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余秋雨的读书秘笈

余秋雨先生

之前在网上看到过余秋雨在镇江的一个关于读书方法的讲座,看完后,我所有的感悟汇成一句话: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是有原因的!

余秋雨是著名的文化学者,文化史家兼散文家。大家都对他的博学多闻而深感佩服。他能有今天的成就,努力是一方面,但方法亦不容忽视。下面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大师的读书方法。


1、读书应该分等级,要选择第一流的书看,即某个朝代第一流的人写的第一流的书。

在当今这个世界上,能够称为名著的书已经不少了,而名著以外的一般水平的书,包括无聊的杂书已然浩如烟海。在讲座上,余秋雨问了大家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在有生之年有没有可能读到一些人类文化的精华?”

仔细一想,一个人在这个陌生的世界走一遭,没有领略到这个世界最高层次的文化和精神,不得不说是一种极大的遗憾。

我们知道,很多人是从来不读书的,这是很可悲的;另外也有很大一部分人被淹没在文化垃圾中不可自拔,他们也在不断地看书,却看一些低层次的、低级趣味的、被利益裹挟的所谓的文化。

事物有好坏高低之分,文化也是如此。相对于我们而言,高层次的文化已经太多了,人生苦短,我们没有那么大的精力一一看过来,也没有这个必要。这时候就需要在高层次的文化中分出等级来,占领制高点。

余秋雨举了一个唐代文学的例子。唐代我们知道,它的文学最主要的就是诗歌。唐代诗人也有很多,清人编辑的《全唐诗》有18900余首,共计900卷。我们没有必要花那么大精力一一精读。我们要找出写唐诗写得最好的几位,用不着太多,十位左右足以代表唐代的文学了。

那么如何来找出这些人呢,主要是通过老师的推荐或是历代名家的推荐,然后自己总结,选择最适合自己生命结构的几位。

比如说安史之乱之前最主要的应该是李白,安史之乱之后的以杜甫为主。然后是白居易、李商隐、杜牧等等历代公认的唐诗写得最好,最能代表一个时期的作者作为学习对像。

如果说一个人学唐代文化,不看李白和杜甫的诗,而专门钻研一些小众的诗家,虽然一时能作为吹牛的谈资 ,可是于学毫无益处。

李白的诗当然应该看,但也要有所侧重,不是把精力放在他所有的诗上面。一个人的创作也有高低等级之分。我们应该把精力放在李白最好的诗上面,他最好的诗也不外乎几十首,我们熟读或者背诵它们应该不成问题。

这样我们就可能以把精力用在最小最有价值的地方。当然,并不是说只看这些重点就行了,李白其他的作品都要看,只不过要有所侧重。

依此方法再学其他诗人,这样一个一个学,当你把唐代十个左右最重要的诗人的最主要的作品都掌握了,那么唐代文学是核心就掌握在我们心中了。 我们对唐代的文学也有了话语权。


2、在一段时间内最好读一本书,以这本书为中心向外辐射,不要看其他类型的书。

曾国藩也曾在他写给子弟的家书里面重点提到专注对于学习的必要性。现在大学为什么要设专业,而不是什么都学,孔子早就对这个问题作出了回答:“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所以我们学什么都要缩小目标,把精力专注在一点上才能有所突破。

比如说前面所提到的李白,我们肯定要把《李太白全集》买来看。看得过程中就会有不明白的地方。为了知道李白是何人,我们需要把研究李白比较有名的书和写得比较好的李白的传记都买来看;有古文字不明白的地方,我们还需要买一本《古代汉语》来参照;如果诗歌的格律不明白,还得买一本关于诗词格律的书;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李白的诗源于《楚辞》,我们还需要买一本楚辞来看。

用这样的方法,我们在看《李太白全集》的时候,才能最大限度地掌握李白的精髓。如此学习,李白就成为你生命结构的一部分,甚至能对你的人生产生重大的影响,而你对李白也有足够的话语权。

以此方法去学习每个重要时代的文化,虽然看起来笨且慢,但是只要你系统学习了一个作家,你就会感到无比振奋,比你泛泛而学一百个作家,对一百个作家的了解和掌握都只流于表面要强百倍。

余秋雨说,以此方法花个两三年功夫学习中国文化,你就会成为一个对中国文化有足够话语权的青年学者。说得我心里扑通扑通的。

他说两三年很快就会过去,立志于学习的人如果不这样系统学习,时间很快就会被淹没在无聊的、充斥着碎片化的信息浪潮里,实在太可惜了。


3、写点小文章和笔记,把自己阅读体会多给别人讲。

孔子云:”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大家知道,余秋雨当过很多年的教师,他之所以对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烂熟于心,很大原因在于他的老师的身份。

因为要向学生讲出来,等于复习过很多遍,这样知识就深深地印在自己的心里,进入了潜意识,变成了长久记忆,等到要用到的时候就能信手拈来,而不是抓耳挠腮、似是而非。

当我是学生的时候,常常惊叹老师对知识的熟悉与掌握程度,现在想来,他们是教过很多届的学生,对知识已经重复过很多次了,熟练运用也不足为奇。只要我们能做到这些,我们也能成为掌握知识的高手。

另外,写文章和记笔记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这点几乎所有的关于学习方法的书都会提及。这是一种重要的输出过程,是经过你大脑的整理和消化而输出的关于你自己的东西。

看过和写出来是两码事。就像我写这篇文章一样,我需要把自己看到的信息经过自己的大脑重新组织成语言输出来。能够输出多少,就表明你掌握多少,否则是写不出来的。

在输出的同时,就能知道自己究竟哪方面已经掌握了,能写出来了;哪些方面只有一点模糊的印象,还需要加深;哪些方面又似乎忘记了,还需要重新看一遍原文。所以说输出既能巩固已掌握的知识,夯实基础,又能明白自己的不足,从而查漏补缺。真是一种学习的好方法。


以上这三条学习方法,或许我写得不够周全,但大概意思基本表达出来了,从中我们可以窥测出余秋雨的治学之道。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此基础上,我们应当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或补充,作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如此用力两三年,用余秋雨的话说:“你就是一名对中国文化有足够话语权的青年学者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余秋雨谈读书的秘诀
一本《文化苦旅》的流行与普及,善莫大焉
读书 | 原来散文,也可以写出历史的重量!
哪座城市的人比上海人更精明?(组图)
彭敏:古诗词是我的“灵魂后花园”
从酒文化说到酒的没文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