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危机之下现金为王!企业请做好“现金流管理”

NCP疫情,用“黑天鹅”事件来形容,再恰当不过了。什么是黑天鹅事件?

在发现澳大利亚的黑天鹅之前,17世纪之前的欧洲人认为天鹅都是白色的。但随着第一只黑天鹅的出现,这个不可动摇的观念崩溃了。由此,我们也用黑天鹅事件来比喻那些发生概率极小,但一旦发生,将产生影响重大、可能颠覆过去认知的事件。

那么,“黑天鹅”事件发生的概率极小,小到几年甚至几十年都可能遇不到,那是否就意味着我们可以对此不作任何防备。并非如此!因为一旦在黑天鹅事件中没有任何防备,后果可能是毁灭性的!

比如2008年的次贷危机,整条华尔街都认为次级贷款不存在风险,甚至看空者还被当成了笑柄。但最终,次贷危机掀起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甚至强如雷曼兄弟这样的金融巨头,百年基业毁于一旦!

而这次的疫情,对全中国而言,可以算得上是一次非常重大“黑天鹅”事件。很多头部企业家都纷纷表示,即使贷款发工资也只能撑3个月。谁能料到,行业巨头,在黑天鹅事件面前竟如此脆弱,更不用说其他中小型企业了。

春节长假通常为7天,这已经被我们视为一种常态了,因此没有一家企业会提前意识到,一场疫情会让企业停工如此之久。最终,我们只做了停工7天的准备,并没有预见到停工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可能产生的后果。这也是很多企业无法支撑下去、甚至破产倒闭的原因之一。

也正是如此,“现金为王”一词又被很多人提起。因此,疫情过后,活下来的企业必定会更重视企业的现金管理能力,提高自己在“黑天鹅”事件中的生存能力。

那么,企业通过哪些方法可以提高自身的现金管理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提高企业现金储备

我们永远无法预测危机会在什么时候发生,而一旦发生,现金就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存亡。可能有的企业会认为,持有较多现金会放缓企业的发展。甚至有些企业过于激进,大肆对外扩张或投资,导致持有的现金非常少。

但是一旦发生危机,现金不仅可以救企业一命,甚至会带来新的机遇。股神巴菲特就非常喜欢持有大量现金,因此能安然度过2008年的次贷危机,同时还能在危机中抄底大量的优质企业,为后续的财富增长奠定基础。

当然,在通胀的环境下,持有大量现金也确实会产生一定的机会成本。因此,企业可以视自身能力,将持有的现金用于一些短期、稳健、容易变现的投资,例如债券、货币基金、套利交易等,甚至是一些低估的指数基金或股票,这样在遇到危机的时候可以迅速变现以应对。

2 重视现金流量表分析

首先就要求企业能够准确地将现金进行分类。在笔者过去的审计工作中发现,很多中小企业往往不重视、甚至是不编制现金流量表。连自己企业的现金流来去都搞不清楚,就无从谈现金管理了。

从财会的角度来看,现金流分为三类:经营活动现金流、投资活动现金流、筹资活动现金流。这三类现金流中,最重要的是经营活动现金流。

如果一家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减去现金流出为负数,那么这家企业就好比一个需要依靠输血才能存活的人,必定是不健康的。

例如贷款发工资,就是因为没有足够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只能依靠筹资活动现金流入来支撑经营活动现金流出,自然是不能长久的。

当然,这并不是说其他两类现金流就不重要。比如投资活动现金净流出每年不断增加,而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却不见增长,这可能代表着企业对外投资或者扩张是失败的。

再比如,如果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小于筹资活动现金流中的“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那代表着企业赚到的钱可能还不够支付银行贷款利息,一些企业这时候会通过借新还旧的方式进行输血,但如果遇到黑天鹅事件,企业可能会瞬间就崩塌。

3 降低固定成本

这次疫情中,餐饮行业首当其冲,一方面是因为无法开业导致没有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另一方面是因为高额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出。

例如房租、员工工资等,即使不营业也必须支出,这一类无法避免的成本就属于固定成本。固定成本越高,通常企业的经营风险也越大。

我们可以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假设某企业生产一种商品,售价10元,成本7元,该企业每个月可以销售10万件,企业每个月的固定成本为20万元。

那么企业每个月的营业利润=(10-7)*10万-20万=10万元。

如果此时销量降低30%,每月营业利润=(10-7)*7万-20万=1万元,营业利润降低了90%,降幅是销量的3倍,我们也将这3倍称为经营杠杆。

如果销量降低34%,企业立马就会由盈转亏。但如果每个月的固定成本降为10万元,销量降低30%,营业利润降低幅度为45%,经营杠杆为1.5倍,经营风险也会更低。

那么,企业如何降低固定成本呢?

一种做法就是将固定成本转化为变动成本。例如改变员工的工资结构,减少固定工资,让员工的收入与销量或产量挂钩,又或者采用灵活用工、业务外包等模式。

例如,劳达财税的一个客户,将核心的财务工作(如报税、资金管理等)保留在企业内部,而将记账这一较为机械性的工作进行了外包,因为是根据凭证量进行收费,在业务大幅减少的情况下,记账费用也会大大降低。

当然,转变成本形态并不能消除风险,而是将风险转移给了其他方,因此企业要权衡其中利弊。

4 降低大额资本性支出

前面讲了现金流的三个分类,资本性支出则是体现在投资活动现金流出之中,最典型的就是购置固定资产。大额资本性支出会消耗大量的现金,甚至会要求企业通过贷款来满足这部分支出。

如果购置的固定资产,无法在后续产生足够的经营活动现金流,比如刚购买了生产线就遇到了疫情而停产,那么企业很可能就会陷入现金流危机。

因此,将购买行为转变为经营租赁或者融资租赁的形式,可能是比较好的缓解资金压力的方式。

虽然在租赁的期间,租赁费用无法避免,但是可以避免一次性的大额现金流出,企业短期内可以腾出更多的现金,以便做好后续资金安排。

5 充分利用供应商账期

建议企业在寻找供应商时,将账期也作为重点考虑因素之一,并且一旦与供应商约定了账期,就必须充分地利用。

笔者曾经遇到过一家企业,与供应商明明约定了3个月的账期,但是却完全没有利用,采购的商品一签收就立即付款。

供应商给予的账期越长,就意味着从供应商处获得了更长时间无息的贷款,部分的现金流压力也随之转嫁给了供应商。

如果此时能够再提高应收账款及存货的周转率,那么将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经营活动所占用的现金,为企业释放大量的现金流。

6 降低企业财务杠杆

企业通常有两类投资者,一类是债权投资者,比如从银行贷款,银行就是债权投资者。另一类是股权投资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股东。

债权投资占比越高,则企业的财务杠杆也越高,财务风险也就越高。

本文开头提到的美国次贷危机,高财务杠杆也是其发生的原因之一。当时很多根本无法偿还贷款的人,仅需要签一份合同,就可以从金融机构全额贷款购买房产,因为购房者和金融机构都坚信房价会持续上涨,即使购房者偿还不了贷款,只需要将房产出售即可。

但一旦遭遇黑天鹅事件——比如房价下跌,房产的价值将无法冲抵贷款本息,而贷款者也无力偿还贷款,次贷危机也就应运而生。

而对于企业来说,财务杠杆在顺势中,确实可以帮助股东赚取更多的利润,但是在逆势中,企业也可能毁于财务杠杆。

即使在发生疫情的情况下,支付债务利息以及偿还到期债务本金的现金流出是无法避免的,但是股东的股息红利可以仅在企业盈利的时候进行分配。

企业不能一味地追求对股东的高回报率,而忽略了债务的这一风险。特别像前文提到过的,如果企业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还不够偿还债务利息,如果此时再遇到银行停贷或抽贷,瞬间就可以击垮一家企业。

在本文的最后,附上一句马克·吐温的名言:

“让你陷入困境的并不是无知,而是你深信不疑的谬误。”同时也祝愿我们能早日战胜疫情!劳达财税团队将与你一起,共克时艰、共渡难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抓住疫情“小阳春”,做好财务安全的自我梳理!
刘建位:防范黑天鹅的关键是安全性冗余
“黑天鹅”突袭下的“五条命”
【博语拾芳】杨芳:现金流是应对“灰犀牛”最好的筹码
疫情之后的“新常态”:什么将永久改变了?
不要浪费一场危机:这次疫情后,我们需要改变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