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8年银监会首张亿元罚单!是什么让监管层如此愤怒?

1月19日,银监会官网上再现处罚大案,这次的“倒霉蛋儿”换成了浦发银行成都分行。前不久工行的理财大案余音在耳,这边亿元罚单就飞了过来,从国有四大行到股份制银行,人们不禁要问,银行到底是怎么了?

根据银监会公布的文件来看,该案主要涉及浦发银行违规发放贷款问题。四川省银监局对该案做出处罚,共计罚款4.62亿元,案件的主要责任人成都分行原行长、2名副行长、1名部门负责人和1名支行行长分别给予禁止终身从事银行业工作、取消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警告及罚款,浦发银行内部有200余人被追责。

银监会的公告中,称这期案件是有组织的造假案件,涉案金额巨大、手段隐蔽、性质恶劣......可以说言辞相当激烈,从中不难感受到监管层的怒火,最终给出了9大罪状!在这里零度就不列举了,但总结起来主要涉及三个层面:

1.为了达到掩盖风险的目的,想方设法绕开各种内外部监管。

2.长时间违规发放多笔贷款,内部控制存在严重漏洞,或者说形同虚设。

3.弄虚作假,用不正当手段虚增业绩,过分追求利润和业绩考核。

本案中所涉及的主要问题是成都分行利用空壳公司虚假授信,越权审批办理业务,进而掩盖不良贷款,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而最为讽刺的是成都分行竟然以“零不良”傲视系统内和同业。接下来零度好好为大家解析一下这种“高端”操作。

商业银行会将贷款分为5个等级,即:正常类、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其中后三类合在一起就是我们大家常说的不良贷款。作为一家正常经营的商业银行,存在不良贷款是一种极正常的现象,而“零不良”是根本不可能达到的。那么成都分行又是怎样将不可能变为可能的呢

根据披露的消息,案件当事人巧妙运用了承债式收购对不良贷款进行置换。所谓承债式收购是指收购方在取得目标公司产权的同时一同接收其债务的一种并购方式。那么该行是如何利用这一金融工具的呢?零度给大家举个例子:假设A公司由于经营不善,无法偿还贷款,这时银行就找来一个空壳公司B公司(这种情况基本是双方提前商量好的)连同A公司的债务一同收购。之后银行为B公司发放一笔贷款,B公司用这笔贷款偿还A公司即将到期的贷款。经过这番简单的运作,原本还不上的贷款就成了新发放的正常贷款。

这里的贷款是一种广义的说法,实际上包含了信贷、理财、信用证、承兑、保理等各种授信类产品。空壳公司的数量总计1400多家,金额高达775亿元,零度表示真的是不作死就不会死啊!如此的金额与数量,恐怕不是一句简单的内控漏洞能说过去的,背后的故事耐人寻味。

从前段时间对网贷的“深度梳理”,再到眼下对商业银行的严加管控,再迟钝的人恐怕也能嗅出监管层的态度。过去很多年的野蛮生长,金融一直在推波助澜,资本是这一切的幕后之手。无论是传统金融行业还是新兴金融模式,2018都绝对是监管大年,老老实实合规,夹起尾巴做业务,否则达摩克利斯之剑就会随时落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52张罚单中行农行建行在列 借贷搭售等成处罚重点
2018年第一剑:4.62亿天价罚单
昨夜,郭氏监管风暴席卷金融业!一次性公布25项罚单,17家机构被罚
广发银行武汉分行“三查”不尽职遭罚百万元
河南银监局再“贴”罚单 4家银行合计被罚190万
7.2亿天价罚单 能否堵住金融“黑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