不能形成一个好的规划,能不能不能形成一个赚钱的规划,是一个非常要害的问题。

(二)目前在旅游招商引资工作中存在一些误区

归纳一下有四个。一是单纯倚重经济政策的优惠,张口就说要实行“低门坎”政策,要不就实行“无门坎”政策,招商引资变成了优惠政策的竞赛。不论能不能做到,但是单纯倚靠经济政策的优惠,这条路是走不下去的。最重要的是投资环境,投资环境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而不仅仅是经济政策。但这一点,在很多地方,尤其是一些经济不太发达的地区,是始终存在着的很大的误区。二是单纯模仿,造成重复性的项目,这条路不能走。到底有什么优势,可以形成什么特色,这是根本性的问题。从旅游角度看,有些东西是属于垄断性的,这种垄断性本身表面上看有重复因素,实质上看并不重复。旅游项目有两个特点,一是会形成种聚集效应,例如饭店建设,北京的饭店集中在东三环,另外集中在王府井,形成了群体。在这个地方再建饭店,从一般规律来说是不应该的,但是饭店经营的规律就体现在竞争是饭店群的竞争,这就是聚集效应。二是拉动效应,登了一座山就会想再登其他的山,不是替代,而是拉动。聚集效应和拉动效应很大程度上可以使我们避免重复建设。但单纯模仿所形成的重复建设项目很难招商引资。客观来看,重复性建设本身是市场经济不可缺少的东西。市场经济的基础是竞争,如果说一点重复建设都没有,什么项目都是独此一家,都变成垄断经营,市场经济的根基就没有了。这里有一个度的把握问题,反对的是不合理的重复建设。从旅游的角度来说,重复性建设主要体现在人造景观上,还体现在旅游资源的低层次开发上。从总体来说,旅游的重复建设大体上还是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但这个误区是存在的。三是单纯指望海外投资,招商引资范围比较单一。多渠道、多方式、大范围的招商应该是招商引资的发展方向。四是单纯依靠直接投资。这与很多地方经验不足有关,有些项目自己对自己都缺乏信心。对四个误区,需要进一步认识。

(三)招商引资的10个主要影响因素

这是一个美国研究机构的研究报告,以影响程度排序,提出了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招商引资的一些看法。

第一是政治稳定。这是招商引资最重要的条件,其中一是政治环境,二是政府运作,三是法律环境。

第二是经济周期。一般小的投资商看重的是经济政策,而大的投资商看重的是这个领域的经济是处于上升还是停滞时期。

第三是市场前景。项目是有广阔的前景还是正在萎缩,或者是说这个领域是处于朝阳状态还是夕阳状态或者盛阳状态。

第四是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是否完备或者是否处于发展阶段,还是落后阶段。这是一个关键问题。

第五是资源的丰富程度。这涉及到三个方面。一是自然资源,是垄断性的自然资源、丰富性的自然资源还是贫瘠性的自然资源;二是人力资源,即人的素质是高还是低,也包括一些地方政府官员的素质;三是其他的经济资源,缺乏其他经济资源是一种状态,能够利用又是另一种状态,能够充分借助是最好的状态。包括国内资金运作、银行贷款机制等因素。

第六是项目创新。一是技术创新,二是市场营销创新,三是企业制度创新。现代企业制度如果在一个非常扭曲的制度环境也很难发挥作用。

第七是合作对象。一是看素质,二是看有没有锲而不舍的态度,三是看能不能形成群体素质。

第八是经济政策的优惠。经济政策的优惠涉及到几个影响的因素,一是经济政策优惠的权限是分级的;二是各个部门之间的扯皮,容易使经济政策的优惠变成是“画饼充饥”,说得好,实现不了;三是政策是变化的,这是正常的,政策不可能不变化,不变化就不叫政策,法律和发展方针才是相对固定的。

第九是社会的接受程度。一个项目来了,当地是接受你还是抵触。

第十是环境保护。这实际上是一个门坎,如果环境保护要求太高,外商就进不来,可是如果没有环境保护这个门坎,就意味着我们要承担发达国家甩出来的污染严重的低附加值的企业,我们也不干。

从总体来说,这是十个主要因素。有一个因素没有谈,就是区位优势。我们总把区位优势当作大优势,但在交通基础设施比较发达的情况下,尤其是在信息全球一体化的条件下,区位优势已经越来越淡化了。因为远近已经是时间概念而不完全是一个距离概念,农业社会才是距离概念。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还有一个新兴的因素,就是能不能形成企业群,这对招商引资的影响越来越重要。

(四)充分认识旅游项目在招商引资中的优势

旅游业正在进入一个迅速上升的周期,现在是投资商进入的一个最好的时期。在基础设施上虽然还谈不上完备,但全国基础设施的发展也处于一个快速发展时期,旅游国债资金也主要投到这个方面。资源尤其是垄断性资源的丰富是我们特有的优势。比起其他行业,旅游行业的素质要高一些。项目创新方面,技术因素的影响比较小,市场和制度对的影响比较大。经济政策上,全国各地实施政府主导型发展旅游方针,在经济政策方面提供了不少扶持。在社会接受上,毫无疑问,旅游项目受到社会的大力欢迎。环境保护更是这样,没有好的环境就没有旅游的发展,旅游做好了就会促进环境保护,环境越好,旅游发展越快。根本优势是比较优势,形成投资的回报率。资本追逐利润,能够形成高额或长期稳定的回报率,这是根本的吸引力。

旅游项目在招商引资中有非常大的优势,但首先得把基础工作做好,必须强调规范、明确程序,提高质量。通过全面创新的精神,形成一套经验,形成一套好的工作模式,这就会对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充分认识旅游规划的重要意义

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这是一个总体背景,在这个总体背景下,很多工作内容在发生变化,从原来排项目、分资金到出思路筹资金,这是根本性转变。要尽快完成从传统观念向创新观念的转变,这个转变完成了,很多新的思路也就有了,很多新的办法也就出来了。

1)要树立符合时代特征和市场潮流的旅游资源观、产业观和发展观,把观念创新付诸规划和发展的具体行动中,形成思路出规划——规划出项目——项目出资金——资金出建设——建设出效益——效益出发展——发展出思路的良性循环格局。

2)必须明确创新的基础就是市场,离了市场什么都不行。这个市场首先是需求市场,旅游不是简单地适应需求,而是需要一步一步地引导。归纳起来是四个层次,一是适应现实需求,二是刺激潜在需求,三是引导大众需求,四是创造新兴需求。从产业发展和供给的角度来说,第一要跟从潮流,第二要领导潮流,第三要开拓潮流,开拓了潮流才有可能创造新的需求。

3)创新的递进、传导和反馈。“百年大计,策划第一”,再延伸一步,策划方面什么第一呢?自然而然就有一个递进的逻辑关系,再形成传导的关系,最后形成反馈关系。由此形成六个“第一”:首先,百年大计,策划第一;第二,策划方案,创意第一;第三,创意构思,特色第一;第四,特色立论,文化第一;第五,文化竞争,市场第一;最后,市场开发,超前第一。这六个“第一”有一个层次递进关系,也有一个内在逻辑关系。

(六)招商引资的七个渠道

很多地方尤其是中西部地区,一说旅游开发就是没钱,但实际上不是没钱的问题,而是没有好思路,没有好规划。很多地方破坏性的建设,建设性的破坏也搞了很多,花了很多冤枉钱。还有一个方面就是如何筹集资金的问题。

旅游发展这么多年,外资是一个主要渠道。前些年,外资投在旅游上主要是搞饭店建设。加入WTO之后,有一部分的外资要流向景区建设,这是旅游开发一个机遇。但这里涉及到一个体制问题,允许不允许中外合资,如果允许中外合资开发景区,景观具有唯一性,外资开发国家的财富,行得通吗?

第二个渠道就是工业企业集团。工业企业集团进入旅游业是这几年一个比较突出的现象,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企业集团自身产业结构的完整,但对旅游行业来说却增添了一支生力军。这些工业企业搞旅游虽然起步晚,但是起点非常高。

第三个渠道是上市公司。现在很多上都在寻找旅游题材,主要目标就是觉得旅游这个概念比较好,尤其是旅游开发这个概念比较好,便于在股市上更多的圈更多的钱。

第四个渠道就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投入旅游开发,这几年可以说是更突出的一个现象。例如浙江全省投入旅游业的民营企业,投入10亿元以上的有6个集团,投入6亿以上的有10个集团,就意味着这几年浙江的民营企业在旅游投入了120个亿。民营企业的力量应该说是越来越强。

第五个渠道是国家投资。国家投资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经营性投资在不断弱化,现在国家经营性投资基本上已经取消,另一个方面就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国家投资在强化。比如近三年一共发了四期旅游国债,都是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这是多年以来从没有的力度。国债资金是钓鱼资金,钓到地方,要求地方配套,然后钓到市场,形成国家、地方、市场一起上的格局,但是主体资金必然是地方性资金。

第六个渠道是银行贷款。现在不能说银行没钱,但现在很大的问题就是中间阻塞,就是有很多好的项目,银行也看出来了,可是缺乏手续,开发商自身没有担保的能力,又没有专业的担保公司,银行即使有钱也不敢贷。这个问题就不是一个企业自身能解决的问题,一方面需要形成一批新的公司,例如旅游贷款担保公司,作为一个中间环节来解决这个问题。再有一种方式,就是集团化,集团有担保能力,通过集团化的运作,达到产业扩张。

第七个渠道是社会集资。现在社会开发旅游的积极性非常之高,但是风险也非常之大,对各级旅游局来说,这是最主要的责任,必须有使命感,必须有义务感,真心实意、信认真负责地帮助老百姓发展,使老百姓尽可能的规避风险,争取项目做一个成一个。

总体来说,旅游开发的资金来源渠道很多,方式也很多,钱不是主要的制约因素,而是能不能拿出好的项目,有了好项目,银行会追着贷款。说到底,真正的制约是缺乏这样一批人才,一批既懂得旅游又懂得投资,两者的结合就是旅游方面的资本运作,这条路如果能走通了,这样一批人才培养出来了,旅游开发的一个大局面就产生了。

 

十二、旅游开发管理

旅游开发管理这涉及体制问题。

(一)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规划是旅游开发管理涉及的第一个问题。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涉及到整个政府机构的改革,涉及到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关系,也涉及到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关系,以至政府、企业、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但是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划,恐怕这个地区的发展就很难进行。通过统一规划加强招商引资是必要的。

(二)功能性管理和综合性管理

景区管理基本上是属于土地化管理,也是一个地方政府的综合性管理。但是现在由于各个部门的争议,使得这个事情变得非常混乱,可以叫“九龙治水水更大”。有的山头,甚至都分出来海拔800米以上归哪个部门管,800—200米归哪个部门管,200米以下归哪个部门管。有的甚至是宗教、林业、建设,各个部门打架,最后是影响的是旅游景区的发展,这是普遍情况。实际上,各个部门本身应做功能性管理,综合性管理应该是地方政府的事,如果把这个道理摆清楚了,从逻辑上来说就不应该有矛盾。比如说建设部门的管理功能,就是管理规划,而且是风景名胜区的管理规划的功能;文物部门也是一个文物保护和文物管理的功能;宗教部门就是一个宗教管理的功能。旅游部门的功能是质量,是市场秩序。如果政府机构改革真正到位了,很多架就打不起来。

(三)内部改革与管理

现在的旅游景区,多数还是事业单位,少数是企业单位。事业单位的一部分叫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一部分就是政企不分。对各个景区来说,也确有一个内部管理如何加强的问题。随着加入WTO后对外开放度的进一步加大,这种落后的体制将受到更加明显的冲击,企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演进趋势不可避免。但是,从根本上说,这种演进的最终力量应该不是来自外界,而是旅游景区自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旅游项目策划的误区及对策
四招解决旅游产品设计难题
一年卖出近1亿,景区文创产品开发的几大原则
景区开发:定好主题,选好项目,资源不足,创意弥补!
立足文化根基 打造古镇特色品牌
让旅游多点文化味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