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银行之王:关于中央银行,你知道多少?


01中央银行的性质

中央银行也称货币金融当局,是一个国家银行体系的中心环节,是统制全国货币金融的最高机构,执行国家的货币金融政策,控制全国的信用。

目前世界各国几乎都设立中央银行(个别国家如新加坡和卢森堡等除外)。

我国的中央银行是中国人民银行,它成立于1948年12月1日。其性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中央银行是特殊的金融机构。

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其特殊性表现在: 从服务对象上看,中央银行的服务对象是政府机构、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而不是各类企业、单位和个人。

从经营目的上看,中央银行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以金融调控为已任,稳定货币、促进经济发展是其宗旨。

从业务范围上看,中央银行不经营普通银行业务,即不对社会上的企业、单位和个人办理存贷、结算业务,但享有其他银行所不能享有的特权,如货币发行权、代理国库、最后贷款人、管理国家黄金外汇储备等。

2.中央银行是特殊的国家管理金融的机关。

与其他政府机关相比,其特殊性表现在: 从管理与服务的领域上看,它固定在货币、信用领域,它是制定和执行金融政策的部门,是国家控制和调节信用的机构。

从管理手段上看,它主要采用经济手段如调整利率和准备金率、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等,这与主要依靠行政手段进行管理的国家机关有明显不同。


02中央银行的职能

(一)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

所谓发行的银行,是指有权发行货币的银行。中央银行垄断了货币的发行权,成为全国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

中央银行独占货币发行权是中央银行发挥其职能作用的基础。其原因在于:

第一,只有独占货币发行权,才能统一国内的通货形式,避免由于多头发行造成的货币流通混乱;

第二,只有独占货币发行权,才能根据经济形势的需要,灵活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

第三,只有独占货币发行权,才能有效地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因为中央银行统一货币发行,使中央银行的负债成为支撑流通通中各种货币的基础,从而有效控制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能力,为社会总量平衡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是通过再贴现、再贷款、购买证券、收购金银外汇等投入市场,形成流通中的货币。

(二)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

所谓政府的银行,并不是指银行的资本所有权属于国家,而是说中央银行在代表政府执行货币金融政策的同时,还为政府提供金融服务。

它代表政府管理全国的金融机构和金融活动,制定并监督执行金融监管法规,代表政府处理国际金融事务,保管国家黄金外汇储备,管理一般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还代理国家金库。

(三)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

所谓银行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服务。它主要执行以下职责:

1.集中保管存款准备金。

通常法律规定,商业银行及有关金融机构必须向中央银行交存一部分存款准备金,其目的在于:

一方面保证存款机构的清偿能力,以备客户提现,从而保障存款人的资金安全以及银行等金融机构本身的安全;

另一方面有利于中央银行调节信用规模和控制货币供应量。

2.最后的贷款人。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流通的扩大,对贷款需求不仅数量增多,而且期限延长,当企业资金紧张时,可向商业银行贷款,而商业银行资金不足或现金缺乏时,以票据或证券作抵押可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贷款或再贴现,取得资金上的支持,央行成为商业银行的最后贷款人。

3.票据清算中心。

银行每天收受的票据数量不断增多,各银行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复杂化,各银行自行轧差当日结清已越来越困难,不仅异地结算矛盾很大,即使同城结算也很困难,因此客观上要求建立一个全国统一而有权威的、公正的清算中心,这只能由中央银行来办理。

由于各家银行在央行开设存款账户,它们每日营业终了将各自票据交换的差额,通过在央行开立的账户,相互划转,及时结清。

这样既有利于节约资金的使用,减少清算费用,解决单个银行资金清算所面临的困难,又有利于中央银行通过清算系统,全面了解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状况,并加强监督和管理。

总之,从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来看,中央银行既是为商业银行等普通金融机构和政府提供金融服务的特殊金融机构,又是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监督管理金融业、规范与维护金融秩序、调控金融和经济运行的宏观管理部门。


03中央银行的业务

中央银行的业务可分为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

(一)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

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是形成中央银行各种资金来源的业务。

1.货币发行业务

又称流通中现金,是中央银行最重要的负债业务,也是中央银行特有的负债业务。

货币发行是中央银行对社会公众的负债,但持币人不是持货币到中央银行索偿,而是到市场上换取等值的商品和劳务。

因而,中央银行的这种负债是无需清偿的债务,从而成为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成本最低的一种资金来源。

2.存款业务

(1)财政性存款。

作为政府的银行,中央银行代理国库业务,财政部在中央银行设有专门账户。

所有政府财政收入都必须先入国库,这些经常性的、大量的财政性存款构成了央行的负债。

(2)金融机构存款。

主要指集中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包括三个部分:

一是库存现金。保证客户提现用的资金。二是法定存款准备金。

它是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根据央行的规定按各项存款或各项负债总额的一定比例向央行缴存的存款。

这部分存款只有在商业银行存款或负债总额出现增减变动时才可调增调减,平时是不能动用的。

当法定准备金不足时,一般都是以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或库存现金来抵补。

三是超额存款准备金。它是在央行存款中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的部分,又叫“超额储备”,它是真正用于应付提存和清算的准备资金。

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都是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所不同的是:法定准备金商业银行不能自由运用,而超额准备金属于自由准备,商业银行有权动用;

中央银行对法定准备金往往不支付利息,对超额准备金却要支付利息。

货币发行和准备金存款是中央银行货币投放的主要资金来源,因而也被称为基础货币、高能货币或储备货币。

(3)其他存款业务。

凡是未列入上述三类存款项目的中央银行的存款都属于其他存款业务。

如外国存款、特种存款等。 外国存款。

外国中央银行或外国政府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主要是用于贸易结算和清算债务,存款数量的多少取决于他们的需要。

特种存款。这是央行根据抽紧银根的需要而开办的特种业务。也是一种存款形式,金融机构将资金存放在央行,由央行支付利息,在流动性比较充裕的背景下,这是一种有效的流动性管理方式。

我国央行于1994年9月为进一步抑制通货膨胀开办过一次特种存款业务。

3.发行中央银行票据 央行票据是指央行面向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员发行的、期限一般在一年以内的短期债务凭证。

它由中央银行发行,商业银行持有,其直接作用是吸收商业银行的部分流动性资金。央行向商业银行发行票据的直接结果,是将商业银行原存在央行的超额准备金存款,转换为存在央行的央行票据。

这一过程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其资产总量不变,但资产结构发生了变化,即将原本由商业银行持有、可以直接用于发放贷款的超额准备金存款,转变为仍由商业银行持有、但却不能直接用于发放贷款的央行票据,从而减少了可贷资金量。

我国于2003年4月22日开始直接发行央行票据,首次发行额为50亿元、期限为6个月,以贴现形式发行,发行价格为98.91元,参考收益率为2.198%。

它标志着中央银行票据正式成为央行货币政策操作的主要工具之一。


(二)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

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是构成中央银行资金运用的业务。

1.对政府的短期贷款。为了防止政府滥用借款权力,许多国家都对政府放款有限制措施,并严禁透支。

我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第28条明确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对政府财政透支。

不过,在特殊情况下,中央银行可以对财政进行贷款,以解决财政暂时的收支困难。

但是这种贷款一般数量不多、时间较短,否则容易引起信用扩张、通货膨胀。

2.对金融机构的贷款。又称再贷款,中央银行由此而获得“最后贷款人”的称呼。

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放款有严格的限制,一般只发放短期贷款,只能用于解决临时性的资金周转困难,绝不能用于证券投资和长期放款。

3.再贴现业务。商业银行将其贴现收进的未到期票据提交中央银行再办理贴现的融资行为。

对央行而言,再贴现是买进商业银行持有的票据;对商业银行而言,再贴现是出让已贴现的票据。

再贴现从形式上看是一种票据买卖,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放款。

4.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通过在金融市场买卖有价证券来达到调控市场货币供应量的目的。

公开操作的主要工具是国债、外汇和央行票据。在需要紧缩银根,减少市场货币供应量时,可在市场上卖出它所持有的有价证券(抛出证券、回笼货币);

反之,在需要扩张信贷,增加市场货币供应量时,便在市场上买进它所需要的有价证券(投放货币、收回证券)。

由于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既可以主动出击,又可以被动防御,买卖数量可以灵活控制,并且易于逆转,执行迅速,没有行政性延误等特点,所以,它成为金融市场发达国家央行的主要资产业务。

5.黄金外汇储备业务。黄金和外汇是国际间重要的支付手段和购买手段,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增加本国黄金外汇的储备,以此增加本国的经济实力,而黄金与外汇储备就占用了央行的资金,构成了它的一项资产业务。

央行通过为国家保管和管理黄金外汇储备,以及根据国内国际情况,适时、适量购进(达到外币升值目的)或抛售(达到外币贬值目的)外汇或黄金,可以起到稳定币值和汇率、调节国际收支、保证国际收支平衡的作用。

例如,我国为了保持人民币与美元之间汇率的稳定性,当人民币有升值压力时,央行可在外汇市场不断买进美元。

央行开展黄金外汇储备业务的意义:

①稳定币值:纸币的使用增加了发生通胀的可能性。为了保证经济的稳定,就必须保持纸币所代表的价值的稳定。

为此许多国家都按纸币发行额和存款额,保留一定的国际准备金。一旦发生通胀,可抛售黄金,回笼货币,减少货币供应量。

②稳定汇价:央行可在国际市场上买进或抛售国际通货,使本国货币的汇率维持在合理的水平上。

③调节国际收支:当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动用黄金外汇储备补充进口所需外汇的不足;

当一国出现顺差时,黄金外汇储备充足有余,央行可以用其清偿外债或对外投资。

(三)中央银行的中间业务

中央银行的中间业务是指中央银行为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办理资金划拨清算和资金转移的业务。

大体有三类:一是集中票据交换。一般是由中央银行组织票据交换所,各商业银行将本行应付票据参加交换。

二是集中清算交换的差额。各商业银行之间清算的差额,可以通过在中央银行的账户结算。

三是组织异地银行之间资金转移。

全国各地区不同的商业银行之间的资金转移,需通过中央银行的电子资金划拨系统办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准备金率年内第五次上调
三大货币政策工具的职能
深度理解贴现率在估值模型中对风险的反应及社会意义
银行基础知识普及
从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变动看信贷激增
2006金融运行分析及展望2007(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