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说中国古代没有科学,你还真信了?

来源丨喜马拉雅FM吴国盛教授的精品课《清华教授吴国盛:科学简史》

编辑丨第三条岸

中国古代究竟有没有科学?事实上,“中国古代没有现代意义上的科学”这个定论已经被很多人接受。但这个问题的特殊性,牵涉到民族感情,所以有必要再认真讨论一下中国古代究竟有没有科学。

我们先从科学的定义谈起。

科学的第一个定义

首先,什么叫科学?目前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取决于不同定义。

比方说把科学定义的窄一点:科学就指的是一种起源于希腊的东西,中国古代当然就没有科学了;或者说科学就是基于希腊的数理科学传统,加实验传统所构成的现代科学,那我们也可以说,中国古代没有科学。

一般来说有两个定义:

第一个定义是援引所谓的正统的西方的科学定义,这个定义就是基于希腊的理性科学数理科学,以及近代出现的实验科学的数理实验科学,这是标准的定义,也可以说是最窄的定义。

牛顿的代表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就是数理科学革命的集大成之作,书中提出了经典力学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以研究普遍规律为目标。

“科”、“技”不分的科学定义

第二个定义就把科学等同于技术,像李约瑟、中国人所做的那样,不分技术和科学,以技代科。但以技代科、科技不分也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

因为19世纪以后科学开始转化为技术,科技之间的界限不太明确,越到20世纪越到现代科技界限越来越不明确,现在创新的时代,所有的创新是技术创新,所有的技术创新其实背后就是科学创造。

北宋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的综合性著作。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评价其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体现了“科”“技”不分的思维方式。

每一个新的科学理论必然会带来一些新的技术出现,所以科技之间的界限也不好分。但是这种不分是一个现代的现象,并不是古代的现象。

19世纪以前,科学技术是分得很清楚的,科学家阵营和技术技师们的工匠阵营是互相不来往的。所以说不能以今天的科技不分,推广到古代。

所以,“科”“技”在中国的语境下还是要区分,科学是科学,技术是技术。

科学和技术之间的广阔领域

所以我们说一方面中国古代有自己的一套技术,另一方面中国古代没有西方意义上的数理科学实验科学。那么科学还有没有别的定义?

这就要求有第三类定义:介于技术和数理实验科学之间的领域。

如果我们说科学是一个谱系的话,一端是技术,另外一端是纯粹的数学,或者数理科学。那么这之间有一个广大的领域,我们称之为博物学,或者自然志。

博物学或者自然志,不是单纯的技术,而是追究事物的性质,要研究事物本身,而不是仅仅为了人工制造一些东西,而是要直接面向世界上的事物。但是它又没有达到数理科学的程度:提供确定性普遍性原则、道理、原因。

所以说什么是科学?科学有一个谱系,可以指技术,也可以指博物学,也可以指数理实验科学,这三大类别是有一个谱系的。那中国古代到底有没有科学呢?

在技术的意义上,中国古代有科学。在博物学的意义上,中国古代有科学。在数理实验科学意义上,中国古代没有科学。

这样一来就很清楚了,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必须要取决于科学的定义是什么样的。

关于主播:

《清华教授吴国盛:科学简史》认识科学,应该有一个正确的开始。

不了解科学走过的历程,就无法理解科学的本质。让中国顶尖的科学史主讲教授吴国盛以文理渗透的独特视角带你重新审视科学,贯通古今一窥中西方文化的本质差异,一探究竟,什么是科学。

关于喜马拉雅:随时随地,听我想听!4.7亿用户的共同选择,听段子听小说听新闻听音乐,就用喜马拉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古代不仅有科学,还是天人合一的科学
中国古代的科学就是“博物学”
吴国盛 | 追思博物科学
吴国盛丨科学的历程
自我与他者:不同的科学①——评吴国盛教授的《什么是科学》
近代数理实验科学限度的反省及出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