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论里关于“渴”的原文及机理


“小便不利、渴”并见的方证也不少。

第71条: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第223条: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第224条: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汤复利其小便故也。

《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第10条:小便不利者,有水气,其人苦渴,栝蒌瞿麦丸主之。

五苓散证的病机是气化不利,津液输布障碍,其中的小便不利是气不化水,渴是津不上承。

猪苓汤证的病机是阴虚水热互结,构成要素有阴虚、热、水,从组方分析,以利水药为主。

二苓、泽泻是利水的基本药物;滑石甘寒,清热利水,即在利水的同时有清热作用,显然,清热的作用不是很强大,也就是热不太重;阿胶以养血为主,属于养血滋阴,重点不在滋阴生津。

可见,水是重点,小便不利和渴都以水液停聚,津不上承为主,虽然可以有阴虚的因素,但不是重点。

第224条是阳明病热盛汗多津伤,从“不可与猪苓汤,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汤复利其小便故也”理解,应该有小便不利,否则就不会强调不能用猪苓汤利小便的问题。

如果有小便不利,就是口渴与小便不利同见,其形成机理为热盛津伤无疑,治疗应该用白虎加人参汤再加养阴生津药。柴胡桂枝干姜汤证明显与此不同。

《金匮要略》中的栝蒌瞿麦丸明确提出 “有水气”,那么其小便不利与渴都是“有水气”的结果,治疗当然以利水为主,方中的栝蒌根虽然可以清热生津止渴,同时也是利水药。

如《伤寒论》第395条“大病差后,从腰以下有水气,牡蛎泽泻散主之”,只强调了有水气,并没有强调有口渴,但方中也用了栝蒌根,这也可以证明栝蒌根有利水的作用,特别是和牡蛎同用,有较强的利水作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伤寒论》(319条)猪苓汤证
夜读伤寒-319
伤寒论释疑四——五苓散与猪苓汤之比较
猪苓汤临证应用
经典背诵班《伤寒论》第四十四天
【伤寒论精读】阳明篇条文223-224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