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朝最有血性的一首诗,读完后心中满是正气!

中国文学到了明清时代,主要发展了小说这种文学形式,而诗歌文化已然远不如唐宋时期。当然,每个时代有其特点,不可相类比。明代的诗歌虽然远不如唐宋时期,但是也有一定的佳作产生。比如下面的这首《石灰吟》,写得慷慨激昂,掷地有声,堪称明朝最有血性的诗歌!

《石灰吟》全诗如下: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释义:经过千次万次的锤打,石灰石才能从深山之中开采出来。熊熊烈火灼烧着它,它当作等闲看待。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一定要将清白之身留在人间!

这首《石灰吟》的作者,乃是明朝的清官于谦。于谦一生正直,廉洁自好,却又嫉恶如仇。于谦一生平反了不少冤狱,国家危难之际救灾赈荒,因此十分受百姓爱戴。在明英宗时,瓦剌军队入侵,明英宗不幸被俘。于谦为了江山社稷,扶持明景帝登基,亲自率兵防守北京,英勇抵抗瓦剌军队,并击退瓦剌。于谦的功绩,使得中国免受蒙古族的再次野蛮统治。只可惜,明英宗复辟成功后,以“谋逆罪”诬告于谦,杀死了这位民族英雄!而这首《石灰吟》,正是于谦的人格、精神的真实写照。

这首《石灰吟》,乃是典型的托物言志诗。诗人将自己比作石灰石,表达了自己一生为国尽忠,甘愿献身的精神,并且强调了自己坚守高洁品格的意志。

第一句“千锤万凿出深山”,说明要开采石灰石是十分不容易的。这需要许多人到深山之中,不断捶打石头,才能得到。这说明诗人铸就了“石灰石”的品格,并非朝夕之功,而是经历了诸多磨难。“烈火焚烧若等闲”一句,是描写烧炼石灰石的过程。“若等闲”三个字,说明了诗人纵然遭受极端的考验,也会保持从容不迫,视作等闲。我们从于谦英勇就义的事件当中,就可以看出他确实做到了。

“粉骨碎身浑不怕”一句之中的“粉骨碎身”,描写了石灰石最终粉身碎骨的状态。面对这种结局,石灰石是什么态度呢?石灰石是“浑不怕”的英勇姿态。这体现了诗人无论受到多么巨大的磨难,都坦然应对,绝不会有丝毫惧怕的英雄气概!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诗人直抒情怀。诗人告诉世人,自己一生顶天立地,无愧于心。清白来到世间,最终也是清白而去!

该诗语言朴素,通俗易懂,却有千斤之力,震撼人心,数百年来,广为流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吟石灰以言志——于谦《石灰吟》赏析
他12岁写下这首诗,便一气呵成,终成千古名作
【原创】(行草书法)明代诗人于谦诗《石灰吟》
石灰吟 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课内古诗词精讲精练(6)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