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伦理学的角度,解读王明阳“四句教”给我们人生智慧

写此文缘起: 近年,在贵州大学人文书院听了一场来自陕西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丁为祥的“阳明精神形成及其发展”的讲座,他讲阳明精神分为了三个发展形态,第一阳明哲学的形成背景及其历史条件;第二是阳明哲学形成的关键环节、关键点,以及阳明哲学的发展高峰期;第三是阳明哲学的意义、价值。

从阳明的一生来看,他就是为追求圣贤之学而孜孜努力着,至死都不忘自身的使命,从这个角度来说,他一生是伟大,值得我们学习,特别是他把他毕生的学问总结成四句: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其实,在这里我想从伦理学的角度去解读他的四句教。在这四句话中,我提炼出了三个关键词,即善恶,良知,格物。什么是善恶?什么是良知?什么是格物呢?

善恶

首先,“善恶”一词最早是来自于古圣先贤儒家的言论,善是人内心的本性,这是孟子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而恶则是后天形成的污秽之气,即习气易受环境的影响,这是荀子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这是儒家两大名家最早对善恶的总结,也将儒家的发展成两种对立的观点,但总得来说他们都同属儒家思想。正如后来由儒家思想发扬光大,它的两个分支,一是程朱理学;二是陆王心学,尽管它们都是理学,但同属儒学一样。

相对于现代,善恶又做何解释呢?在当代,从法律上的意义去讲,善就是做一件好事;恶就是做一件坏事,做一件好事就能得到表扬,比如说一个医生救活了一个快要死的人,人们会给他锦旗,受到社会大力的提倡。然而做了一件坏事,就要受到法律上的惩罚和制裁,比如说贪污腐败。由此我得出一个结论,法律是相对于恶而制定,如果一旦没有恶,那就没必要制定法律。所以说,我们内心里善既没有发扬,又没有具体。一旦内心中的善展现在外面面前,那么这个世界少了好多约束人的条条框框,以及复杂繁文缛节。

良知

其次,“良知”这是什么意思呢?顾名思义,就是良心上的知道。事实上,内心的善,并不要我们去心外探寻。而是从自身体悟的,发明本心,也是“圣人之性,吾性自足”。可能在我们对阳明精神不理解的时候,把”良知“理解为“良心”,这是表面肤浅的理解。而王阳明他说:

“虽至愚下品,一提便省觉。”

从这里,我们多半可以从“觉”自入手,他其实是在告诉我们内省,从本心觉悟圣人之道。这也正是他晚年在龙场悟道总结出的“致良知”。

格物

最后,阳明一句话总结“为善去恶是格物”即为善去恶相当于格物。这跟他读书时的经历有关。有一次,他朋友读圣贤之道---格物致知,而去格“竹”,对着竹子发呆了三天,啥也没得到,最后病倒了。阳明也用同样的方式去践行格物致知,格了七天,同样也一无所获,最后还大病一场。所以,这些经历在他晚年的时候,把格物致知就正式的归为为善去恶。因此,总的来说,从西方伦理学的角度来讲,善是一种内心追求一种至高的技艺,但如果从西方中世纪神学来说,善就是全知、全能、至高无上的上帝。

所以,在当代人追求的幸福,事实上就源于我们对善的理解,善的定义,把善定义成人生的终极理想,那就是幸福。

从丁为祥老师三十年研究阳明心学来看,他是极力的推崇阳明心学,全是对阳明学的肯定。但是不管是任何一门学问都有它的利弊,在清代大学问家戴震就在《孟子字义疏证》中批评过其学问,更进一步说,现在研究程朱理学的学者也对阳明学持批评的态度。这我们到底怎么看?本要请教丁老师的,可被他人抢先一步问了三个题。

首先,第一个问题是学历史的同学问的,他说:“他对阳明的军事才华感兴趣,要老师推荐几本书?”老师说:“那你去看孙子兵法!”然后老师很和蔼热情地又补充了一些阳明的思想在里面。其次,第二问题,是一个学哲学的同学问的,尽管他哲学知识渊博,但这个问题问得有点牵强,根本没有一个重心,说了一大堆的废话后,说:”阳明学是不是一种普世价值的心学”而老师则答道,那是内心的超越性。我个人觉得老师回答的恰到好处,因为阳明哲学是心学,是由内心体悟,而这种体悟会让人---明、觉、能,从而达到内心的超越性。

结语

我想简单地发表一下阳明之后的人对阳明的评判。这里我要提到两个人,一个阳明的弟子,他背离阳明思想,形成与阳明对立的思想,其思想接近理学。另一个是清代的戴震,他认为阳明思想,不去践行日常生活伦理,这里的伦理就是指,吃饭,睡觉,穿衣,劳作,而整天冥思苦想,打坐悟禅。

我个人认为,他对阳明的批判是站不住脚的,因为他只从片面的心学体系去理解阳明学的,说白了,他就是只看到阳明学不作为的现象。但真正从获取学问的角度,必须是内自反性,也就是向自己的本心讨寻。王阳明的逻辑正如我们在学习中常常用到的,先做练习,再去反思,最后才能学会这种知识。而恰恰批评他的人断章取义,就拿反思说事。所以我会觉得批评他的人思想过于片面。就从他平定朱宸濠来看,正是他心学的体现。

因此,阳明“四句教”给我们的生活智慧是:世间的善恶念头,皆是由心发动,凡事不要过于起心动念,要保持内心的纯净,保持寡欲,否则堕落欲望之中而无法自发。当然,无论是为人还是处事、待物必须要在事上磨练,这是阳明知行合一的智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怎么理解《传习录》中「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再谈阳明先生‘四句教’
阳明心学“四句教”的理解
从王阳明“四句教”到修身原则
如何理解王阳明的心学?
一篇文章教你学通阳明心学,达到“此心不动”的超人境界|心学|朱熹|王守仁|阳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