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劳志明:并购失败案例高达八成!要想成功,这三大问题必须解决……

5月29日下午,由《国际金融报》社主办的“2018中国新上市公司高峰论坛暨颁奖典礼”在浦江之畔——上海举办。

华泰联合证券董事总经理劳志明应邀发表了主题演讲,就新上市公司并购的逻辑认知进行了精彩的论述,激发了与会嘉宾的深入思考,不时博得现场热烈的掌声。

▲ 华泰联合证券董事总经理劳志明

劳志明指出,对上市公司而言,资本市场是个手段,可以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其中并购是实现外延式扩张的很重要的一个手段。新上市的公司,面对资本市场会有疑问。

第一个疑问,到底要不要选择外延式扩张?也就是并购是不是企业成长主要的手段?

在劳志明看来,其实对于企业而言,上市之后,资本平台对于外延式扩张的帮助是非常有效的。谈及并购对于企业的好处,劳志明认为有以下几点:

第一,并购是投资行为。投资获益的角度,一个是静态的价值发现,另外一个是动态的分享成长。说得直白一点,要么买的东西足够便宜,要么买的东西后续成长足够好。

展开剩余85%

另外一个好处是产业整合。跟财务性的投资不一样,并购是有产业整合的功能。通过整合能够产生协同效益。产业的协同有好几个维度。横向可以拓展规模,劳志明以滴滴跟快的的合并为例,滴滴完成合并后带来的是市场份额的增加,带来的是竞争格局的改变,竞争格局的改变带来的是行业优势。对于2家公司来说都是有好处的。

此外,并购还有一个证券化的过程,这部分给企业带来的商业利润,就是通常所谓的“证券化套利”,可以理解为是一二级市场的差。一旦并购,对于企业来讲,无论投资角度、产业角度还是证券化获利的角度,都是有利可图的。核心是企业怎么把这件事做好。

第二个疑问是,如果选择并购作为外延式扩张,未来的方向在哪里,目的是什么?是股价的逻辑还是基本面的逻辑?抑或是股权调整的逻辑?从并购实操来讲,整个交易机会在哪里?交易当中的风险、收益点在哪里?包括整个方案,一系列的实务问题,企业该怎么应对?

基于其浸淫资本市场十余年的经历,在劳志明看来,并购先要解决方向的问题,然后解决交易落地的问题,最后解决整合的问题。对企业而言,第一,要谨慎,要有敬畏之心,要有耐心。因为并购市场一直在,并购机会一直在,并购跟投资特别像,宁可错过,千万不能做错。

第二,企业对于并购的方向一定要深思熟虑。并购一定是战略导向型而不是机会导向型。如果为了支撑更高的股价,企业应该选择估值更高的行业来并购。如果按照基本面逻辑,企业应该选择最为熟悉的跟自身基本协同的相关行业并购。如果企业想提升股比,通常建议企业的股东做并购。然后并购资产的成长性得以体现再注入上市公司,调整股比和整个的控制结构。

真正的并购成功,并不是交易的成功,而是交易之后的整合成功。并购核心之一是后续的整合。

劳志明对最近的市场情况信手拈来,据他介绍,2017年至2018年这两年,市场数据有两个变化。第一个是并购的数量在下降。第二个是并购的整体的交易难度、交易周期都在发生改变。

身在一线做交易,劳志明感触颇深。2012年-2013年交易非常容易达成,可以说“干柴遇到烈火”。但是现在无比艰难。对此,劳志明分析,大致有以下几点原因:第一,整个市场去杠杆,无论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资金面都吃紧。二级市场的资金面吃紧,带来股价下跌。此外,一级市场的资金也在减少,很多并购的融资变得艰难。第二,整个实体经济尚未完全复苏,带来的并购标的有限,优质公司资源越来越少。

除此之外,市场上也出现了部分负面信息,比如前几年积累的并购暴露出弊端,例如商誉的减值。这让市场明白,并购并不是提升股价的万能药。

谈及投行本身,劳志明觉得投行的一大职能是帮助企业做并购。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功能是方案的设计。投行发挥作用,第一点在于协助企业制定并购的战略,第二点在于基于信息的优势,给企业找合适的交易机会,第三点在于给企业设计出比较务实可行的并购方案。好的方案是把客户的商业诉求合法合规地落地,并购需要考虑到基本面,考虑到商业逻辑,考虑到二级市场的股价,还要考虑到融资的难度,交易各方的思维习惯、价值观、双方的预期和诉求,以及考虑到监管的合规性。

好的并购方案,并不是单方利益最大化的方案,而是各方共赢和平衡的方案。所以好的方案并不是保证单方能赚大钱,而是在交易过程中,如何实现并购双方的共赢,从商业角度来看,这才是并购方案设计的核心。

还有一点,并购方案要解决监管的合规性,也就是说,这个方案既要能获得审批,同时又要能满足各方的交易诉求。一句话,一般并购方案能成立,一定是从监管到企业,从企业的各方投资人,甚至是员工、政府、债权人,对这个方案都能认可。

劳志明感触很深的一点就是对新上市公司而言,其最缺乏经验的往往是在并购里面交易的谈判。在如何能够实现自己商业利益的前提下,跟对方形成共赢,这并不容易。因为很多上市公司,面对并购的时候,其实心态都非常复杂,通常是既冲动又纠结。冲动是希望通过并购完善自己的产业链。纠结则是因为并购里面有很多条件的牵涉。

为此,劳志明建议,新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要先经过一到两年的实验期,首先要想好为什么要做并购。其次要知道什么交易是好交易,什么标的是好标的。有了判断,才能做好决策。

另一方面,新上市公司要知道如何能跟对方形成共赢和平衡。谈判本身并不是一个竞争的过程,谈判更多是妥协。是在一些条件上做出的有限的妥协。并购最核心的还是要算好大账和小账的关系。衡量一个并购是否成功,不是看微观的利益安排而是要看整体的大账。在并购中,涉及到的方面很多,要借助专业机构的力量才最终能把这个事情做好。

劳志明深有感触地表示,多数的并购最终都以失败告终。即便能谈成的并购,所达成的平衡也是脆弱的平衡。就是交易双方可以接受,但不会完全满意。可以说在并购整合里面,80%的整合都是不成功的。因为一般的并购,多多少少会涉及到跨行业的整合。而跨行业整合的难度非常大。

金句不断的劳志明笑称:并购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并购的话是万万不能的。

最后,劳志明就后续整合的重要性分享了自己的心得。并购的整合,在并购交易的时刻就已经开始了。投行会习惯于在并购标的收购的过程中,把并购的一部分切给管理层,让管理层持股、交易同步进行。

过渡期间,劳志明建议企业跟并购的标的之间多做一些业务的合作。让双方文化提前得到融合。

在后续的整合中,需要注意两个原则,一个是激励原则,一个是约束原则。激励原则,可以让被并购企业的管理层有动力把企业经营得更好。约束原则,既让整个被并购方要服务于整体的战略,又要避免发生合规事件,影响整个上市公司后续资本市场的融资。

记者 许伟

高考志愿填报8 填报志愿-平行志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猿资本 | 并购的逻辑与趋势
小市值公司转型之殇
国有企业并购之一般国有企业产权转让特征及程序
【并购】上市公司产业并购及投资机会
法鹿问答|企业家并购退出实务五十问五十答
寻找错杀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