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离开万科,遮羞布都被撕下来了?王石的巨人时代并没有落幕!
2017-06-23

不被大家看好的王石,最终成功登上了珠峰!

创立的公司达亿万规模,他却未上过任何富豪榜;坐拥全球最大的住宅开发公司,他却做公司的打工仔,买房都得按揭;爱钱,他却主动远离名利,游学四方,学习哲学、宗教。

王石就是如此不按常理出牌,别人根本搞不透他在想什么,就像他说的那样,“国内和国外都难找到我这样的企业家。”

所以,对于王石最近主动让贤,放弃董事之位的做法,小益只能说,这真的很“王石”。

在决定让位前,王石已经在外逍遥了大半年,66岁还乐此不疲的作慈善、忙赛艇,很少看到岁月在他身上留下的痕迹,“人生60,才是开始”。

将60岁视作人生的起点,这决不是王石不服老的自我慰藉,而是随着岁月的沉淀,他活得越发通透、纯粹,不再是创业时那个拍桌子翻脸的王老虎,而是面对键盘侠“你怎么还不死”的言语攻击时,还能一脸淡定的回复“着啥急,只要活着早晚有一天”的智者。

如果非要问,王石人生最大的转折点在哪里,小益想应该是1999年。

那年,王石48岁,他辞去经理一职,开始探险,登最高峰、飞滑翔伞、玩帆船、划赛艇。

对于王石的这种抽离,许多人都难以理解,认为他在自废武功。如今回头再看,又会发现,正是这种“任性”,才让王石对自我的价值又有了新的高度。

2002年,当王石终于登上“非洲屋脊”乞力马扎罗山时,环顾四周没有看到《乞力马扎罗山》描述那种白雪皑皑、一片白茫茫的场景,反而一个没有雪的山,那是王石第一次切身感受到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冲击。

我在想,这个变化和我有没有关系?不查资料不要紧,一查资料和我关系大了。

一是碳排放,再就是吸收碳的热带雨林被砍伐了,这样,大自然的自我进化能力、自我循环就越来越弱。

都被砍伐了,都拿来造房子了,或者装修。大部分砍伐去哪儿了?一半是到了中国,到了中国的差不多70%又到了建筑工地,建筑工地70%是住宅建筑工地。

为了减少使用木材。我们现在在大量损耗这种热带雨林,热带雨林是吸收二氧化碳的。一般来讲,工地上在模板里面浇混凝土,大量消耗的就是这个木模板,这个木模板平均使用7次就浪费掉。中国这么多的工地,这样开放使用当中,就是消耗这些木板,中国现在大量进口的就是这种木材做模板。

当亲眼目睹全球变暖的影响,王石就投身到了保护绿色的公益行动中,从财富创造者升级为社会前进的推动者。

万科就成为了王石公益行动的第一步,他只拿极少的股份,将所有放弃的钱都用于万科践行环保中。

为减少木材的使用,王石引进日本最新的环保施工方法,升级施工工艺,把只能用7次的木模改成钢模,不仅延长了模板使用寿命,还能在用完后,再重新回炉使用。

虽然,工艺成本高,消费者不买账,同行也几乎不会做,“但万科坚持要这样做,第一个“千亿计划”、第二个“千亿计划”,这样花成本来培训,建质量好的房子。我们坚信这是一个未来,这是一个方向。”

正是王石的坚持,万科建造了大量的绿色建筑,是国内绿色建筑总量的一半。

2004年,以去沙尘暴为主旨的阿拉善SEE生态协会成立。在当年,NGO公益组织还非常少的情形下,王石与其他近百位民营企业家纷纷投身于环境治理中,

并担任阿拉善协会第二届会长。

“没有钱,但有名”利用自身的商界影响力,王石发展了大量会员,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治沙公益组织”。

但公益并非是一路平路,它和其他大山一样,有高峰也有低谷。

王石的公益身份逐渐被人关注,但在汶川大地震时,王石却发表“万科员工捐款不该超过10元”的言论,一时成为了舆论攻击的对象。

事后,王石选择无条件道歉,并承认“58岁,自己还很青涩”。

虽然,一度深陷舆论之中,但面对公益这座大山,王石并没有中途折返,他用自己那股倔强不断攀爬。

有人说,作为企业家,要做慈善,掏钱、签支票就好,何必还费力不讨好。就连政府官员,在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碰到王石时,都一脸震惊,“气候变化谈判这是政府和政府之间的事儿,你们企业家到这儿来干什么?”

每次遇到这些疑问,王石也不会说什么大道理,就只说,在乞力马扎罗没有雪、罗布泊没有水、南极不怎么冷,“我们企业家也有责任,不仅仅是政府的事儿。”

曾在《杨澜访谈录》中,王石就向企业家发出了这样的呼吁:

企业本身要有底线,做不但赚钱还有社会正面形象的事业,但这是不够的。

还有在公益慈善方面,你可能还是属于有点摆大款、数钞票,甚至当一种灾害突然发生,你生出怜悯之心,怜悯之心人人皆有,那是有限的,一定要比平时更多,不要怕误会,不要怕误解。

有时,高调做公益的王石被人说成是在作秀,但他并不生气,反而大方地说,“为环保作秀没什么不好,在人生的舞台上,每个人都在作秀,重要的是“秀”的内容是否前后一致。”

今年,王石已登上了人生第三“珠峰”——在哈佛、剑桥游学。

“60岁是上老年大学的年纪,我却跟16岁的人一块儿混,这是另一种对生命极限的挑战。”

也正因为对人类本源——哲学、宗教——不断学习探索,王石也越活越明白,“我在美国哈佛呆了两年,受到了教育,感觉到作为一个企业家比能力的话,要比最后你给别人带来什么益处,带来什么帮助,而且是无偿的。”

在公益的道路上,王石经历了高山大川和艰苦攀援,但是一路跋涉过来了。如今,他已放弃董事之位,会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公益事业当中。在很大程度上,他为中国企业家树立了很好的带头作用,让他们更愿意用一己之力为社会带来积极的影响力。

“我不清楚50岁时的目标是什么。今年66岁了,目标是什么还不是很清楚,但是最终的信念和理念不可以改变。总的来讲就是一定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一定要做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这一生才不觉得遗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石落泪演讲:熬过人生最黑暗时刻的经历,会成为你的财富
万科,请把王石还给中国!(附对各方建议)
【王石:我人生的顶点与低谷】
王石:我的生命我做主!
王石:地产“带头大哥”的孤独登顶
冯仑:企业家、公益男、淡定哥及其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