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易经之中的核心是什么?

易经之中的核心应为“时中”,顺时而行,待机而动,则可“以亨行时中”,得其“中行”、“中道”、“中节”而“中正”。“易道虽似繁杂简言之就‘时中’二字。

从易经中及其对后世哲学思维的影响看,“时中”思想与孔子的中庸之道是异曲同工、一脉相承的。“故尝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一言以蔽之,曰‘中’而已矣。子思述孔子之意,而作《中庸》,与大《易》相表里”。应该说,待机而动的“时中”,是对无过无不及的“中庸”最好的诠释。

不止于儒学,以“中和”、“中庸”、“时中”、“守中”、“中道”等核心观念构成的中国哲学中的“中”思想在儒释道三家的思想体系中都占据着不可或缺的中心地位。由于三家立场志趣不同,致使“中”在三家的思想领域中明显有着指向的不同。假如说儒教以治世、道以治身、释以治心分别是三家典型特征的话,这些特征在对“中”的阐述有着集中的体现:在儒家看来,“中”虽然具有自我本体的意义,但归根到底还是对“中”的运用,即“执中”上,而这个所执之“中”在我们现实生活里是以“善”来具体表现的。而道家所守之“中”则看成是个人超凡入圣羽化成仙的法门。相比之下,佛的中道理论显得博大精深及完备,这里的“中”既是本体所在又是方法所用,可以说“中”的哲理建构在中道思想里达到了巅峰,并对佛教禅宗、道教玄学和内丹学、理学,拳术养生学等的影响空前绝后。

关于“中”的不同理解有一段是这样:“所谓中者,非中外之中,亦非四维上下之中,不是在中之中。释云不思善不思恶,正恁么时,即是自己本来面目,此禅家之中也。道曰念头不起处谓之中,此道家之中也。儒曰喜怒哀未发谓之中,此儒家之中也”。其实从表象看来,儒、释、道关于“中”的意趣略有不同,可细推究之下这三家之“中”都有着一个共同点“心”,就是个体思想和体悟,不管是对无过无不及的把握,还是对空灵静笃的修炼,还是对不落二边的超越,其实都是通过“心”来体验和实现的,其所要达致的目标仍还是具有鲜明中国思想特色的精神境界。

所以作为中国哲学精髓凝炼所成的“中”,是个体的精神和物理之中“心”所生发出的、与世间万物相和谐的一种“独知”境界,儒家所谓“诚”、“敬”,道家所谓“坐忘”、“心斋”,佛家所谓“禅”、“止观”,在此意义上来说,皆殊途同归而,故持环得枢,以应无穷。守中用中,不失均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 论——一个字所体现的中国哲学思想精髓
儒,佛区别与联系,道三教
道家、儒家、佛家三家做人、做事、修心的成功哲学
儒家哲学的中心思想
道家、儒家、佛家做人、做事、修心的成功哲学
为什么三十学儒、四十学道、五十读《易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