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儒家法家道家三者有何不同?三者能否融合?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主张亲亲爱人,修身养德,主次有序和国家统一。法家思想的核心是“改革”和“法制”,主张势、术、法的高度统一,主张“国富兵强,以法治国”。道家思想的核心是“无为而治,顺其自然”。南怀瑾大师曾形像的把儒家比作粮食店,是人们天天要吃的东西。把道家比作药店,不生病可以不去,生了病就非去不可,尤其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了病,非去这个药店不可。他还把佛学比作百货店,百货陈杂,样样俱全,可逛可买,这是社会的需要。法家作为治理国家的工具,不论是什么政体,都会以司法为中心,因为这是维持社会秩序必须具备的条件。儒、道、法,包括后来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释家思想,都是中华文化中最璀灿的明珠和精神财富。

儒、道、法能否融合为一体,作用于国家制度的建设呢?这是毫无疑问,也一直是施实的通行作法。秦汉以来,儒、道、法虽然都坚持着各自的思想理念,但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化态势,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海纳百川,包容和谐,无门户之见的优良传统,形成中华民族完美的思想品德,也是中国千年一统,遂渐强大的法宝。中国历史上,每逢变乱的时候,拨乱反正,都属于道家思想之功。天下太平,则多用孔孟儒家的思想。而且历史上将三者完美融合使用的事例很多,汉文帝推行黄老之学,使国家由弱变强。汉武帝推行“独尊儒术”,巩固了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局面,就是最好的例证。最典型的要数被称作“完人”的曾国藩。

曾国藩的成功是他具有儒家思想的本质。这个本质体现在他的理想是做“圣贤”,而不是做“豪杰”。圣贤事业的重点是修德,而豪杰事业的重点是功利,他选择了修德,所以才会被后人称作完人而被效仿。但他又不完全拘泥于儒家思想。他的好友欧阳兆熊总结他成功的要诀是“一生三变”,所谓一生三变指,曾国藩早年从诗赋之学变为程朱之学,崇尚儒学,重在修身。中年从程朱之学转变为申韓之学,重在学习法家治理国家之法术。晚年从申韓之学变为黄老之学,因为他功成名就,更希望“顺其自然”,他更崇尚老子说的“圣人为而不恃,成功而不居。”的思想,所以才能成为德才兼备、学以致用、事业有成的楷模,可以从一个由外族统治的朝廷完身而退的完人。

由此可见,儒、道、法的融会不是沒有可能,而是在于摒弃门户之见,相互取长补短,只要坚持弘扬和谐包容的传统文化精神,只要把国家的稳定和发展作为最大利益,儒、道、法、释的思想都会作为中华文化的珍贵遗产而被国人接受和认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儒家、道家、佛家、法家的核心思想
儒家、道家和法家的思想有什么不同?
儒家 道家 法家 的区别是什么?
悟道杂谈13
用“三家思想”来管理学校
儒家,道家,法家,佛家都是什么思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